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烂煇赫

出自:明代·孙承恩《东归潞河舟中咏怀》

拼音:[jīn][yù][làn][huī,yùn,xūn][hè]

平仄:平仄仄平仄

朔风届寒候,冻日照行色。
游子还故乡,云鸿整归翼。
低回多慨叹,寂寞鲜欢怿。
还乡岂不乐,抚事感今昔。
前年使南荒,瘴厉忧病疾。
今年走燕蓟,风霜忍寒栗。
飘飘萍蓬踪,万里天南北。
劳生苦驰驱,岂得头不白。
行行出都门,悄悄抱悽恻。
顾瞻五云阙,万感交并集。
上怀圣明主,端拱在密勿。
忆昔临御初,臣忝侍从职。
草茅两封章,海岳效壤滴。
三年远江湖,心在斧扆侧。
所忧万几烦,无乃近缺失。
一阴当六阳,萌蘖已消匿。
日中不恒居,渐次见亏昃。
迩来时事新,臣也所目击。
吁嗟是非辨,要在慎决择。
嵯峨九天高,无路达忠赤。
谏诤力匪任,悲叹腕空扼。
况今边陲警,日夜驰羽檄。
遐疆盛戎马,近甸暗长戟。
惟兹当严冬,杀气浩充斥。
边军久疲弊,何能冒锋镝。
矧是国计虚,囷廪鲜储积。
颇闻兵家要,当先足刍食。
士饱跃而嬉,马饱腾于枥。
似兹寡预备,何以支劲敌。
吾皇念元元,当宁频叹息。
推毂遣重臣,急若拯焚溺。
庙堂坐诸老,精白心一德。
岂无济时略,为国建长策。
惟尔众列侯,金玉烂煇赫
时平窃恩荣,光宠被臧获。
无亦勉所图,少竭报称力。
讵应但安享,徒耳气盈溢。
乾坤际多事,臣子致命日。
惜也臣不武,莫与荷殳祋。
空怀漆室忧,窃抱杞人惑。
况今远彤庭,山川苦违隔。
以兹怀区区,忧虑何能释。
同袍数君子,意气雅莫逆。
顾我多慰藉,饯送城东陌。
摅怀正谐洽,分袂还仓卒。
共言厚自爱,复道长相忆。
嗟予乏旷怀,当事易感激。
念此友朋谊,怦怦转忧惄。
古言同心交,燕越犹一室。
岁寒苟弗爽,何必勤面觌。
落日策蹇驴,远水浮画鹢。
迢迢越川陆,历历过都邑。
旅情转萧条,乡思颇增剧。
故园三泖上,望望未能即。
吾园颇宜人,地迥自幽寂。
逶迤接郊坰,萧森带泉石。
虚斋足偃仰,平陇可登陟。
鸣鸟声上下,野竹荫蒙密。
竹吾甚爱之,昔也手亲植。
老梅临水涯,疏影斜更直。
素葩抱幽香,含笑待人索。
嗟予幽遁志,中岁遂成癖。
且当息尘嚣,聊适疏懒迹。
董帷犹可下,颜乐终靡易。
鸣琴白日静,读易清夜阒。
野老容问字,渔父许分席。
玄化杳难知,世事靡终极。
天倾五岳峙,我亦空戚戚。
乾坤莽浩荡,岁月不再得。
惟惭百年内,碌碌靡称述。
明明日月光,照我巾与舄。
盈虚颇测究,义利亦分析。
乐天惟圣优,乘运乃达识。
稽首羲皇占,履二保贞吉。

查看原文

注释

【金玉】〈书〉泛指珍宝,比喻华美贵重:~良言ㄧ~其外,败絮其中(外表很华美,里头一团糟)。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金】

金【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今。《易·繫辭註》天地之數,五五相配以成金木水火土。《疏》地四與天九相得,合爲金。《書·洪範》五行,四曰金,金曰從革。《傳》金可以攺更。《疏》可銷鑄以爲器也。《又》從革作辛。《傳》金之氣味。《疏》金之在火,別有腥氣,非苦非酸,其味近辛,故云金之氣味。

金有五色。《說文》五色金,黃爲之,長久薶,不生衣。百煉不輕,從革不違,西方之行,生於土。《爾雅·釋器》黃金謂之璗,其美者謂之鏐,白金謂之銀,其美者謂之鐐。《書·禹貢》厥貢惟金三品。《傳》金銀銅也。《前漢·食貨志》金有三等,黃金爲上,白金爲中,赤金爲下。《註》白金,銀也。赤金,丹陽銅也。師古曰:金者五色,黃金、白銀、赤銅、靑鉛、黑鐵。

《公羊傳·隱五年》百金之魚。《註》百金,猶百萬也。古者以金重一斤,若今萬錢矣。《莊子·逍遙遊》不過數金。《註》百金,金方寸,重一斤爲一金。百金,百斤也。《史記·平準書》黃金一斤。《註》索隱曰:如淳云:時以錢爲貨,黃金一斤直萬錢,非也。

臣瓚云:秦以一鎰爲一金,漢以一斤爲一金,是其義也。董彥遠曰:漢一斤金四兩,直二千五百文。《正字通》或曰古十兩爲一斤。兵法:興師一萬,日費千金。燕昭王以千金養士,皆此數也。非若今人以二十四銖爲一金也。

樂有八音,一曰金。《左傳·成十二年》金奏作于下。《疏》金奏,擊鐘以爲奏樂之節。金,謂鐘及鎛也。《周禮·春官·鍾師》掌金奏。

兵也。《禮·中庸》衽金革。《朱註》金戈兵之屬。

《韻會》軍行鉦鐸曰金。《釋名》金鼓。金,禁也,爲進退之禁也。《前漢·李陵傳》聞金聲而止。《註》金,鉦也。一名鐲。

黃色也。《前漢·宣帝紀》金芝九莖,產於函德殿銅池中。《註》金芝,色像金也。《李白·宮中行樂詞》柳色黃金嫩。

堅也。《前漢·司馬相如傳》上金隄。《註》金隄,言水之隄塘,堅如金也。《賈誼·過秦論》金城千里。

官名。《周禮·秋官》職金掌凡金、玉、錫、石、丹靑之戒令。《魏志·王修傳》行司金中郞將。《唐書·百官志》更金部曰司金。《遼史·國語解》隂山採金置冶採鍊,名山金司。《元史·世祖紀》置淮南淘金司。

《前漢·百官公卿表》更名執金吾。《註》金吾,鳥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職主先導,以禦非常,故執此鳥之象,因以名官。《古今注》金吾,棒也。以銅爲之,黃金塗兩末,謂爲金吾御史大夫。司隷校尉,亦得執焉。

《論語·摘輔象》風后受金法。《註》金法,言能決理是非也。

地名。《五音集韻》金州,周爲附庸國,魏於安康縣置東梁州,後周攺爲金州。

《前漢·地理志》金城郡。《註》昭帝始元六年置。應劭曰:初築城得金,故曰金城。臣瓚曰:稱金,取其堅也。《方輿勝覽》楚威王置金陵邑,因其地有王氣,埋金鎮之,故名。

山名。《廣輿記》在鎮江府城西北江中,唐裴頭陀於此開山得金,故名。

《述異記》黃金山,生交讓樹。《又》南金山有師子獸。

臺名。《白帖》燕昭王置千金于臺上,以延天下之士,故謂黃金臺。

花名。《五代史·附錄》湯城淀池多異花。一曰旱金,大如掌。

樹名。《洞冥記》影蛾池北有生金樹。破之皮閒有屑,如金而色靑,亦名靑金樹。

草名。《周禮·春官·鬱人註》鬱金香草,宜以和鬯。

《拾遺記》祖梁國獻蔓金苔。《正字通》百兩金,藥名。

《唐本草》牡丹,亦名百兩金。

古天子號。《帝王世紀》少昊氏以金德王,故號金天氏。

國號。《金史·太祖紀》國有金水,源產金,故號大金。

姓。《五音集韻》古天子,金天氏之後。

漢複姓。金留氏,出《姓苑》。

書名。《前漢·蕭望之傳》金布令甲。《註》金布者,令篇名也。其上有府庫金錢布帛之事,因以名篇令甲者其篇甲乙之次。《唐書·藝文志》海蟾子元英還金篇一卷。《宋史·藝文志》叢金訣一卷。

神名。《前漢·郊祀志》或言益州有金馬碧雞之神。《註》金形似馬,碧形似雞。

闕門名。《前漢·公孫弘傳》待詔金馬門。《註》武帝時更名魯班門爲金馬門。

金精,珠名。見《博雅釋珠》。

鍾名。《拾遺記》帝顓頊有浮金之鍾。

星名。《酉陽雜俎》北斗第三星曰視金。《淸異錄》高麗謂星曰屑金。

金丹。《抱朴子·金丹卷》神人授之金丹仙經。

石名。《淮南子·地形訓》黃澒五百歲生黃金。《註》澒,水銀也。黃金,石名。

去聲。《字彙補》音噤。《荀子·解蔽篇》金口閉舌。

《韻補》叶居良切,音疆。《易林》剛柔相傷,火爛銷金。

【玉】

玉【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獄。《說文》石之美者。玉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䚡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楊,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五音集韻》烈火燒之不熱者,眞玉也。《易·鼎卦》鼎玉鉉。《疏》正義曰:玉者,堅剛而有潤者也。

《說卦》乾爲玉爲金。《疏》爲玉爲金,取其剛之淸明也。《詩·大雅》金玉其相。《禮·聘義》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淸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于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管子·侈靡篇》玉者,隂之隂也。《白虎通》玉者,象君子之德,燥不輕,溫不重,是以君子寶之。

水玉,水精也。《史記·司馬相如傳》水玉磊砢。《註》水玉,水精也。

美貌也。《公羊傳·宣十二年》是以使寡人得見君之玉面,而微至乎此。《疏》言玉面者,亦美言之也。《史記·丞相世家》如冠玉耳。

珍食曰玉食。《書·洪範》惟辟玉食。《釋文》漢書云:玉食,珍食也。

時和曰玉燭。《爾雅·釋天》四時和謂之玉燭。《疏》言四時和氣,溫潤明照,故曰玉燭。

地名。《左傳·哀十二年》宋鄭之閒有地焉,曰:彌作,頃丘,玉暢,嵒,戈,鍚。《註》凡六邑。

河名。《正字通》後晉天福中,鴻臚卿張匡鄴使于闐,著行程記。言玉河在于闐城外,其源出昆山,西流一千三百里,至于闐界,疏爲三河,一白玉河,二綠玉河,三黑玉河。五六月水漲,玉隨流而至,多寡視水小大。七八月水退可取,彼人謂之撈玉。

關名。《前漢·張騫傳》酒泉列亭鄣至玉門矣。《註》玉門關在龍勒界。

星名。《後漢·郞顗傳》從西方天苑趨,左足入玉井。《註》參星下四小星爲玉井。

木名。《山海經》開明北有文玉樹。《註》五釆玉樹。

草名。《爾雅·釋草》蒙,玉女。《註》女蘿別名。

《正字通》寒玉,竹別名。亦曰綠玉。

鳥名。《前漢·司馬相如傳》鴐鵞屬玉。《郭註》屬玉似鴨而大,長頸,赤目,紫紺色。

觀名。《前漢·宣帝紀》行幸萯陽宮屬玉觀。《註》晉灼曰:屬玉,水鳥,以名觀也。又蚌名。《爾雅·釋魚·蜃小者珧註》珧,玉珧,卽小蚌。

姓。《史記·封禪書》濟南人公玉帶。《註》公玉,姓。帶,名。《風俗通》齊濬王臣有公玉冉。

愛也,成也。《詩·大雅》王欲玉女,是作大諫。《註》玉,寶愛之意。《張載·西銘》貧賤憂戚,庸玉女于成也。

《廣韻》息逐切。《集韻》息六切,音肅。《廣韻》朽玉。

琢玉工。《集韻》或作璛。

姓。《史記·封禪書公玉帶註》索隱曰:玉又音肅。《後漢·光武紀》留太守玉况爲大司徒。《註》玉,音肅,京兆人。

《廣韻》相玉切《集韻》須玉切,音粟。西戎國名。亦姓。

《五音集韻》許救切,音齅。篆玉工也。

《韻補》叶音域。《漢費鳳》體履柔和,溫其如玉,修孝友于閨門,執忠謇于王室。《易林》鈆刀攻玉,堅不可得。盡我筋力,胝繭爲疾。

叶音龠。《易林》桑華腐蠹,衣敝如絡。女工不成,絲帛爲玉。

叶音迂。《洞頌》韞產寶玉,叶含耀明珠。《說文》王象三王之連,丨其貫也。《註》徐曰:王中畫近上,王三畫均。李陽冰曰:三畫正均,如貫王也。《類篇》隸始加點,以別帝王字。《六書精蘊》帝王之王,一貫三爲義。三者,天,地,人也。中畫近上,王者法天也。珠王之王,三畫相均,象連貫形。俗書不知帝王字中畫近上之義,加點于旁以別之。

【烂】

爛【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7画

《廣韻》《集韻》《韻會》郞旰切,瀾去聲。《廣韻》火熟。《揚子·方言》自河以北,趙魏之閒,火熟曰爛。《左傳·定三年》邾子自投于牀,廢于鑪炭爛。

《廣韻》明也。《詩·鄭風》明星有爛。

《唐風》錦衾爛兮。

《大雅》爛其盈門。《史記·蕭何世家贊》何之勳爛焉。《司馬相如·子虛賦》明爛龍鱗。

《公羊傳·僖十九年》魚爛而亡。《註》魚爛從內發。

《司馬相如·上林賦》麗靡爛漫於前。《註》索隱曰:列女傳云:桀造爛漫之樂。《廣韻》本作爤。《集韻》與燗,煉同。

《正韻》離閑切,音闌。《楚辭·九章》曾枝剡棘圓果搏兮,靑黃雜糅文章爛兮。《韓愈·江漢詩》凄風結衝波,狐裘能禦寒。終宵處幽室,華燭光爛爛。◎按集韻類篇別作。亦作爤。

【煇】

煇【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况韋切《廣韻》許歸切《集韻》吁韋切《韻會》吁歸切,音揮。《說文》光也。《玉篇》燿光也。《易·大畜》剛健篤實煇光。《禮·玉藻》煇,如也。

《樂記》德煇動于內。

《前漢·平帝紀》分京師置前煇,光後丞烈二郡。

《集韻》火之光。

《廣韻》同輝暉。《集韻》或作煒。

《集韻》許云切,音熏。《張衡·西京賦》金戺玉階,彤庭煇煇。珊瑚琳碧,瓀珉璘彬。

《集韻》灼也。《史記·呂后紀》去眼煇耳。《唐韻正》張弨曰:煇,从火,其用皆熏燎之屬。俗攺从光。

《集韻》許元切,音萱。光也。

《廣韻》戸昆切《集韻》胡昆切,音䰟。《廣韻》赤色。

《廣韻》胡本切《集韻》戸袞切,音混。《廣韻》煇煌,光也。《前漢·司馬相如傳》煥炳煇煌。《集韻》本作焜。

《集韻》呼願切,音楥。本作韗。治鼓工也。《禮·祭統》夫祭有畀煇胞翟閽者,惠下之道也。《註》煇,周禮作韗。謂韗磔皮革之官。

《集韻》王問切,音運。《周禮·春官·眡祲》掌十煇之法,以觀妖祥,辨吉凶。《註》煇,日光炁也。《張率·舞馬賦》在庸臣之方剛,有從軍之大願,必自兹而展采,將同畀于庖煇。

與暈,運通。《周禮·春官·保章氏註》日有薄食暈珥。《釋文》暈,本又作煇。亦作運。

【赫】

赫【酉集中】【赤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正韻》呼格切《集韻》《韻會》郝格切,音煂。《說文》火赤貌。《博雅》赤也。《詩·邶風》赫如渥赭。《傳》赫,赤貌。

《詩·大雅》王赫斯怒。《箋》赫,怒意。

《詩·大雅》赫赫炎炎。《傳》赫赫,旱氣也。

《詩·大雅》赫赫明明。《傳》赫赫然盛也。

《屈原·離騷》陟陞皇之赫戲兮。《註》赫戲,光明貌。

《小爾雅》赫,顯也。《前漢·忠傳》使者所過,威權翕赫。《張九齡詩》兹邦稱貴近,與世常重赫。

《李白詩》烜赫耀旌旗。

《廣韻》赫,發也。

姓。

赫連氏,複姓。

《集韻》虛訝切,音罅。與嚇同。《詩·大雅》反予來赫。《傳》赫,炙也。《箋》口距人謂之赫。《釋文》毛許白反,鄭許嫁反。莊子所云以梁國嚇我是也。

《韻會》施隻切,音釋。《爾雅·釋訓》赫赫,迅也。《釋文》赫音釋。

《前漢·孝成趙皇后傳》赫嗁書。《註》鄧展曰:赫音兄弟鬩牆之鬩。應劭曰。赫蹏,薄小紙。晉灼曰:今謂薄小物曰鬩蹏。《類篇》或作爀。亦作䓇、焃。

《韻補》叶鬩各切。《荀勗大會行禮歌》明明天子,臨下有赫。來格祈祈,邦家是若。《正字通》火炙、日暴皆曰赫。《說文》專訓火赤泥。

相关诗句
履二保贞吉 稽首羲皇占 乘运乃达识 乐天惟圣优 义利亦分析 盈虚颇测究 照我巾与舄 明明日月光 碌碌靡称述 惟惭百年内 岁月不再得 乾坤莽浩荡 我亦空戚戚 天倾五岳峙 世事靡终极 玄化杳难知 渔父许分席 野老容问字 读易清夜阒 鸣琴白日静 颜乐终靡易 董帷犹可下 聊适疏懒迹 且当息尘嚣 中岁遂成癖 嗟予幽遁志 含笑待人索 素葩抱幽香 疏影斜更直 老梅临水涯 昔也手亲植 竹吾甚爱之 野竹荫蒙密 鸣鸟声上下 平陇可登陟 虚斋足偃仰 萧森带泉石 逶迤接郊坰 地迥自幽寂 吾园颇宜人 望望未能即 故园三泖上 乡思颇增剧 旅情转萧条 历历过都邑 迢迢越川陆 远水浮画鹢 落日策蹇驴 何必勤面觌 岁寒苟弗爽 燕越犹一室 古言同心交 怦怦转忧惄 念此友朋谊 当事易感激 嗟予乏旷怀 复道长相忆 共言厚自爱 分袂还仓卒 摅怀正谐洽 饯送城东陌 顾我多慰藉 意气雅莫逆 同袍数君子 忧虑何能释 以兹怀区区 山川苦违隔 况今远彤庭 窃抱杞人惑 空怀漆室忧 莫与荷殳祋 惜也臣不武 臣子致命日 乾坤际多事 徒耳气盈溢 讵应但安享 少竭报称力 无亦勉所图 光宠被臧获 时平窃恩荣 金玉烂煇赫 惟尔众列侯 为国建长策 岂无济时略 精白心一德 庙堂坐诸老 急若拯焚溺 推毂遣重臣 当宁频叹息 吾皇念元元 何以支劲敌 似兹寡预备 马饱腾于枥 士饱跃而嬉 当先足刍食 颇闻兵家要 囷廪鲜储积 矧是国计虚 何能冒锋镝 边军久疲弊 杀气浩充斥 惟兹当严冬 近甸暗长戟 遐疆盛戎马 日夜驰羽檄 况今边陲警 悲叹腕空扼 谏诤力匪任 无路达忠赤 嵯峨九天高 要在慎决择 吁嗟是非辨 臣也所目击 迩来时事新 渐次见亏昃 日中不恒居 萌蘖已消匿 一阴当六阳 无乃近缺失 所忧万几烦 心在斧扆侧 三年远江湖 海岳效壤滴 草茅两封章 臣忝侍从职 忆昔临御初 端拱在密勿 上怀圣明主 万感交并集 顾瞻五云阙 悄悄抱悽恻 行行出都门 岂得头不白 劳生苦驰驱 万里天南北 飘飘萍蓬踪 风霜忍寒栗 今年走燕蓟 瘴厉忧病疾 前年使南荒 抚事感今昔 还乡岂不乐 寂寞鲜欢怿 低回多慨叹 云鸿整归翼 游子还故乡 冻日照行色 朔风届寒候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