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国有主

出自:元代·丁复《扶桑行送铦仲刚东归》

拼音:[zì][gǔ][guó][yǒu,yòu][zhǔ]

平仄:仄仄平仄仄

日出扶桑根,日上扶桑顶。
海色秋茫茫,天光何万顷。
扶桑日东出,若木日西落。
日出天始明,扶桑人不恶。
扶桑有国自鸿荒,有国有人天性良。
亦复有君臣,栋宇垂衣裳。
自古国有主,不知何姓氏,闻自周中王,世嗣相传宗揖让。
至今惟一姓,不识有兴亡。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至道之纲,何弛何张。
且吾闻之扶桑之国人,宁杀不受辱,岂不谓死亦何短,生亦何长。
身在义所耻,身死义不忘。
皇元发仁被六合,海服远来贡,大泊凌广洋。
陈辞极恳款,器物尽精致,黄金铸甲白日光。
大珠径寸夜发芒,利刀截铁断两旁。
水玉拾海底,湛澈团天浆。
奇才妙识不及数,一一具献无诡藏。
上者国有使,下者通贩商。
年年以为常,奈何汉中叶,独用桑弘羊。
内府无钱愧张武,大官小吏贪如狼。
怀金辱明主,秽德腥外邦。
彼岂侮大国,顾敢为猖狂。
夜半海水赤,南风无回樯。
十年不遣使东天,遂裂长鲸奋怒火炽扬。
波涛汹生,海中不宁,上人何年来,瞳人正碧发未苍。
词句所发,如众妙香,自言读书在扶桑。
慕法五天竺,十七来钱唐。
十八姑苏住,浩歌濯沧浪。
问剑虎丘石,挂席枫桥霜。
古台吟凤去,新寺访龙翔。
振衣香炉颠,洗钵三石梁。
天上归来虞阁老,留之廿日扫室置禅床。
笑谓门生及儿子,海国有此圭与璋。
一一作歌送,彷佛扶桑之故乡。
珊瑚树底龙所宫,照之五色云锦章。
龙儿护惜不得睡,中天夜掉紫玉幢,意用慰此遥相望。
往年上人去,我在霅上不得见,前年上人归,我方僦宅园中央。
日夕还往双桧下,列榻坐受南薰凉。
写诗不记首,把酒无数觞。
苧袍浮霜踏月色,夜未及鼓犹携将。
双桧先生不及仕,抱瓮灌园而已矣。
有家何曾隔海水,有路未即还乡里。
园芎二亩差可拟,菜本作羹播其子。
日日月月逝莫止,朝朝暮暮聊尔耳。
此非天运固知此,扶桑之国邈东溟。
子其怀归子所应,天之所在子无能。
方今天子圣且明,子能有道玉帛徵。
林泉之家从所营,子子孙孙无尽灯。
子国君臣家父兄,一日闻之千载名。
子毋扶桑归,听我歌此扶桑行。

查看原文

注释

【自古】1.从古以来。 2.泛指从前。
【古国】历史悠久的国家。
【国有】国家所有:~化丨~企业丨土地~丨铁路~。
【有主】1.谓死后立有神主。 2.旧指女子已有未婚夫。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自】

自【未集下】【自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疾二切,音字。《玉篇》由也。《集韻》從也。《易·需卦》自我致寇,敬愼不敗也。《疏》自,由也。《書·湯誥》王歸自克夏,至于亳。《詩·召南》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傳》自,從也。

《玉篇》率也。

《廣韻》用也。《書·臯陶謨》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傳》自,用也。《詩·周頌》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傳》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古義》自彼者,近數昔日之辭。

自然,無勉强也。《世說新語》絲不如竹,竹不如肉,漸近自然。

《集韻》己也。《正韻》躬親也。《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

《五音集韻》古文鼻字。註詳部首。◎按說文作鼻本字。

【古】

古【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音鼓。《爾雅·釋詁》古,故也。《說文》从十,口。識前言者也。《徐鉉曰》十口所傳,是前言也。《玉篇》久也,始也。《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詩·邶風》逝不古處。《前漢·藝文志》世歷三古。《孟康曰》伏羲上古,文王中古,孔子下古。

《禮·祭義》以祀天地、山川、社稷、先古。《註》先古,謂先祖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已庳,則於馬終古登阤也。《註》終古,猶言常也。

賁古,縣名。《前漢·地理志》益州郡賁古縣。

姓。《廣韻》周太王從邠適岐,稱古公,其後氏焉。漢有古初,蜀志有廣漢功曹古牧,北魏有古弼。

草名。《爾雅·釋草》紅蘢古。《註》俗呼紅草爲蘢鼓,語轉耳。

《集韻》古暮切,音顧。亦作故,義同。《劉向·九歎》興離騷之微文兮,兾靈修之壹悟。還余車于南郢兮,復姓軌于初古。

《字彙補》溪姑切,音枯。古成氏,複姓。漢廣漢太守古成雲。後秦古成詵,以文章參樞密。

【国】

國【丑集上】【囗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囗囶圀觥入聲。《說文》邦也。《周禮·夏官·量人》掌建國之法,以分國爲九州。

《冬官·考工記》匠人營國,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禮·王制》五國以爲屬,十國以爲連,二十國以爲卒,二百一十國以爲州。《孟子》大國,地方百里,次國,地方七十里,小國,地方五十里。

《周禮·地官·掌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註》山國多山者,土國平地也,澤國多水者。

滅人之國曰勝國。《左傳註》勝國者,絕其社稷,有其土地也。

九州之外曰外國。亦曰絕國。《後漢·班超傳》君侯在外國三十餘年。《又》遠處絕國。

兩國相距曰敵國。《孟子》敵國不相征也。

外國來附者曰屬國。《李陵·答蘇武書》聞子之歸位,不過典屬國。《註》典,掌也。卽掌屬國之事者。

城郭國,行國。《宋程大昌備北邊對》漢西域諸國,有城郭國,有行國。城郭國,築城爲守者,行國不立城,以馬上爲國也。

姓。《姓苑》太公之後。齊有國氏,世爲上卿,宋有國卿。

【有】

有【辰集上】【月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音友。《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

《玉篇》不無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

《繫辭》富有之謂大業。

《詩·商頌》奄有九有。《傳》九有,九州也。

《左傳·桓三年》有年。《註》五穀皆熟書有年。

《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

姓。《論語》有子。《註》孔子弟子有若。

《集韻》尤救切。與又通。《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詩·邶風》不日有曀。《註》有,又也。

《韻補》叶羽軌切。《前漢·敘傳》文豔用寡,子虛烏有。寄言淫麗,託風終始。

叶演女切。《徐幹·齊都賦》主人盛饗,期盡所有。三酒旣醇,五齊惟醹。

【主】

主【子集上】【丶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丶宔《唐韻》之庾切《集韻》《韻會》《正韻》腫庾切,音麈。君也。《董仲舒·賢良策》行高而恩厚,知明而意美。愛民而好士,可謂誼主矣。《呂氏春秋》朝臣多賢,左右多忠,如此者,國日安,主日尊,天下日服,此所謂吉主也。

大夫之臣,稱其大夫曰主。《左傳·昭二十八年》成鱄對魏舒曰:主之舉也,近文德矣。

天子女曰公主。周制,天子嫁女,諸侯不自主婚,使諸侯同姓者主之,故謂之公主。

賔之對也。《禮·檀弓》賔爲賔焉,主爲主焉。

《左傳·僖三十年》燭之武見秦伯曰:若舍鄭以爲東道主。《註》鄭在秦之東也。

宰也,守也,宗也。《易·繫辭》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

神主,宗廟立以棲神,用栗木爲之。《春秋傳》虞主用桑,練主用栗。

匰主。《周禮·春官》司巫,掌羣巫之政令,祭祀則供匰主。《註》主神所依也。匰,盛主之器。

《禮·曲禮》居不主奧。《疏》主,猶坐也。

《晉語》陽子剛而主能。《註》上也。

姓。隋主胄,明主問禮。

主父,複姓。

《正韻》陟慮切。同注。《荀子·宥坐篇》主量必平似法。《註》主,同註。

相关诗句
听我歌此扶桑行 子毋扶桑归 一日闻之千载名 子国君臣家父兄 子子孙孙无尽灯 林泉之家从所营 子能有道玉帛徵 方今天子圣且明 天之所在子无能 子其怀归子所应 扶桑之国邈东溟 此非天运固知此 朝朝暮暮聊尔耳 日日月月逝莫止 菜本作羹播其子 园芎二亩差可拟 有路未即还乡里 有家何曾隔海水 抱瓮灌园而已矣 双桧先生不及仕 夜未及鼓犹携将 苧袍浮霜踏月色 把酒无数觞 写诗不记首 列榻坐受南薰凉 日夕还往双桧下 我方僦宅园中央 前年上人归 我在霅上不得见 往年上人去 意用慰此遥相望 中天夜掉紫玉幢 龙儿护惜不得睡 照之五色云锦章 珊瑚树底龙所宫 彷佛扶桑之故乡 一一作歌送 海国有此圭与璋 笑谓门生及儿子 留之廿日扫室置禅床 天上归来虞阁老 洗钵三石梁 振衣香炉颠 新寺访龙翔 古台吟凤去 挂席枫桥霜 问剑虎丘石 浩歌濯沧浪 十八姑苏住 十七来钱唐 慕法五天竺 自言读书在扶桑 如众妙香 词句所发 瞳人正碧发未苍 上人何年来 海中不宁 波涛汹生 遂裂长鲸奋怒火炽扬 十年不遣使东天 南风无回樯 夜半海水赤 顾敢为猖狂 彼岂侮大国 秽德腥外邦 怀金辱明主 大官小吏贪如狼 内府无钱愧张武 独用桑弘羊 奈何汉中叶 年年以为常 下者通贩商 上者国有使 一一具献无诡藏 奇才妙识不及数 湛澈团天浆 水玉拾海底 利刀截铁断两旁 大珠径寸夜发芒 黄金铸甲白日光 器物尽精致 陈辞极恳款 大泊凌广洋 海服远来贡 皇元发仁被六合 身死义不忘 身在义所耻 生亦何长 岂不谓死亦何短 宁杀不受辱 且吾闻之扶桑之国人 何弛何张 至道之纲 父父子子 君君臣臣 不识有兴亡 至今惟一姓 世嗣相传宗揖让 闻自周中王 不知何姓氏 自古国有主 栋宇垂衣裳 亦复有君臣 有国有人天性良 扶桑有国自鸿荒 扶桑人不恶 日出天始明 若木日西落 扶桑日东出 天光何万顷 海色秋茫茫 日上扶桑顶 日出扶桑根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