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谓彼方是

出自:近现代·连横《遣怀》

拼音:[yǐ][wèi][bǐ][fāng][shì]

平仄:仄仄仄平仄

为儒务其全,读书求其理。
静坐斗室中,天下事尺咫。
纵横五大洲,上下廿四史。
国政纷如丝,哲学非一揆。
立宪与专制,有时相角抵。
乐天与悲世,亦复相訾毁。
甲言此方非,乙谓彼方是
我欲提其纲,必先竟其委。
博古而昧今,顽然徒林兕。
尊今而薄古,蠢如辽东豕。
曰古有唐虞,曰今有欧美。
唐虞典籍存,国粹长不死。
欧美思想新,民权日兴起。
世界入大同,进化循其轨。
如日光中天,如泉流不止。
万派本同源,道在人驱使。
譬如用兵家,知彼又知己。
又如奏乐时,宫商兼角徵。
太上比太羹,其次得其旨;其次食其馀,其次舐其滓。
造化生斯人,博爱无彼此。
颅圆而趾方,耳目其听视。
如何贤者贤,或又鄙者鄙。
贫富若不均,贵贱竟难比。
谓同父母仁,厚薄万千里。
或地有肥硗,否则种良否。
如何虞舜德,其弟乃有庳。
又如汉惠慈,其母乃吕雉。
我心颇怀疑,天演大奇诡。
冥冥高在上,人类为儡傀。
我欲破其牢,我自鞭其捶。
我生东海东,风云处廿纪。
我年未三十,前途大莫拟。
郅治追羲皇,教化参孔李。
礼乐周姬公,文章汉太史。
既登故人堂,复入今人垒。
文明两大流,亚欧同一水。
希腊科学生,印度佛风靡。
耶稣宗教兴,一呼而百唯。
党徒爱天国,救世无远迩。
洎今有英伦,宪政尤文斐。
德法亦富强,俄民权不齿。
革命势沸腾,贵族未可恃。
哀哀古支那,汉族为奴婢。
政教久纷纭,变法长已矣。
西力日东渐,一的集万矢。
和戎涸金钱,割地踞关市。
故国大可伤,同胞亦可耻。
人生非鸟兽,胡得聊尔尔?物竞炎炎中,天择存有几。
易称穷通变,书言天顾諟。
合群力则强,尚武长其技。
横览员舆上,梦见伟人伟。
左揖马志尼,右挈葛苏士。
华那亚历山,峨峨坐一几。
岳王发冲冠,延平愤抚髀。
誓复四百州,浊世扫糠纰。
万邦登春台,昊天降福祉。
谈笑仰北斗,黄河清可俟。
赋诗问灵魂,大言天纵子。

查看原文

字义

【乙】

乙【子集上】【乙部】康熙筆画:1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於筆切《集韻》億姞切《韻會》《正韻》益悉切,音鳦。十幹名。東方木行也。《爾雅·釋天》太歲在乙曰旃蒙。月在乙曰橘。《前漢·律歷志》奮軋於乙。《京房易傳》乙,屈也。

凡讀書,以筆志其止處曰乙。《史記·東方朔傳》朔初上書,人主從上方讀之,止輒乙其處,讀三月乃盡。

唐試士式,塗幾字,乙幾字。抹去譌字曰塗,字有遺脫,句其旁而增之曰乙。

《太乙數》有君基太乙,五福太乙諸名。

《前漢·藝文志》有天乙三篇。《註》天乙謂湯,其言非殷時,皆假託也。

姓。漢南郡大守乙世,前燕護軍乙逸,明乙瑄,乙山。

《爾雅·釋魚》魚腸謂之乙。《禮·內則》魚去乙。《註》魚餒必自腸始,形屈如乙字。一說魚腮骨,在目旁,如篆文乙,食之鯁不可出,去之乃食。

《茅亭客話》虎有威如乙字,長三寸許,在脅兩旁皮下,取得佩之,臨官而能威衆。無官佩之,無憎疾者。《蘇軾詩》得如虎挾乙。

【谓】

謂【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集韻》《韻會》于貴切,音胃。《說文》報也。《徐曰》謂之是報之也。《廣雅》說也。《廣韻》告也,言也。《增韻》與之言也。《易·乾卦》何謂也。《疏》假設問辭,故言何謂。《詩·召南》求我庶士,迨其謂之。《傳》但相告語而約可定矣。《左傳·昭八年》子盍謂之。

《韻會》事有可稱曰有謂,失於事宜不可名言曰無謂。《莊子·齊物論》今我則有謂矣,而未知吾所謂之,其果有謂乎,其果無謂乎。《前漢·景帝紀》姦法與盜,盜甚無謂也。

《正韻》非與之言而稱其人亦曰謂,《論語》子謂子賤,子謂子產,是也。指事而言亦曰謂。《詩·召南》謂行多露,《小雅》謂天蓋高之類,是也。稱其言,亦曰謂。《論語》此之謂也,其斯之謂與,是也。

《正字通》援古釋義而言亦曰謂。《易·臨卦》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禮·樂記》明聖者述作之謂也。

《爾雅·釋詁》勤也。《詩·小雅》心乎愛矣,遐不謂矣。《箋》謂,勤也。勤思君子也。

《廣雅》使也。《玉篇》信也,道也。

姓。《萬姓統譜》宋有謂準,太平興國登科。《說文》本作。

【彼】

彼【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補委切《集韻》補靡切,上聲。《說文》往有所加也。《玉篇》對此之稱。《詩·小雅》彼月而微,此日而微。《禮·檀弓》爾之愛我也,不如彼。

外之之詞。《論語》彼哉彼哉。《疏》言如彼人哉無足稱也。

《廣韻》也,邐也。

【方】

方【卯集下】【方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船也。

《易·坤卦》六二直方大。《註》地體安靜,是其方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圜者中規,方者中矩。《淮南子·天文訓》天道曰圓,地道曰方。方者主幽,圓者主明。

《易·觀卦》君子以省方觀民設敎。《疏》省視萬方。《詩·大雅》監觀四方。《周禮·天官·冢宰》辨方正位。《註》別四方。《釋文》視日景,以別東西南北四方,使有分別也。《禮·內則》敎之數與方名。《註》方名,如東西也。

《易·未濟》君子以愼辨物居方。《疏》各居其方,皆得安其所。《詩·大雅》萬邦之方,下民之王。《箋》方,猶嚮也。《疏》諸言方者,皆謂居在他所,人嚮望之,故云:方,猶嚮也。

道也。《易·恆卦》君子以立不易方。《註》方,猶道也。《禮·樂記》樂行而民鄕方。《註》方,猶道也。

《易·復卦》后不省方。《註》方,猶事。《疏》不省視其方事也。

術也,法也。《易·繫辭》方以類聚。《疏》方謂法術性行。《左傳·昭二十九年》官修其方。《註》方,法術。

放也。《書·堯典》方命圯族。《釋文》方,放也。

有之也。《詩·召南》維鵲有巢,維鳩方之。《傳》方,有之也。

今也。《詩·秦風》方何爲期。《箋》方今以何時爲還期。《莊子·天地篇》方且本身而異形。《註》凡言方且者,言方將有所爲也。

穀始生未實也。《詩·小雅》旣方旣皁。《箋》方,房也。謂孚甲始生而未合時也。

倂也。《儀禮·鄕射禮》不方足。《註》方,猶倂也。

旁出也。《儀禮·大射禮》左右曰方。《註》方,旁出也。

板也。《儀禮·聘禮》不及百名,書於方。《註》方,板也。《禮·中庸》布在方策。《註》方,板也。策,也。

常也。《禮·檀弓》左右就養無方。《註》方,猶常也。

文也。《禮·樂記》變成方謂之音。《註》方,猶文章也。

義之宜也。《左傳·隱三年》臣聞愛子,敎之以義方。

《閔二年》授方任能。《註》方百事之宜也。

比方也。《論語》子貢方人。《何晏註》比方人也。

《博雅》方,大也,正也。

祭名。《詩·小雅》以社以方。《傳》迎四方氣於郊也。

地名。《詩·小雅》侵鎬及方。《註》鎬,方,皆北方地名。

姓。《詩·小雅》方叔涖止。《傳》方叔,卿士也。

官名。《周禮·夏官·司馬》職方氏,土方氏,懷方氏,合方氏,訓方氏,形方氏。《前漢·朱雲傳註》尚方,少府之屬官也,作供御器物。

醫方。《史記·扁鵲傳》乃悉取其禁方書,盡與扁鵲。《前漢·郊祀志》少君者,故深澤侯人主方。《註》侯家人主方藥也。

《廣韻》《集韻》符方切,音房。方與,縣名。《前漢·高帝紀》沛公攻胡陵方與。《註》音房預,屬山陽郡。

《集韻》蒲光切,音旁。彷或作方。《前漢·揚雄傳》方皇於西淸。《註》方皇,猶彷徨也。

文紡切。蝄或作方。《周禮·夏官·方相氏》敺方良。《註》方良,罔兩也。木石之怪夔罔兩。《張衡·東京賦》腦方良。《註》方良,草澤之神也。○按《說文》作蝄蜽。

《集韻》甫兩切,音倣。效也。

《韻補》叶膚容切《道藏·左夫人歌》騰躍雲景轅,浮觀霞上空。霄軿縱橫舞,紫蓋記靈方。

【是】

是【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姼。《說文》作昰。直也。从日正。《釋名》是,嗜也,人嗜樂之也。《玉篇》是,是非也。《禮·曲禮》夫禮者,所以定親疎、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

《博雅》是,此也。《易·乾卦》不見是而無悶。《又》是故居上位而不驕。

姓。《姓氏急就篇》是氏,吳有是儀,唐有是光。

《集韻》田黎切,音題。《公羊傳·僖十六年》是月者何,僅逮是月也。《註》是,月邊也。魯人語也。《釋文》是,如字。一音徒兮反。

與氏通。《前漢·地理志》氏爲莊公。《註》氏,與是同。古通用。

《韻補》叶市之切。《蔡邕·釋誨》予惟悼哉,害其若是。天高地厚,跼而蹐之。

相关诗句
大言天纵子 赋诗问灵魂 黄河清可俟 谈笑仰北斗 昊天降福祉 万邦登春台 浊世扫糠纰 誓复四百州 延平愤抚髀 岳王发冲冠 峨峨坐一几 华那亚历山 右挈葛苏士 左揖马志尼 梦见伟人伟 横览员舆上 尚武长其技 合群力则强 书言天顾諟 易称穷通变 天择存有几 物竞炎炎中 胡得聊尔尔 人生非鸟兽 同胞亦可耻 故国大可伤 割地踞关市 和戎涸金钱 一的集万矢 西力日东渐 变法长已矣 政教久纷纭 汉族为奴婢 哀哀古支那 贵族未可恃 革命势沸腾 俄民权不齿 德法亦富强 宪政尤文斐 洎今有英伦 救世无远迩 党徒爱天国 一呼而百唯 耶稣宗教兴 印度佛风靡 希腊科学生 亚欧同一水 文明两大流 复入今人垒 既登故人堂 文章汉太史 礼乐周姬公 教化参孔李 郅治追羲皇 前途大莫拟 我年未三十 风云处廿纪 我生东海东 我自鞭其捶 我欲破其牢 人类为儡傀 冥冥高在上 天演大奇诡 我心颇怀疑 其母乃吕雉 又如汉惠慈 其弟乃有庳 如何虞舜德 否则种良否 或地有肥硗 厚薄万千里 谓同父母仁 贵贱竟难比 贫富若不均 或又鄙者鄙 如何贤者贤 耳目其听视 颅圆而趾方 博爱无彼此 造化生斯人 其次舐其滓 其次得其旨;其次食其馀 太上比太羹 宫商兼角徵 又如奏乐时 知彼又知己 譬如用兵家 道在人驱使 万派本同源 如泉流不止 如日光中天 进化循其轨 世界入大同 民权日兴起 欧美思想新 国粹长不死 唐虞典籍存 曰今有欧美 曰古有唐虞 蠢如辽东豕 尊今而薄古 顽然徒林兕 博古而昧今 必先竟其委 我欲提其纲 乙谓彼方是 甲言此方非 亦复相訾毁 乐天与悲世 有时相角抵 立宪与专制 哲学非一揆 国政纷如丝 上下廿四史 纵横五大洲 天下事尺咫 静坐斗室中 读书求其理 为儒务其全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