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口声琅琅

出自:清代·张印《赠荃女》

拼音:[shàng,shǎng][kǒu][shēng][láng][láng]

平仄:仄仄平平平

昔贤故有言,四海皆弟兄。
矧我与尔母,俨如娥与英。
尔更育于我,宁无骨肉情。
今尔年既长,加姘礼告成。
相从逾十载,念此摧人肠。
忆我初嫁时,尔年尚孩婴。
发燥两肩披,身高才几平。
祖母仅有尔,视同掌珠擎。
乡音异南北,语意苦不明。
我身方京尔,尔乃避道行。
我手方招尔,尔乃秋波横。
我心时寒栗,恨难达我诚。
幸尔日长大,视我如故常。
晨知就我栉,夜知就我床,饥知就我食,寒知就我裳。
有时我入厨,未解作南烹。
尔乃私谓我,斫鱼当为羹。
亦或逢节庆,未办效闽妆。
尔复私谓我,红绳缠髻梁。
中间生尔妹,未克尔扶将。
祖母唤尔去,依依仍我傍。
妹啼尔抱持,妹饥尔料量。
须臾不舍我,谁谓非我生。
祖母与我家,同出南轩张。
虽则闽与秦,谱牒渺难详。
祖母恒顾我,无视我姑嫜。
我生未有女,不如呼我娘。
祖母诚爱我,亦由尔回翔。
有时我外家,迎迓我归宁。
携尔与尔妹,偕行登我堂。
我母恒谓我,此女何娉婷。
我兄亦爱尔,每来辄叮咛。
谓当善抚此,此真为我甥。
尔貌实静好,尔性实端贞。
舅时课尔字,笔画晰以清。
亦或教尔读,上口声琅琅
尔父曩客陕,尽室胥留京。
我时方小极,茶炉伴药囊。
尔能解我意,凡事为摒挡。
去岁父书来,属我即首程。
祖母既老迈,我复体羸尪。
沿途端赖尔,使我忘长征。
尔父尝谓我,择婿当择良。
苟中乘龙选,何必拘故乡。
我本远嫁女,感此增徬徨。
忍以己不欲,乃使儿身当。
昨父告我婿,安定安吴杭。
祖为大中丞,父亦京曹郎。
婿年方及冠,头角颇峥嵘。
近在国子监,读书行成名。
我愿业已足,何事复泪滂。
昨闻有书来,纳采今秋凉。
百年难共守,去去时吞声。
虽然我闻之,舅姑今在堂。
随时进甘旨,亲手调羹汤。
蘋蘩乃妇职,春秋妥烝尝。
下有二伯姊,贞明称里坊。
亦有弱弟一,风雨恒对床。
宜念秭归义,勿使荆树戕。
伉俪必以敬,乃觉恩爱长。
有无俱黾勉,学业毋嬉荒。
即或忤我意,举案当益庄。
间有小不适,亦当身退藏。
人道贵谦抑,天道忌盛盈。
毋自恃门第,毋自亏簪缨。
勉矣曹大家,女诫实堤防。
早晚为人妇,从此去家庭。
毋为娇憨态,亦毋心悲伤。
祖母今老矣,尔母身早亡。
惟我与尔父,年亦非壮强。
尤悔尔知免,诰诫我当详。
晶晶秋菊芳,馥馥丹桂香。
朴质为此语,且置尔巾箱。
一字算一泪,点点生珠光。

查看原文

注释

【上口】通道的上部,即入口处。
【口声】1.犹开口。 2.语气,口气。 3.指口音。 4.议论。
【琅琅】象声词,金石相击的声音、响亮的读书声音等。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上】

上【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丄時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對下之稱。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

《廣韻》君也。太上極尊之稱。《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

上日。《書·舜典》正月上日。《註》孔氏曰:上日,朔日也。葉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

姓。漢上雄,明上觀,上志。

上官,複姓。

《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商上聲。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雲上于天。《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

進也。《前漢·東方朔傳》朔上三千奏牘。

與尙通。《詩·魏風》上愼旃哉。《前漢·賈誼傳》上親,上齒,上賢,上貴。

《匡衡傳》治天下者審所上。

《韻補》叶辰羊切,音常。《楚辭·九懷》臨淵兮汪洋,顧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騎霓兮南上。

叶時刃切,音愼。《王微觀海詩》照本苟不昧,在末理知瑩。忽乗摶角勢,超騰送崖上。

叶矢忍切,音審。《郭璞·遊仙詩》翹首望太淸,朝雲無增景。雖欲思陵化,龍津未易上。《說文》上,高也。指事。時掌切。◎按字有動靜音,諸韻皆以上聲,是掌切,爲升上之上,屬動,去聲,時亮切,爲本在物上之上,屬靜。今詳《說文》上聲上字,高也,是指物而言,則本在物上之上亦作上聲矣。依諸韻分動靜音爲是。後倣此。

【口】

口【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上聲。《說文》人所以言食也。象形。《易·頤卦》自求口食。《書·大禹謨》唯口出好興戎。

戸口。《孟子》數口之家。《前漢·宣帝紀》膠東相成勞來不怠,流民自占八萬餘口。

《李陵傳》捕得生口,言李陵敎單于爲兵,以備漢軍。

姓。《唐韻》今同州有之。《正字通》明弘治中,宣府通判口祿。

古口,複姓。《正字通》漢有古口引。

壺口,山名。《書·禹貢》冀州旣載壺口。

谷口,地名。《史記·范睢傳》北有甘泉谷口。《註》九嵏山中西謂之谷口。

列口,縣名。《前漢·地理志》樂浪郡,列口縣。

《史記·倉公傳》切其脉時,右口氣息。《註》右手寸口也。脉經,從魚際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其骨自高。

《韻補》苦動切,音孔。《釋名》口,空也。空上聲。

叶康杜切,音苦。《詩·小雅》好言自口,莠言自口。憂心愈愈,是以有侮。《前漢·溝洫志》且漑且糞,長我禾黍。衣食京師,億萬之口。《宋玉·風賦》侵淫谿谷,盛怒於土囊之口,緣泰山之阿,舞於松柏之下。下叶音戸。◎按唐韻正,口古音苦。引朱子韓文考異云:今建州人謂口爲苦,走爲祖。雖出俚俗,亦由音本相近,故與古暗合也。是直以爲口當讀作苦,非止叶音矣。

叶恪侯切,音彄。《梁法雲·三洲歌》三洲斷江口,水從窈窕河傍流。

【声】

声【丑集中】【士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字彙》同聖平聲。《說文》音也。《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傳》聲謂五聲,宮商角徵羽也。《禮·月令》仲夏之月,止聲色。《註》聲謂樂也。

凡響曰聲。《張載·正蒙》聲者,形氣相軋而成。兩氣者,谷響雷聲之類。兩形者,桴鼓叩擊之類。形軋氣,羽扇敲矢之類。氣軋形,人聲笙簧之類。皆物感之良能,人習而不察耳。《韻會》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

聲敎。《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曁聲敎,訖于四海。《左傳·文六年》樹之風聲。《註》因土地風俗,爲立聲敎之法。

聲譽。《孟子》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註》聲聞,名譽也。

宣也。《孟子》金聲而玉振之也。《註》聲,宣也。

《諡法》不生其國曰聲。《註》生于外家。《春秋·經傳集解》繼室以聲子,生隱公。《註》聲,諡也。

姓。

《韻補》叶尸羊切,音商。《韓愈·贈張籍詩》嬌兒未絕乳,念之不能忘。忽如在其側,耳若聞啼聲。

【琅】

琅【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郎。《說文》琅玕,似珠者。《玉篇》琅玕,石似玉。《廣韻》琅玕,玉名。《書·禹貢》厥貢惟球琳琅玕。《傳》琅玕,石而似珠。《山海經》崐崘山有琅玕樹。《本草》寇宗奭曰:西域記云天竺出琅玕。蘇恭云:是琉璃之類,琉璃乃火成者,非琅玕也。李時珍曰:山海經云開明山北有珠樹。淮南子云:曾城九重有珠樹,在其西,珠樹卽琅玕。在山爲琅玕,在水爲珊瑚。

琅琊,郡名。今沂州俗作瑯。《山海經》琅琊臺在渤海閒,琅琊之東。《註》今琅琊在海邊,有山嶕嶢特起,狀如高臺。《括地志》琅琊山在密州諸城縣東南,始皇立層臺於山上,謂之琅琊臺。

姓。《五音集韻》齊有大夫琅過。

倉琅,宮門縮首銅鐶。《前漢·趙后傳》木門倉琅根。

琅當,長鏁也。《前漢·王莽傳》以鐵鎖琅當其頸。或作琅璫。

琳琅,玉聲。《楚辭·九歌》撫長劒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琅。

《周禮·夏官·司馬振鐸註》司馬法曰:鼓聲不過閶,鼙聲不過闒,鐸聲不過琅。《疏》鼓鼙與鐸,聲之有異也。

《字彙補》力宕切,音浪。《管子·宙合篇》以琅蕩凌轢人。(瑯)《廣韻》俗琅字。

相关诗句
点点生珠光 一字算一泪 且置尔巾箱 朴质为此语 馥馥丹桂香 晶晶秋菊芳 诰诫我当详 尤悔尔知免 年亦非壮强 惟我与尔父 尔母身早亡 祖母今老矣 亦毋心悲伤 毋为娇憨态 从此去家庭 早晚为人妇 女诫实堤防 勉矣曹大家 毋自亏簪缨 毋自恃门第 天道忌盛盈 人道贵谦抑 亦当身退藏 间有小不适 举案当益庄 即或忤我意 学业毋嬉荒 有无俱黾勉 乃觉恩爱长 伉俪必以敬 勿使荆树戕 宜念秭归义 风雨恒对床 亦有弱弟一 贞明称里坊 下有二伯姊 春秋妥烝尝 蘋蘩乃妇职 亲手调羹汤 随时进甘旨 舅姑今在堂 虽然我闻之 去去时吞声 百年难共守 纳采今秋凉 昨闻有书来 何事复泪滂 我愿业已足 读书行成名 近在国子监 头角颇峥嵘 婿年方及冠 父亦京曹郎 祖为大中丞 安定安吴杭 昨父告我婿 乃使儿身当 忍以己不欲 感此增徬徨 我本远嫁女 何必拘故乡 苟中乘龙选 择婿当择良 尔父尝谓我 使我忘长征 沿途端赖尔 我复体羸尪 祖母既老迈 属我即首程 去岁父书来 凡事为摒挡 尔能解我意 茶炉伴药囊 我时方小极 尽室胥留京 尔父曩客陕 上口声琅琅 亦或教尔读 笔画晰以清 舅时课尔字 尔性实端贞 尔貌实静好 此真为我甥 谓当善抚此 每来辄叮咛 我兄亦爱尔 此女何娉婷 我母恒谓我 偕行登我堂 携尔与尔妹 迎迓我归宁 有时我外家 亦由尔回翔 祖母诚爱我 不如呼我娘 我生未有女 无视我姑嫜 祖母恒顾我 谱牒渺难详 虽则闽与秦 同出南轩张 祖母与我家 谁谓非我生 须臾不舍我 妹饥尔料量 妹啼尔抱持 依依仍我傍 祖母唤尔去 未克尔扶将 中间生尔妹 红绳缠髻梁 尔复私谓我 未办效闽妆 亦或逢节庆 斫鱼当为羹 尔乃私谓我 未解作南烹 有时我入厨 寒知就我裳 饥知就我食 夜知就我床 晨知就我栉 视我如故常 幸尔日长大 恨难达我诚 我心时寒栗 尔乃秋波横 我手方招尔 尔乃避道行 我身方京尔 语意苦不明 乡音异南北 视同掌珠擎 祖母仅有尔 身高才几平 发燥两肩披 尔年尚孩婴 忆我初嫁时 念此摧人肠 相从逾十载 加姘礼告成 今尔年既长 宁无骨肉情 尔更育于我 俨如娥与英 矧我与尔母 四海皆弟兄 昔贤故有言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