满军旌旆黯无色

出自:清代·陈肇兴《哭房师潘瑶圃夫子》

拼音:[mǎn][jūn][jīng][pèi][àn][wú][sè]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

婆娑洋外云濛濛,海水流血千里红。
朝廷频年拜骠骑,戈船百道趋瀛东。
先生落落人中杰,栽花满县肝肠热。
捧檄偶参鹳鹅军,请缨直到鲲鹏穴。
毒雾飞鸢瘴疠侵,风涛出没几呻吟。
文渊触热军多死,冯异移营病转深。
骑鲸一去风悽恻,满军旌旆黯无色
公已天上作神仙,我尚山中拾橡栗。
生未迎谒死不知,九州豺虎纷猖披。
昨日故人一书至,闻讣已在黄花时。
侧身西望再拜哭,感恩何止歌鸣鹿。
伤心独照戴盆冤,易箦犹闻讯空谷。
忆昔妖童赴会初,杞人忧天曾上书。
妄意夷甫识石勒,谁知张角结封谞。
一朝环海烟尘起,意外风波来万里。
无瑕白璧染成缁,谁信此中有君子。
先生得信惊且疑,逢人到处询项斯。
两年薏苡消无影,一纸瑶函告有司。
自从丧乱苦兵革,幼安曜卿坐不得。
破产频求博浪锥,飞书屡进绕朝策。
肉食无谋藿食愁,陈兵还为赋同仇。
手书露布告乡里,不灭黄巾誓不休。
裹疮吮血几征战,臂上长弓腰间箭。
也知小丑终成擒,争奈先生长不见。
伏波横海又登坛,幕府回头泪不乾;满堂宾客如龙虎,尚恨军中少一韩。
况我生平感恩谊,出师未遂封侯志;但识师恩同国恩,敢论有位与无位。
人生大节君师亲,高堂矧有洗夫人。
温峤绝裾终是孝,班超投笔宁为身。
前朝杀贼深山里,知公九原闻必喜;今日焚巢浊水滨,知公九原恨无垠。
一喜一乐缘何切,只为千秋重名节;共誇桃李盛门墙,不使豺狼留窟穴。
地角天涯道路长,可怜丹旐尚他乡;一棺寂寞荒祠外,只有门生吊夕阳。

查看原文

注释

【旌旆】见"旌斾"。
【无色】1.没有颜色。 2.谓失去光彩。 3.犹言面失人色。 4.指无色界。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满】

滿【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音懣。《說文》盈溢也。《書·大禹謨》不自滿假。《傳》滿謂盈實。《正義》滿以器喩,故爲盈實。《管子·霸言篇》地大而不爲,命曰土滿。人衆而不理,命曰人滿。兵威而不止,命曰武滿。

姓,晉滿奮。

《集韻》莫困切,音悶。同懣。《說文》煩也。或省作滿。《前漢·霍光傳》憂滿不食。

《韻補》叶美辨切,音免。《蘇軾詩》南都從事亦學道,不恤枯腸誇腦滿。問羊他日到金華,應時相將遊閬苑。

【军】

軍【酉集下】【車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音君。《玉篇》衆也。《周禮·地官》五師爲軍。《註》萬二千五百人。周制:天子六軍。諸侯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

軍禮。《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軍禮平邦國。《註》謂威其不協僭差者。

師所駐曰軍。《左傳·桓六年》軍於瑕以待之。《戰國策》軍于邯鄲之郊。《註》屯也。

姓。冠軍侯之後,因氏。

《說文》軍,圜圉也。一曰軍,兵車也。

【旌】

旌【卯集下】【方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正韻》子盈切《集韻》《韻會》咨盈切,音精。《說文》析羽注旄首,所以進士卒。《爾雅·釋天》註旄首曰旌。《註》載旄於竿頭,如今之幢,亦有旒。《又》旌旂。《疏》旌旂者,凡旗之名雖異,旌旂爲之總稱。《廣雅》天子旌高九仞,諸侯七仞,大夫五仞,士三仞。《釋名》旌,精也。有精光也。《詩·鄘風》孑孑干旌。《周禮·春官·司常》析羽爲旌。《又》斿車載旌。

《周禮·天官·掌舍》爲帷宮設旌門。《註》樹旌以表門。

《周禮·地官·掌節》道路用旌節。《註》今使者所擁節是也。

《禮·曲禮》武車綏旌,德車結旌。《註》武車尚威武,故舒散若花。德美在內,故纏旌於竿。

《書·畢命》旌別淑慝。《傳》言當識別頑民之善惡。《疏》旌旗所以表識貴賤,故傳以旌爲識。

《左傳·莊二十八年》且旌君伐。《註》旌,章也。

《周語》故爲車服以旌之。《註》旌,表也。

《後漢·胡廣傳》德以旌賢。《註》旌,明也。

【旆】

旆【卯集下】【方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集韻》《韻會》聲。《爾雅·釋天》繼旐曰旆。《註》帛續旐,末爲燕尾者。《釋名》雜帛爲旆,以雜色綴其邊爲翅尾也。將帥所建,象物雜也。《詩·小雅》白旆央央。《傳》白旆,繼旐者也。《左傳·昭十三年》建而不旆。《註》旆,游也。

《詩·小雅》彼旟旐斯,胡不旆旆。《傳》旆旆,旒垂貌。《朱傳》旆旆,飛揚之貌。

《詩·大雅》荏菽旆旆。《傳》旆旆然長也。

《集韻》蒲掇切,音跋。義同。

《韻補》叶蒲枚切。《。

【黯】

黯【亥集下】【黑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集韻》乙減切《韻會》幺減切,雲黯以凝結兮,集零雨之溱溱。

《廣韻》黯然,傷別貌。《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

人名。《左傳·哀二十一年》吳王曰:史黯何以得爲君子。《註》卽蔡墨也。

《廣韻》乙咸切《集韻》於咸切,。

《集韻》鄔感切,音晻。義同。

【无】

无【卯集下】【无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說文》。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易·乾卦》无咎。《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

《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無)〔古文〕而無傲。

《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爾雅·釋詁》虛無之閒也。《註》虛無皆有閒隙。《老子·道德經》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周子·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

《禮·三年問》無易之道也。《註》無,猶不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越巂郡會無縣。

姓。《正字通》漢無且明,無能。

《廣韻》漢複姓無庸無鉤,俱出自楚。

文無,藥名。《古今注》相別贈之以文無。文無,一名當歸。

《說文奇字作无。《玉篇》虛无也。周易無字俱作无。

《集韻》或作亡。《詩·衞風》何有何亡。

通作毋。書,無逸。《史記·魯世家》作毋逸。

通作毛。《後漢·馮衍傳》飢者毛食。《註》衍集:毛作無。今俗語猶然。或古亦通乎。《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通雅》江楚廣東呼無曰毛。

《集韻》或作武。◎按禮器:詔侑武方。註:武當爲無,聲之誤也。鄭註:明言其誤。集韻合無,武爲一。非。《集韻》無或作橆。韻會,,尤非。

按讀書通云:通作勿莫末沒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義通,或止音近,實非一字也。讀書通誤。

梵言,南無呼那謨。那如拏之上聲,謨音如摩,猶云歸依也。

【色】

色【未集下】【色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嗇。《說文》顏氣也。人之憂喜,皆著於顏,故謂色爲顏氣。《禮·玉藻》色容莊。《汲冢周書》喜色油然以出,怒色厲然以侮,欲色嫗然以愉,懼色薄然以下,憂悲之色瞿然以靜。《後漢·嚴光傳》帝思其賢,乃令以物色訪之。《註》以形貌求之也。

采色。《書·臯陶謨》以五采彰施于五色。《註》五色,靑黃赤白黑也。《左傳·桓二年》五色比象,昭其物也。

色慾。《書·五子之歌》內作色荒。《傳》色,女色。《禮·坊記》諸侯不下漁色,故君子遠色,以爲民紀。

物景亦曰色。《莊子·盜跖篇》車馬有行色。《潘岳·關中詩》重圍克解,危城載色。豈曰無過,功亦不測。《註》載色,猶言有生氣起色也。

《公羊傳·哀六年》色然而駭。《註》驚貌。

《詩·魯頌》載色載笑。《傳》色,溫潤也。

《戰國策》怒於室者色於市。《註》色,作色也。

祕色。《高齋漫錄》世言祕色,磁器。錢氏有國時,越州燒進爲供奉之物,臣庶不得用,故云祕色。

《博雅》色,縫也。

相关诗句
只有门生吊夕阳 可怜丹旐尚他乡;一棺寂寞荒祠外 地角天涯道路长 不使豺狼留窟穴 只为千秋重名节;共誇桃李盛门墙 一喜一乐缘何切 知公九原恨无垠 知公九原闻必喜;今日焚巢浊水滨 前朝杀贼深山里 班超投笔宁为身 温峤绝裾终是孝 高堂矧有洗夫人 人生大节君师亲 敢论有位与无位 出师未遂封侯志;但识师恩同国恩 况我生平感恩谊 尚恨军中少一韩 幕府回头泪不乾;满堂宾客如龙虎 伏波横海又登坛 争奈先生长不见 也知小丑终成擒 臂上长弓腰间箭 裹疮吮血几征战 不灭黄巾誓不休 手书露布告乡里 陈兵还为赋同仇 肉食无谋藿食愁 飞书屡进绕朝策 破产频求博浪锥 幼安曜卿坐不得 自从丧乱苦兵革 一纸瑶函告有司 两年薏苡消无影 逢人到处询项斯 先生得信惊且疑 谁信此中有君子 无瑕白璧染成缁 意外风波来万里 一朝环海烟尘起 谁知张角结封谞 妄意夷甫识石勒 杞人忧天曾上书 忆昔妖童赴会初 易箦犹闻讯空谷 伤心独照戴盆冤 感恩何止歌鸣鹿 侧身西望再拜哭 闻讣已在黄花时 昨日故人一书至 九州豺虎纷猖披 生未迎谒死不知 我尚山中拾橡栗 公已天上作神仙 满军旌旆黯无色 骑鲸一去风悽恻 冯异移营病转深 文渊触热军多死 风涛出没几呻吟 毒雾飞鸢瘴疠侵 请缨直到鲲鹏穴 捧檄偶参鹳鹅军 栽花满县肝肠热 先生落落人中杰 戈船百道趋瀛东 朝廷频年拜骠骑 海水流血千里红 婆娑洋外云濛濛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