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无子弟

出自:元代·郝经《青州山行》

拼音:[shēn][shān][wú][zǐ][dì,tì,tuí]

平仄:平平平仄平

薄游东诸侯,致敬多拥彗。
讫无安巢木,岁晏复反鞁。
饮马南洋桥,摩玩米芾记。
蛟龙郁蟠拿,剑戟磔芒刺。
酌别表海亭,潋滟吸空翠。
霜风吹鸿鹄,草野簇车骑。
日斜过云门,凌跨方半醉。
垠崿乱叶滑,蹭蹬几欲坠。
悬岩半遏面,绝涧黑无地。
入险难遽止,眩运不敢视。
层崖宿山家,坐久犹胆悸。
居民畏马嘶,游子喜犬吠。
汲远终夜喧,月斜人未睡。
柴关见星稀,枕石馀藓腻。
酒散身逾困,饥透食有味。
忽闻炒椒巅,虎去失羸牸。
阴森木石怪,惨冽霜露气。
黎明转重崦,呀互急幽閟。
缭绕天一线,陷日孤光细。
嵌隙深且苍,白昼悲魍魅。
过午才得水,饮漱解鞍憩。
却是城西河,山间更清驶。
弯环折䲔肠,诘曲乱之字。
跋步重踆涉,深浅频揭厉。
林开见石田,数顷牛角锐。
淳俗久深居,见人但惊避。
农妇帛缠头,应门耸高髻。
破屋有村翁,无言但流涕。
举鞭为抚摩,俾说山中事。
都因七十堌,卤莽各称帝。
实户三百万,食尽犹未弃。
白骨与山齐,查牙谁与瘗。
幸得脱齿颊,疮残馀一臂。
年来立海州,遗噍更疲弊。
边郡增仇敌,深山无子弟
闻此不忍闻,怆恍复?嚱。
海岱称东秦,山河号十二。
峡口吞穆陵,渤澥捲无棣。
初从霸国后,往往逞凶猘。
虢公死岩邑,恃制殆非计。
祗为残民区,每起奸雄志。
窟宅多龙蛇,桃源难避世。
数日出修阻,川途渐平易。
云梢见莱芜,孤城隐霾曀。
回视青万叠,乾坤屹轩轾。
穿出过徂徕,背转逾汶泗。
泰山正面看,益见崇高势。
目中好全齐,蒯生莫儿戏。
为告慕容超,勿谓燕得岁。

查看原文

注释

【深山】与山外距离远的﹑人不常到的山岭。
【子弟】1.弟与子、侄等。与“父兄”相对:子弟亦何预人事。 2.年轻的一代。与“父老”相对:江东子弟|纨fd35子弟|子弟兵。 3.弟子;学生:使其子弟为卿。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深】

深【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水名。《說文》水出桂陽南平,西入營道。

邃也。《增韻》深者,淺之對。《詩·邶風》深則厲,淺則揭。

深微也。《易·繫辭》惟深也能通天下之志。

藏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必深其爪。

衣名。《禮·深衣疏》衣裳相連,被體深邃,故謂之深。

州名。《韻會》後漢博陸郡,隋置深州。《廣輿記》今屬眞定府。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式禁切,音諗。度淺深曰深。《周禮·地官》以土圭測土深。

【山】

山【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起之形。《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書·禹貢》奠高山大川。《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

《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靑州齊魯之地也。見《讀山海經語》。

連山,古易名。《周禮·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註》似山之出內氣也。

姓。古烈山氏之後。

公山,複姓。

《集韻》《韻會》所旃切,音仙《詩·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堅。

《孔子·丘陵歌》喟然迴慮,題彼泰山。鬱確其高,梁甫迴連。○按山在刪韻,古轉聲寒刪先通,則非止叶音矣。

叶疏臻切,音甡。《班固·東都賦》吐燄生風,欱野歕山。叶下振。《正字通》本部與土阜石三部通者,互見。

【无】

无【卯集下】【无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說文》。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易·乾卦》无咎。《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

《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無)〔古文〕而無傲。

《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爾雅·釋詁》虛無之閒也。《註》虛無皆有閒隙。《老子·道德經》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周子·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

《禮·三年問》無易之道也。《註》無,猶不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越巂郡會無縣。

姓。《正字通》漢無且明,無能。

《廣韻》漢複姓無庸無鉤,俱出自楚。

文無,藥名。《古今注》相別贈之以文無。文無,一名當歸。

《說文奇字作无。《玉篇》虛无也。周易無字俱作无。

《集韻》或作亡。《詩·衞風》何有何亡。

通作毋。書,無逸。《史記·魯世家》作毋逸。

通作毛。《後漢·馮衍傳》飢者毛食。《註》衍集:毛作無。今俗語猶然。或古亦通乎。《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通雅》江楚廣東呼無曰毛。

《集韻》或作武。◎按禮器:詔侑武方。註:武當爲無,聲之誤也。鄭註:明言其誤。集韻合無,武爲一。非。《集韻》無或作橆。韻會,,尤非。

按讀書通云:通作勿莫末沒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義通,或止音近,實非一字也。讀書通誤。

梵言,南無呼那謨。那如拏之上聲,謨音如摩,猶云歸依也。

【子】

子【寅集上】【子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㜽音梓。《說文》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入,以爲稱。《徐鍇曰》十一月夜半,陽氣所起。人承陽,故以爲稱。

《廣韻》息也。《增韻》嗣也。《易·序卦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天子之子曰元子。《書·顧命》用敬保元子釗。

《儀禮·喪服》諸侯之子稱公子。

凡適長子曰冢子,卽宗子也。其適夫人之次子,或衆妾之子,曰別子,亦曰支子。《禮·曲禮》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

男子之通稱。《顏師古曰》子者,人之嘉稱,故凡成德,謂之君子。《王肅曰》子者,有德有爵之通稱。

自世婦以下自稱曰婢子,見《禮記·曲禮》。

卿之妻曰內子。《儀禮·有司徹註》內子不薦籩。

《禮·檀弓》兄弟之子猶子也。

《前漢·嚴助傳註》令子出就婦家爲贅壻,曰贅子。

人君愛養百姓曰子。

辰名。《爾雅·釋天》太歲在子曰困敦。《前漢·律歷志》孳萌於子。

《禮·王制》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疏》子者,奉恩宣德。

左庶子,中庶子,官名。

國名。《括地志》子城,在渭州莘城縣。

長子,縣名。周史辛甲所封,後爲趙邑,屬上黨。

姓。《史記·殷本紀》契,母吞鳦子而生,故曰子氏。

複姓。《左傳》鄭大夫子人氏,魯大夫子服氏,子家氏。

子細,猶分別。《北史·源思禮傳》爲政當舉大綱,何必太子細也。《正字通》子讀若薺,方語別也。俗作仔細。

去聲,才四切。《中庸》子庶民也。徐邈讀。

與慈通。《禮·樂記》易直子諒之心,油然生矣。《韓詩外傳》子諒作慈良。

叶濟口切,音走。《前漢·班固敘傳》侯王之祉,祚及孫子。公族蕃衍,枝葉暢茂。茂音某。

叶子德切,音則。《詩·豳風》旣取我子,無毀我室。《楊愼·古音叢目》與朱傳同。

【弟】

弟【寅集下】【弓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惟孝友于兄弟。

與悌通。《廣雅》弟,順也,言順於兄。《禮·曲禮》僚友稱其弟也。

易也。《廣韻》愷悌,一作豈弟。《詩·齊風》齊子豈弟。《傳》豈,樂也。弟,易也。

《廣韻》特計切《集韻》《韻會》《正韻》大計切,音第。義同。◎按《集韻》以兄弟、豈弟之弟爲上聲,孝弟之弟爲去聲,據《廣韻》薺、霽二韻,弟俱訓兄弟,霽韻悌訓孝悌,又上聲。宋禮部韻,悌訓愷悌,上去二聲通押。則兄弟、豈弟、孝弟,俱可通用上去二聲也。

相关诗句
勿谓燕得岁 为告慕容超 蒯生莫儿戏 目中好全齐 益见崇高势 泰山正面看 背转逾汶泗 穿出过徂徕 乾坤屹轩轾 回视青万叠 孤城隐霾曀 云梢见莱芜 川途渐平易 数日出修阻 桃源难避世 窟宅多龙蛇 每起奸雄志 祗为残民区 恃制殆非计 虢公死岩邑 往往逞凶猘 初从霸国后 渤澥捲无棣 峡口吞穆陵 山河号十二 海岱称东秦 怆恍复?嚱 闻此不忍闻 深山无子弟 边郡增仇敌 遗噍更疲弊 年来立海州 疮残馀一臂 幸得脱齿颊 查牙谁与瘗 白骨与山齐 食尽犹未弃 实户三百万 卤莽各称帝 都因七十堌 俾说山中事 举鞭为抚摩 无言但流涕 破屋有村翁 应门耸高髻 农妇帛缠头 见人但惊避 淳俗久深居 数顷牛角锐 林开见石田 深浅频揭厉 跋步重踆涉 诘曲乱之字 弯环折䲔肠 山间更清驶 却是城西河 饮漱解鞍憩 过午才得水 白昼悲魍魅 嵌隙深且苍 陷日孤光细 缭绕天一线 呀互急幽閟 黎明转重崦 惨冽霜露气 阴森木石怪 虎去失羸牸 忽闻炒椒巅 饥透食有味 酒散身逾困 枕石馀藓腻 柴关见星稀 月斜人未睡 汲远终夜喧 游子喜犬吠 居民畏马嘶 坐久犹胆悸 层崖宿山家 眩运不敢视 入险难遽止 绝涧黑无地 悬岩半遏面 蹭蹬几欲坠 垠崿乱叶滑 凌跨方半醉 日斜过云门 草野簇车骑 霜风吹鸿鹄 潋滟吸空翠 酌别表海亭 剑戟磔芒刺 蛟龙郁蟠拿 摩玩米芾记 饮马南洋桥 岁晏复反鞁 讫无安巢木 致敬多拥彗 薄游东诸侯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