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榕阴接荔阴繁

出自:清代·林占梅《寄怀周子玉部郎》

拼音:[lǜ,lù][róng][yīn][jiē][lì][yīn][fán,pó]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西泠名士周公瑾,书船画舫终难隐。
乍观才略著遐荒,草有声华传禁近。
崇山大老最怜才,名流物色从尘埃。
裴相新道崔湜坐,狐公东阁玉溪陪。
羡君才气本横逸,纵论雄谈常扪虱。
撑肠富有五车书,运腕力扶一枝笔。
是时我师正朝天,携往长安看画日。
典册曾希司马工,驰书更羡枚皋疾。
驱车复出皇都门,馀子纷纷安足论。
克日笋舆指闽峤,绿榕阴接荔阴繁
繁阴中有越王宅,诸侯幕内为宾客。
乌石山前春酒醲,江瑶、荔子日三百。
剑池玉尺瓣香亭,昌谷囊中多古迹。
终朝据案惜分阴,论衡拟就平南策。
是时海外屡徵兵,台疆鼠子犹纵横。
如君韬略本兼著,壮怀正合请长缨。
乘风一夕破鲸雾,瞬息三山渺回顾。
半肩行李竹城来,相携一笑浑如故。
臭味芝兰意气投,当筵借箸为筹布。
述安廉访我召公,谓予一臂堪相助。
君也赏识□倍拳,有心携我上凌烟。
平生气概重然诺,请君且著祖生鞭。
椎牛誓众向南发,马蹄风疾无留连。
一旦闻予到尺咫,联营将弁皆欢喜。
已教大师待留餐,更贺监军迎倒屣。
谋定同君虎穴探,执殳竟向前矛徙。
葭投一战逆魂飞,当道老熊立披靡。
积年天堑一宵平,奔鼠么魔若狼豕。
彰邑城头羽扉挥,东北西南尽解围。
连镳固欲台南去,转饷无方乃告归。
归时日日思良友,琢句论文数欧九。
君虽隔地自同情,说项推袁不离口。
频闻画策中机宜,歼厥巨魁灭群丑。
迩日欣看入告章,颜色腰间悬紫绶。
何时返旆竹城来,蓬门端得为君开。
杨柳画桥并钓艇,梅花书屋啸吟台。
吟台幽处琴樽设,十日平原肠更热。
长啸高歌召鬼神,案上铜壶扣欲缺。
眼前世事任况净,何暇与人争论列。
我有心愿人不知,所愿无妨为君说。
随君一棹入榕城,陪向程门同立雪。

查看原文

字义

【绿】

綠【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力玉切《集韻》《韻會》龍玉切,音錄。《說文》帛靑黃色也。《釋名》綠,瀏也。荆泉之水於上視之,瀏然綠色,此似之也。《詩·邶風》綠兮衣兮。《博》綠,閒色。

《詩·衞風》綠竹猗猗。《傳》綠,王芻也。《釋文》爾雅作菉。

【榕】

榕【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集韻》《韻會》蜷樛結,柯葉䕃茂。晉嵇含《南方草木狀》。

【阴】

阴【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4画

與隂同。見《字彙補》,以定晏陰之所成。

《周禮·天官·內宰》以陰禮敎六宮。《註》陰禮,婦人之禮。

《內小臣》掌王之陰事陰令。

《地官·大司徒》以陰禮敎親,則民不怨。《註》陰禮,謂男女之禮。

陰晴。《詩·邶風》曀曀其陰。《又》以陰以雨。

《說文》山之北也。《書·禹貢》南至于華陰。

《說文》水之南也。《前漢·地理志》河東郡汾陰縣。《註》介山在南。

《玉篇》影也。《晉書·陶侃傳》大禹惜寸陰,吾輩當惜分陰。

《正字通》陰八字。

《前漢·郊祀歌》靈之至,慶陰陰。《註》師古曰:言垂陰覆徧於下。

《玉篇》默也。《戰國策》齊秦之交陰合。

《詩·秦風》陰靷鋈續。《傳》陰,揜軓也。《釋名》陰,蔭也。橫側車前,以陰笒也。

地名。《左傳·襄九年》濟于陰阪侵鄭。

《昭十九年》楚工尹赤遷陰于下陰。

《二十二年》帥師軍于陰。《前漢·地理志》南陽郡陰縣。《註》卽左傳下陰也。

漢有兩陰山縣。《地理志》西河郡陰山,又桂陽郡陰山。

山名。《史記·秦始皇紀》自楡中河以東,屬之陰山。《註》徐廣曰:在五原之北。

姓。《廣韻》管修自齊適楚,爲陰大夫,其後氏焉。○按史記褚少孫龜筴傳:陰兢活之,與之俱亡。索隱曰:陰,姓。兢,名也。是商時卽有陰姓矣。

左傳僖十五年:晉陰飴甥會秦伯,盟于王城。註:飴甥,食邑于陰。戰國策有陰、陰姬,疑卽出於此。

昭二十四年,陰不佞,以溫人南侵。疑陰亦姓也。

《正字通》男子勢曰陰。《史記·呂不韋傳》私求大陰人嫪毐爲舍人。

《逸周書》墠上張赤帟陰羽。《註》陰,鶴也。《玉篇》今作隂。《五音集韻》俗作。

《集韻》烏含切,音菴。本作闇,治喪廬也。《論語》高宗諒陰,三年不言。

《集韻》《韻會》於禁切,音蔭。《集韻》瘞藏也。《禮·祭義》骨肉斃于下,陰爲野土。《註》陰,讀爲依廕之廕。

《詩·大雅》旣之陰女,反予來赫。《箋》覆陰也。《韻會小補》蔭,通作陰。

《正字通》音飮。古醫方有淡陰之疾,俗作淡飮。

叶於容切,音雍。《詩·豳風》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于凌陰。《箋》凌陰,冰室。《揚子·太經》日飛懸陰,萬物融融。

叶於虔切,音煙。《黃庭經》上有䰟靈下關元,左爲少陽右太陰。

《韻會小補》本作殷。淺黑色也。亦作陰。《詩·小雅·我馬維駰傳》陰白雜毛曰駰。陰,淺黑色也。(陰)

【接】

接【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子葉切《集韻》《韻會》《正韻》卽涉切,音楫。《說文》交也。《廣韻》合也,會也。《易·蒙卦》子克家,剛柔接也。《疏》陽居卦內,接待羣隂。

《晉卦》晝日三接。《禮·表記》君子之接如水。《疏》如兩水相交,尋合而已。

持也,受也,承也。《禮·曲禮》接下承弣。《註》接客手下也。《史記·平準書》漢興,接秦之弊。

《增韻》接續也,連也。《禮·曲禮》堂上接武。《註》武,迹也。迹相接,謂每移足半躡之。《前漢·西域傳》烏秅國民接手飮。《註》自高山下谿㵎中飮水,故接連其手。

近也。《儀禮·聘禮》賓立接西塾。

捷也。《禮·曾子問》接祭而已矣。《疏》接,捷速也。速而祭之。

反接,謂反縛兩手也。《前漢·平傳》樊噲受詔卽反接。

姓。《史記·孟子荀卿傳》接子,齊人,學黃老道德之術。《集韻》或作擑。

《集韻》《韻會》《正韻》疾葉切,音捷。《禮·內則》國君世子生,接以太牢。《註》接讀爲捷,勝也。謂食其母,使補虛强氣也。

《荀子·大略篇》先事慮事謂之接。《註》接讀爲捷,速也。

測洽切,音鍤。與扱同。《周禮·地官·廩人》大祭祀,則共其接盛。《註》接讀爲扱。扱以授春人舂之。《疏》頒扱與春人。

《集韻》色甲切,音霎。與翣同。《周禮·天官·縫人衣翣柳之材註》故書翣作接。

檄頰切,音協。與挾同。亦持也。

【荔】

荔【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說文》同茘。

【繁】

繁【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附袁切《集韻》《韻會》《正韻》符袁切,音煩。《書·仲虺之誥》實繁有徒。《傳》繁,多也。

《禮·鄉飲·酒義》拜至獻酬辭讓之節繁。《註》繁,猶盛也。

《孝經序》安得不翦其繁蕪。《註》繁,雜也。

《廣韻》繁,槪也。

《廣韻》薄官切《集韻》蒲官切,音鞶。《禮·禮器》大路繁纓一就,次路繁纓七就。《疏》繁爲馬腹帶也。《左傳·成二年》請曲縣繁纓以朝。《註》繁纓,馬飾。

與樊通。《周禮·春官·巾車樊纓註》樊,讀如鞶帶之鞶,謂今馬大帶也。

《廣韻》薄波切《集韻》蒲波切,音婆。《玉篇》姓也。《左傳·定四年》殷民七族,有繁氏。《前漢·陳湯傳》御史大夫繁延壽。

《韻補》叶符筠切。《陸雲·夏府君誄》元秀朗,輝景絪縕。誕載豐美,俊穎夙繁。

《韻補》叶汾沅切。《左貴嬪·楊後誄》天貞吉,克昌克繁。則百斯慶,育聖育賢。

相关诗句
陪向程门同立雪 随君一棹入榕城 所愿无妨为君说 我有心愿人不知 何暇与人争论列 眼前世事任况净 案上铜壶扣欲缺 长啸高歌召鬼神 十日平原肠更热 吟台幽处琴樽设 梅花书屋啸吟台 杨柳画桥并钓艇 蓬门端得为君开 何时返旆竹城来 颜色腰间悬紫绶 迩日欣看入告章 歼厥巨魁灭群丑 频闻画策中机宜 说项推袁不离口 君虽隔地自同情 琢句论文数欧九 归时日日思良友 转饷无方乃告归 连镳固欲台南去 东北西南尽解围 彰邑城头羽扉挥 奔鼠么魔若狼豕 积年天堑一宵平 当道老熊立披靡 葭投一战逆魂飞 执殳竟向前矛徙 谋定同君虎穴探 更贺监军迎倒屣 已教大师待留餐 联营将弁皆欢喜 一旦闻予到尺咫 马蹄风疾无留连 椎牛誓众向南发 请君且著祖生鞭 平生气概重然诺 有心携我上凌烟 君也赏识□倍拳 谓予一臂堪相助 述安廉访我召公 当筵借箸为筹布 臭味芝兰意气投 相携一笑浑如故 半肩行李竹城来 瞬息三山渺回顾 乘风一夕破鲸雾 壮怀正合请长缨 如君韬略本兼著 台疆鼠子犹纵横 是时海外屡徵兵 论衡拟就平南策 终朝据案惜分阴 昌谷囊中多古迹 剑池玉尺瓣香亭 江瑶、荔子日三百 乌石山前春酒醲 诸侯幕内为宾客 繁阴中有越王宅 绿榕阴接荔阴繁 克日笋舆指闽峤 馀子纷纷安足论 驱车复出皇都门 驰书更羡枚皋疾 典册曾希司马工 携往长安看画日 是时我师正朝天 运腕力扶一枝笔 撑肠富有五车书 纵论雄谈常扪虱 羡君才气本横逸 狐公东阁玉溪陪 裴相新道崔湜坐 名流物色从尘埃 崇山大老最怜才 草有声华传禁近 乍观才略著遐荒 书船画舫终难隐 西泠名士周公瑾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