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涛出没几呻吟

出自:清代·陈肇兴《哭房师潘瑶圃夫子》

拼音:[fēng,fěng][tāo][chū][méi,mò][jī,jǐ][shēn][yín]

平仄:平平平平平平平

婆娑洋外云濛濛,海水流血千里红。
朝廷频年拜骠骑,戈船百道趋瀛东。
先生落落人中杰,栽花满县肝肠热。
捧檄偶参鹳鹅军,请缨直到鲲鹏穴。
毒雾飞鸢瘴疠侵,风涛出没几呻吟
文渊触热军多死,冯异移营病转深。
骑鲸一去风悽恻,满军旌旆黯无色。
公已天上作神仙,我尚山中拾橡栗。
生未迎谒死不知,九州豺虎纷猖披。
昨日故人一书至,闻讣已在黄花时。
侧身西望再拜哭,感恩何止歌鸣鹿。
伤心独照戴盆冤,易箦犹闻讯空谷。
忆昔妖童赴会初,杞人忧天曾上书。
妄意夷甫识石勒,谁知张角结封谞。
一朝环海烟尘起,意外风波来万里。
无瑕白璧染成缁,谁信此中有君子。
先生得信惊且疑,逢人到处询项斯。
两年薏苡消无影,一纸瑶函告有司。
自从丧乱苦兵革,幼安曜卿坐不得。
破产频求博浪锥,飞书屡进绕朝策。
肉食无谋藿食愁,陈兵还为赋同仇。
手书露布告乡里,不灭黄巾誓不休。
裹疮吮血几征战,臂上长弓腰间箭。
也知小丑终成擒,争奈先生长不见。
伏波横海又登坛,幕府回头泪不乾;满堂宾客如龙虎,尚恨军中少一韩。
况我生平感恩谊,出师未遂封侯志;但识师恩同国恩,敢论有位与无位。
人生大节君师亲,高堂矧有洗夫人。
温峤绝裾终是孝,班超投笔宁为身。
前朝杀贼深山里,知公九原闻必喜;今日焚巢浊水滨,知公九原恨无垠。
一喜一乐缘何切,只为千秋重名节;共誇桃李盛门墙,不使豺狼留窟穴。
地角天涯道路长,可怜丹旐尚他乡;一棺寂寞荒祠外,只有门生吊夕阳。

查看原文

注释

【风涛】1.风浪。 2.比喻艰险的遭遇。 3.比喻规模大而气势猛烈的事件或现象。
【出没】时隐时现:野兽出没|群仙出没空明中。
【呻吟】1.诵读;吟咏。 2.因忧劳苦痛而嗟叹。亦指嗟叹声。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风】

風【戌集下】【風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楓。風以動萬物也。《莊子·齊物論》大塊噫氣,其名爲風。《河圖》風者,天地之使。《元命包》隂陽怒而爲風。《爾雅·釋天》南風謂之凱風,東風謂之谷風,北風謂之凉風,西風謂之泰風。《禮·樂記》八風從律而不姦。《疏》八方之風也。《史記·律書》東北方條風,立春至。東方明庶風,春分至。東南方淸明風,立夏至。南方景風,夏至至。西南方凉風,立秋至。西方閶闔風,秋分至。西北方不周風,立冬至。北方廣莫風,冬至至。《周禮·春官·保章氏》以十有二風,察天地之和命,乖別之妖祥。《註》十有二辰皆有風吹其律,以知和不。

《玉篇》散也。《易·繫辭》風以散之。

趨風,疾如風也。《左傳·成十六年》郤至三遇楚子之卒,見楚子必下免冑而趨風。

《玉篇》敎也。《書·畢命》彰善癉惡,樹之風聲。

《說命》四海之內,咸仰朕德,時乃風。《註》言天下仰我德,是汝之敎也。《詩·關雎序》風之始也。《箋》風是諸侯政敎也。

風俗。《禮·樂記》移風易俗,天下皆寧。

疾名。《左傳·昭元年》風淫末疾。《註》末,四肢也。風爲緩急。

《廣韻》佚也。《書·費誓》馬牛其風。《傳》馬牛風佚。《疏》僖四年《左傳》云:惟是風馬牛不相及也。賈逵云:風,放也。牝牡相誘謂之風。然則馬牛風佚,因牝牡相逐而遂至放佚遠去也。

防風,國名。今湖州武康縣。

地名。寧風,齊地,見《左傳》。右扶風,見《漢書》。

官名。《前漢·地理志》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主爵都尉爲右扶風。

鳥名。《詩·秦風》鴥彼晨風。《爾雅·釋鳥》晨風,鸇。《疏》晨風,一名鸇,摯鳥也。郭云:鷂屬。

《晉書·輿服志》相風中道。《正字通》晉制,車駕出,相風居前。刻烏於竿上,名相風。

《述征記》長安南有臺,高十仞,立相風銅烏,遇風輒動。

草名。《西京雜記》懷風,苜蓿別名。一名光風。

姓。黃帝臣風后。

風胡,見《越絕書》。

《神異經》西方有披髮東走,一名狂,一名顚,一名狷,一名風。

《廣韻》方鳳切,音諷。《詩·關雎序》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故曰風。《箋》風化。風刺,皆謂譬諭,不直言也。《釋文》下以風之。風,福鳳反。《註》風刺同。

叶分房切,音方。《楚辭·惜誓》涉丹水而馳騁兮,右大夏之遺風。黃鵠之一舉兮,知山川之紆曲,再舉兮睹天地之圜方。

叶甫煩切,音蕃。《王粲詩》烈烈冬日,肅肅淒風。潛鱗在淵,歸鴈載軒。

叶閭承切。《後漢·馮衍顯志賦》摛道德之光輝兮,匡衰世之渺風。褒宋襄于泓谷兮,表季札于延陵。

叶孚金切,音分。《詩·邶風》絺兮綌兮,淒其以風。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大雅》吉甫作頌,穆如淸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楚辭·九章》乗鄂渚而反顧兮,欸秋冬之緒風。步余馬兮山臯,邸余車兮方林。《釋名》兗豫幷冀,橫口含脣言之,讀若分。靑徐,踧口開脣推氣言之,讀若方。風,放也,氣放散也。《第·毛詩古音考》風古與心林音淫爲韻,孚金切。或曰今太行之西,汾晉之閒讀風如分,猶存古音。《正韻》一東收風,十二侵闕,蓋未詳風古有分音也。《說文》風動蟲生,故蟲八日而化。从虫凡聲。《趙古則曰》凡物露風則生蟲,故風从虫,凡諧聲。

【涛】

濤【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刀切,音陶。《說文》大波也。《郭璞·江賦》激逸勢以前驅,乃鼓怒而作濤。

《集韻》陳留切,音儔。義同。

是酉切,音受。與同。水名,在蜀。或作濤。

大到切,音導。與燾同。《說文》溥覆照也。

《韻補》叶陳如切,音除。《柳宗元詩》蒸蒸在家,其父世漁。飮酒不節,死於風濤。

【出】

出【子集下】【凵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赤律切《集韻》《韻會》《正韻》尺律切,春入聲。《說文》進也。《廣韻》見也,遠也。《增韻》出入也,吐也,寫也。

生也。《爾雅·釋訓》男子謂姊妹之子爲出。《左傳·成十三年》康公,我之自出。《註》秦康公,晉之甥也。

《周禮·秋官·大司》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殺。《註》出謂越獄逃亡也。

《增韻》斥也。《正韻》亦作黜絀。

《唐韻》《集韻》《韻會》尺類切《正韻》蚩瑞切,推去聲。自中而外也。

《正韻》凡物自出,則入聲。非自出而出之,則去聲。然亦有互用者。

叶尺僞切,吹去聲。《詩·小雅》匪舌是出,維躬是瘁。

叶敕律切,音黜。《馬融·圍棋賦》熒惑窘乏兮無令詐出,深念遠慮兮勝乃可必。

《韻補》叶側劣切,音茁。《曹植·卞后誄》詳惟聖善,岐嶷秀出。德配姜嫄,不忝先哲。

叶赤知切,音侈。《穆天子傳·西王母謠》白雲在天,丘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閒之。

叶赤至切,音熾。《楚辭·九章》竊快在其中心兮,揚厥憑而不竢。芳與澤其雜糅兮,羌芳華自中出。《靈樞經》男內女外,堅拒勿出。謹守勿內,是謂得氣。

【没】

沒【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歿歾莫勃切,音歿。《說文》沈也。

盡也。《詩·小雅》曷其沒矣。《傳》沒,盡也。《疏》言不可盡服也。

過也。《禮·坊記》君子不以美沒禮。《疏》沒,過也。不可以財物豐多,華美其事,沒過於禮。

貪也。《晉語》不沒爲後。

乾沒。《史記·酷吏傳》張湯始爲小吏乾沒。《註》如淳曰:得利爲乾,失利爲沒。正義曰:乾沒,謂無潤澤而取他人也。

曰:陽浮慕爲乾,心內不合爲沒。

水名。《山海經》太水東南流,注于沒水。《水經注》作役水。

《孫雞林類事》高麗方言,謂水曰沒,井曰烏沒,熟水曰泥根沒,冷水曰時根沒。

《集韻》莫佩切,音妹。亦沈也。

母果切,音麼。不知而問曰拾沒。

《韻補》叶明祕切,音寐。《曹植·七啓》翔爾鴻翥,濈然鳧沒。縱輕體以迅赴,景追形而不逮。逮音遞。《說文》本作。

【几】

几【子集下】【几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居履切《集韻》《韻會》舉履切《正韻》居里切,爲橐以馮之。《玉篇》案也。亦作机。《左傳·昭五年》設机而不倚。

几几,安重貌。《詩·豳風》赤舄几几。(幾)〔古文〕音機。《說文》微也。《易·繫辭》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書·臯陶謨》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傳》言當戒懼萬事之微。

《說文》殆也,从而兵守者危也。《爾雅·釋詁》幾,危也。《註》幾,猶殆也。《詩·大雅》天之降罔,維其幾矣。

《玉篇》期也。《詩·小雅》卜爾百福,如幾如式。《疏》所以與汝百種之福,其來早晚,如有期節矣,其福多少,如有法度矣。

《爾雅·釋詁》庶幾,尚也。《疏》尚,謂心所希望。《孟子》王庶幾改之。

察也。《禮·玉藻》御瞽幾聲之上下。《周禮·地官·司門》幾出入不物者。《註》不物,與衆不同。

《司關》無關門之征猶幾。《註》無租稅,猶苛察不得令姦人出入。

《韻會》將及也。《爾雅·釋詁》近也。《易·中孚》月幾望。《禮·樂記》知樂則幾於禮矣。《史記·留侯世家》幾敗乃公事。○按《爾雅》《釋文》音機,《史記索隱》音祈,《禮記》《釋文》音譏。

巨依反。《韻會》云:機祈二音,是也。

《廣韻》《集韻》《韻會》渠希切,音祈。《集韻》器之沂鄂也。《禮·郊特牲》丹漆雕幾之美。《註》幾,謂漆餙沂鄂也。《疏》雕,謂刻鏤。幾,謂沂鄂。言以丹漆雕餙之,以爲沂鄂。《釋文》幾,巨依反。

《廣韻》居狶切《集韻》《韻會》舉豈切,機上聲。《玉篇》幾幾,多也。《廣韻》幾,何也。《韻會》幾,數問多少之辭。《左傳·僖二十七年》靖諸內而敗諸外,所獲幾何。《史記·萬石君傳》少子慶爲太僕御,出,上問車中幾馬。

《韻會》未多時曰無幾。

物無多,亦曰無幾。

《廣韻》《集韻》《韻會》其旣切,祈去聲。《廣韻》幾,未已也。

《集韻》與覬通。《左傳·哀十六年》國人望君,如望歲焉,日日以幾。《註》冀君來。《史記·晉世家》無幾爲君。《註》幾,謂望也。

【呻】

呻【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失人切《集韻》《韻會》《正韻》升人切,同。

《集韻》斯人切,音辛。義同。

【吟】

吟【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唫㕂《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魚音切,音崟。《說文》呻也。《廣韻》歎也。

《增韻》哦也,咏也,鳴也。《莊子·德充符》倚樹而吟。《戰國策》晝吟宵哭。《楚辭·漁父》行吟澤畔。《荀子·不苟篇》盜跖吟口。《註》吟咏長在人口也。《後漢·梁冀傳》口吟舌言。《註》謂語吃不能明了。

姓。《正字通》唐嘉州刺史吟約。

音含。《前漢·郊祀歌》靈安留,吟靑黃。《註》服虔曰:吟音含。○按師古云:服說非也。吟,歌誦也,靑黃,四時之樂也。然服有此音,今存之。

《集韻》牛錦切,音僸。《揚雄·解嘲》蔡澤雖噤吟,而笑唐舉。《註》師古曰:噤吟,頷頤之貌。吟,魚錦反。

《集韻》宜禁切,音。長咏也。《韓愈·同宿聮句》白鶴叫相喑。喑或作吟,吟去聲。

音噤。《史記·淮隂侯傳》雖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註》吟,巨蔭反。

音琴。亦見《史記·淮隂侯傳索隱註》。《說文》或作䪩訡。《集韻》亦作欽。

相关诗句
只有门生吊夕阳 可怜丹旐尚他乡;一棺寂寞荒祠外 地角天涯道路长 不使豺狼留窟穴 只为千秋重名节;共誇桃李盛门墙 一喜一乐缘何切 知公九原恨无垠 知公九原闻必喜;今日焚巢浊水滨 前朝杀贼深山里 班超投笔宁为身 温峤绝裾终是孝 高堂矧有洗夫人 人生大节君师亲 敢论有位与无位 出师未遂封侯志;但识师恩同国恩 况我生平感恩谊 尚恨军中少一韩 幕府回头泪不乾;满堂宾客如龙虎 伏波横海又登坛 争奈先生长不见 也知小丑终成擒 臂上长弓腰间箭 裹疮吮血几征战 不灭黄巾誓不休 手书露布告乡里 陈兵还为赋同仇 肉食无谋藿食愁 飞书屡进绕朝策 破产频求博浪锥 幼安曜卿坐不得 自从丧乱苦兵革 一纸瑶函告有司 两年薏苡消无影 逢人到处询项斯 先生得信惊且疑 谁信此中有君子 无瑕白璧染成缁 意外风波来万里 一朝环海烟尘起 谁知张角结封谞 妄意夷甫识石勒 杞人忧天曾上书 忆昔妖童赴会初 易箦犹闻讯空谷 伤心独照戴盆冤 感恩何止歌鸣鹿 侧身西望再拜哭 闻讣已在黄花时 昨日故人一书至 九州豺虎纷猖披 生未迎谒死不知 我尚山中拾橡栗 公已天上作神仙 满军旌旆黯无色 骑鲸一去风悽恻 冯异移营病转深 文渊触热军多死 风涛出没几呻吟 毒雾飞鸢瘴疠侵 请缨直到鲲鹏穴 捧檄偶参鹳鹅军 栽花满县肝肠热 先生落落人中杰 戈船百道趋瀛东 朝廷频年拜骠骑 海水流血千里红 婆娑洋外云濛濛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