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能解我意

出自:清代·张印《赠荃女》

拼音:[ěr][néng,nài][jiě,jiè,xiè][wǒ][yì]

平仄:仄平仄仄仄

昔贤故有言,四海皆弟兄。
矧我与尔母,俨如娥与英。
尔更育于我,宁无骨肉情。
今尔年既长,加姘礼告成。
相从逾十载,念此摧人肠。
忆我初嫁时,尔年尚孩婴。
发燥两肩披,身高才几平。
祖母仅有尔,视同掌珠擎。
乡音异南北,语意苦不明。
我身方京尔,尔乃避道行。
我手方招尔,尔乃秋波横。
我心时寒栗,恨难达我诚。
幸尔日长大,视我如故常。
晨知就我栉,夜知就我床,饥知就我食,寒知就我裳。
有时我入厨,未解作南烹。
尔乃私谓我,斫鱼当为羹。
亦或逢节庆,未办效闽妆。
尔复私谓我,红绳缠髻梁。
中间生尔妹,未克尔扶将。
祖母唤尔去,依依仍我傍。
妹啼尔抱持,妹饥尔料量。
须臾不舍我,谁谓非我生。
祖母与我家,同出南轩张。
虽则闽与秦,谱牒渺难详。
祖母恒顾我,无视我姑嫜。
我生未有女,不如呼我娘。
祖母诚爱我,亦由尔回翔。
有时我外家,迎迓我归宁。
携尔与尔妹,偕行登我堂。
我母恒谓我,此女何娉婷。
我兄亦爱尔,每来辄叮咛。
谓当善抚此,此真为我甥。
尔貌实静好,尔性实端贞。
舅时课尔字,笔画晰以清。
亦或教尔读,上口声琅琅。
尔父曩客陕,尽室胥留京。
我时方小极,茶炉伴药囊。
尔能解我意,凡事为摒挡。
去岁父书来,属我即首程。
祖母既老迈,我复体羸尪。
沿途端赖尔,使我忘长征。
尔父尝谓我,择婿当择良。
苟中乘龙选,何必拘故乡。
我本远嫁女,感此增徬徨。
忍以己不欲,乃使儿身当。
昨父告我婿,安定安吴杭。
祖为大中丞,父亦京曹郎。
婿年方及冠,头角颇峥嵘。
近在国子监,读书行成名。
我愿业已足,何事复泪滂。
昨闻有书来,纳采今秋凉。
百年难共守,去去时吞声。
虽然我闻之,舅姑今在堂。
随时进甘旨,亲手调羹汤。
蘋蘩乃妇职,春秋妥烝尝。
下有二伯姊,贞明称里坊。
亦有弱弟一,风雨恒对床。
宜念秭归义,勿使荆树戕。
伉俪必以敬,乃觉恩爱长。
有无俱黾勉,学业毋嬉荒。
即或忤我意,举案当益庄。
间有小不适,亦当身退藏。
人道贵谦抑,天道忌盛盈。
毋自恃门第,毋自亏簪缨。
勉矣曹大家,女诫实堤防。
早晚为人妇,从此去家庭。
毋为娇憨态,亦毋心悲伤。
祖母今老矣,尔母身早亡。
惟我与尔父,年亦非壮强。
尤悔尔知免,诰诫我当详。
晶晶秋菊芳,馥馥丹桂香。
朴质为此语,且置尔巾箱。
一字算一泪,点点生珠光。

查看原文

注释

【能解】犹能耐﹐才能。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尔】

爾【巳集中】【爻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兒氏切《集韻》《韻會》忍氏切,。从冂从㸚,其孔㸚,尒聲。此與爽同意。

《玉篇》爾,汝也。《書·大禹謨》肆予以爾衆士奉辭伐罪。

《禮·檀弓》爾毋從從爾。爾毋扈扈爾。《註》爾,語助。《廣韻》尒義與爾同。詞之必然也。

譍詞。《古詩》爲焦仲卿妻作:諾諾復爾爾。《世說》聊復爾耳。

同邇。《詩·大雅》戚戚兄弟,莫遠具爾。《箋》爾,謂進之也。《疏》邇是近義,謂揖而進之。《儀禮·少牢饋食禮》上佐食爾上敦黍于筵上右之。《註》爾,近也。或曰移也。右之,便尸食也。《周禮·地官·肆長》實相近者,相爾也。《註》爾,亦近也。

《前漢·藝文志》爾雅三卷二十篇。《註》張晏曰:爾,近也。雅,正也。

《集韻》乃禮切,音禰。《集韻》本作濔。滿也。

一曰爾爾,衆也。

《詩·小雅》彼爾維何,維常之華。《註》爾華,盛貌。《釋文》爾,乃禮反。

《爾雅·釋草》綦,月爾。《疏》綦,一名月爾,可食之菜也。

【能】

能【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集韻》《正韻》奴登切,音儜。《說文》熊屬,足似鹿。能獸堅中,故稱。賢能而疆壯者稱能傑也。《徐曰》堅中,骨節實也。

《廣韻》善也。《增韻》勝任也。《書·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

《正字通》順習也。《詩·大雅》柔遠能邇。

《廣韻》奴來切《正韻》囊來切,音㾍。三足龞。《爾雅·釋魚》龞三足,能。《註》山海經,從山多三足龞,今陽羨縣君山池亦有之。

與台通。三能,星名。《史記·天官書》魁下六星,兩兩相比,名曰三能。《註》作三台。

《正字通》乃帶切,音柰。姓也。唐能延壽,能元皓,宋能迪。

與耐通。《前漢·晁錯傳》胡貊之人性能寒,揚粵之人性能暑。《註》能,讀曰耐。

《韻補》叶音尼。《屈原·離騷》紛吾旣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叶下佩,佩音皮。

叶音寧。《詩·小雅》各奏爾能。叶上湛,湛音沈。

叶音袽。《柳宗元·佩韋賦》歷九折而直犇兮,固摧轅而失途。遵大路而曲轍兮,又求達而不能。

【解】

解【酉集上】【角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正韻》佳買切《集韻》《韻會》舉嶰切,其四支也。

《博雅》散也。《玉篇》緩也。《易·解卦註》解,難之散也。《正義》解有兩音,一古買反,謂解難之初。一諧買反,謂旣解之後。故序卦云:解者,緩也。險難解釋,物情舒緩,故爲解也。《前漢·張耳,恐天下解也。《註》謂離散其心也。

《玉篇》釋也。《儀禮·大射禮·解綱註》解,猶釋也。《文心雕龍》百官詢事,則有關刺解諜。解者,釋也。解釋結滯,徵事以對也。

《廣韻》脫也。《禮·曲禮》解屨不敢當階。

《博雅》說也。《史記·封禪書》船交海中,皆以風爲解。《註》皆自解說,遇風不至也。

《廣韻》講也。一曰釋詁也。《禮·經解疏》解者,分析之名。

樂曲解。《古今樂錄》傖歌以一句爲一解,中國以一章爲一解。王僧䖍啓云:古曰章,今曰解。解有多少,當是先詩而後聲也。

《字彙補》削也。《魯語》晉文公解曹地,以分諸侯。

止也。《前漢·五行志》歸獄不解,兹謂追非。

開也。《後漢·耿純傳贊》嚴城解扉。

達也。《莊子·秋水篇》無南無北,奭然四解。

解構,猶閒構也。《後漢·隗囂傳》勿用傍人解構之言。

猶會合煩辱也。《淮南子·俶眞訓》孰肯解構人閒之事,以物煩其性命乎。

道家有尸解術。《史記·封禪書》爲方僊道,形解銷化。《集解》尸解也。《問奇集》《金壷字考》攺音假,非。

梵言目帝羅,此雲解脫。荆溪淨名記,若正用功,解可作古買切。功成日,解應作戸買切。强分二音,亦非。

解解,戟多之貌。《揚子·太經》次七:何戟解解遘。

《集韻》《韻會》下買切《正韻》胡買切,音蟹。義同。

《增韻》物自解散也。《孔安國·尚書序》逃難解散。《註》解音蟹。

《廣韻》曉也。《禮·學記》相說以解。《註》解物爲解,自解釋爲解,是相證而曉解也。《魏志·賈詡傳》太祖與韓遂、馬超戰渭南,問計於詡。對曰:離之而已。太祖曰:解。《註》謂曉悟也。

《博雅》跡也。《爾雅·釋獸》,其跡解。《註》其跡名解。

地名。《左傳·昭二十二年》王師軍於解。《註》洛陽西南有大解、小解。

《史記·甘茂傳》今公與楚解口地。《索隱》秦地名。《正義》解口,猶開口也。

州縣名。《一統志》春秋爲晉之解梁城,戰國屬魏,漢爲解縣,屬河東郡,五代漢始置解州,治解縣,元屬平陽路,明因之。

姓。《廣韻》自唐叔虞食邑于解,後因氏。

複姓。《姓苑》北魏有解枇氏,後攺爲解氏。

《說文》解廌,獸也。《史記·司馬相如傳》弄解豸。《註》解豸,似鹿,一角,一名神羊。古者決訟,令觸不直者。唐御史法冠,一名解廌冠,取其能觸邪也。《晉書·輿服志》作獬豸。《王充·論衡》作觟。

與嶰通。嶰谷,谷名。《前漢·律歷志》取竹之解谷。《孟康曰》解,脫也。一說昆侖之北谷名也。

與澥通。《前漢·揚雄傳》江湖之雀,勃解之鳥。

與蟹同。《呂覽·恃君篇》大解、陵魚,大人之居。《山海經》作大蟹。

《唐韻》尸賣切《集韻》《韻會》下解切,蟹去聲。亦判也,散也,曉也,獸也,地名也。

《玉篇》接中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爲弓,茭解中有變焉,故挍。《註》茭,弓檠也。茭解,謂接中也。

支節也。《前漢·賈誼傳》所排擊剝割,皆衆理解也。《師古註》解,支節也。

與懈同。《詩·大雅》不解于位。《註》解,怠惰也。《禮·月令》民氣解惰。

與邂同。《正字通》解后,卽邂逅,言彼此不期而遇也。《六書正譌》別作邂,非。

《廣韻》古隘切《集韻》《韻會》居隘切《正韻》居拜切,皆去聲。《類篇》除也。一曰聞上也。《韻會》發也。《唐制》進士由鄕而貢曰解額。

《國史補》外府不試而貢者,謂之拔解。《宋史·選舉志》天下之士,屛處山林,令監司守臣解送。

《職官志》入額人一任實滿四年,與解發赴銓。《正字通》凡官司解報、杻解,皆此音。《韻會》讀若懈,非。

與廨同。《玉篇》署也。《商子·墾令篇》高其解舍。《左思·吳都賦》解署棊布。《註》言非一也。

《集韻》口賣切,楷去聲。解垢,詭曲之辭。《莊子·胠篋篇》解垢同異。《音義》又音楷。

叶舉履切,音几。《古詩》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

叶居縊切,音記。《楚辭·九章》愁鬱鬱之無快兮,居戚戚而不解。心鞿羈而不開兮,氣繚轉而自締。

叶訖力切,音棘。《詩·魯頌》春秋匪解,享祀不忒。皇皇后帝,皇祖后稷。

叶舉下切,嘉上聲。《僧皎然·題毗沙天王像》憶昔胡兵圍未解,感得此神天之下。《俗書正誤》解从刀、牛。俗从羊作觧,非。廨字原从厂作。

【我】

我【卯集中】【戈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俄上聲。《說文》施身自謂也。《廣韻》已稱也。

稱父母國曰我,親之之詞。《春秋·隱八年》我人祊。

姓。古賢人,著書名我子。

《說文》或說我,頃頓也。○按頃頓,義與俄同。然字書從無作俄音者,存考。

《韻補》叶與之切,音台。《揚子·太經》出我入我,吉凶之魁。《註》我音如台小子之台。

叶阮古切,音五。《張衡·鮑德誄》業業學徒,童蒙求我。濟濟京河,實爲西魯。,篆文我。

【意】

意【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集韻》《韻會》於記切《正韻》於戲切,音䔬。志之發也。《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爲情所意念謂之意。《禮運》非意之也。《註》意,心所無慮也。《疏》謂於無形之處,用心思慮也。無慮,卽慮無也。

與抑通。《徐鍇曰》見之於外曰意。意,猶抑也。舍其言,欲出而抑之。《大戴禮》武王問黃帝,顓頊之道存乎,意亦忽不可得見歟。意猶抑。《論語》抑與之歟。《漢石經》作意,抑猶意,古通用也。

《轉注古音》於宜切,音醫。《前漢·韓信傳》意嗚猝嗟。

叶乙力切,音億。《秦之罘刻石文》大矣哉。宇縣之中,承順聖意。羣臣頌功,請刻於石,表垂乎常式。

與臆通。《賈誼·服賦》請對以意。《史記》作臆。《師古曰》叶韻音億。《魏校曰》从心从音。意不可見而象,因言以會意也。

相关诗句
点点生珠光 一字算一泪 且置尔巾箱 朴质为此语 馥馥丹桂香 晶晶秋菊芳 诰诫我当详 尤悔尔知免 年亦非壮强 惟我与尔父 尔母身早亡 祖母今老矣 亦毋心悲伤 毋为娇憨态 从此去家庭 早晚为人妇 女诫实堤防 勉矣曹大家 毋自亏簪缨 毋自恃门第 天道忌盛盈 人道贵谦抑 亦当身退藏 间有小不适 举案当益庄 即或忤我意 学业毋嬉荒 有无俱黾勉 乃觉恩爱长 伉俪必以敬 勿使荆树戕 宜念秭归义 风雨恒对床 亦有弱弟一 贞明称里坊 下有二伯姊 春秋妥烝尝 蘋蘩乃妇职 亲手调羹汤 随时进甘旨 舅姑今在堂 虽然我闻之 去去时吞声 百年难共守 纳采今秋凉 昨闻有书来 何事复泪滂 我愿业已足 读书行成名 近在国子监 头角颇峥嵘 婿年方及冠 父亦京曹郎 祖为大中丞 安定安吴杭 昨父告我婿 乃使儿身当 忍以己不欲 感此增徬徨 我本远嫁女 何必拘故乡 苟中乘龙选 择婿当择良 尔父尝谓我 使我忘长征 沿途端赖尔 我复体羸尪 祖母既老迈 属我即首程 去岁父书来 凡事为摒挡 尔能解我意 茶炉伴药囊 我时方小极 尽室胥留京 尔父曩客陕 上口声琅琅 亦或教尔读 笔画晰以清 舅时课尔字 尔性实端贞 尔貌实静好 此真为我甥 谓当善抚此 每来辄叮咛 我兄亦爱尔 此女何娉婷 我母恒谓我 偕行登我堂 携尔与尔妹 迎迓我归宁 有时我外家 亦由尔回翔 祖母诚爱我 不如呼我娘 我生未有女 无视我姑嫜 祖母恒顾我 谱牒渺难详 虽则闽与秦 同出南轩张 祖母与我家 谁谓非我生 须臾不舍我 妹饥尔料量 妹啼尔抱持 依依仍我傍 祖母唤尔去 未克尔扶将 中间生尔妹 红绳缠髻梁 尔复私谓我 未办效闽妆 亦或逢节庆 斫鱼当为羹 尔乃私谓我 未解作南烹 有时我入厨 寒知就我裳 饥知就我食 夜知就我床 晨知就我栉 视我如故常 幸尔日长大 恨难达我诚 我心时寒栗 尔乃秋波横 我手方招尔 尔乃避道行 我身方京尔 语意苦不明 乡音异南北 视同掌珠擎 祖母仅有尔 身高才几平 发燥两肩披 尔年尚孩婴 忆我初嫁时 念此摧人肠 相从逾十载 加姘礼告成 今尔年既长 宁无骨肉情 尔更育于我 俨如娥与英 矧我与尔母 四海皆弟兄 昔贤故有言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