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朝据案惜分阴

出自:清代·林占梅《寄怀周子玉部郎》

拼音:[zhōng][zhāo,cháo][jù,jū][àn][xī][fēn,fèn][yīn]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西泠名士周公瑾,书船画舫终难隐。
乍观才略著遐荒,草有声华传禁近。
崇山大老最怜才,名流物色从尘埃。
裴相新道崔湜坐,狐公东阁玉溪陪。
羡君才气本横逸,纵论雄谈常扪虱。
撑肠富有五车书,运腕力扶一枝笔。
是时我师正朝天,携往长安看画日。
典册曾希司马工,驰书更羡枚皋疾。
驱车复出皇都门,馀子纷纷安足论。
克日笋舆指闽峤,绿榕阴接荔阴繁。
繁阴中有越王宅,诸侯幕内为宾客。
乌石山前春酒醲,江瑶、荔子日三百。
剑池玉尺瓣香亭,昌谷囊中多古迹。
终朝据案惜分阴,论衡拟就平南策。
是时海外屡徵兵,台疆鼠子犹纵横。
如君韬略本兼著,壮怀正合请长缨。
乘风一夕破鲸雾,瞬息三山渺回顾。
半肩行李竹城来,相携一笑浑如故。
臭味芝兰意气投,当筵借箸为筹布。
述安廉访我召公,谓予一臂堪相助。
君也赏识□倍拳,有心携我上凌烟。
平生气概重然诺,请君且著祖生鞭。
椎牛誓众向南发,马蹄风疾无留连。
一旦闻予到尺咫,联营将弁皆欢喜。
已教大师待留餐,更贺监军迎倒屣。
谋定同君虎穴探,执殳竟向前矛徙。
葭投一战逆魂飞,当道老熊立披靡。
积年天堑一宵平,奔鼠么魔若狼豕。
彰邑城头羽扉挥,东北西南尽解围。
连镳固欲台南去,转饷无方乃告归。
归时日日思良友,琢句论文数欧九。
君虽隔地自同情,说项推袁不离口。
频闻画策中机宜,歼厥巨魁灭群丑。
迩日欣看入告章,颜色腰间悬紫绶。
何时返旆竹城来,蓬门端得为君开。
杨柳画桥并钓艇,梅花书屋啸吟台。
吟台幽处琴樽设,十日平原肠更热。
长啸高歌召鬼神,案上铜壶扣欲缺。
眼前世事任况净,何暇与人争论列。
我有心愿人不知,所愿无妨为君说。
随君一棹入榕城,陪向程门同立雪。

查看原文

注释

【终朝】1.早晨。 2.整天。
【分阴】日影移动一分的时间。指极短的时间:惜~。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终】

終【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螽。《說文》絿絲也。

《玉篇》極也,窮也。《集韻》一曰盡也。《易·繫辭》《易》之爲書也,原始要終。《書·仲虺之誥》愼厥終,惟其始。《詩·大雅》高朗令終。

《禮·檀弓》君子曰終,小人曰死。

《左傳·文元年》先王之正,時也。履端于始,舉正于中,歸餘于終。《疏》歸其餘,分置于終末。言於終末乃置閏也。

《左傳·襄九年》十二年矣,是謂一終,一星終也。

《爾雅·釋天》月在壬曰終。

《前漢·法志》地方一里爲井,井十爲通,通十爲成,成方十里,成十爲終。

姓。《左傳·定四年》殷民七族,有終葵氏。《史記·秦本紀》秦之先爲嬴姓,其後分封,以國爲姓,有終黎氏。《前漢·終軍傳》終軍,字子雲,濟南人也。

《韻補》叶諸仍切。《周易·坤·文言》以終叶成。

《韻補》叶諸良切。《陳琳·迷迭香賦》竭歡慶於夙夜兮,雖幽翳而彌彰。事罔隆而不殺兮,亦無始而不終。

【朝】

朝【辰集上】【月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晁《唐韻》《廣韻》《集韻》《類篇》《韻會》陟遙切,音昭。《說文》旦也。从倝舟聲。《爾雅·釋詁》朝,早也。《詩·鄘風》崇朝其雨。《傳》崇,終也。從旦至食時爲終朝。

朝鮮,國名。

姓。《姓氏急就篇》朝氏,蔡大夫朝吳聲子之後。唐日本人朝衡。漢鼂錯,亦作朝。

《廣韻》直遙切《集韻》《韻會》《正韻》馳遙切,音潮。《爾雅·釋言》陪朝也。《註》臣見君曰朝。《書·舜典》羣后四朝。《周禮·春官·大宗伯》春見曰朝。《註》朝,猶早也。欲其來之早。《禮·曲禮》天子當宁而立,諸公東面,諸侯西面,曰朝。《疏》凡天子三朝:其一在路門內,謂之燕朝。其二是路門外之朝,謂之治朝。其三是臯門之內,庫門之外,謂之外朝。

《王制》天子無事,與諸侯相見曰朝。

同類往見亦曰朝。《史記·司馬相如傳》臨邛令謬爲恭敬,日往朝相如。

郡守聽事亦曰朝。《後漢·劉寵傳》山谷鄙生,未嘗識郡朝。

《集韻》追輸切,音株。朝那,縣名。

《韻補》叶陳如切。《急就章》向夷吾竺諫朝。《易林》赤帝懸車,廢職不朝。叔帶之災,居於氾廬。

叶蚩於切。《王逸·九思》望舊邦兮路逶隨,憂心悄兮心勤渠。魂煢煢兮不遑寐,目眇眇兮寤終朝。

叶張流切。《韓愈·祭員外文》罔有疑忌,惟其嬉遊。草木之春,鳥鳴之朝。

叶株遇切。《前漢·敘傳》賈生矯矯,弱冠登朝。遭文叡聖,屢抗其疏。

叶直照切。《陸雲·夏府君誄》旣其績,英風彌邵。天子有命,曾是在朝。頻繁帷幄,祇承皇耀。

叶直祐切。《韋孟·在鄒詩》微微小子,旣耇且陋。豈不牽位,穢我王朝。

【据】

据【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九魚切《集韻》《韻會》《正韻》斤於切,音居。《說文》戟挶也。《詩·豳風箋》韓詩云:口足爲事曰拮据。

《集韻》《韻會》《正韻》居御切,音據。手病也。

與據通。《前漢·揚雄傳》潭思渾天,參摹而四分,之極於八十一,旁則三摹九据,極之七百二十九贊,亦自然之道也。《註》据,今據字,猶位也,處也。

《酷吏傳贊》趙禹据法守正。

《司馬相如·大人賦》据以驕騖。《註》張揖云:据,直項也。(據)《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居御切,音鋸。《說文》杖持也。《論語》據於德。

《廣韻》依也。《易·困卦》困于石,據于蒺藜。《詩·邶風》亦有兄弟,不可以據。《左傳·僖五年》享祀豐潔,神必據我。《註》據猶安也。

引也,援也。《爾雅疏序》事有隱滯,援據徵之。

按也。《禮·玉藻》君賜稽首據掌,致諸地。《疏》覆左手按於右手之上也。《老子·道德經》猛獸不據。《註》以爪按拏曰據。

拒守也。《史記·趙奢傳》先據北山上者勝。

姓。明宣德漏刻博士據成。

《集韻》其踞切,音遽。有形之貌。與莊子覺則蘧蘧然之蘧同。

《史記註》訖逆切,音戟。《呂后紀》見物如蒼犬,據高后掖。

叶求於切,音蘧。《史記·龜筴傳》事有所疾,亦有所徐。物有所拘,亦有所據。通作据。見据字註。

【案】

案【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烏旰切《集韻》《韻會》於旰切《正韻》於幹切,音按。《說文》几屬。《徐曰》案,所凭也。《周禮·天官》王大旅上帝,則張氊案。朝日祀五帝,設重帟重案。

食器。《周禮·冬官考工記》夫人享諸侯,案十有二寸。《註》玉案十有二列也。

氣之法有木案。《後漢·歷志》爲室三重,密布緹縵,室中以木爲案。

界也。《齊語》參國起案。

次第也。《史記·高帝紀》吏民皆案堵如故。

作按,考也。《前漢·賈誼傳》案之當今之務。《丙吉傳》無所案驗。

撫也。《史記·孟嘗君傳》案劒以前。

《正字通》凡官府興除成例及獄訟論定者皆曰案。

著書起義亦曰案。

《集韻》一曰木名。

叶伊甸切,音宴。《歐陽脩·讀書詩》初如兩軍交,乗勝方酣戰。至哉天下樂,終日在書案。

【惜】

惜【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思積切,音昔。《說文》痛也。从心昔聲。《廣韻》悋也。《增韻》憐也,愛也。一曰貪也。

叶息約切,音削。《曹植·贈丁儀詩》思慕延陵子,寶劒非所惜。子其寧爾心,親交義不薄。

【分】

分【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府文切《集韻》《韻會》方文切,音餴。《說文》別也。从八刀,刀以分別物也。《易·繫辭》物以羣分。

《增韻》裂也,判也。

《廣韻》賦也,施也。《增韻》與也。

《玉篇》隔也。

《前漢·律歷志》一黍之廣爲一分。分者,自三微而成著,可分別也。

半也。《公羊傳·莊二年》師喪分焉。《荀子·仲尼篇》以齊之分,奉之而不足。

徧也。《左傳·哀元年》熟食者分,而後敢食。

與紛通。《荀子·儒效篇》分分乎其有終始也。《淮南子·繆稱訓》禍之生也分分。《註》猶紛紛。

《周禮·天官》以待國之匪頒。《註》匪讀爲分。

《唐韻》扶問切《集韻》《韻會》符問切,汾去聲。名分也。《禮·禮運》禮達而分定。

均也,分劑也。《禮·曲禮》分毋求多。

分位也。《漢諸葛亮出師表》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集韻》方問切,紛去聲。均也。《左傳·僖元年》救患分災。

《正韻》府吻切,音粉。《爾雅·釋器》律謂之分。《註》分音粉,律管可以分氣。

《韻補》叶膚容切,音丰。《曹植·七啓》太極之初,渾沌未分。萬物紛錯,與道俱隆。

叶膚眠切,音近徧。《班固·西都賦》九市開場,貨別隊分。人不得顧,車不得旋。災字原刻从。

【阴】

阴【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4画

與隂同。見《字彙補》,以定晏陰之所成。

《周禮·天官·內宰》以陰禮敎六宮。《註》陰禮,婦人之禮。

《內小臣》掌王之陰事陰令。

《地官·大司徒》以陰禮敎親,則民不怨。《註》陰禮,謂男女之禮。

陰晴。《詩·邶風》曀曀其陰。《又》以陰以雨。

《說文》山之北也。《書·禹貢》南至于華陰。

《說文》水之南也。《前漢·地理志》河東郡汾陰縣。《註》介山在南。

《玉篇》影也。《晉書·陶侃傳》大禹惜寸陰,吾輩當惜分陰。

《正字通》陰八字。

《前漢·郊祀歌》靈之至,慶陰陰。《註》師古曰:言垂陰覆徧於下。

《玉篇》默也。《戰國策》齊秦之交陰合。

《詩·秦風》陰靷鋈續。《傳》陰,揜軓也。《釋名》陰,蔭也。橫側車前,以陰笒也。

地名。《左傳·襄九年》濟于陰阪侵鄭。

《昭十九年》楚工尹赤遷陰于下陰。

《二十二年》帥師軍于陰。《前漢·地理志》南陽郡陰縣。《註》卽左傳下陰也。

漢有兩陰山縣。《地理志》西河郡陰山,又桂陽郡陰山。

山名。《史記·秦始皇紀》自楡中河以東,屬之陰山。《註》徐廣曰:在五原之北。

姓。《廣韻》管修自齊適楚,爲陰大夫,其後氏焉。○按史記褚少孫龜筴傳:陰兢活之,與之俱亡。索隱曰:陰,姓。兢,名也。是商時卽有陰姓矣。

左傳僖十五年:晉陰飴甥會秦伯,盟于王城。註:飴甥,食邑于陰。戰國策有陰、陰姬,疑卽出於此。

昭二十四年,陰不佞,以溫人南侵。疑陰亦姓也。

《正字通》男子勢曰陰。《史記·呂不韋傳》私求大陰人嫪毐爲舍人。

《逸周書》墠上張赤帟陰羽。《註》陰,鶴也。《玉篇》今作隂。《五音集韻》俗作。

《集韻》烏含切,音菴。本作闇,治喪廬也。《論語》高宗諒陰,三年不言。

《集韻》《韻會》於禁切,音蔭。《集韻》瘞藏也。《禮·祭義》骨肉斃于下,陰爲野土。《註》陰,讀爲依廕之廕。

《詩·大雅》旣之陰女,反予來赫。《箋》覆陰也。《韻會小補》蔭,通作陰。

《正字通》音飮。古醫方有淡陰之疾,俗作淡飮。

叶於容切,音雍。《詩·豳風》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于凌陰。《箋》凌陰,冰室。《揚子·太經》日飛懸陰,萬物融融。

叶於虔切,音煙。《黃庭經》上有䰟靈下關元,左爲少陽右太陰。

《韻會小補》本作殷。淺黑色也。亦作陰。《詩·小雅·我馬維駰傳》陰白雜毛曰駰。陰,淺黑色也。(陰)

相关诗句
陪向程门同立雪 随君一棹入榕城 所愿无妨为君说 我有心愿人不知 何暇与人争论列 眼前世事任况净 案上铜壶扣欲缺 长啸高歌召鬼神 十日平原肠更热 吟台幽处琴樽设 梅花书屋啸吟台 杨柳画桥并钓艇 蓬门端得为君开 何时返旆竹城来 颜色腰间悬紫绶 迩日欣看入告章 歼厥巨魁灭群丑 频闻画策中机宜 说项推袁不离口 君虽隔地自同情 琢句论文数欧九 归时日日思良友 转饷无方乃告归 连镳固欲台南去 东北西南尽解围 彰邑城头羽扉挥 奔鼠么魔若狼豕 积年天堑一宵平 当道老熊立披靡 葭投一战逆魂飞 执殳竟向前矛徙 谋定同君虎穴探 更贺监军迎倒屣 已教大师待留餐 联营将弁皆欢喜 一旦闻予到尺咫 马蹄风疾无留连 椎牛誓众向南发 请君且著祖生鞭 平生气概重然诺 有心携我上凌烟 君也赏识□倍拳 谓予一臂堪相助 述安廉访我召公 当筵借箸为筹布 臭味芝兰意气投 相携一笑浑如故 半肩行李竹城来 瞬息三山渺回顾 乘风一夕破鲸雾 壮怀正合请长缨 如君韬略本兼著 台疆鼠子犹纵横 是时海外屡徵兵 论衡拟就平南策 终朝据案惜分阴 昌谷囊中多古迹 剑池玉尺瓣香亭 江瑶、荔子日三百 乌石山前春酒醲 诸侯幕内为宾客 繁阴中有越王宅 绿榕阴接荔阴繁 克日笋舆指闽峤 馀子纷纷安足论 驱车复出皇都门 驰书更羡枚皋疾 典册曾希司马工 携往长安看画日 是时我师正朝天 运腕力扶一枝笔 撑肠富有五车书 纵论雄谈常扪虱 羡君才气本横逸 狐公东阁玉溪陪 裴相新道崔湜坐 名流物色从尘埃 崇山大老最怜才 草有声华传禁近 乍观才略著遐荒 书船画舫终难隐 西泠名士周公瑾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