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悯余之幽衷兮

出自:明代·李之世《惜别》

拼音:[yù][huáng][mǐn][yú][zhī][yōu][zhōng][xī]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平平

有美一人兮,羌姱脩而独处。
扈芝兰以为裾兮,曳明珰之累累。
排风云而遐览兮,抗埃?而遥举。
瞻脩涂之纡阻兮,思蹇产乎延伫。
夫既眷余以惠好兮,又申之以芳期。
时冉冉其将届兮,风波忽而间之。
仰明月之皎皎兮,纷独鉴余罗帏。
众星俨其历历兮,白露湛而未稀。
步长廊以徙倚兮,迷不知其所为。
昔交甫之奇逢兮,解明珠于汉浦。
若洛嫔与神女兮,固余心之所慕。
余既抱此■?兮,汨临风而罔诉。
余令灵氛司筮兮,令蹇脩以通情。
曰两美其必合兮,两爱其必成。
驾云軿与星幄兮,摩阊阖乎余上征。
饮余马于天津兮,撷桂华于月窟。
玉皇悯余之幽衷兮,亦缔之以灵匹。
羌明眸与皓齿兮,焉蕙心与兰质。
欢婉娈之绸缪兮,要余盟乎皎日。
余结以罗带兮,又袭之以蕙裳。
遗余以佩褋兮,汨期焉而吾以行。
情连蜷而不舍兮,余亦黯黯其惨怆。
块余独罹此暌隔兮,渺不知夫天路之茫茫。
青鸟遗余鸾笺兮,既订之密约。
夫何告余以不閒兮,步邅回而反却。
余欲度而无车兮,欲逝而无航。
苟余情之可质兮,虽阒寂夫何伤。
彼天高犹可越兮,路远亦可即恐迟回而不吾顾兮,余怀怅其靡极。
兽踯躅犹思求群兮,鸟孤栖而鼓翼。
纷余独索居而孑处兮,恍屏营而陫恻。
星歘歘而欲稀兮,月黮黮而将匿。
溘时序之播迁兮,既零露而霣霜。
木叶萎而辞干兮,众草萋其烟黄。
何草木之摇落兮,睇松柏而劲好。
谅美人之姱信兮,曰岁寒其永保。
怀朕情而不发兮,羌独悲此远道也。
长憯怛以增欷,孰云察余之中抱也。
余纫秋兰以继佩兮,集申椒其纷罗。
余情虽惝恍兮,顾余心实靡他。
昔尾生之抱柱兮,宁徇义而沈波。
翻雨云于掌上兮,固薄俗之所讹。
结幽盟于金石兮,槛明月而长歌。
歌曰:皓魄盈盈,流光烂兮。
彼美者谁,姿容婉兮。
横调玉箫,吹参差兮。
手撚璚华,寄远思兮。
思而不见,泪欲颓兮。
愿方惠好,永矢不堕兮。

查看原文

注释

【玉皇】也称“玉帝”或“玉皇大帝”。道教祀奉的地位最高、职权最大的天神。据称原为光严妙乐国王子,后舍弃王位,在普明香严山中学道成仙。相传他总管三界(上、中、下)和十方(四维、四方、上下)、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六道(天、人、魔、地狱、畜生、饿鬼)的一切祸福。道教以每年夏历正月九日为玉皇圣诞日。
【幽衷】隐藏于内心的情思。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玉】

玉【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獄。《說文》石之美者。玉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䚡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楊,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五音集韻》烈火燒之不熱者,眞玉也。《易·鼎卦》鼎玉鉉。《疏》正義曰:玉者,堅剛而有潤者也。

《說卦》乾爲玉爲金。《疏》爲玉爲金,取其剛之淸明也。《詩·大雅》金玉其相。《禮·聘義》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淸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于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管子·侈靡篇》玉者,隂之隂也。《白虎通》玉者,象君子之德,燥不輕,溫不重,是以君子寶之。

水玉,水精也。《史記·司馬相如傳》水玉磊砢。《註》水玉,水精也。

美貌也。《公羊傳·宣十二年》是以使寡人得見君之玉面,而微至乎此。《疏》言玉面者,亦美言之也。《史記·丞相世家》如冠玉耳。

珍食曰玉食。《書·洪範》惟辟玉食。《釋文》漢書云:玉食,珍食也。

時和曰玉燭。《爾雅·釋天》四時和謂之玉燭。《疏》言四時和氣,溫潤明照,故曰玉燭。

地名。《左傳·哀十二年》宋鄭之閒有地焉,曰:彌作,頃丘,玉暢,嵒,戈,鍚。《註》凡六邑。

河名。《正字通》後晉天福中,鴻臚卿張匡鄴使于闐,著行程記。言玉河在于闐城外,其源出昆山,西流一千三百里,至于闐界,疏爲三河,一白玉河,二綠玉河,三黑玉河。五六月水漲,玉隨流而至,多寡視水小大。七八月水退可取,彼人謂之撈玉。

關名。《前漢·張騫傳》酒泉列亭鄣至玉門矣。《註》玉門關在龍勒界。

星名。《後漢·郞顗傳》從西方天苑趨,左足入玉井。《註》參星下四小星爲玉井。

木名。《山海經》開明北有文玉樹。《註》五釆玉樹。

草名。《爾雅·釋草》蒙,玉女。《註》女蘿別名。

《正字通》寒玉,竹別名。亦曰綠玉。

鳥名。《前漢·司馬相如傳》鴐鵞屬玉。《郭註》屬玉似鴨而大,長頸,赤目,紫紺色。

觀名。《前漢·宣帝紀》行幸萯陽宮屬玉觀。《註》晉灼曰:屬玉,水鳥,以名觀也。又蚌名。《爾雅·釋魚·蜃小者珧註》珧,玉珧,卽小蚌。

姓。《史記·封禪書》濟南人公玉帶。《註》公玉,姓。帶,名。《風俗通》齊濬王臣有公玉冉。

愛也,成也。《詩·大雅》王欲玉女,是作大諫。《註》玉,寶愛之意。《張載·西銘》貧賤憂戚,庸玉女于成也。

《廣韻》息逐切。《集韻》息六切,音肅。《廣韻》朽玉。

琢玉工。《集韻》或作璛。

姓。《史記·封禪書公玉帶註》索隱曰:玉又音肅。《後漢·光武紀》留太守玉况爲大司徒。《註》玉,音肅,京兆人。

《廣韻》相玉切《集韻》須玉切,音粟。西戎國名。亦姓。

《五音集韻》許救切,音齅。篆玉工也。

《韻補》叶音域。《漢費鳳》體履柔和,溫其如玉,修孝友于閨門,執忠謇于王室。《易林》鈆刀攻玉,堅不可得。盡我筋力,胝繭爲疾。

叶音龠。《易林》桑華腐蠹,衣敝如絡。女工不成,絲帛爲玉。

叶音迂。《洞頌》韞產寶玉,叶含耀明珠。《說文》王象三王之連,丨其貫也。《註》徐曰:王中畫近上,王三畫均。李陽冰曰:三畫正均,如貫王也。《類篇》隸始加點,以別帝王字。《六書精蘊》帝王之王,一貫三爲義。三者,天,地,人也。中畫近上,王者法天也。珠王之王,三畫相均,象連貫形。俗書不知帝王字中畫近上之義,加點于旁以別之。

【皇】

皇【午集中】【白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胡光切,音黃。《說文》大也。《風俗通》天也。《爾雅·釋天疏》尊而君之,則稱皇天。《書·大禹謨》皇天眷命。

《湯誥》惟皇上帝。《傳》皇,大。上帝,天也。

三皇,伏犧,神農,黃帝是也。《尚書·序疏》稱皇者,以皇是美大之名。言大於帝也。《風俗通》三皇道德元泊,有似皇天,故稱曰皇。皇者,中也,光也,弘也。

有天下者之通稱。《爾雅·釋詁》君也。《白虎通》號也。號之爲皇者,煌煌人莫違也。《書·呂》皇帝淸問下民。《詩·大雅》皇王維辟。《春秋·繁露》德侔天地者稱皇帝。《蔡邕·獨斷》皇帝,至尊之稱也。上古天子庖犧氏,神農氏稱皇。堯,舜稱帝。夏,殷,周稱王。秦幷以爲號,漢因之不改。《前漢·高帝紀》漢王卽皇帝位,尊王后曰皇后,太子曰皇太子,又尊太公爲太上皇。《註》太上,極尊之稱。天子之父,故號曰皇。不預冶國,故不言帝。《明制》太子稱皇,諸王以下不稱皇,皇族各戚屬宗人府掌之。

《禮·曲禮》祭王父曰皇祖考,王母曰皇祖妣,父曰皇考,母曰皇妣,夫曰皇辟。《註》更設稱號,尊神異于人也。

《宋史·眞宗紀》祥符五年,親祀玉皇於朝元殿。《註》玉皇,天帝聖號。

《鴻苞博蒐》佛一稱覺皇。

《博雅》美也。《詩·大雅》思皇多士。

《爾雅·釋言》皇正也。《詩·豳風》四國是皇。

莊盛也。《儀禮·聘禮》賔入門皇。

美盛貌。《詩·大雅》穆穆皇皇。

猶煌煌也。《詩·小雅》皇皇者華。《爾雅·釋言》皇,華也。《疏》草木之華一名皇。

猶熒熒也。《揚子·太經》物登明堂,矞矞皇皇。

猶栖栖也。《禮·檀弓》皇皇如有,望而弗至。

於皇,歎美辭。《詩·周頌》於皇來牟。《註》於,音烏。

聿皇,疾貌。《前漢·揚雄·校獵賦》武騎聿皇。

遹皇,往來貌。《張衡·思賦》察二紀五緯之綢繆遹皇。

冠名。上畫羽飾也。《禮·王制》有虞氏皇而祭。

屏風名。王坐所置也。《周禮·天官》掌次設皇邸。

舞名。析五采羽,持以舞也。《周禮·地官》舞師掌敎皇舞。帥而舞旱暵之事。《註》皇或爲䍿。

鳳皇,靈鳥也。《書·益稷》鳳皇來儀。《傳》雄曰鳳,雌曰皇。皇,通作凰。《集韻》亦作䳨。

《爾雅·釋鳥疏》皇,一名黃鳥。俗呼爲黃離留。

《爾雅·釋草疏》皇,一名守田。似燕麥子,如彫胡米,生廢田中。

《埤雅》驪馬黃白曰皇。《詩·豳風》皇駁其馬。

星名。《前漢·天文志》歲星,十月出,名天皇。

國皇星,大而赤。

餘皇,舟名。《左傳·昭十七年》楚敗吳師,獲其乘舟餘皇。俗作艅艎。

矞皇,神名。《前漢·司馬相如傳》前長離而後矞皇。《史記》作潏湟。

冢前闕曰皇。《左傳·莊十九年》葬于絰皇。

寢門闕曰皇。《左傳·宣十三年》屨及于窒皇。

室無四壁曰皇。《前漢·胡建傳》列坐堂皇上。《博雅》作堭,非。

㵎名。《詩·大雅》夾其皇㵎。

山水名。《山海經》皇人之山,皇水出焉。

地名。《春秋·昭二十二年》劉子單子以王猛居于皇。

姓。《左傳疏》宋戴公子皇父,其子孫以皇爲氏。

皇甫,複姓。

《諡法》靖民則法曰皇。

與遑偟徨通。《左傳·昭三十二年》不皇啓處。《詩·小雅》作遑。《爾雅·釋訓》作偟,暇也。《前漢·揚雄甘泉賦》溶方皇于西淸。《註》猶仿偟也。一作彷徨。

《正韻》戸廣切,黃上聲。《禮·少儀》祭祀之美,齊齊皇皇。陸德明讀。

《正韻》于放切,黃去聲。義同。徐邈讀。

《集韻》羽兩切,音往。皇皇,祭祀之儀。《禮·少儀註》皇,讀如歸往之往。《疏》謂心所繫往,孝子祭祀,威儀嚴正,必有繼屬,故齊齊皇皇也。《詩·魯頌》烝烝皇皇。《箋》皇皇,當作暀暀。猶往往也。《說文》本从自,始也。《徐曰》自,從也。故爲始也。今省作白。

【悯】

憫【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廣韻》眉殞切《集韻》《韻會》美隕切,。

【余】

余【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以諸切《集韻》《韻會》羊諸切《正韻》雲居切,音餘。《說文》語之舒也。《爾雅·釋詁》我也。

四月爲余月。

接余,荇菜也。

《前漢·匈奴傳》單于衣繡,褡綺錦袷被各一,比余。《註》比余,髮之飾也。

姓。由余之後。

《集韻》詳於切,音徐。余吾,水名。在朔方。

《集韻》同都切,音徒。史記檮余,匈奴山名。

于遮切,音邪。褒余,蜀地名。一作褒斜。《漢陽厥》褒斜作褒余。

叶演女切,音與。《楚辭·九思》鷃雀列兮讙譁,雊鳴兮聒余。抱昭華兮寶車,欲衒鬻兮莫取。

與餘同。《周禮·地官》委人,凡其余聚以待頒賜。《註》余同餘。

【之】

之【子集上】【丿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㞢《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

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

變也。《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至也。《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遺也。《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姓。出《姓苑》。

《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詩·唐風》舍旃舍旃。

《魏風》上愼旃哉。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韻補》叶職流切,音周。《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幽】

幽【寅集下】【幺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集韻》於虯切《韻會》幺虯切《正韻》於尤切,音呦。《說文》幽隱也。《易·履卦》幽人貞吉。《疏》幽隱之人,守道貞吉。《禮·儒行》幽居而不淫。《疏》君子雖復隱處,常自修整不傾邪也。《後漢·章帝章和元年詔》光照六幽。《註》謂六合幽隱之處也。

《爾雅·釋詁》幽,微也。《疏》幽者,深微也。《史記·樂書》極幽而不隱。

《玉篇》幽,深遠也。《易·繫辭》无有遠近幽深。《疏》言易之告人,无問遠之與近,及幽邃深遠之處,皆告之也。《詩·小雅》幽幽南山。《註》幽幽,深遠也。

《玉篇》幽,不明。《正韻》幽,闇也。《書·舜典》黜陟幽明。《註》黜退其幽者,升進其明者。《禮·檀弓》望反諸幽,求諸鬼神之道也。《註》鬼神處幽闇。

《正韻》幽,囚也。《史記·太史公自序》幽於縲紲。《楊惲報孫會宗書》身幽北闕。

州名。《書·舜典》肇十有二州。《傳》禹治水之後,舜分冀州爲幽州幷州。《爾雅·釋地》燕曰幽州。《疏》燕其氣深要,厥性剽疾,故曰幽。幽,要也。

地名。《左傳·莊十六年》同盟于幽。《註》幽,宋地。

國名。《山海經》大荒之中,有思幽之國,思士不妻,思女不夫。《註》言其人直思感而氣通,無配合而生子。

姓。《廣韻》出《姓苑》。

與黝通。《集韻》黝或作幽。《禮·玉藻》一命縕紱幽衡,再命赤紱幽衡。《註》幽,讀爲黝黑之黝。

叶於交切,音窔。《道藏歌》迴舞太空嶺,六氣運重幽。我際豈能窮,使爾終不彫。

《詩·小雅》隰桑有阿,其葉有幽。旣見君子,德音孔膠。《傳》幽,黑色。

【衷】

衷【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陟弓切《集韻》《韻會》《正韻》陟隆切,音中。《玉篇》善也。《書·湯誥》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左傳·昭二十二年》無亢不衷,以獎亂人。

中也。《周語》國之將興,其君齊明衷正,精潔惠和。

《韻會》誠也。《左傳·昭十六年》發命之不衷。

通也。《左傳·莊六年》必度于本末而後立衷焉。

《增韻》方寸所蘊也。

《說文》裏褻衣也。《左傳·宣九年》陳靈公與孔寧儀行父通于夏姬,皆衷其衵服。

姓。《正字通》漢哀帝之後衷愉仕唐,攺姓哀。

《廣韻》陟仲切,中去聲。當也。《韻會》折衷,平也。《史記·孔子世家》折衷于夫子。《註》折,斷也。衷,當也。

《後漢·梁統傳》爰制百姓于,非。

【兮】

兮【子集下】【八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胡雞切《集韻》《韻會》《正韻》弦雞切,音奚。《說文》語有所稽也。从丂八,象氣越丂也。《徐曰》爲有稽考,未便言之。言兮則語當駐,駐則氣越丂也。《增韻》歌辭也。

通作猗。《書·秦誓》斷斷猗,大學引作兮。《莊子·大宗師》我猶爲人猗。

與侯通。《史記·樂書》高祖過沛,詩三侯之章。《註》索隱曰:沛詩有三兮,故曰三侯,卽大風歌。《韻會》歐陽氏曰:俗作〈丷下丅〉。

相关诗句
永矢不堕兮 愿方惠好 泪欲颓兮 思而不见 寄远思兮 手撚璚华 吹参差兮 横调玉箫 姿容婉兮 彼美者谁 流光烂兮 歌曰:皓魄盈盈 槛明月而长歌 结幽盟于金石兮 固薄俗之所讹 翻雨云于掌上兮 宁徇义而沈波 昔尾生之抱柱兮 顾余心实靡他 余情虽惝恍兮 集申椒其纷罗 余纫秋兰以继佩兮 孰云察余之中抱也 长憯怛以增欷 羌独悲此远道也 怀朕情而不发兮 曰岁寒其永保 谅美人之姱信兮 睇松柏而劲好 何草木之摇落兮 众草萋其烟黄 木叶萎而辞干兮 既零露而霣霜 溘时序之播迁兮 月黮黮而将匿 星歘歘而欲稀兮 恍屏营而陫恻 纷余独索居而孑处兮 鸟孤栖而鼓翼 兽踯躅犹思求群兮 余怀怅其靡极 路远亦可即恐迟回而不吾顾兮 彼天高犹可越兮 虽阒寂夫何伤 苟余情之可质兮 欲逝而无航 余欲度而无车兮 步邅回而反却 夫何告余以不閒兮 既订之密约 青鸟遗余鸾笺兮 渺不知夫天路之茫茫 块余独罹此暌隔兮 余亦黯黯其惨怆 情连蜷而不舍兮 汨期焉而吾以行 遗余以佩褋兮 又袭之以蕙裳 余结以罗带兮 要余盟乎皎日 欢婉娈之绸缪兮 焉蕙心与兰质 羌明眸与皓齿兮 亦缔之以灵匹 玉皇悯余之幽衷兮 撷桂华于月窟 饮余马于天津兮 摩阊阖乎余上征 驾云軿与星幄兮 两爱其必成 曰两美其必合兮 令蹇脩以通情 余令灵氛司筮兮 汨临风而罔诉 余既抱此■?兮 固余心之所慕 若洛嫔与神女兮 解明珠于汉浦 昔交甫之奇逢兮 迷不知其所为 步长廊以徙倚兮 白露湛而未稀 众星俨其历历兮 纷独鉴余罗帏 仰明月之皎皎兮 风波忽而间之 时冉冉其将届兮 又申之以芳期 夫既眷余以惠好兮 思蹇产乎延伫 瞻脩涂之纡阻兮 抗埃?而遥举 排风云而遐览兮 曳明珰之累累 扈芝兰以为裾兮 羌姱脩而独处 有美一人兮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