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母真三昧

出自:宋代·蔡卞《楞严经偈》

拼音:[fó,fú,bì,bó][mǔ][zhēn][sān][mèi]

平仄:平仄平平仄

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
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国士,知觉乃众生。
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
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
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迟速不同伦。
色想结成尘,精了不能彻。
如何不明彻,于是获圆通。
音声杂语言,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云何获圆通。
香以合中知,离则元无有。
不恒其所觉,云何获圆通。
味性非本然,要以味时有。
其觉不恒一,云何获圆通。
触以所触明,无所不明触。
合离性非定,云何获圆通。
法称为内尘,凭尘如有所。
能所非遍涉,云何获圆通。
见性虽洞然,明前不明后。
四维亏一半,云何获圆通。
鼻息出入通,现前无交气。
支离匪涉入,云何获圆通。
舌非入无端,因味生觉了。
味亡了无有,云何获圆通。
身与所触同,如非圆觉观。
涯量不冥会,云何获圆通。
知根杂乱思,湛了终无见。
想念不可说,云何获圆通。
识见杂三和,话本称非相。
自体先无定,云何获圆通。
心闻洞十方,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云何获圆通。
鼻息本权机,祇令摄心住。
住成心所住,云何获圆通。
说法弄音文,开悟先成者。
名句非无漏,云何获圆通。
持犯但束身,非身无所束。
元非遍一切,云何获圆通。
神通本宿因,何关性分别。
念缘非离物,云何获圆通。
若以地性观,坚碍非通达。
有为非圣性,云何获圆通。
若以水性观,想念非真实。
如如非觉观,云何获圆通。
若以火性观,厌有非真离。
非初心方便,云何获圆通。
若以风性观,动寂非无对。
对非无上觉,云何获圆通。
若以空性观,昏钝先非觉。
无觉异菩提,云何获圆通。
若以识性观,观识非常住。
存心乃虚妄,云何获圆通。
诸行是无常,念性元生灭。
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
我今白世尊,佛出婆娑界。
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
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
离苦得解脱,良哉观世音。
于恒沙劫中,入微尘佛国。
得大自在力,无畏施众生。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宁,出世获常住。
我今启如来,如观音所说。
譬如人静居,十方俱击鼓。
十处一时闻,此则圆真实。
目非观障外,口鼻亦复然。
身以合方知,心念纷无绪。
隔垣听音响,遐迩俱可闻。
五根所不齐,是则通真实。
音声性动静,闻中为有无。
无声号无闻,非实闻无性。
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
生灭二圆离,是则常真实。
纵令在梦想,不为不思无。
觉观出思惟,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国,声论得宣明。
众生迷本闻,循声故流转。
阿难纵强记,不免落邪思。
岂非随所沦,旋流获无妄。
阿难汝谛听,我承佛威力。
宣说金刚王,如幻不思议。
佛母真三昧,汝闻微尘佛。
一切秘密门,欲漏不先除。
畜闻成过误,将闻持佛佛。
何不自闻闻,闻非自然生。
因声有名字,旋闻与声脱。
能脱欲谁名,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脱,见闻如幻翳。
三界若空花,闻复翳根除。
尘消觉圆净,净极光通达。
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
犹如梦中事,尘登如在梦。
谁能留汝形,如世巧幻师。
幻作诸男女,虽见诸根动。
要以一机抽,息机归寂然。
诸幻成无性,六根亦如是。
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
一处成休复,六用皆不成。
尘垢应念消,成圆明净妙。
馀尘尚诸学,明极即如来。
大众及阿难,旋汝倒闻机。
反□□自性,性成无上道。
圆通实如是,此是微尘佛。
一路涅槃门,过去诸如来。
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
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
当依如是法,我亦从中證。
非唯观世音,诚如佛世尊。
訋我诸方便,以救诸末劫。
求出世閒人,成就涅槃心。
观世音□□,自馀诸方便。
皆是佛威神,即事舍尘劳。
非是长修学,浅深同说法。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愿加被未来,于此门无惑。
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难。
及末劫沈沦,但以此根修。
圆通超馀者,真实心如是。

查看原文

注释

【佛母】1.佛教名词。大乘佛教称"般若"(意为"智慧")为诸佛之母。 2.释迦牟尼之母,即摩耶夫人。或称佛之姨母大爱道。因摩耶夫人早逝,释尊自幼为姨母所鞠育。参阅《大爱道般泥洹经》。 3.佛从法生,故以法为佛母。
【三昧】1.佛教用语。指止息杂念,使心专注于一境。 2.道教用语。道家以为,昏昏默默神之昧,杳杳冥冥气之昧,恍恍忽忽精之昧,合称三昧,此三昧能生真火。 3.指某种技艺的诀窍:泻汤旧得茶三昧。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佛】

佛【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符勿切,音咈。《說文》見不諟也。

仿佛亦作彷彿,髣髴。《揚雄·甘泉賦》仿佛其若夢。《班固·幽通賦》夢登山而迥眺,覿幽人之髣髴。《漢書》作仿佛。

捩也。《禮·曲禮》獻鳥者,佛其首,畜鳥則勿佛。《註》恐鳥喙害人,爲小竹籠,以捩轉其首也。

逆也,戾也。《禮·學記》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揚子·法言》荒乎淫,佛乎正。與拂同。

輝粲貌。《黃香·九宮賦》銀佛律以順游。

三佛齊,佛郞機,柔佛,皆外國名。

佛桑,花名。

姓。明佛正。

佛佗。佛者,覺也。以覺悟羣生也。

《集韻》《正韻》蒲沒切,音浡。興起貌。《荀子·非十二子篇》佛然平世之俗起焉。與浡勃通。

《集韻》《韻會》《正韻》同弼。《詩·周頌》佛時仔肩。《毛傳》佛,大也。《鄭箋》佛,輔也。

叶方味切,音廢。《前漢·司馬遷敘傳》學微術昧,或見仿佛疑殆匪闕,違衆忤世。《正字通》世傳漢明帝永平七年,佛法始入中國,非也。秦時沙門室利房等至,始皇以爲異,囚之。夜有金人,破戸以出。漢武帝時,霍去病過焉支山,得休屠王祭天金人以歸,帝置之甘泉宮。金人者,浮屠所祠,今佛像卽其遺法也。哀帝時,博士弟子秦景,使伊存口授浮屠經,中土未之信。迨明帝夜夢金人飛行殿庭,以問於朝。傅毅以佛對曰:天竺國有佛,卽神也。帝遣中郞蔡愔及秦景使天竺求之,得佛經二十四章,釋迦立像,倂與沙門攝騰,竺法蘭東還。以是考之,秦西漢知有佛久矣,非明帝始也。

古本列子周穆王篇,西域之國有化人,無西方聖人名佛之說,獨仲尼篇載孔子曰:西方之人有聖者。蓋假借孔子之語也。《字彙》沿《正韻》,改化人爲聖人,非。

【母】

母【辰集下】【毋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廣韻》《正韻》莫厚切《集韻》《韻會》莫後切,音某。《廣雅》母,牧也。言育養子也。《釋名》冒也,含已生也。《增韻》慕也。嬰兒所慕也。《說文》从女,象懷子形。一曰象乳形。《蒼頡篇》其中有兩點,象人乳形。豎通者卽爲毋。《詩·小雅》母兮鞠我。

天地爲大父母。《書·泰誓》惟天地萬物父母。《易·說卦》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蔡邕·獨斷》天子父事天,母事地,兄事日,姊事月。

《老子·道德經》有名萬物之母。

日爲陽德之精,故稱日母。《枚乗·七發》流攬無窮。歸神日母。

元氣之本曰氣母。《莊子·大宗師篇》伏羲得之,以襲氣母。

父母,尊親之詞。《詩·小雅》豈弟君子,民之父母。《禮·表記》使民有父之尊,有母之親。

《揚子·方言》南楚洭之閒,母謂之媓。《淮南子·說山訓》西家子謂其母曰社。《說文》蜀人謂母曰姐,齊人謂母曰嬭,又曰㜷,吳人曰媒。《眞臘風土記》呼父爲巴駞,呼母爲米。方音不同,皆自母而變。

乳母亦曰母。《越語》生三人,公與之母。

禽獸之牝皆曰母。《孟子》五母雞,二母彘。《前漢·昭帝紀》罷天下亭母馬。《張華·禽經》鷇將生,子呼母應。雛旣生,母呼子應。《蘇軾·仇池筆記》眉州縣有一小佛屋,俗謂之猪母佛。

十母,謂甲乙之屬,十干也。十二支爲十二子。見《史記·律書》。

西王母,神名。見《山海經》。《大戴禮》云:舜時,西王母獻白玉琯。

寶母,所以集寶者。《祥異記》魏生常得一美石,後有胡人見之,曰:此寶母。每月望,設壇海邊上,可以集珠寶。

嶺南有瘴母。《鄭熊·番禺雜記》五羊嶺表見有物自空而下,始如彈丸,漸如車輪,遂四散。人中之卽病,謂之瘴母。

鬼母,神名。《括異記》南海小虞山有鬼母,一產千鬼。朝產之,暮食之。今蒼梧有鬼姑神是也。

凡物之有大小者皆曰子母。《詩·鄭風·盧重環·毛傳》重環,子母環也。《疏》謂大環貫一小環。

錢有子母錢。《周語註》重曰母,輕曰子。子母相通,民乃得所欲。

牛有子母牛。《易·說卦》坤爲子母牛。正義曰:取其多蕃畜而順。

子母竹,今之慈竹也。見《任昉·述異記》。

子母瓜,取收瓜子,故名。見《齊民要術》。

甯母,地名。《春秋·僖七年》公會齊侯,盟于甯母。《後漢·郡國志》山陽郡方與縣有泥母亭,或曰古甯母。

慈母、雨母,皆山名。《丹陽記》江寜縣南三十里有慈母山,生簫管竹。《荆州記》湘東有雨母山。

雲母,扇名。

屛名。《西京雜記》昭陽殿有雲母扇、雲母屛風。

雲母竹,竹之大者。見《郭義恭·廣志》。

《贊寜·筍譜》有雲母筍。

益母、貝母、知母,俱藥草名。蟁母、鴾母,俱鳥名。喜母,蟲名。俱見《爾雅·註疏》。

酒滓謂之酪母,見《本草》。

胡母,複姓。《後漢·獻帝紀》有胡母班。《風俗通》云:胡母,姓,本陳胡公之後,齊宣王母弟,別封母鄕。遠本胡公,近取母邑,故曰胡母氏。

《集韻》蒙晡切《正韻》莫胡切,音模。熬餌也。《禮·內則》煎醢加黍上,沃以膏,曰淳母。《鄭註》母,讀曰模。模,象也。作此象淳熬。

叶母婢切。音敉。《詩·鄭風》豈敢愛之,畏我父母。叶上杞里。《魯頌》魯侯燕喜,令妻壽母。《蔡邕·崔夫人誄》昔在共姜,陪臣之母。勞謙紡繢,仲尼是紀。

【真】

真【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同眞。俗字。(眞)〔古文〕《唐韻》側鄰切《集韻》《韻會》《正韻》之人

【三】

三【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

《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

《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

姓。明三成志。

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

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三思而後行。

本作參。《博雅》參,三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前漢·與三同。

《韻補》叶疏簪切,音森。《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叶今。叁。

【昧】

昧【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旦明也。一曰闇也。《博雅》冥也。《易·屯卦》天造草昧。《疏》昧謂冥昧。《書·堯典》宅西曰昧谷。《傳》昧,冥也。日入於谷而天下冥,故曰昧谷。

《書·太甲》先王昧是未明,謂夜向晨也。《詩·鄭風》士曰昧旦。

《書·仲虺之誥》兼弱攻昧。《傳》闇則攻之。

《左傳·文二十六年》楚王是故昧於一來。《註》昧,猶貪冒。

《屈原·離騷》路幽昧以險隘。《註》幽昧,不明也。

樂名。《禮·明堂位》《昧》,東夷之樂也。

縣名。《類篇》在益州。

與沬同。《易·豐卦》日中見沬。《釋文》沬,《字林》作昧,云斗杓後星。

《集韻》《韻會》莫貝切,音眛。義同。

《韻補》叶莫結切。《鮑昭詩》年貌不可還,身意會盈歇。智哉衆多士,服理辨明昧。

相关诗句
真实心如是 圆通超馀者 但以此根修 及末劫沈沦 堪以教阿难 方便易成就 于此门无惑 愿加被未来 无漏不思议 顶礼如来藏 浅深同说法 非是长修学 即事舍尘劳 皆是佛威神 自馀诸方便 观世音□□ 成就涅槃心 求出世閒人 以救诸末劫 訋我诸方便 诚如佛世尊 非唯观世音 我亦从中證 当依如是法 未来修学人 今各入圆明 现在诸菩萨 斯门已成就 过去诸如来 一路涅槃门 此是微尘佛 圆通实如是 性成无上道 反□□自性 旋汝倒闻机 大众及阿难 明极即如来 馀尘尚诸学 成圆明净妙 尘垢应念消 六用皆不成 一处成休复 分成六和合 元依一精明 六根亦如是 诸幻成无性 息机归寂然 要以一机抽 虽见诸根动 幻作诸男女 如世巧幻师 谁能留汝形 尘登如在梦 犹如梦中事 却来观世间 寂照含虚空 净极光通达 尘消觉圆净 闻复翳根除 三界若空花 见闻如幻翳 六根成解脱 一根既返源 能脱欲谁名 旋闻与声脱 因声有名字 闻非自然生 何不自闻闻 将闻持佛佛 畜闻成过误 欲漏不先除 一切秘密门 汝闻微尘佛 佛母真三昧 如幻不思议 宣说金刚王 我承佛威力 阿难汝谛听 旋流获无妄 岂非随所沦 不免落邪思 阿难纵强记 循声故流转 众生迷本闻 声论得宣明 今此娑婆国 身心不能及 觉观出思惟 不为不思无 纵令在梦想 是则常真实 生灭二圆离 声有亦非生 声无既无灭 非实闻无性 无声号无闻 闻中为有无 音声性动静 是则通真实 五根所不齐 遐迩俱可闻 隔垣听音响 心念纷无绪 身以合方知 口鼻亦复然 目非观障外 此则圆真实 十处一时闻 十方俱击鼓 譬如人静居 如观音所说 我今启如来 出世获常住 救世悉安宁 梵音海潮音 妙音观世音 无畏施众生 得大自在力 入微尘佛国 于恒沙劫中 良哉观世音 离苦得解脱 实以闻中入 欲取三摩提 清净在音闻 此方真教体 佛出婆娑界 我今白世尊 云何获圆通 因果今殊感 念性元生灭 诸行是无常 云何获圆通 存心乃虚妄 观识非常住 若以识性观 云何获圆通 无觉异菩提 昏钝先非觉 若以空性观 云何获圆通 对非无上觉 动寂非无对 若以风性观 云何获圆通 非初心方便 厌有非真离 若以火性观 云何获圆通 如如非觉观 想念非真实 若以水性观 云何获圆通 有为非圣性 坚碍非通达 若以地性观 云何获圆通 念缘非离物 何关性分别 神通本宿因 云何获圆通 元非遍一切 非身无所束 持犯但束身 云何获圆通 名句非无漏 开悟先成者 说法弄音文 云何获圆通 住成心所住 祇令摄心住 鼻息本权机 云何获圆通 初心不能入 生于大因力 心闻洞十方 云何获圆通 自体先无定 话本称非相 识见杂三和 云何获圆通 想念不可说 湛了终无见 知根杂乱思 云何获圆通 涯量不冥会 如非圆觉观 身与所触同 云何获圆通 味亡了无有 因味生觉了 舌非入无端 云何获圆通 支离匪涉入 现前无交气 鼻息出入通 云何获圆通 四维亏一半 明前不明后 见性虽洞然 云何获圆通 能所非遍涉 凭尘如有所 法称为内尘 云何获圆通 合离性非定 无所不明触 触以所触明 云何获圆通 其觉不恒一 要以味时有 味性非本然 云何获圆通 不恒其所觉 离则元无有 香以合中知 云何获圆通 一非含一切 但伊名句味 音声杂语言 于是获圆通 如何不明彻 精了不能彻 色想结成尘 迟速不同伦 初心入三昧 顺逆皆方便 圣性无不通 方便有多门 归元性无二 况复诸三有 沤灭空本无 皆依空所生 有漏微尘国 如海一沤发 空生大觉中 知觉乃众生 想澄成国士 依空立世界 迷妄有虚空 所立照性亡 元明照生所 圆澄觉元妙 觉海性澄圆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