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斋足偃仰

出自:明代·孙承恩《东归潞河舟中咏怀》

拼音:[xū][zhāi][zú][yǎn][yǎng,áng]

平仄:平平平仄平

朔风届寒候,冻日照行色。
游子还故乡,云鸿整归翼。
低回多慨叹,寂寞鲜欢怿。
还乡岂不乐,抚事感今昔。
前年使南荒,瘴厉忧病疾。
今年走燕蓟,风霜忍寒栗。
飘飘萍蓬踪,万里天南北。
劳生苦驰驱,岂得头不白。
行行出都门,悄悄抱悽恻。
顾瞻五云阙,万感交并集。
上怀圣明主,端拱在密勿。
忆昔临御初,臣忝侍从职。
草茅两封章,海岳效壤滴。
三年远江湖,心在斧扆侧。
所忧万几烦,无乃近缺失。
一阴当六阳,萌蘖已消匿。
日中不恒居,渐次见亏昃。
迩来时事新,臣也所目击。
吁嗟是非辨,要在慎决择。
嵯峨九天高,无路达忠赤。
谏诤力匪任,悲叹腕空扼。
况今边陲警,日夜驰羽檄。
遐疆盛戎马,近甸暗长戟。
惟兹当严冬,杀气浩充斥。
边军久疲弊,何能冒锋镝。
矧是国计虚,囷廪鲜储积。
颇闻兵家要,当先足刍食。
士饱跃而嬉,马饱腾于枥。
似兹寡预备,何以支劲敌。
吾皇念元元,当宁频叹息。
推毂遣重臣,急若拯焚溺。
庙堂坐诸老,精白心一德。
岂无济时略,为国建长策。
惟尔众列侯,金玉烂煇赫。
时平窃恩荣,光宠被臧获。
无亦勉所图,少竭报称力。
讵应但安享,徒耳气盈溢。
乾坤际多事,臣子致命日。
惜也臣不武,莫与荷殳祋。
空怀漆室忧,窃抱杞人惑。
况今远彤庭,山川苦违隔。
以兹怀区区,忧虑何能释。
同袍数君子,意气雅莫逆。
顾我多慰藉,饯送城东陌。
摅怀正谐洽,分袂还仓卒。
共言厚自爱,复道长相忆。
嗟予乏旷怀,当事易感激。
念此友朋谊,怦怦转忧惄。
古言同心交,燕越犹一室。
岁寒苟弗爽,何必勤面觌。
落日策蹇驴,远水浮画鹢。
迢迢越川陆,历历过都邑。
旅情转萧条,乡思颇增剧。
故园三泖上,望望未能即。
吾园颇宜人,地迥自幽寂。
逶迤接郊坰,萧森带泉石。
虚斋足偃仰,平陇可登陟。
鸣鸟声上下,野竹荫蒙密。
竹吾甚爱之,昔也手亲植。
老梅临水涯,疏影斜更直。
素葩抱幽香,含笑待人索。
嗟予幽遁志,中岁遂成癖。
且当息尘嚣,聊适疏懒迹。
董帷犹可下,颜乐终靡易。
鸣琴白日静,读易清夜阒。
野老容问字,渔父许分席。
玄化杳难知,世事靡终极。
天倾五岳峙,我亦空戚戚。
乾坤莽浩荡,岁月不再得。
惟惭百年内,碌碌靡称述。
明明日月光,照我巾与舄。
盈虚颇测究,义利亦分析。
乐天惟圣优,乘运乃达识。
稽首羲皇占,履二保贞吉。

查看原文

注释

【偃仰】1.俯仰:见通天岩沓诸石山之上,纵横偃仰不可状。 2.谓随世俗应付或进退;与时偃仰,不废其道|与时迁徙,与世偃仰。 3.指安居,安闲舒畅的生活:借书满架,偃仰啸歌。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虚】

虛【申集中】【虍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音噓。空虛也。

《易·繫辭傳》周流六虛。《註》六虛,六位也。《疏》位本無體,因爻始見,故稱虛也。

《大戴禮》虛土之人大。《註》虛,縱也。

孤虛。《史記·龜筴傳》日辰不全,故有孤虛。

星名。《書·堯典》宵中星虛。

姓。《通志·氏族略》虛氏。見《姓苑》。

虛無,山名。《顏氏家訓》柏人城東有一孤山,或呼爲虛無山。

《廣韻》去魚切,音祛。《說文》大丘也。《集韻》古者九夫爲井,四井爲邑,四邑爲丘,丘謂之虛。

地名。《春秋·桓十二年》會宋公于虛。《註》宋地。

水名。《前漢·地理志》琅邪郡虛水。

次也。《晉語》實沉之虛,晉人是居。

《韻補》喜語切,音許。《毛詩》升彼虛矣,以望楚矣。

叶虛王切。《道藏歌》提攜高上賔,反吾素靈房。道場靈沫內,高歌登大虛。《干祿字書》通作虚。

【斋】

斋【卯集下】【文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篇海》同齋。(齋)《廣韻》側皆切《集韻》《韻會》《正韻》莊皆切,債平聲。《正韻》潔也,莊也,恭也。《廣雅》齋,敬也。《禮·祭統》齋之爲言齊也。《易·繫辭》聖人以此齋戒。《註》洗心曰齋。

《後漢·輿服志》有齋冠曰長冠。

燕居之室曰齋。

《集韻》《正韻》津私切,音貲。《孟子》齋疏之服。《趙岐註》卽齋縗也。音資。

《易·履卦》得其資斧。《子夏傳》作齊斧。虞喜志林云:當作齋。齋戒入廟而受斧也。

叶眞而切,音支。《後漢·周澤傳》生世不諧,作太常妻,一年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齋。○按《說文》示齊爲齋。示,明也,祗也。齊者,萬物之潔齊也。洪武《正韻》云:古單作齊,後人于其下加立心,以別之耳。

【足】

足【酉集中】【足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疋音哫。《說文》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註》徐鍇曰:口象股脛之形。《釋名》足,續也,言續脛也。《易·說卦》震爲足。《疏》足能動用,故爲足也。《禮·玉藻》足容重。《註》舉欲遲也。

《廣韻》滿也,止也。《書·仲虺之誥》矧予之德,言足聽聞。《詩·小雅》旣霑旣足。《禮·學記》學然後知不足。《老子·道德經》知足不辱。

不可曰不我足。《吳語》天若棄吳,必許吾成而不吾足也。

草名。《爾雅·釋草》虃,百足。《註》音纖。

姓。《戰國策》足强。《註》韓人。

《廣韻》子句切《集韻》遵遇切《韻會》子遇切《正韻》將豫切,音沮。《論語》巧言令色足恭。《疏》足,成也。謂巧言令德以成其恭,取媚于人也。《朱傳》過也。《揚子·法言》足言足容,德之藻矣。

《管子·五行篇》春辟勿時,苗足本。《註》足,猶擁也。

《廣韻》添物也。《類篇》益也。《前漢·五行志》不待臣音,復讇而足。

《韻補》叶子悉切。《易林》欲飛無翼,鼎重折足。失其福利,包羞爲賊。

【偃】

偃【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韻會》於幰切《集韻》隱幰切,煙上聲。《說文》僵也,仆也。《儀禮·鄕射禮》偃旌興而俟。《淮南子·精神訓》牆之立,不若其偃也。

服也,靡也,臥也。《詩·小雅》或息偃在牀。《書·武成》偃武修文。

偃蹇,困頓失志貌。《左傳·哀六年》彼皆偃蹇,將棄子之命。《註》偃蹇,驕傲也。

與堰同,壅水也。《周禮·天官·人註》梁,水偃也,偃水爲關空也。

偃豬,下溼之地。《左傳·襄二十五年》規偃豬。《正義曰》偃豬,謂偃水爲豬也。

廁也。《莊子·庚桑楚》觀室者周於寢廟,又適其偃焉。《註》偃謂屛厠也。屛厠則以偃溲。

地名。《春秋·僖元年》公敗邾師于偃。

姓。晉偃籍。

《集韻》於殄切,音蝘。義同。

【仰】

仰【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正韻》魚兩切《集韻》《韻會》語兩切,。舉首望也。《易·繫辭》仰以觀于天文。《詩·小雅》或棲遲偃仰。

心慕曰企仰。

以尊命曰仰。今公家文移,上行下,用仰字。《前漢·孝文帝紀》詔定三恪禮儀體式,亦仰議之。《註》仰議,猶言議於朝也。

姓。

《集韻》《正韻》。恃也。俟也,資也。《戰國策》東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註》有望於上則仰。《史記·平準書》衣食仰給縣官。

《韻會》疑剛切,音昂。《周禮·地官·保氏軍旅之容註》軍旅之容,闞闞仰仰。《釋文》五剛反,亦作卬。◎按《集韻》卬本仰字省文。

《楚辭·卜居》寧昂昂若千里之駒乎。《詩·大雅》顒顒卬卬。《韓詩外傳》作盎盎,則與昂、盎通矣。古人字多假借,未可盡从。

《周禮·春官·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五帝蒼曰:靈威仰,靑帝號也。

相关诗句
履二保贞吉 稽首羲皇占 乘运乃达识 乐天惟圣优 义利亦分析 盈虚颇测究 照我巾与舄 明明日月光 碌碌靡称述 惟惭百年内 岁月不再得 乾坤莽浩荡 我亦空戚戚 天倾五岳峙 世事靡终极 玄化杳难知 渔父许分席 野老容问字 读易清夜阒 鸣琴白日静 颜乐终靡易 董帷犹可下 聊适疏懒迹 且当息尘嚣 中岁遂成癖 嗟予幽遁志 含笑待人索 素葩抱幽香 疏影斜更直 老梅临水涯 昔也手亲植 竹吾甚爱之 野竹荫蒙密 鸣鸟声上下 平陇可登陟 虚斋足偃仰 萧森带泉石 逶迤接郊坰 地迥自幽寂 吾园颇宜人 望望未能即 故园三泖上 乡思颇增剧 旅情转萧条 历历过都邑 迢迢越川陆 远水浮画鹢 落日策蹇驴 何必勤面觌 岁寒苟弗爽 燕越犹一室 古言同心交 怦怦转忧惄 念此友朋谊 当事易感激 嗟予乏旷怀 复道长相忆 共言厚自爱 分袂还仓卒 摅怀正谐洽 饯送城东陌 顾我多慰藉 意气雅莫逆 同袍数君子 忧虑何能释 以兹怀区区 山川苦违隔 况今远彤庭 窃抱杞人惑 空怀漆室忧 莫与荷殳祋 惜也臣不武 臣子致命日 乾坤际多事 徒耳气盈溢 讵应但安享 少竭报称力 无亦勉所图 光宠被臧获 时平窃恩荣 金玉烂煇赫 惟尔众列侯 为国建长策 岂无济时略 精白心一德 庙堂坐诸老 急若拯焚溺 推毂遣重臣 当宁频叹息 吾皇念元元 何以支劲敌 似兹寡预备 马饱腾于枥 士饱跃而嬉 当先足刍食 颇闻兵家要 囷廪鲜储积 矧是国计虚 何能冒锋镝 边军久疲弊 杀气浩充斥 惟兹当严冬 近甸暗长戟 遐疆盛戎马 日夜驰羽檄 况今边陲警 悲叹腕空扼 谏诤力匪任 无路达忠赤 嵯峨九天高 要在慎决择 吁嗟是非辨 臣也所目击 迩来时事新 渐次见亏昃 日中不恒居 萌蘖已消匿 一阴当六阳 无乃近缺失 所忧万几烦 心在斧扆侧 三年远江湖 海岳效壤滴 草茅两封章 臣忝侍从职 忆昔临御初 端拱在密勿 上怀圣明主 万感交并集 顾瞻五云阙 悄悄抱悽恻 行行出都门 岂得头不白 劳生苦驰驱 万里天南北 飘飘萍蓬踪 风霜忍寒栗 今年走燕蓟 瘴厉忧病疾 前年使南荒 抚事感今昔 还乡岂不乐 寂寞鲜欢怿 低回多慨叹 云鸿整归翼 游子还故乡 冻日照行色 朔风届寒候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