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身未回

出自:元代·丁复《赠送择中记室东游》

拼音:[bái][fā,fà][shēn][wèi][huí]

平仄:平平平仄平

东道佳胜方蓬莱,不独四明与天台。
一从钱塘判吴越,好山无数东南来。
政如飙风作海气,水涌巨涛黏风高作堆。
鳌掀鳄举聚鳞甲,龙君拥节驱群能。
众子各各起头角,振迅爪鬣争从陪。
老蜃长嘘作宫宇,自献所宝刳其胎。
鳅鲵戏斗触乃怒,健撞劲额破厥□。
虾蟹不得宁须臾,□?竞奔推。
天公不复令水处,置诸平陆居乎哉。
所以岩峦洞穴互参错,从以培塿尊崔嵬。
锐者若剑戟,峻者为楼台。
方布即平嶂,员断乃珠瑰。
邃成永巷入,划作天门开。
缺月连象曜,崇云裔崩雷。
华盖覆玄极,臣垣播周回。
文昌序六阶,外屏环杓魁。
诸侯匝藩卫,四夷乃宾徕。
仙佛虽殊流,圣贤兹乃胚。
请从会稽镇,五云郁徘徊。
好在若耶师,还应具尊罍。
明日曹娥渡,平潮浮小杯。
摩挲色丝碑,殆恐生莓苔。
梁州榜平曲,姚江舟下堆。
颇闻蔡邕墓,绿草生荒培。
何妨片时驻,为致千载哀。
鄞江州所治,城郭拟双隈。
过桥访程叔,草径岂无媒。
治术竟萧瑟,此心无乃灰。
丹丘我乡里,白发身未回
灵溪寻药草,自可细沿洄。
应逢石桥瓜,露熟含丹腮。
稽首别尊者,遥瞻雪毰毸。
传语诺讵罗,独宿胡彼敦。
因之游雁宕,海舶帆高桅。
崎岖水帘谷,舆笋劳山抬。
玉女婉相待,窅若闻微咍。
忽忆金华人,乳慕啼初孩。
应将仰北斗,慎勿问南陔。
初平牧羊处,白石卧霜荄。
临高发清哦,宁知念虺尵。
兰溪柁伊轧,严濑水喧豗。
羊裘傲万乘,鸿名腾九垓。
摄衣愿为作合掌,坐笑轩冕空尘埃。
䲭夷浮江怒行汐,寒音吼雪牙欸欸。
归来一笑凤凰下,孤山正发林逋梅。
先驰一枝寄河上,幽窗远答然龙媒。
香闻似非自然者,不语各以手承颏。
西邻短褐将两肘,桧下恰灌乾?栽。
相期更复藉落叶,是去是住忘疑猜。

查看原文

注释

【白发】告发;揭露。
【发身】男女到青春期,生殖器官发育成熟,身体其他各部分也发生变化,逐渐长成成年人的样子,这种生理变化叫做发身。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白】

白【午集中】【白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帛。《說文》西方色也。隂用事,物色白。从入合二,二隂數也。《釋名》啓也。如水啓時色也。《爾雅·釋天》秋爲白藏。《疏》秋之氣和,則色白而收藏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書繪之事,西方謂之白。《書·禹貢》冀州,厥土惟白壤。靑州,厥土白墳。

《禮·檀弓》殷人尚白。

《增韻》素也。潔也。《易·賁卦》白賁无咎。《註》其質素,不勞文飾也。

《說卦》巽爲白。《疏》風吹去塵,故潔白也。

明也。《禮·曾子問》當室之白。《註》謂西北隅得戸明者也。《荀子·正名篇》說不行,則白道而冥窮。《註》白道,謂明道也。《前漢·谷永傳》反除白罪。《註》罪之明白者,皆反而除之。

白屋,以茅覆屋也。《前漢·蕭望之傳》恐非周公相成王致白屋之意。

白衣,給官府趨走者。《前漢·兩龔傳》聞之白衣,戒君勿言也。

白徒,猶白身。《管子·乘馬篇》白徒三十人奉車兩。

白丁。《北史·李敏傳》周宣帝謂樂平公主曰:敏何官。對曰:一白丁耳。

白民。《魏書·食貨志》莊帝班入粟之制,白民輸五百石,聽依第出身。

白著。《唐書·劉晏傳》稅外橫取謂之白著。《春明退朝錄》世人謂酒酣爲白著。言刻薄之後人必顚沛,酩酊如飲者之著也。

《禮·玉藻》君衣狐白裘。《註》以狐之白毛皮爲裘也。

《爾雅·釋器》白金謂之銀。

《唐書·食貨志》隋末行五銖白錢。

《前漢·也。

《古今注》白筆,古珥筆,示君子有文武之備焉。

《字學淵源》飛白書,蔡邕見施堊帚而作。

星名。《博雅》太白謂之長庚。

旗名。《禮·明堂位》殷之大白。

罰爵名。《說苑》魏文侯與大夫飲,使公乘不仁爲觴政,曰:飲不釂者,浮以大白。

酒名。《禮·內則》酒淸白。《註》白事酒,昔酒也。色皆白,故以白名之。

稻曰白,黍曰黑。《周禮·天官·籩人》其實䵄蕡白黑。

馬名。《詩·秦風》有馬白顚。《疏》額有白毛,今之戴星馬也。

猛獸名。《汲冢周書》義渠以茲白。《註》茲白,一名駁,能食虎豹。

蟲名。《爾雅·釋蟲》蟫白魚。《註》衣書中蟲也。

《大戴禮》白鳥者,謂蚊蚋也。

草名。《前漢·西域傳》鄴善國多白草。

三白,正月雪也。《西北農諺》要宜麥,見三白。

五白,簙簺五木也。《宋玉·招魂》成梟而牟,呼五白些。

梵言一年爲一白。《傳燈錄》我止林閒,已經九白。

山名。《後漢·耿恭傳》竇固前擊白山,功冠三軍。《註》冬夏有雪,故名白山。《金史·禮志》有司言,長白山在興王之地,禮合尊崇。

水名。《桑欽水經》白水出朝陽縣西。

州名。《唐書·地理志》武德四年置白州,因博白溪而名。

海外有白民國。見《山海經》。

白狄,狄別名。見《春秋·成九年》。

戎類有六,一曰老白。見《風俗通》。

姓。黃帝後。《左傳》秦大夫白乙丙。

複姓。《史記·秦本紀》白冥氏,秦族。《潛夫論》吉白氏,莘姓後。

白楊提,代北三字姓。

《諡法》外內貞復曰白。

《玉篇》告語也。《正字通》下告上曰稟白。同輩述事義亦曰白。《前漢·高帝紀》上令周昌選趙壯士可令將者,白見四人。《後漢·鍾皓傳》鍾瑾常以李膺言白皓。

《唐書·宦者傳》宣宗時,諸道歲進閹兒,號私白。○按《說文》入聲有白部,去聲自部內亦載白字。在自部內者讀疾二切,曰此亦自字也。省自者,詞言之氣从鼻出,與口相助也。是告語之白讀自,西方之白讀帛,音義各別。許氏分爲二部。《玉篇》合而爲一,今从之。

《集韻》步化切,音杷。亦西方色也。

博陌切。與伯同。長也。一曰爵名。亦姓。《印藪》有白鸞氏。《註》卽伯字。

叶旁各切,音薄。《詩·小雅》裳裳者華,或黃或白。我覯之子,乘其四駱。

叶房密切,音弼。《蘇軾·寒食雨詩》暗中偸負去,夜半眞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古文自。疾二切。

【发】

發【午集中】【癶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方伐切,音髮。《說文》䠶發也。《詩·召南》壹發五豝。《傳》發,矢也。《前漢·匈奴傳》矢四發。《註》射禮三而止,每射四矢,故以十二矢爲一發。師古曰:發,猶今言箭一放兩放也。

《廣韻》起也。《孟子》舜發於畝之中。

舒也,揚也。《易·乾卦》六爻發揮。《疏》發,越也。

《坤卦》發於事業。《疏》宣發也。《左傳·桓二年》聲名以發之。《註》發揚此德也。

《博雅》開也。《書·武成》發鉅橋之粟。《疏》謂開出也。《詩·小雅》明發不寐。《註》謂將旦而光明開發也。

《玉篇》進也,行也。《博雅》去也。《詩·齊風》履我發兮。《疏》行必發足而去,故以發爲行也。《禮·玉藻》疾趨則欲發,而手足無移。《註》謂起屨也。

《釋名》撥也。撥使開也。《禮·王制》有發,則命大司徒,教士以車甲。《疏》謂有軍旅以發士卒也。

《廣韻》明也。《論語》亦足以發。《註》謂發明大體也。

《廣韻》舉也。《增韻》興也。《前漢·王吉傳》愼毋有所發。《註》謂興舉眾事也。

亂也。《詩·邶風》毋發我笱。

伐也。《詩·周頌》駿發爾私。《疏》以耜擊伐其私田,使之發起也。

遣也。《禮·檀弓》晉獻文子成室,晉大夫發焉。《註》發禮往賀也。

見也。《禮·禮器》君子樂其發也。《註》樂多其外見也。

動也。《老子·道德經》地無以寧,將恐發。

洩也。《楚辭·大招》春氣奮發。

《曆法》春夏曰發,秋冬曰斂。

發發,疾貌。《詩·小雅》飄風發發。《箋》寒且疾也。

《詩傳》長發,大禘也。《疏》大禘之樂歌也。《唐書·禮樂志》懿祖曰:長發之舞。

昏禮曰發齊。《荀子·禮論》大昏之未發齊也。《註》謂未有威儀節文。象太古時也。《史記·禮書》作廢齊。

《玉篇》發,駕車也。《揚子·方言》發,稅,舍車也。東齊海岱之閒謂之發,宋趙魏之閒謂之稅。《註》舍宜音寫,今通發,寫也。稅猶脫也。

《後漢·五行志》東方神鳥曰發明。《博雅》鳳皇晨鳴曰發明。

《汲冢周書》發人鹿鹿者,若鹿迅走。《註》發,東夷也。

淸發,水名。見《左傳》。

縣名。《前漢·地理志》餘發縣,屬九眞郡。發干縣,屬東郡。

姓。《史記·封禪書》游水發根。《註》游水,縣名。發根,人姓名。

《集韻》《正韻》北末切,音撥。《詩·衞風》鱣鮪發發。《傳》盛貌。馬融曰:魚尾著網發發然。《韓詩》作鱍。《說文》作鮁。

叶方吠切,音廢。《詩·豳風》一之日觱發。《傳》風寒也,叶下烈烈。音例。

叶非律切,廢入聲。《揚雄·長楊賦》紛紜沸渭,雲合電發。猋騰波流,機駭蠭軼。軼音亦。一說本賦發軼,與上文爰整其旅,乃命驃衞,衞字爲韻。發,音費。軼,音替。古霽寘二韻通,非發讀廢入聲,與軼音亦叶也。

【身】

身【酉集中】【身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失人切《集韻》《韻會》《正韻》升人切,音申。《說文》躬也,象人之身。《爾雅·釋詁》我也。《疏》身,自謂也。《釋名》身,伸也。可屈伸也。《廣韻》親也。《九經韻覽》軀也。總括百骸曰身。《易·艮卦》艮其身。

《繫辭》近取諸身。《書·伊訓》檢身若不及。《孝經·開宗明義章》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詩·大雅》大任有身。《傳》身,重也。《箋》重爲懷孕也。《疏》以身中復有一身,故言重。

告身。《唐書·選舉志》擬奏受皆給以符,謂之告身。

《史記·西南夷傳》身毒國。《註》索隱曰:身音捐。

《韻補》叶尸連切。《楊方·合歡詩》我情與子合,亦如影追身。寢共織成被,絮用同功綿。

【未】

未【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無沸切,音味。《說文》未,味也。六月,百果滋味已具,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之形。《爾雅·釋天》太歲在未曰協洽。《禮·月令註》季夏者,斗建未之辰也。

《前漢·律歷志》昧薆於未。《釋名》未,昧也。日中則昃,向幽昧也。

《玉篇》未猶不也,未有不,卽有也。

未央,複姓。見《李淳風·乙巳占》。

【回】

回【丑集上】【囗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戸恢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隈切,音洄。《說文》从囗,中象回轉之形。《徐鍇曰》渾天之氣,天地相承。天周地外,隂陽五行,回轉其中也。

《說文》邪也,曲也。《詩·小雅》淑人君子,其德不回。《禮·禮器》禮飾回,增美質,措則正,施則行。

《正韻》返也。《後漢·蔡邕傳》回途要至,俯仰取容。

《廣韻》違也。《詩·大雅》求福不回。《又》徐方不回。《註》回猶違也,言不違命也。

《詩·大雅》昭回于天。《註》昭,明。回,旋也。

屈也。《後漢·盧植傳》可加赦恕申宥回枉。《又》抗議不回。

徘回。《說文》徘徊本作裵回。寬衣也,取其裵回之狀。《張衡·思賦》馬倚輈而徘回。《註》言踟躊不進也。

低回,紆衍貌。《史記·孔子世家贊》適魯,觀仲尼車服禮器,余低回留之,不能去。《前漢·揚雄傳》大道低回。

姓。《韻會》古賢者方回之後。《正字通》明宣德中御史回續。

地名。《後漢·郡國志》右扶風有回城,名曰回中。

通作迴。《荀子·儒效篇》圖迴天下於掌上。

通作廻。《史記·鄒陽傳》墨子廻車。

《正字通》回回,國名。西域大食國種也。明丘濬曰:國在玉門關外萬里,隋閒入中國。金元以後,蔓延滋甚,所至輒相親守,其所謂敎門者尤篤,今在在有之。

《集韻》《韻會》戸賄切,音悔。繞也。《左傳·襄十八年》右回梅山。徐邈讀上聲。

《集韻》《韻會》胡對切,音繢。《前漢·趙充國傳》回遠千里。《註》回謂路迂回也,音胡悔反。

畏避也。《前漢·王溫舒傳》卽有避回。《註》謂不盡意,捕擊盜賊。

《蓋寬饒傳》刺舉無所回避。《註》回讀若諱。俗作囬。

相关诗句
是去是住忘疑猜 相期更复藉落叶 桧下恰灌乾?栽 西邻短褐将两肘 不语各以手承颏 香闻似非自然者 幽窗远答然龙媒 先驰一枝寄河上 孤山正发林逋梅 归来一笑凤凰下 寒音吼雪牙欸欸 䲭夷浮江怒行汐 坐笑轩冕空尘埃 摄衣愿为作合掌 鸿名腾九垓 羊裘傲万乘 严濑水喧豗 兰溪柁伊轧 宁知念虺尵 临高发清哦 白石卧霜荄 初平牧羊处 慎勿问南陔 应将仰北斗 乳慕啼初孩 忽忆金华人 窅若闻微咍 玉女婉相待 舆笋劳山抬 崎岖水帘谷 海舶帆高桅 因之游雁宕 独宿胡彼敦 传语诺讵罗 遥瞻雪毰毸 稽首别尊者 露熟含丹腮 应逢石桥瓜 自可细沿洄 灵溪寻药草 白发身未回 丹丘我乡里 此心无乃灰 治术竟萧瑟 草径岂无媒 过桥访程叔 城郭拟双隈 鄞江州所治 为致千载哀 何妨片时驻 绿草生荒培 颇闻蔡邕墓 姚江舟下堆 梁州榜平曲 殆恐生莓苔 摩挲色丝碑 平潮浮小杯 明日曹娥渡 还应具尊罍 好在若耶师 五云郁徘徊 请从会稽镇 圣贤兹乃胚 仙佛虽殊流 四夷乃宾徕 诸侯匝藩卫 外屏环杓魁 文昌序六阶 臣垣播周回 华盖覆玄极 崇云裔崩雷 缺月连象曜 划作天门开 邃成永巷入 员断乃珠瑰 方布即平嶂 峻者为楼台 锐者若剑戟 从以培塿尊崔嵬 所以岩峦洞穴互参错 置诸平陆居乎哉 天公不复令水处 □?竞奔推 虾蟹不得宁须臾 健撞劲额破厥□ 鳅鲵戏斗触乃怒 自献所宝刳其胎 老蜃长嘘作宫宇 振迅爪鬣争从陪 众子各各起头角 龙君拥节驱群能 鳌掀鳄举聚鳞甲 水涌巨涛黏风高作堆 政如飙风作海气 好山无数东南来 一从钱塘判吴越 不独四明与天台 东道佳胜方蓬莱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