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茅两封章

出自:明代·孙承恩《东归潞河舟中咏怀》

拼音:[cǎo][máo][liǎng][fēng][zhāng]

平仄:仄平仄平平

朔风届寒候,冻日照行色。
游子还故乡,云鸿整归翼。
低回多慨叹,寂寞鲜欢怿。
还乡岂不乐,抚事感今昔。
前年使南荒,瘴厉忧病疾。
今年走燕蓟,风霜忍寒栗。
飘飘萍蓬踪,万里天南北。
劳生苦驰驱,岂得头不白。
行行出都门,悄悄抱悽恻。
顾瞻五云阙,万感交并集。
上怀圣明主,端拱在密勿。
忆昔临御初,臣忝侍从职。
草茅两封章,海岳效壤滴。
三年远江湖,心在斧扆侧。
所忧万几烦,无乃近缺失。
一阴当六阳,萌蘖已消匿。
日中不恒居,渐次见亏昃。
迩来时事新,臣也所目击。
吁嗟是非辨,要在慎决择。
嵯峨九天高,无路达忠赤。
谏诤力匪任,悲叹腕空扼。
况今边陲警,日夜驰羽檄。
遐疆盛戎马,近甸暗长戟。
惟兹当严冬,杀气浩充斥。
边军久疲弊,何能冒锋镝。
矧是国计虚,囷廪鲜储积。
颇闻兵家要,当先足刍食。
士饱跃而嬉,马饱腾于枥。
似兹寡预备,何以支劲敌。
吾皇念元元,当宁频叹息。
推毂遣重臣,急若拯焚溺。
庙堂坐诸老,精白心一德。
岂无济时略,为国建长策。
惟尔众列侯,金玉烂煇赫。
时平窃恩荣,光宠被臧获。
无亦勉所图,少竭报称力。
讵应但安享,徒耳气盈溢。
乾坤际多事,臣子致命日。
惜也臣不武,莫与荷殳祋。
空怀漆室忧,窃抱杞人惑。
况今远彤庭,山川苦违隔。
以兹怀区区,忧虑何能释。
同袍数君子,意气雅莫逆。
顾我多慰藉,饯送城东陌。
摅怀正谐洽,分袂还仓卒。
共言厚自爱,复道长相忆。
嗟予乏旷怀,当事易感激。
念此友朋谊,怦怦转忧惄。
古言同心交,燕越犹一室。
岁寒苟弗爽,何必勤面觌。
落日策蹇驴,远水浮画鹢。
迢迢越川陆,历历过都邑。
旅情转萧条,乡思颇增剧。
故园三泖上,望望未能即。
吾园颇宜人,地迥自幽寂。
逶迤接郊坰,萧森带泉石。
虚斋足偃仰,平陇可登陟。
鸣鸟声上下,野竹荫蒙密。
竹吾甚爱之,昔也手亲植。
老梅临水涯,疏影斜更直。
素葩抱幽香,含笑待人索。
嗟予幽遁志,中岁遂成癖。
且当息尘嚣,聊适疏懒迹。
董帷犹可下,颜乐终靡易。
鸣琴白日静,读易清夜阒。
野老容问字,渔父许分席。
玄化杳难知,世事靡终极。
天倾五岳峙,我亦空戚戚。
乾坤莽浩荡,岁月不再得。
惟惭百年内,碌碌靡称述。
明明日月光,照我巾与舄。
盈虚颇测究,义利亦分析。
乐天惟圣优,乘运乃达识。
稽首羲皇占,履二保贞吉。

查看原文

注释

【草茅】1.亦作"草茆"。亦作"艹茅"。 2.杂草。 3.草野;民间。多与"朝廷"相对。 4.在野未出仕的人;平民。 5.比喻鄙陋微贱。 6.比喻浅陋微贱的人。
【封章】言机密事之章奏皆用皂囊重封以进﹐故名封章。亦称封事。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草】

草【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屮《唐韻》采老切《集韻》在早切《韻會》《正韻》采早切,音懆。《說文》作艸,百卉也。經典相承作草。《書·禹貢》厥草惟繇。《詩·小雅》在彼豐草。《禮·祭統》草艾則墨,未發秋政,則民弗敢草也。《註》草艾,謂艾取草也。《論衡》地性生草,山性生木。《大戴禮·易本命》食草者善走而愚。

《史記·陳丞相世家》惡草具進。《註》草,粗也。

《篇海》苟其禮也。《疏》草次,猶造次也。

《詩·小雅》勞人草草。《傳》草草,勞心也。

《易·屯卦》天造草昧。《疏》言天造萬物于草創之始。

《前漢·淮南王傳》常召司馬相如等視草廼遣。《註》謂爲文之草藳。《百官志註》一曹有六人,主作文書起草。《後漢·寵傳》蕭何草律。

《魏志·衞覬傳》覬好古文,隷、草無所不善。

姓。《正字通》草中。

《韻補》脞五切,徂上聲。《徐幹·齊都賦》焚梗林,燎圃草。

此苟切,凑上聲。《邊讓·章華賦》攜西子之弱腕兮,援毛嬙之素肘。形便纖以嬋娟兮,若流風之靡草。

《說文》自保切,音皁。草斗,櫟實也,一曰橡斗子。《徐鉉曰》今俗以此爲艸木之艸,別作皁字,爲黑色之皁。案櫟實可染白爲黑,故曰草,通用。今俗書或从白从十,或从白从七,皆無意義。

【茅】

茅【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莫交切《韻會》謨交切,音貓。《說文》管也。《易·泰卦》拔茅連茹。《詩·召南》白茅包之。《書·禹貢》包匭菁茅。《蔡邕·獨斷》天子大社,以所封之方色苴以白茅授之,謂之授茅土。《左傳·宣十二年》前茅慮無。《註》時楚以茅爲旌識。

國名。《左傳·襄二十四年》凡、蔣、郉、茅。《註》高平昌邑縣西有茅鄕。

享名。《史記·魏世家註》脩武軹縣有茅亭。

門名。《說苑》楚太子立于茅門之外。

山名。《晉書·許邁傳》延陵之茅山是洞庭西門,潛通五嶽。

姓。《通志·氏族略》茅氏,周公之後,子孫以國爲氏,秦有茅焦。

《韻補》迷侯切,音矛。《屈原·離騷》時紛其變易兮,又何以淹留。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爲茅。

《類篇》莫佩切。茅蒐,蒨草。

《集韻》眉鑣切,音苗。《易·泰卦》拔茅連茹。鄭讀作苗。

【两】

兩【子集下】【入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㒳《唐韻》《正韻》良獎切《集韻》《韻會》里養切,良上聲。《說文》再也。《易·繫辭》兼三才而兩之。

《玉篇》匹耦也。《周禮·天官·大宰之職》以九兩繫邦國之民。《註》兩猶耦也,所以協耦萬民,聯繫不散,有九事也。

《韻會》匹也。《左傳·閔二年》重錦三十兩。《註》三十匹也。

車數曰兩。《後漢·吳祐傳》載之兼兩。《註》車有兩輪,故稱兩。

《玉篇》二十四銖爲兩。

《雞林類事》四十曰麻兩。

《史記·平準書》更鑄四銖錢,其文爲半兩。

《南史·齊和帝紀》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塡胸,名曰假兩。

《唐韻》《集韻》《韻會》力讓切《正韻》力仗切,良去聲《詩·召南》百兩御之。

【封】

封【寅集上】【寸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音崶。《說文》爵諸侯之土也。从之从土从寸。《徐曰》各之其土也,寸守其法度也。本作封,隸作封,从圭所執也。《周禮·春官·大宗伯》王大封,則告后土。《註》封,土地之事也。

《大戴禮》五十里而封。

《前漢·法志》同十爲封,封十爲畿,畿方千里。

封疆之官曰封人。《周禮·地官》封人掌設王之社壝,爲畿封而樹之。

《大司徒之職》凡造都鄙,制其地域,而溝封之。《註》封,起土界也。土在溝上謂之封,封上樹木以爲固也。

大也。《詩·商頌》封建厥福。《書·舜典》封十有二山。《孔傳》封,大也。每州之名山殊大者,以爲其州之鎮。

封禪,祭名。積土增山曰封,爲墠祭地曰禪。《孝經緯》封於泰山,禪於梁甫。《白虎通》王者封禪以告太平。金泥銀繩,封以印璽。孔子登泰山,觀易姓而王可得而數者,七十餘封是也。

聚土曰封。《周禮·地官·冢人》以爵等爲丘封之度與樹數。

培也。《吳語》封殖越國。《註》壅本曰封。

富厚也。《史記·貨殖傳》無秩祿之奉,爵邑之入,而樂與之比者,命曰素封。

凡專利自私曰封。《詩·周頌》無封靡于爾邦。《禮·王制》名山大澤不以封。《鄭註》與民同財,不得障管也。

緘也。漢制,奏事皁囊封板,以防宣泄,謂之封事。

《前漢·平帝紀》諸乗傳者,持尺五木傳信,封以御史大夫印。

國名。《禮·明堂位》封父龜。《註》封父,國也。

州名。蒼梧郡地,隋爲封州。

姓。黃帝時有封鉅。

賁氏改封氏。

穿封,複姓。

土精。《白澤圖》物如小兒手,無指,名封。食之多力。

封豕,大豕名。

去聲。《廣韻》芳用切,音葑《書·蔡仲之命》往卽乃封。徐邈讀。

叶府良切,音方。《韓愈·李道古銘》本支于今,其尚有封。叶下亡。封字从从寸作。

【章】

章【午集下】【立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集韻》《韻會》諸良切《正韻》止良切,音彰。《說文》樂竟爲一章。从音从十。十,數之終也。

采也。《書·臯陶謨》五服五章哉。《周禮·冬官考工記》畫繢之事,靑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

明也。《易·垢卦》品物咸章。《書·洪範》俊民用章。

文章也。《詩·小雅》維其有章矣。《箋》禮文也。

篇章。《詩疏》詩有章句,總義包體,所以明情也。

成事成文曰章。《孟子》不成章不達。《周語》將以講事成章。

《周語》余敢以私勞,變前之大章。《註》表也,表明天子與諸侯異物也。

條也,程也。《史記·高祖紀》約法三章。《太史公自序》張蒼爲章程。《註》章。歷數之章術也。

大林木曰章。《史記·貨殖傳》千章金材。

《爾雅·釋山疏》山形上平者名章。

地名。《山海經》鮮山又東曰章山。

赤水之北有章尾山。《史記·楚世家》吳大敗楚于豫章。《前漢·地理志》勃海郡屬縣章武,章鄕,會稽郡屬縣句章,西河郡千章縣,廣平國斥章,東平國章縣。《後漢·光武紀》建武六年,改春陵鄕爲章陵縣。

官名。《周禮·春官》保章氏。《前漢·王子侯表》千章侯。《百官志》東閣主章令丞。《師古註》主章,掌大材也。《前漢·宣帝紀》元康元年置建章衞尉。

《爾雅·釋天》太歲在庚曰上章。

樂名。《禮·記註》大章,堯樂名。

印章。《漢官儀》吏秩比二千石以上,銀印龜鈕其文曰章,刻曰某官之章。

章奏。《獨斷》凡羣臣書通於天子者四,曰章,曰奏,曰表,曰駁議。

《左傳·僖五年》日南至。《疏》步曆之始,以朔旦冬至爲首,曆之上元,其年是十一月朔旦冬,至十九年閏月盡,復得十一月。朔旦冬至,故以十九年爲一章,積章成部,積部成紀。治曆者以此章部爲法,以知氣朔。

章甫,殷冠名。《禮·郊特牲》章甫,殷道也。

總章,舜明堂名。

建章,漢宫名。在長安。城西周迴二十餘里。

姓,秦將章邯。

諡法。《逸書》温克令儀曰章。

國名。《左傳註》謝,章,薛,舒,呂,祝,終,泉,畢,過,此十國皆任姓。

俗或謂舅曰章。

《六書音義》周章,怔營貌。

懼貌。亦作慞。

《字彙補》與樟同。《司馬相如·子虚賦》楩楠豫章。

與獐同。《周禮·冬官考工記》山以章。《註》讀爲獐。《韻會小補》又叶之風切,音中。《書·臯陶謨》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同寅協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

之亮切。同障。《禮·雜記》四面有章。

相关诗句
履二保贞吉 稽首羲皇占 乘运乃达识 乐天惟圣优 义利亦分析 盈虚颇测究 照我巾与舄 明明日月光 碌碌靡称述 惟惭百年内 岁月不再得 乾坤莽浩荡 我亦空戚戚 天倾五岳峙 世事靡终极 玄化杳难知 渔父许分席 野老容问字 读易清夜阒 鸣琴白日静 颜乐终靡易 董帷犹可下 聊适疏懒迹 且当息尘嚣 中岁遂成癖 嗟予幽遁志 含笑待人索 素葩抱幽香 疏影斜更直 老梅临水涯 昔也手亲植 竹吾甚爱之 野竹荫蒙密 鸣鸟声上下 平陇可登陟 虚斋足偃仰 萧森带泉石 逶迤接郊坰 地迥自幽寂 吾园颇宜人 望望未能即 故园三泖上 乡思颇增剧 旅情转萧条 历历过都邑 迢迢越川陆 远水浮画鹢 落日策蹇驴 何必勤面觌 岁寒苟弗爽 燕越犹一室 古言同心交 怦怦转忧惄 念此友朋谊 当事易感激 嗟予乏旷怀 复道长相忆 共言厚自爱 分袂还仓卒 摅怀正谐洽 饯送城东陌 顾我多慰藉 意气雅莫逆 同袍数君子 忧虑何能释 以兹怀区区 山川苦违隔 况今远彤庭 窃抱杞人惑 空怀漆室忧 莫与荷殳祋 惜也臣不武 臣子致命日 乾坤际多事 徒耳气盈溢 讵应但安享 少竭报称力 无亦勉所图 光宠被臧获 时平窃恩荣 金玉烂煇赫 惟尔众列侯 为国建长策 岂无济时略 精白心一德 庙堂坐诸老 急若拯焚溺 推毂遣重臣 当宁频叹息 吾皇念元元 何以支劲敌 似兹寡预备 马饱腾于枥 士饱跃而嬉 当先足刍食 颇闻兵家要 囷廪鲜储积 矧是国计虚 何能冒锋镝 边军久疲弊 杀气浩充斥 惟兹当严冬 近甸暗长戟 遐疆盛戎马 日夜驰羽檄 况今边陲警 悲叹腕空扼 谏诤力匪任 无路达忠赤 嵯峨九天高 要在慎决择 吁嗟是非辨 臣也所目击 迩来时事新 渐次见亏昃 日中不恒居 萌蘖已消匿 一阴当六阳 无乃近缺失 所忧万几烦 心在斧扆侧 三年远江湖 海岳效壤滴 草茅两封章 臣忝侍从职 忆昔临御初 端拱在密勿 上怀圣明主 万感交并集 顾瞻五云阙 悄悄抱悽恻 行行出都门 岂得头不白 劳生苦驰驱 万里天南北 飘飘萍蓬踪 风霜忍寒栗 今年走燕蓟 瘴厉忧病疾 前年使南荒 抚事感今昔 还乡岂不乐 寂寞鲜欢怿 低回多慨叹 云鸿整归翼 游子还故乡 冻日照行色 朔风届寒候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