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温三事衲

出自:明代·成鹫《贫儿诗》

拼音:[hán][wēn][sān][shì][nà]

平仄:平平平仄仄

微生返自然,从不慕肥鲜。
怀古发长啸,师心空复怜。
五金曾跃冶,百炼始成绵。
故旧休通款,交游耻胁肩。
回车遵道路,绝粒事神仙。
俛首甘人后,翻身走马前。
清臞形似鹤,皎洁净于莲。
管带蒲团话,忘炊曲突烟。
流尘生破甑,飞辔跃征鞭。
短景催年老,斋居免业牵。
卑栖宜矮屋,高咏薄贪泉。
孤竹常枵腹,长江懒索钱。
缊衣云片片,缀钵日悬悬。
草屩将身去,香珠信手揎。
野榸随地斸,苦茗带渣煎。
忽讶隙风冷,宁知土壁穿。
竹疏成鼓吹,松老落钗钿。
菌枕纹依榻,莎茵绿胜毡。
菜根邀上客,粪芋享时贤。
捲幔山光满,窥池日晕圆。
虚空高放眼,浓厚息垂涎。
雅俗随丰俭,人天任促延。
二时行处办,十万梦中缠。
香国原无饭,陶琴岂有弦。
衣珠藏自富,竿影正还偏。
审能甘澹薄,何用更雕镌。
寄语诸方道,来参一味禅。
寒温三事衲,风雨七条椽。
虚室空诸有,全身剩一拳。
步行骑水牯,袖手看鞦韆。
野老焚刍狗,村童放纸鸢。
人由人去就,我与我周旋。
衣褐休怀璧,书空代写笺。
海潮消复长,山月望还弦。
物理应如此,吾宗妙不传。
休粮修白业,因地种黄连。
苦趣成真乐,灵根秀识田。
无心乘化往,何事抱愁思。
道在箪瓢外,閒非水石边。
形骸同土木,蓑笠亦貂蝉。
真见须离见,生缘讵有缘。
本来无欠剩,谁复较偏全。
细入微尘界,高登自在天。
瓶盘终有漏,溪壑不须填。
幻寄随漂梗,浮生等逝川。
光阴销艳骨,风烛散歌筵。
好去参云水,归来磨■砖。
腰间舂米石,江上钓鱼船。
珍重惟今日,蹉跎又一年。
漫将儿女见,逐物起狂颠。

查看原文

注释

【寒温】1.冷暖。 2.指问候冷暖起居。 3.中医指两种药性,寒性或温性。
【三事】1.三件事。所指随文而异。指正德﹑利用﹑厚生。 2.三件事。所指随文而异。指倡德﹑和乱﹑终齐。 3.三种官职。 4.指三公。 5.三件。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寒】

寒【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从人在宀下,从茻薦覆之,下有仌。仌,水也。隸省作寒。《釋名》寒,捍也。捍,格也。《玉篇》冬時也。《易·繫辭》日月運行,一寒一暑。《書·洪範》庶徴曰燠,曰寒。《傳》煥以長物,寒以成物。

司寒,水神。《左傳·昭四年》黑牡秬黍,以享司寒。《註》司寒,元冥,水神也。

《周語》火見而淸風戒寒。《荀悅·申鑒》下有寒民,則上不具服。

窮窘也。《史記·范睢傳》范叔一寒至此哉。《宋史·同甫傳》畸人寒士皆賴之。

國名,在北海,平壽縣東寒亭。《史記·夏本紀》伯明氏之讒子寒浞封國。

姓。漢博士寒朗。

叶胡田切,音賢。《楚辭·天問》何所冬暖,何所夏寒。焉有石林,何獸能言。

叶側鄰切,音眞。《歐陽修·答韓子華詩》俊乂沈下位,惡去善乃伸。家至與戸到,飽饑而衣寒。

【温】

温【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烏魂切《集韻》《韻會》《正韻》烏昆切,音蕰。水名。《說文》水出犍爲涪南入黔水。

水名。《山海經》温水,出崆峒山,在臨汾南入河。

洛水之別名。《易·乾鑿度》王者有盛德之應,則洛水先温,故號温洛。

水名。《水經》温水,出牂柯夜郎縣。

泉名。《潘岳·西征賦》湯井温谷。《註》卽温泉也。

地名。《左傳·隱三年》取温之麥。《註》温,今河內温縣。《廣輿記》今屬懷慶府。

郡名。温州府,今屬浙江。

色和曰温。《論語》色思温。

性純粹曰温。《詩·秦風》温其如玉。

《爾雅·釋訓》温温,柔也。《疏》寬緩和柔也。《詩·大雅》温温恭人。

煖也。《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襲狐貉之温者,不憂至寒之淒愴。

燖也。《中庸》温故而知新。《註》温如燖温之温,謂故學之熟矣,復時習之謂之温。

風名。《禮·月令》季夏温風始至。

姓。《廣韻》唐叔虞之後,受封于河內温,因以命氏。

《集韻》《韻會》《正韻》紆問切,音醖。温藉也。同蘊。《詩·小雅》飮酒温克。《箋》苞裹曰藴,謂藴藉自持,含容之義。經中作温者,蓋古字通用。

讀作盜。《史記·周本紀》周繆王得驥温驪。《索隱》温音盜,徐廣曰温,一作盜。盜竊也。淺靑色。

《韻補》叶紆權切,音淵。《蘇軾詩》四時盛衰各有態,搖落悽愴驚寒温。南山孤松積雪底,抱凍不死誰能賢。

【三】

三【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

《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

《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

姓。明三成志。

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

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三思而後行。

本作參。《博雅》參,三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前漢·與三同。

《韻補》叶疏簪切,音森。《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叶今。叁。

【事】

事【子集上】【亅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叓音示。大曰政,小曰事。《廣韻》使也,立也,由也。《釋名》事,偉也。偉立也。凡所立之功也。《書·大禹謨》六府三事允治。

《詩·小雅》三事大夫,莫肯夙夜。《註》三公也。

《詩·大雅》三事就緒。《註》三農之事也。

奉也。《禮·曲禮》年長以倍。則父事之。

營也,治也。《史記·曹參世家》卿大夫以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

《廣韻》《類篇》側吏切。事刃,與倳剚同。別見人部倳字註。

《韻補》叶逝支切,音時。《蔡邕詞》帝曰休哉,命公三事。乃耀柔嘉,是式百司。

叶詩紙切,音始。《詩·召南》于以用之,公侯之事。叶沚。

叶疎語切,書上聲。《韓非子·揚權篇》使雞司夜,令狸執鼠。皆用其能,上乃無事。

叶常御切,音樹。《易林》雖慍不去,復職內事。

【衲】

衲【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奴荅切《集韻》諾荅切,音納。《廣韻》補衲,紩也。

僧衣曰衲。《蘇軾詩》欲敎乞食歌姬院,故與雲山舊衲衣。

百衲,琴名。

《集韻》儒稅切,音汭。義同。《玉篇》或作納。

相关诗句
逐物起狂颠 漫将儿女见 蹉跎又一年 珍重惟今日 江上钓鱼船 腰间舂米石 归来磨■砖 好去参云水 风烛散歌筵 光阴销艳骨 浮生等逝川 幻寄随漂梗 溪壑不须填 瓶盘终有漏 高登自在天 细入微尘界 谁复较偏全 本来无欠剩 生缘讵有缘 真见须离见 蓑笠亦貂蝉 形骸同土木 閒非水石边 道在箪瓢外 何事抱愁思 无心乘化往 灵根秀识田 苦趣成真乐 因地种黄连 休粮修白业 吾宗妙不传 物理应如此 山月望还弦 海潮消复长 书空代写笺 衣褐休怀璧 我与我周旋 人由人去就 村童放纸鸢 野老焚刍狗 袖手看鞦韆 步行骑水牯 全身剩一拳 虚室空诸有 风雨七条椽 寒温三事衲 来参一味禅 寄语诸方道 何用更雕镌 审能甘澹薄 竿影正还偏 衣珠藏自富 陶琴岂有弦 香国原无饭 十万梦中缠 二时行处办 人天任促延 雅俗随丰俭 浓厚息垂涎 虚空高放眼 窥池日晕圆 捲幔山光满 粪芋享时贤 菜根邀上客 莎茵绿胜毡 菌枕纹依榻 松老落钗钿 竹疏成鼓吹 宁知土壁穿 忽讶隙风冷 苦茗带渣煎 野榸随地斸 香珠信手揎 草屩将身去 缀钵日悬悬 缊衣云片片 长江懒索钱 孤竹常枵腹 高咏薄贪泉 卑栖宜矮屋 斋居免业牵 短景催年老 飞辔跃征鞭 流尘生破甑 忘炊曲突烟 管带蒲团话 皎洁净于莲 清臞形似鹤 翻身走马前 俛首甘人后 绝粒事神仙 回车遵道路 交游耻胁肩 故旧休通款 百炼始成绵 五金曾跃冶 师心空复怜 怀古发长啸 从不慕肥鲜 微生返自然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