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闻之千载名

出自:元代·丁复《扶桑行送铦仲刚东归》

拼音:[yī][rì][wén][zhī][qiān][zǎi,zài][míng]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日出扶桑根,日上扶桑顶。
海色秋茫茫,天光何万顷。
扶桑日东出,若木日西落。
日出天始明,扶桑人不恶。
扶桑有国自鸿荒,有国有人天性良。
亦复有君臣,栋宇垂衣裳。
自古国有主,不知何姓氏,闻自周中王,世嗣相传宗揖让。
至今惟一姓,不识有兴亡。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至道之纲,何弛何张。
且吾闻之扶桑之国人,宁杀不受辱,岂不谓死亦何短,生亦何长。
身在义所耻,身死义不忘。
皇元发仁被六合,海服远来贡,大泊凌广洋。
陈辞极恳款,器物尽精致,黄金铸甲白日光。
大珠径寸夜发芒,利刀截铁断两旁。
水玉拾海底,湛澈团天浆。
奇才妙识不及数,一一具献无诡藏。
上者国有使,下者通贩商。
年年以为常,奈何汉中叶,独用桑弘羊。
内府无钱愧张武,大官小吏贪如狼。
怀金辱明主,秽德腥外邦。
彼岂侮大国,顾敢为猖狂。
夜半海水赤,南风无回樯。
十年不遣使东天,遂裂长鲸奋怒火炽扬。
波涛汹生,海中不宁,上人何年来,瞳人正碧发未苍。
词句所发,如众妙香,自言读书在扶桑。
慕法五天竺,十七来钱唐。
十八姑苏住,浩歌濯沧浪。
问剑虎丘石,挂席枫桥霜。
古台吟凤去,新寺访龙翔。
振衣香炉颠,洗钵三石梁。
天上归来虞阁老,留之廿日扫室置禅床。
笑谓门生及儿子,海国有此圭与璋。
一一作歌送,彷佛扶桑之故乡。
珊瑚树底龙所宫,照之五色云锦章。
龙儿护惜不得睡,中天夜掉紫玉幢,意用慰此遥相望。
往年上人去,我在霅上不得见,前年上人归,我方僦宅园中央。
日夕还往双桧下,列榻坐受南薰凉。
写诗不记首,把酒无数觞。
苧袍浮霜踏月色,夜未及鼓犹携将。
双桧先生不及仕,抱瓮灌园而已矣。
有家何曾隔海水,有路未即还乡里。
园芎二亩差可拟,菜本作羹播其子。
日日月月逝莫止,朝朝暮暮聊尔耳。
此非天运固知此,扶桑之国邈东溟。
子其怀归子所应,天之所在子无能。
方今天子圣且明,子能有道玉帛徵。
林泉之家从所营,子子孙孙无尽灯。
子国君臣家父兄,一日闻之千载名
子毋扶桑归,听我歌此扶桑行。

查看原文

注释

【一日】1.一昼夜;一天。 2.一个白天。 3.犹昨日。 4.某日,过去的某一天。 5.他日。指将来的某一天。 6.整天;成天。 7.副词。一旦。表示忽然有一天。 8.副词。一旦。表示如果有一天。 9.谓短暂;一时。
【千载】千年。形容岁月长久。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一】

一【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1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

《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

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均也。《唐書·薛平傳》兵鎧完礪,徭賦均一。

誠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

正一。《唐書·司馬承楨傳》得陶隱居正一法,逮四世矣。

一一。《韓非子·內儲篇》南郭處士請爲齊宣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韓愈詩》一一欲誰憐。《蘇軾詩》好語似珠穿一一。

《星經》天一星,在紫微宮門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太一,山名,卽終南山。一名太乙。

三一。《前漢·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註》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氣也。

尺一,詔版也。《後漢·蕃傳》尺一選舉。《註》版長尺一,以寫詔書。

百一,詩篇名,魏應璩著。

姓,明一炫宗。

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婁氏,後改婁氏。

一二三作壹貳叄。《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爲本。《史記·禮書》總一海內。《前漢·霍光傳》作總壹。《六書故》今惟財用出納之簿書,用壹貳叄以防姦易。

《韻補》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吳都賦》藿蒳豆蔲,薑彙非一。江蘺之屬,海苔之類。

叶弦雞切,音兮。《參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

【日】

日【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說文》實也。太陽之精不虧。《博雅》君象也。《釋名》日,實也,光明盛實也。《易·乾卦》與日月合其明。

《繫辭》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說卦》離爲火爲日。《周禮·天官·九註》日者天之明。《禮·祭義》日出於東。《史記·天官書註》日者,陽精之宗。《前漢·律歷志》日合於天統。《後漢·荀爽傳》在地爲火,在天爲日。《淮南子·天文訓》火氣之精者爲日。

《書·舜典》協時月正日。《傳》合四時之氣節,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齊一也。

《洪範》五紀,三曰日。《傳》紀一日。《疏》從夜半以至明日夜半,周十二辰爲一日。

《禮·曲禮》外事以剛日,內事以柔日。《疏》十日有五奇五偶,甲丙戊庚壬五奇爲剛,乙丁己辛癸五偶爲柔也。

《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長日之至也。《註》迎長日者,建卯而晝夜分,分而日長也。

《左傳·文七年》日衞不睦。《註》日,往日也。

《左傳·桓十七年》天子有日官,諸侯有日御。《註》皆典歷數者。

《史記·日者傳註》卜筮占時日,通名日者。

《集韻》而力切,音眲。義同。

《韻補》叶而至切。《李嵩·述志賦》審機動之至微,思遺餐而忘寐。表略韻於納素,託精誠於白日。《類篇》唐武后作。

【闻】

聞【未集中】【耳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無分切,音文。《說文》知聞也。《書·堯典》帝曰:兪,予聞如何。《禮·少儀》聞始見君子者。《疏》謂作記之人,不敢自專制其儀,而傳聞舊說,故云。

《禮·玉藻》凡於尊者,有獻而弗敢以聞。《前漢·武帝紀》舉吏民能假貸貧民者以聞。

姓。《正字通》宋咸平進士聞見。明尚書聞淵。

聞人,複姓。《後漢·靈帝紀》太僕沛國聞人襲爲太尉。《註》姓聞人,名襲,風俗通曰:少正卯,魯之聞人,其後氏焉。

獸名。《山海經》杳山有獸焉,其狀如彘,黃身白頭白尾,名曰聞,見則天下大風。

《廣韻》亡運切《集韻》《韻會》《正韻》文運切,發聞惟腥。《釋文》聞,音問,又如字。

《廣韻》名達。《書·微子之命》爾惟踐修厥猷,舊有令聞。《詩·大雅》令聞令望。《朱註》令聞,善譽也。

通作問。《前漢·匡衡傳》淑問揚乎疆外。

《韻補》叶無沿切,音近眠。《楚辭·九章》孤臣唫而抆淚兮,放子出而不還。孰能思而不隱兮,昭彭咸之所聞。還音旋。

【之】

之【子集上】【丿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㞢《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

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

變也。《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至也。《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遺也。《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姓。出《姓苑》。

《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詩·唐風》舍旃舍旃。

《魏風》上愼旃哉。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韻補》叶職流切,音周。《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千】

千【子集下】【十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蒼先切《集韻》《韻會》《正韻》倉先切,音阡。《說文》十百也。

《廣韻》漢複姓。

《韻補》叶雌人切,請平聲。《劉劭趙都賦》宮妾盈兮數百,食客過兮三千。越信孟之體,慕姬旦之懿仁。

【载】

載【酉集下】【車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作代切,音再。《說文》乗也。《易·大有》大車以載。

承也,勝也。《易·坤卦》君子以厚德載物。

事也。《書·舜典》有能奮庸,熙帝之載。《註》言奮起其功,以廣帝堯之事也。

始也。與哉通。《詩·豳風》春曰載陽。《孟子》湯始征,自葛載。

則也,助語辭。《詩·周頌》載戢干戈,載櫜弓矢。

成也。《書·益稷》乃賡載歌。《註》賡,續也。續歌以成其義也。

行也。《書·臯陶謨》載采采。《註》言其所行某事某事也。

滿也。《詩·大雅》厥聲載路。

記載也。《書·洛誥》丕視功載。《註》視羣臣有功者記載之。《史記·伯夷傳》載籍極博。

飾也。《淮南子·兵略訓》載以銀錫。《註》箭以銀錫飾之也。

載師,官名。《周禮·地官·載師註》載之爲言事也,事民而稅之也。

姓。

《廣韻》《集韻》《韻會》昨代切,音在。《集韻》舟車運物也。《詩·小雅》其車旣載。《註》才再反。

《廣韻》作亥切《集韻》《正韻》子亥切,音宰。年也。《書·堯典》朕在位七十載。◎按《爾雅·釋天》載,歲也。註:載,始也。取物終更始之義。蔡邕《獨斷》載,歲也。言一歲之中莫不覆載也。據此則年載之載亦可作去聲讀也。

《集韻》都代切,音戴。與戴通。《詩·周頌》載弁俅俅。《禮·月令》載以弓韣。

叶子利切,音祭。《詩·小雅》受言載之。叶下喜。

叶節力切,音卽。《詩·小雅》召彼僕夫,謂之載矣。叶上牧棘。

【名】

名【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武幷切《集韻》《韻會》彌幷切《正韻》眉兵切,音詺。《說文》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玉篇》號也。《廣韻》名字也。《春秋·說題》名,成也。《左傳·桓六年》九月丁卯,子同生,公問名于申繻。對曰: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

自呼名也。《禮·曲禮》父前子名,君前臣名。

呼人之名也。《禮·曲禮》國君不名卿老世婦。

名譽也。《易·乾卦》不易乎世,不成乎名。

《春秋·說題》名,大也。《書·武成》告于皇天后土,所過名山大川。《疏》山川大,乃有名,名大互言之耳。

名號也。《儀禮·士昏禮》請問名。《疏》問名,問姓氏也。名有二種,一是名字之名,一是名號之名。孔安國註尚書,以舜爲名。鄭君目錄,以曾子爲姓名,亦據子爲名,皆是名號爲名者也。今以姓氏爲名,亦名號之類。《周語》有不貢,則修名。《註》名謂尊職貢之名號。

號令也。《周語》言以信名。《註》信,審也。名,號令也。

文字也。《儀禮·聘禮》不及百名書于方。《註》名書,文也,今謂之字。《疏》名者,卽今之文字也。《周禮·秋官·大行人》諭書名。《註》書名,書之字也,古曰名。

《春秋·解題》名,功也。《周語》勤百姓以爲己名。《註》功也。

《釋名》名,明也,明實事使分明也。

《爾雅·釋訓》目上爲名。《註》眉眼之閒。《說文》引《詩·齊風》作猗嗟䫤兮。

姓。《廣韻》左傳楚大夫彭名之後,唐名初撰公侯政術十卷。

與命通。《史記·天官書》免七命。《註》免星有七名。

《張耳傳》亾命遊外黃。《註》脫名逃籍也。

《集韻》忙經切,音冥。與銘同。志也。詳金部銘字註。

《集韻》彌正切,洺去聲。與詺同。目諸物也。詳言部詺字註。

叶彌延切,音綿。《道藏歌》挺自嘉會,金書東華名。賢安密所戒,相期陽洛汧。

叶莫陽切,音辭》子父易封,三王守名。延延百載,以有成王。

叶必仞切,音儐。《張華鮑元泰誄》烈考中丞,妙世顯名。峩峩先生,誕資英俊。

相关诗句
听我歌此扶桑行 子毋扶桑归 一日闻之千载名 子国君臣家父兄 子子孙孙无尽灯 林泉之家从所营 子能有道玉帛徵 方今天子圣且明 天之所在子无能 子其怀归子所应 扶桑之国邈东溟 此非天运固知此 朝朝暮暮聊尔耳 日日月月逝莫止 菜本作羹播其子 园芎二亩差可拟 有路未即还乡里 有家何曾隔海水 抱瓮灌园而已矣 双桧先生不及仕 夜未及鼓犹携将 苧袍浮霜踏月色 把酒无数觞 写诗不记首 列榻坐受南薰凉 日夕还往双桧下 我方僦宅园中央 前年上人归 我在霅上不得见 往年上人去 意用慰此遥相望 中天夜掉紫玉幢 龙儿护惜不得睡 照之五色云锦章 珊瑚树底龙所宫 彷佛扶桑之故乡 一一作歌送 海国有此圭与璋 笑谓门生及儿子 留之廿日扫室置禅床 天上归来虞阁老 洗钵三石梁 振衣香炉颠 新寺访龙翔 古台吟凤去 挂席枫桥霜 问剑虎丘石 浩歌濯沧浪 十八姑苏住 十七来钱唐 慕法五天竺 自言读书在扶桑 如众妙香 词句所发 瞳人正碧发未苍 上人何年来 海中不宁 波涛汹生 遂裂长鲸奋怒火炽扬 十年不遣使东天 南风无回樯 夜半海水赤 顾敢为猖狂 彼岂侮大国 秽德腥外邦 怀金辱明主 大官小吏贪如狼 内府无钱愧张武 独用桑弘羊 奈何汉中叶 年年以为常 下者通贩商 上者国有使 一一具献无诡藏 奇才妙识不及数 湛澈团天浆 水玉拾海底 利刀截铁断两旁 大珠径寸夜发芒 黄金铸甲白日光 器物尽精致 陈辞极恳款 大泊凌广洋 海服远来贡 皇元发仁被六合 身死义不忘 身在义所耻 生亦何长 岂不谓死亦何短 宁杀不受辱 且吾闻之扶桑之国人 何弛何张 至道之纲 父父子子 君君臣臣 不识有兴亡 至今惟一姓 世嗣相传宗揖让 闻自周中王 不知何姓氏 自古国有主 栋宇垂衣裳 亦复有君臣 有国有人天性良 扶桑有国自鸿荒 扶桑人不恶 日出天始明 若木日西落 扶桑日东出 天光何万顷 海色秋茫茫 日上扶桑顶 日出扶桑根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