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漏微尘国

出自:宋代·蔡卞《楞严经偈》

拼音:[yǒu,yòu][lòu][wēi][chén][guó]

平仄:仄仄平平平

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
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国士,知觉乃众生。
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
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
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迟速不同伦。
色想结成尘,精了不能彻。
如何不明彻,于是获圆通。
音声杂语言,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云何获圆通。
香以合中知,离则元无有。
不恒其所觉,云何获圆通。
味性非本然,要以味时有。
其觉不恒一,云何获圆通。
触以所触明,无所不明触。
合离性非定,云何获圆通。
法称为内尘,凭尘如有所。
能所非遍涉,云何获圆通。
见性虽洞然,明前不明后。
四维亏一半,云何获圆通。
鼻息出入通,现前无交气。
支离匪涉入,云何获圆通。
舌非入无端,因味生觉了。
味亡了无有,云何获圆通。
身与所触同,如非圆觉观。
涯量不冥会,云何获圆通。
知根杂乱思,湛了终无见。
想念不可说,云何获圆通。
识见杂三和,话本称非相。
自体先无定,云何获圆通。
心闻洞十方,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云何获圆通。
鼻息本权机,祇令摄心住。
住成心所住,云何获圆通。
说法弄音文,开悟先成者。
名句非无漏,云何获圆通。
持犯但束身,非身无所束。
元非遍一切,云何获圆通。
神通本宿因,何关性分别。
念缘非离物,云何获圆通。
若以地性观,坚碍非通达。
有为非圣性,云何获圆通。
若以水性观,想念非真实。
如如非觉观,云何获圆通。
若以火性观,厌有非真离。
非初心方便,云何获圆通。
若以风性观,动寂非无对。
对非无上觉,云何获圆通。
若以空性观,昏钝先非觉。
无觉异菩提,云何获圆通。
若以识性观,观识非常住。
存心乃虚妄,云何获圆通。
诸行是无常,念性元生灭。
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
我今白世尊,佛出婆娑界。
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
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
离苦得解脱,良哉观世音。
于恒沙劫中,入微尘佛国。
得大自在力,无畏施众生。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宁,出世获常住。
我今启如来,如观音所说。
譬如人静居,十方俱击鼓。
十处一时闻,此则圆真实。
目非观障外,口鼻亦复然。
身以合方知,心念纷无绪。
隔垣听音响,遐迩俱可闻。
五根所不齐,是则通真实。
音声性动静,闻中为有无。
无声号无闻,非实闻无性。
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
生灭二圆离,是则常真实。
纵令在梦想,不为不思无。
觉观出思惟,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国,声论得宣明。
众生迷本闻,循声故流转。
阿难纵强记,不免落邪思。
岂非随所沦,旋流获无妄。
阿难汝谛听,我承佛威力。
宣说金刚王,如幻不思议。
佛母真三昧,汝闻微尘佛。
一切秘密门,欲漏不先除。
畜闻成过误,将闻持佛佛。
何不自闻闻,闻非自然生。
因声有名字,旋闻与声脱。
能脱欲谁名,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脱,见闻如幻翳。
三界若空花,闻复翳根除。
尘消觉圆净,净极光通达。
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
犹如梦中事,尘登如在梦。
谁能留汝形,如世巧幻师。
幻作诸男女,虽见诸根动。
要以一机抽,息机归寂然。
诸幻成无性,六根亦如是。
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
一处成休复,六用皆不成。
尘垢应念消,成圆明净妙。
馀尘尚诸学,明极即如来。
大众及阿难,旋汝倒闻机。
反□□自性,性成无上道。
圆通实如是,此是微尘佛。
一路涅槃门,过去诸如来。
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
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
当依如是法,我亦从中證。
非唯观世音,诚如佛世尊。
訋我诸方便,以救诸末劫。
求出世閒人,成就涅槃心。
观世音□□,自馀诸方便。
皆是佛威神,即事舍尘劳。
非是长修学,浅深同说法。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愿加被未来,于此门无惑。
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难。
及末劫沈沦,但以此根修。
圆通超馀者,真实心如是。

查看原文

注释

【有漏】佛教语。指世间一切有烦恼的事物。漏﹐或译为烦恼。
【微尘】1.佛教语。色体的极小者称为极尘,七倍极尘谓之"微尘"。常用以指极细小的物质。 2.极细小的尘埃。 3.喻指卑微不足道者。常用作谦词。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有】

有【辰集上】【月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音友。《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

《玉篇》不無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

《繫辭》富有之謂大業。

《詩·商頌》奄有九有。《傳》九有,九州也。

《左傳·桓三年》有年。《註》五穀皆熟書有年。

《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

姓。《論語》有子。《註》孔子弟子有若。

《集韻》尤救切。與又通。《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詩·邶風》不日有曀。《註》有,又也。

《韻補》叶羽軌切。《前漢·敘傳》文豔用寡,子虛烏有。寄言淫麗,託風終始。

叶演女切。《徐幹·齊都賦》主人盛饗,期盡所有。三酒旣醇,五齊惟醹。

【漏】

漏【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靈音陋。滲漏也。《說文》漏以銅壷受水,刻節畫,夜百刻。亦取漏下之義。《周禮·夏官》挈壷氏,掌漏刻之官。

泄也。《左傳·僖四年》齊寺人貂始漏師于多魚。《疏》言漏洩師之密謀也。

遺失也。《荀子·脩身篇》易忘曰漏。

《爾雅·釋宮》西北隅謂之屋漏。《詩·大雅》尚不愧于屋漏。《箋》漏,隱也。

竅也。《白虎通·聖人篇》禹耳三漏,是謂大通。

穿也。《淮南子·泰族訓》朱絃漏越。《註》漏穿越琴瑟兩頭也。

德澤下究也。《前漢·吾丘壽王傳》天下漏泉。《註》言潤澤下霑,如屋之漏。

江名。《水經注》楡水東逕漏江縣伏流山下,復出蝮口,謂之漏江。

井名。漏井,所以受水潦者。見《周禮·地官·鄭註》。

《正韻》盧侯切,音樓。《禮·內則》馬黑脊而般臂漏。《周禮》作螻。《註》漏當爲螻。言如螻蛄臭也。

【微】

微【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無非切,音薇。《爾雅·釋詁》幽微也。《易·繫辭》知微知彰。《書·大禹謨》道心惟微。

《廣韻》微,妙也。《禮·禮運》德產之致也精微。

《說文》隱行也。《史記·秦始皇紀》微行咸陽。

《廣韻》細也。《孟子》乃孔子,則欲以微罪行。

《玉篇》不明也。《詩·小雅》彼月而微,此日而微。

《韻會》衰也。《詩·小雅》式微式微。《箋》微乎微者也。《史記·杞世家》杞小微。

《韻會》賤也。《尚書序》虞舜側微。

《爾雅·釋詁》匿微也。《註》微謂逃藏也。《左傳·哀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縊,其徒微之。《註》微,匿也。

《爾雅·釋詁》蔽,微也。《晉語》公子重耳過曹,曹共公聞其駢脅,諜其將浴,設微薄而觀之。《註》微,蔽也。

殺也。《禮·檀弓》禮有微情者。《疏》微,殺也,言賢者喪親,必致滅性,故制使三日而食,哭踊有數,以殺其內情。

伺察也。《前漢·郭解傳》使人微知賊處。《註》微,伺問之也。

《爾雅·釋訓》骭瘍爲微。《註》骭,脚脛。瘍,瘡也。《詩·小雅》旣微且尰。

《韻會》非也。《詩·邶風》微我無酒。

《韻會》無也。《禮·檀弓》齊餓者,不食嗟來之食。曾子曰:微與。《註》微,猶無也。

國名。《書·牧誓》微盧彭濮。《傳》微在巴蜀。

《爾雅·釋山》未及上翠微。《疏》未及頂上,在旁陂陀之處,山氣靑縹色,故曰翠微也。

紫微,太微,少微,星名。《晉書·天文志》紫微垣十五星在北斗。北一曰紫微,天帝之座也,天子之常居也。太微,天子庭也。五帝之座也,十二諸侯府也。少微,在太微西,士大夫之位也,明大而黃,則賢士舉也。

三微。《後漢·章帝紀》春秋於春每月書王者,重三正,愼三微也。《註》三微者,三正之始,萬物皆微,物色不同,故王者取法焉。十一月,時陽氣始施於黃泉之下,色皆赤,赤者陽氣,故周爲天正,色尚赤。十二月,萬物始牙而色白,白者隂氣,故殷爲地正,色尚白。十三月,萬物莩甲而出,其色皆黑,人得加功展業,故夏爲人正,色尚黑。

姓。《左傳·哀八年》微虎。《註》魯大夫。

微生,複姓。《論語》微生高。

【尘】

尘【寅集上】【小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字彙補》古文塵字。註詳土部十一畫。(塵)〔古文〕。埃也。《爾雅·釋詁》久也。謂塵垢稽久也。《詩·小雅》無將大車,祗自塵兮。《後漢·班固傳》風伯淸塵。《拾遺記》石虎起樓四十丈,異香爲屑,風起則揚之,名芳塵。《嶺南表異錄》犀角爲簪梳,塵不著髮,名辟塵犀。

淫視爲遊塵,見《穀梁序疏》。

明窻塵,丹砂,藥名。《李白·草創大還詩》髣髴明窻塵。

《梵書·圓覺經》根塵虛妄。《註》根塵,六根之塵,謂眼、耳、鼻、舌、心、意。

《列仙傳》麻姑謂王方平曰:見東海三變爲桑田,今將行復揚塵乎。

姓,見《統譜》。

叶直連切,音廛。《班彪·北征賦》忽進路以息節兮,飮予馬兮洹泉。朝露漸予冠蓋兮,衣晻藹而蒙塵。

【国】

國【丑集上】【囗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囗囶圀觥入聲。《說文》邦也。《周禮·夏官·量人》掌建國之法,以分國爲九州。

《冬官·考工記》匠人營國,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禮·王制》五國以爲屬,十國以爲連,二十國以爲卒,二百一十國以爲州。《孟子》大國,地方百里,次國,地方七十里,小國,地方五十里。

《周禮·地官·掌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註》山國多山者,土國平地也,澤國多水者。

滅人之國曰勝國。《左傳註》勝國者,絕其社稷,有其土地也。

九州之外曰外國。亦曰絕國。《後漢·班超傳》君侯在外國三十餘年。《又》遠處絕國。

兩國相距曰敵國。《孟子》敵國不相征也。

外國來附者曰屬國。《李陵·答蘇武書》聞子之歸位,不過典屬國。《註》典,掌也。卽掌屬國之事者。

城郭國,行國。《宋程大昌備北邊對》漢西域諸國,有城郭國,有行國。城郭國,築城爲守者,行國不立城,以馬上爲國也。

姓。《姓苑》太公之後。齊有國氏,世爲上卿,宋有國卿。

相关诗句
真实心如是 圆通超馀者 但以此根修 及末劫沈沦 堪以教阿难 方便易成就 于此门无惑 愿加被未来 无漏不思议 顶礼如来藏 浅深同说法 非是长修学 即事舍尘劳 皆是佛威神 自馀诸方便 观世音□□ 成就涅槃心 求出世閒人 以救诸末劫 訋我诸方便 诚如佛世尊 非唯观世音 我亦从中證 当依如是法 未来修学人 今各入圆明 现在诸菩萨 斯门已成就 过去诸如来 一路涅槃门 此是微尘佛 圆通实如是 性成无上道 反□□自性 旋汝倒闻机 大众及阿难 明极即如来 馀尘尚诸学 成圆明净妙 尘垢应念消 六用皆不成 一处成休复 分成六和合 元依一精明 六根亦如是 诸幻成无性 息机归寂然 要以一机抽 虽见诸根动 幻作诸男女 如世巧幻师 谁能留汝形 尘登如在梦 犹如梦中事 却来观世间 寂照含虚空 净极光通达 尘消觉圆净 闻复翳根除 三界若空花 见闻如幻翳 六根成解脱 一根既返源 能脱欲谁名 旋闻与声脱 因声有名字 闻非自然生 何不自闻闻 将闻持佛佛 畜闻成过误 欲漏不先除 一切秘密门 汝闻微尘佛 佛母真三昧 如幻不思议 宣说金刚王 我承佛威力 阿难汝谛听 旋流获无妄 岂非随所沦 不免落邪思 阿难纵强记 循声故流转 众生迷本闻 声论得宣明 今此娑婆国 身心不能及 觉观出思惟 不为不思无 纵令在梦想 是则常真实 生灭二圆离 声有亦非生 声无既无灭 非实闻无性 无声号无闻 闻中为有无 音声性动静 是则通真实 五根所不齐 遐迩俱可闻 隔垣听音响 心念纷无绪 身以合方知 口鼻亦复然 目非观障外 此则圆真实 十处一时闻 十方俱击鼓 譬如人静居 如观音所说 我今启如来 出世获常住 救世悉安宁 梵音海潮音 妙音观世音 无畏施众生 得大自在力 入微尘佛国 于恒沙劫中 良哉观世音 离苦得解脱 实以闻中入 欲取三摩提 清净在音闻 此方真教体 佛出婆娑界 我今白世尊 云何获圆通 因果今殊感 念性元生灭 诸行是无常 云何获圆通 存心乃虚妄 观识非常住 若以识性观 云何获圆通 无觉异菩提 昏钝先非觉 若以空性观 云何获圆通 对非无上觉 动寂非无对 若以风性观 云何获圆通 非初心方便 厌有非真离 若以火性观 云何获圆通 如如非觉观 想念非真实 若以水性观 云何获圆通 有为非圣性 坚碍非通达 若以地性观 云何获圆通 念缘非离物 何关性分别 神通本宿因 云何获圆通 元非遍一切 非身无所束 持犯但束身 云何获圆通 名句非无漏 开悟先成者 说法弄音文 云何获圆通 住成心所住 祇令摄心住 鼻息本权机 云何获圆通 初心不能入 生于大因力 心闻洞十方 云何获圆通 自体先无定 话本称非相 识见杂三和 云何获圆通 想念不可说 湛了终无见 知根杂乱思 云何获圆通 涯量不冥会 如非圆觉观 身与所触同 云何获圆通 味亡了无有 因味生觉了 舌非入无端 云何获圆通 支离匪涉入 现前无交气 鼻息出入通 云何获圆通 四维亏一半 明前不明后 见性虽洞然 云何获圆通 能所非遍涉 凭尘如有所 法称为内尘 云何获圆通 合离性非定 无所不明触 触以所触明 云何获圆通 其觉不恒一 要以味时有 味性非本然 云何获圆通 不恒其所觉 离则元无有 香以合中知 云何获圆通 一非含一切 但伊名句味 音声杂语言 于是获圆通 如何不明彻 精了不能彻 色想结成尘 迟速不同伦 初心入三昧 顺逆皆方便 圣性无不通 方便有多门 归元性无二 况复诸三有 沤灭空本无 皆依空所生 有漏微尘国 如海一沤发 空生大觉中 知觉乃众生 想澄成国士 依空立世界 迷妄有虚空 所立照性亡 元明照生所 圆澄觉元妙 觉海性澄圆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