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水犹能化作龙

出自:明代·李昱《王子约双钩竹歌》

拼音:[jiàn,xiàn][shuǐ][yóu][néng,nài][huà,huā][zuò][lóng]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王君金华人,画竹誇当代。
此竹乃是钩勒之所为,坐上千人万人爱。
令祖蓝田王右丞,盛唐诗格称其能。
将诗变竹寄馀趣,传与衣冠不乏千载之云礽。
王君为人清拔俗,兴来踏遍筼筜谷。
笼籦桃枝纷入眼,??笆篻常经目。
往来曾见吴门道士张溪云,归晚轩中事幽独。
有时不作山水图,戏拈银毫书此竹。
王君笔法乃过之,翠筱双钩出林麓。
耳根但觉风泠泠,比似张生但神速。
王君写竹能写形,真成标格非冥冥。
翛然独立太素始,脱略粉墨辞丹青。
或如金错刀,或如铁钩锁。
或如折戟沉吴沙,或如碎璧逃秦火。
或如银幡宝胜之飘飖,或若金节羽衣之婀娜。
或如沧江风曳之水衣,或如黄河半解不解之冰澌。
或如白凤尾,或如苍龙漦。
钱刀剪碎波心月,丹汞炼就炉中雪。
初疑荆轲图穷见匕首,又惊毛遂颖脱呈锥末。
天机逞其妙,形状何骈阗。
后生学子竞观看,但悟书法如针悬。
唐时亦有萧协律,所至清风起萧瑟。
眼昏手颤艺转工,一十五叶称绝笔。
宋时亦有文湖州,画竹人推第一流。
能令万箨起崖谷,出墙之梢为最优。
东坡作竹短而积,别试瑰奇在林僻。
玉堂多暇图一枝,复有小坡能画石。
前元作者李仲宾,琅玕卓立无纤尘。
蓟丘家世不易得,父子相传俱绝伦。
吴兴学士赵公子,飞白之石谁能比。
水晶宫中春日长,移得蓝枝落窗几。
后来又有柯丹丘,大叶长梢动冕旒。
天颜有喜频赐予,晚节衰飒江湖秋。
诸公画竹工画影,隔帘彷佛潇湘景。
风景虚无终渺茫,野迥漠漠烟光暝。
钩勒写形才逼真,宛如高阁图麒麟。
褒公鄂公毛发动,俨然生面开功臣。
我欲题诗寄淇澳,瞻彼涟漪散晴绿。
底为猗猗兴不忘,有斐君子劳心曲。
我欲鼓枻游潇湘,碧云万顷浮天光。
美人娟娟隔秋水,欲来不来空断肠。
我欲从猎誇云梦,万骑纷纭翠蕤送。
胸中八九吞不辞,文章要比相如重。
我欲富如千户侯,家居渭川之上游。
玉版邻人许同吃,始知熊掌非珍羞。
我欲乘风发长啸,扁舟直过湘妃庙。
中流鼓瑟声铿锵,和取湖南竹枝调。
何如曩昔行李游京都,故人为我共作翠竹红梅图。
原父写梅君画竹,价重已压青珊瑚。
挂在成均之左庑,交游轩冕观如堵。
须叟尽作王子猷,六月清风生肺腑。
天上归来十二年,柴扉草阁荒山田。
浮花浪蕊纷过眼,此君风节还依然。
王君王君听我语,我歌长歌君起舞。
郫筒酤酒满眼酤,与君歌尽幽篁谱。
或栽长竿横斗高,下拂东海之波涛。
巨丝一钩连六鳌,任公见之颜色劳。
或招葳蕤凤凰宿,阴阳各应雌雄六。
伶伦制律工有馀,一声吹裂昆崙玉。
或作仙人手中杖,此日携来葛陂上。
见水犹能化作龙,铮然飞入桃花浪。
或充奉使手中节,节旄落尽竿难折。
卧起操持十九年,谁谓虚心却如铁。
乡来陈者皆此君,与人一生成异勋。
杀青汗简更殊绝,蝌蚪篆籀皆人文。
此君由来材不器,用舍行藏随所至。
愿得岁寒同此心,故托霜毫写君意。
花溪水接双溪长,与君百里遥相望。
不如坐君西郊之草堂,胸中一吐千亩强。
歙坑旧砚椭而苍,鹅溪素练雪色光。
风情老嫩任君写,无使古人专擅场,吁嗟无使古人专擅场。

查看原文

注释

【化作】1.化育生成。 2.变成。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见】

見【酉集上】【見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廣韻》古甸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經電切,堅去聲。《說文》視也。从目从儿。《易·乾卦》飛龍在天,利見大人。《疏》德被天下,爲萬物所瞻覩。《書·立政》灼見三有俊心。《禮·王制》問百年者就見之。《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賔禮親邦國,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註》此六禮者,以諸侯見王爲義。《史記·五帝紀》舜擇吉月日,見四嶽、諸牧、班瑞。《前漢·東方朔傳》未得省見。《註》言不爲所拔識也。

《通鑑》漢武帝元光五年,張湯、趙禹定律令,務在深文,作見知法。詳矢部知字註。

姓。出《姓苑》。

《唐韻》胡甸切《集韻》《韻會》《正韻》形甸切,于尊曰見,敵而曰見,謙敬之辭也。《史記·淮隂侯傳》情見勢屈。《師古曰》見,顯露也。

薦達也。《左傳·昭二十年》齊豹見宗魯於公孟。《註》見,薦達也。謂爲之紹介,猶論語云:從者見之也。

見在也。《史記·項羽紀》軍無見糧。《註》無見在之糧。《前漢·高五王傳》文帝封悼惠王子列侯見在者六人爲王。《集韻》俗作現。

《集韻》日朝也。《詩·小雅》見睍曰消。《箋》韓詩作曣,云:見,日出也。

《集韻》居莧切,音襇。棺衣也。《禮·雜記》實見閒,而後折入。《疏》一解云:鄭合見閒二字共爲覸,苦辯反。《集韻》或作梘。

雜也。《禮·祭義》建設朝事,燔燎羶薌,見以蕭光。《註》見當爲覸,音閒厠之閒。孔穎達云:覵,謂雜也。

【水】

水【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正韻》式軌切《集韻》《韻會》數軌切,流,中有微陽之氣也。《徐鉉曰》衆屈爲水,至柔,能攻堅,故一其內也。《釋名》水,準也,準平物也。《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隂氣,在黃泉之下,任養萬物。水之爲言濡也。《書·洪範》五行,一曰水。《又》水曰潤下。《正義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體,水最微,爲一。火漸著,爲二。木形實,爲三。金體固,爲四。土質大,爲五。《易·乾卦》水流濕。《說卦》坎爲水。《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淮南子·天文訓》積隂之寒氣爲水。

六飮之一。《周禮·天官》漿人掌共王之六飮,水漿醴涼醫酏。

《禮·玉藻》五飮:上水、漿、酒、醴、酏。《註》上水,水爲上,餘次之。

《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水曰淸滌。

明水,所以共祭祀。《周禮·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鑒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共明水。《註》鑒,鏡屬,取水者。世謂之方諸。

官名。《左傳·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紀,故爲水師而水名。

《前漢·律歷志》五聲,羽爲水。

天水,郡名,漢武帝所置。

中水,縣名,屬涿郡。應劭曰:易見《前漢·地理志》。

黑水,國名,卽韐。

露爲上池水。《史記·扁鵲傳》飮是以上池之水。《註》上池水,謂水未至地,蓋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藥。

姓。

《韻補》叶式類切,音墜。《劉楨·魯都賦》蘋藻漂於陽侯,芙蓉出於渚際。奮紅葩之熩熩,逸景燭於崖水。

叶呼委切,音毀。《李白·游高淳丹陽湖詩》龜游蓮葉上,鳥宿蘆花裏。少女棹輕舟,歌聲逐流水。

《韻補》音準。引《白虎通》水之爲言準也。○按準乃水之義,非水之音。蓋沿《周禮·考工記》鄭註,準讀爲水而誤。今不從。

【犹】

犹【巳集下】【犬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集韻》尤救切,音宥。獸名。(猶)《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爾雅·釋獸》猶如麂,善登木。《註》健上樹。《禮·曲禮》所以使民決嫌疑,定猶與也。《疏》猶與,二獸,皆進退多疑。人多疑惑者似之,故謂之猶與。《淮南子·兵略訓》擊其猶猶,凌其與與。

《說文》隴西謂犬子爲猶。

《廣韻》似也。《詩·召南》寔命不猶。《傳》猶,若也。

《小雅》淑人君子,其德不猶。《禮·喪服》兄弟之子猶子也。

《集韻》可止之辭也。《詩·魏風》上愼旃哉,猶來無止。《傳》猶,可也。

本作猷。《詩·小雅》克壯其猶。《傳》猶,道也。《箋》猶,謀也,兵謀也。《疏》能光大其運謀之道。《又》謀猶回遹。《箋》謀爲政之道。

《大雅》王猶允塞。《箋》猶,謀也。

《廣韻》尚也。《禮·檀弓》仲子亦猶行古之道也。

《詩·周頌》嶞山喬嶽,允猶翕河。《箋》猶,圖也。小山及高嶽,皆信按山川之圖而次序祭之。

夷猶。《禮·檀弓》君子蓋猶猶爾。《註》疾舒之中。《楚辭·九歌》君不行兮夷猶。

《管子·地員篇》下土曰五猶。五猶之狀如糞。

《前漢·地理志》厹猶縣,屬臨淮郡。

姓。《正字通》宋猶道明。

《集韻》《正韻》餘招切,音遙。《集韻》本作䚻。徒歌也。或作謠。

與搖通。《禮·檀弓》咏斯猶,猶斯舞。《註》猶當爲搖,謂身動搖也。秦人猶搖聲相近。《釋文》猶依註作搖,音遙。

《廣韻》《集韻》居祐切,音究。《爾雅·釋獸音義》弋又反。

《廣韻》《集韻》《韻會》余救切,音柚。《爾雅·釋獸音義》羊救反。

叶余久切,音酉。《詩·小雅》式相好矣,無相猶矣。好叶許厚反。(猶)

【能】

能【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集韻》《正韻》奴登切,音儜。《說文》熊屬,足似鹿。能獸堅中,故稱。賢能而疆壯者稱能傑也。《徐曰》堅中,骨節實也。

《廣韻》善也。《增韻》勝任也。《書·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

《正字通》順習也。《詩·大雅》柔遠能邇。

《廣韻》奴來切《正韻》囊來切,音㾍。三足龞。《爾雅·釋魚》龞三足,能。《註》山海經,從山多三足龞,今陽羨縣君山池亦有之。

與台通。三能,星名。《史記·天官書》魁下六星,兩兩相比,名曰三能。《註》作三台。

《正字通》乃帶切,音柰。姓也。唐能延壽,能元皓,宋能迪。

與耐通。《前漢·晁錯傳》胡貊之人性能寒,揚粵之人性能暑。《註》能,讀曰耐。

《韻補》叶音尼。《屈原·離騷》紛吾旣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叶下佩,佩音皮。

叶音寧。《詩·小雅》各奏爾能。叶上湛,湛音沈。

叶音袽。《柳宗元·佩韋賦》歷九折而直犇兮,固摧轅而失途。遵大路而曲轍兮,又求達而不能。

【化】

化【子集下】【匕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花去聲。《說文》化,敎行也。《增韻》凡以道業誨人謂之敎。躬行于上,風動于下,謂之化。《老子·道德經》我無爲而民自化。

以德化民曰化。《禮·樂記》化民成俗。

《韻會》天地隂陽運行,自有而無,自無而有,萬物生息則爲化。

泛言攺易,亦曰變化。《易·繫辭》擬議以成其變化。

貨賄貿易曰化。《書·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革物曰化。《周禮·春官·大宗伯》合天地之化。《註》能生非類曰化。《疏》鳩化爲鷹之類。皆身在而心化。若䑕化爲鴽,雀化爲蛤蜃之等,皆據身亦化,故云能生非類。

《正韻》告誥諭使人回心曰化。《書·大誥》肆予大化,誘我友邦君。

《公羊傳·桓六年》化我也。《註》行過無禮謂之化,齊人語也。《疏》哀六年傳云:乞曰:常之母有魚菽之祭,願諸大夫之化我也。亦是行過無禮之事。

州名。《韻會》漢屬合浦郡,宋攺化州。

《正韻》呼瓜切,音花。《後漢·馮衍傳》與時變化。《章懷太子註》音花。

《韻補》叶胡隈切,音回。《三略》變動無常,因敵變化。不爲事先,動而輒隨。《漠之造化。跨三五其無偶兮,邈卓立而獨奇。

叶呼戈切,音訶。《離騷》初旣與余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余旣不難夫離別兮,傷靈脩之數化。

叶許旣切,希去聲。《後漢·傅幹皇后箴》在昔明后,日新其化。匪惟訓外,亦訓于內。

叶呼臥切,呼去聲。《白虎通》火之爲言化也。陽氣用事,萬物變化也。《釋名》火,化也,消化物也。《漢書·敘傳》偪上幷下,荒殖其貨。侯服玉食,敗俗傷化。

《總要》化音吪,差錯也,謬言也。从人匕會意。小篆與匕混,故加言作訛。《史記·天官書》其人逢俉化言。

【作】

作【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胙臧入聲。興起也。《易·乾卦》聖人作而萬物覩。《書·堯典》平秩東作。

振也。《書·康誥》作新民。

造也。《禮·樂記》作者之謂聖。《詩·鄘風》定之方中,作于楚宮。

爲也。《詩·鄭風》敝予又改作兮。

始也。《詩·魯頌》思馬斯作。

坐作。《周禮·夏官》大司馬敎坐作進退之節。

將作,秦官名。《前漢·百官表》秩二千石,掌宮室。

作猶斮也。《禮·內則》魚曰作之。《註》謂削其鱗。

汨作,逸書篇名。

姓。漢涿郡太守作顯。

與詛同。怨謗也。《詩·大雅》侯作侯祝。

《集韻》《韻會》《正韻》子賀切,音佐。《後漢·廉范傳》廉叔度,來何暮,不禁火,民夜作,昔無襦,今五袴。《韓愈詩》非閣復非船,可居兼可過。君去問方橋,方橋如此作。今方音作讀佐。俗用做。

《韻補》叶總古切,音阻。《韓愈·處州孔子廟》惟此廟學,鄴侯所作。厥初庳下,神不以宇。

叶子悉切,音卽。《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琳·客難》太王築室,百堵俱作。西伯營臺,功不浹日。

【龙】

龍【亥集下】【龍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竜音籠。《說文》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廣雅》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虯龍,無角曰螭龍,未升天曰蟠龍。《本草註》龍耳虧聰,故謂之龍。《易·乾卦》時乗六龍以御天。

星名。《左傳·僖五年》龍尾伏辰。《疏》角亢氐房心尾箕爲蒼龍之宿。

《襄二十八年》龍,宋鄭之星也。

山名。龍門,在河東,見《禹貢》。龍山,見《山海經》。封龍,見《括地志》。

邑名。《左傳·成二年》齊侯伐我北鄙,三日取龍。《註》龍,魯邑。在泰山博縣西南。

《前漢·地理志》燉煌郡有龍勒縣。

官名。《左傳·昭十七年》太皡氏以龍紀,故爲龍師,而龍名。

句龍。《左傳·昭二十九年》共工氏有子曰句龍。

馬名。《周禮·廋人》馬八尺以上爲龍。《禮·月令》駕蒼龍。

龍輔,玉名。《左傳·昭二十九年》公賜公衍羔裘,使獻龍輔於齊侯。

草名。《詩·鄭風》隰有游龍。《陸璣·草木疏》一名馬蓼,生水澤中,今人謂之小葒草。

神名。《山海經》有神名燭龍。《屈原·離騷》日安不到,燭龍何照。

姓。漢有龍且。

複姓。夏關龍逢,卽豢龍氏後。漢御史擾龍羣,卽劉累之後。

人名。奢龍,黃帝臣。《管子·五行篇》奢龍辨乎東方,故使爲土師。

舜臣名。《書·舜典》帝曰:龍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

《廣雅》龍,君也。

《廣韻》通也。

《玉篇》寵也。《詩·商頌》何天之龍。我龍受之。《毛傳》讀如字。《朱傳》寵也。

《玉篇》和也,萌也。

《正韻》與寵同。《詩·商頌·何天之龍釋文》鄭讀作寵,榮名之謂也。○按朱傳作叶音。

《正韻》音曨。《孟子》有私龍斷焉。

《集韻》《韻會》莫江切,音厖。《集韻》黑白雜色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玉人上公用龍。《註》謂雜色,非純玉也。

叶蒲光切,音龐。《易·坤卦》故稱龍焉。叶上嫌於無陽。《揚雄·解嘲》以鴟梟而笑鳳凰,執蝘蜒而嘲龜龍。《說文》从肉飛之形,童省聲。《徐鉉曰》象宛轉飛動之貌。

相关诗句
吁嗟无使古人专擅场 无使古人专擅场 风情老嫩任君写 鹅溪素练雪色光 歙坑旧砚椭而苍 胸中一吐千亩强 不如坐君西郊之草堂 与君百里遥相望 花溪水接双溪长 故托霜毫写君意 愿得岁寒同此心 用舍行藏随所至 此君由来材不器 蝌蚪篆籀皆人文 杀青汗简更殊绝 与人一生成异勋 乡来陈者皆此君 谁谓虚心却如铁 卧起操持十九年 节旄落尽竿难折 或充奉使手中节 铮然飞入桃花浪 见水犹能化作龙 此日携来葛陂上 或作仙人手中杖 一声吹裂昆崙玉 伶伦制律工有馀 阴阳各应雌雄六 或招葳蕤凤凰宿 任公见之颜色劳 巨丝一钩连六鳌 下拂东海之波涛 或栽长竿横斗高 与君歌尽幽篁谱 郫筒酤酒满眼酤 我歌长歌君起舞 王君王君听我语 此君风节还依然 浮花浪蕊纷过眼 柴扉草阁荒山田 天上归来十二年 六月清风生肺腑 须叟尽作王子猷 交游轩冕观如堵 挂在成均之左庑 价重已压青珊瑚 原父写梅君画竹 故人为我共作翠竹红梅图 何如曩昔行李游京都 和取湖南竹枝调 中流鼓瑟声铿锵 扁舟直过湘妃庙 我欲乘风发长啸 始知熊掌非珍羞 玉版邻人许同吃 家居渭川之上游 我欲富如千户侯 文章要比相如重 胸中八九吞不辞 万骑纷纭翠蕤送 我欲从猎誇云梦 欲来不来空断肠 美人娟娟隔秋水 碧云万顷浮天光 我欲鼓枻游潇湘 有斐君子劳心曲 底为猗猗兴不忘 瞻彼涟漪散晴绿 我欲题诗寄淇澳 俨然生面开功臣 褒公鄂公毛发动 宛如高阁图麒麟 钩勒写形才逼真 野迥漠漠烟光暝 风景虚无终渺茫 隔帘彷佛潇湘景 诸公画竹工画影 晚节衰飒江湖秋 天颜有喜频赐予 大叶长梢动冕旒 后来又有柯丹丘 移得蓝枝落窗几 水晶宫中春日长 飞白之石谁能比 吴兴学士赵公子 父子相传俱绝伦 蓟丘家世不易得 琅玕卓立无纤尘 前元作者李仲宾 复有小坡能画石 玉堂多暇图一枝 别试瑰奇在林僻 东坡作竹短而积 出墙之梢为最优 能令万箨起崖谷 画竹人推第一流 宋时亦有文湖州 一十五叶称绝笔 眼昏手颤艺转工 所至清风起萧瑟 唐时亦有萧协律 但悟书法如针悬 后生学子竞观看 形状何骈阗 天机逞其妙 又惊毛遂颖脱呈锥末 初疑荆轲图穷见匕首 丹汞炼就炉中雪 钱刀剪碎波心月 或如苍龙漦 或如白凤尾 或如黄河半解不解之冰澌 或如沧江风曳之水衣 或若金节羽衣之婀娜 或如银幡宝胜之飘飖 或如碎璧逃秦火 或如折戟沉吴沙 或如铁钩锁 或如金错刀 脱略粉墨辞丹青 翛然独立太素始 真成标格非冥冥 王君写竹能写形 比似张生但神速 耳根但觉风泠泠 翠筱双钩出林麓 王君笔法乃过之 戏拈银毫书此竹 有时不作山水图 归晚轩中事幽独 往来曾见吴门道士张溪云 ??笆篻常经目 笼籦桃枝纷入眼 兴来踏遍筼筜谷 王君为人清拔俗 传与衣冠不乏千载之云礽 将诗变竹寄馀趣 盛唐诗格称其能 令祖蓝田王右丞 坐上千人万人爱 此竹乃是钩勒之所为 画竹誇当代 王君金华人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