筦籥晴雷殷

出自:元代·周伯琦《郊祀庆成纪事三十韵》

拼音:[guǎn][yuè][qíng][léi][yīn,yān,yǐn]

平仄:仄仄平平平

圣皇严报本,盛典谨升烟。
练吉三冬首,凝衷半载前。
治仪遵简质,变食致清蠲。
玉路依辰出,帷宫宿次迁。
六龙扶日御,八骏转星躔。
周陛觚符偶,穹坛象体圜。
反初共鉴燧,视涤庀牲牷。
碧汉银河丽,清霄璧月妍。
大裘华衮袭,端冕藻旒延。
济济簪缨从,将将佩绶联。
虎贲环卫复,驹首荐坛先。
稿秸重蒲越,陶匏间豆笾。
崇牙钟在簴,列玺案张毡。
高燎馨香彻,全烝体物虔。
邸圭明缫藉,雅奏动宫悬。
爵献牺先湩,尊澄酒尚玄。
英茎歌沨沨,干羽舞跹跹。
六变灵歆矣,三登礼肃然。
升中诚意格,昭配孝思宣。
祝史恭承俎,神人俨自天。
祥光通夕烛,熙事告晨竣。
汉畤真巫俗,周官最史编。
天移金阙近,云拥翠华旋。
筦籥晴雷殷,旂常采凤骞。
千官班拱北,兆姓颂尊乾。
敛福敷同宇,流恩荡八埏。
明堂朝正盛,宝鼎笑方绵。
天保赓新雅,思文咏旧篇。
灵祗诃社稷,符瑞效山川。
景命齐天运,垂休亿万年。

查看原文

注释

【雷殷】隐隐然的雷声﹔雷声隐隐。语本《诗.召南.殷其靁》﹕"殷其靁﹐在南山之阳。"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筦】

筦【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古滿切《集韻》古緩切,音管。《廣韻》與管同。《詩·周頌》磬筦鏘鏘。《前漢·董仲舒傳》鐘鼓筦絃。

主也。《史記·平準書》桑弘羊爲大農丞,筦諸會計事。《前漢·谷永傳》昔龍筦納言,而帝命惟允。

籥也。《戰國策》魯連謂平原君曰:諸侯避舍,納筦鍵。《註》筦,籥也。

《說文》筟也。

姓。《前漢·顏安樂傳》有筦路。

《藝文志》《管子》作《筦子》。

【籥】

籥【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23画部外筆画:17画

《唐韻》《廣韻》以灼切《集韻》《類篇》《正韻》弋灼切《韻會》弋約切,音藥。《廣韻》樂器,似笛。《爾雅·釋樂》大籥謂之產,其中謂之仲,小者謂之約。《註》籥,如笛,三孔而短小。《廣雅》籥,七孔。《詩·衞風》左手執籥。《傳》籥,六孔。《周禮·春官》籥師掌敎國子舞羽龡籥。《註》文舞有持羽吹籥者,所謂籥舞也。《禮·文王世子》秋冬學羽籥。《疏》籥,笛也。籥聲出于中冬,則萬物藏于中云。

《明堂位》土鼓、蕢桴、葦籥,伊耆氏之樂也。《釋名》籥,躍也。氣躍出也。

《說文》書僮竹笘也。

與鑰同。《書·金縢》啓籥見書。《疏》籥,開藏之管。《禮·月令》孟冬愼管籥。

星名。《星經》天籥七星,在斗杓第二星,主關籥開閉。《周天大象賦》天籥司其啓閉。

【晴】

晴【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疾盈切《集韻》《韻會》慈盈切,音情。夝或作晴暒。《玉篇》雨止也,晴明也,無雲也。《史記·天官書》天晴而見景星。

《韻補》叶慈良切。《張籍·祭韓愈詩》公因同歸還,居處各一方。中秋十六夜,魄圓天差晴。

《說文》夝,雨而夜除星見也。《註》今俗作晴,非。

【雷】

雷【戌集中】【雨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罍。《說文》本作靁。隂陽薄動靁雨生物者也。从雨畾聲。象回轉形。《易·說卦》震爲雷。《禮·月令》仲春,雷乃發聲。

《禮·曲禮》毋雷同。《註》雷之發聲,物無不同時應者。人之言當各由已,不當然也。

《司馬相如·大人賦》左冥而右黔雷。《註》黔雷,黔嬴也。天上造化神名。

《周禮·地官·鼓人》以雷鼓鼓神祀。《註》雷鼓,八面鼓也。

《韻會》雷門,會稽城門,有大鼓,聲聞百里。《前漢·王尊傳》毋持布鼓過雷門。

《南部新書》胡琴,大曰大忽雷,小曰小忽雷。

山名。《書·禹貢》壷口雷首。《疏》雷首,在河東蒲坂縣南。

澤名。《書·禹貢》雷夏旣澤。《傳》雷夏,澤名。

漢侯國名。在東海。見《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

外國名。《前漢·西域傳》無雷國王冶盧城。

州名。《韻會》在廣西,其山爲雷所震,水流爲江。唐置雷州。

姓也。《前漢·淮南王安傳》郞中雷被。

音纍。《楚辭·九歌》駕龍輈兮乗雷,載雲旗兮委蛇。《晉語》靑陽。方雷氏之甥也。《註》方雷,西陵氏之姓。黃帝娶於西陵氏之子,曰纍祖,實生靑陽。雷纍同。○按晉語註,雷有纍音,非止叶音也。

《集韻》魯水切,音壘。推石下也。

《集韻》盧對切,音類。本作礧。或作壘礌檑。《埤蒼》推石自高而下也。《周禮·秋官·職金註》槍雷,椎椁之屬。《釋文》劉音誄。沈云:當爲礌,郞對反。《前漢·鼂錯傳·具藺石註》如淳曰:藺石,城上雷石。師古曰:雷,來內反。

《正字通》擊鼓曰雷。《古樂府》官家出遊雷大鼓。

【殷】

殷【辰集下】【殳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於身切《集韻》《韻會》於巾切,音咽。《說文》作樂之盛稱殷。《易·豫卦》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

凡盛皆曰殷。《書·洛誥》肇稱殷禮,祀于新邑。

《呂》三后成功,惟殷于民。

《爾雅·釋言》殷,中也,正也。《書·堯典》日中星鳥,以殷仲春,宵中星虛,以殷仲秋。《傳》殷,正也,以正春秋之氣節。鄭曰:殷,中也。春分,陽之中。秋分,隂之中。

《禹貢》九江孔殷。《正義曰》言甚得地勢之中也。

衆也。《詩·鄭風》殷其盈矣。《周禮·天官》陳其殷,置其輔。

《春官·大宗伯》殷見曰同,殷覜曰視。《傳》《註》俱訓衆。

大也。《禮·曾子問》服除而後殷祭。《疏》殷,大也。大祭謂之殷祭。《莊子·山木篇》翼殷不逝,目大不覩。《註》翼大逝難,目大視希,故不見人。

當也。《史記·天官書》衡殷中州河、濟之閒。《正義曰》衡,北斗衡也。殷,當也。言斗衡當黃河、濟水之閒地。

國號。《史記》契始封商,後盤庚遷都殷墟,改號曰殷。《書傳》殷,亳之別名,在河南。

姓。《史記·殷本紀》其後分封,以國爲姓,有殷氏,北殷氏。

齊人言殷聲如衣。今姓有衣者,殷之胄。見《禮記註疏》。

《爾雅·釋訓》殷殷,憂也。《詩·邶風》憂心殷殷。《釋文》殷,於巾切,又音隱。

俗謂周致爲殷勤,別作慇。

《集韻》倚謹切《正韻》於謹切,音隱。雷發聲也。《詩·召南》殷其雷,在南山之陽。或从石作磤。

殷殷,盛貌。《史記·蘇秦傳》輷輷殷殷,若有三軍之衆。《揚雄·羽獵賦》殷殷軫軫。

《集韻》《韻會》於靳切。音㒚。《莊子·外物篇》其不殷非天之罪。《註》殷,當也,中也。○按當與中皆去聲讀。

《廣韻》《正韻》烏閑切《集韻》於閑切《韻會》幺閑切,音黫。赤黑色也。《左傳·成二年》左輪朱殷。《杜註》血色久則殷。殷,音近煙。今人以赤黑爲殷色。《杜甫詩》曾閃朱旗北斗殷。《白居易詩》白珠垂露凝,赤珠滴血殷。俱讀黫yān。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