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国之釐

出自:明代·程敏政《芝颂》

拼音:[zhù][guó][zhī][lí,xǐ,xī]

平仄:仄平平平

有翼者丘,在国之隅。
有屹者碑,在墓之衢。
孰藏于斯,山回川抱。
曰定兴王,维国元老。
繄定兴王,维国虎臣。
不世之功,视彼交人。
维交有州,故中国地。
孰遣弗庭,而自为异。
王往征之,如鹰之扬。
殄贼于荒,脱人于汤。
还定招来,乃郡乃邑。
告功庙社,礼绝班级。
功既往矣,而弗及详。
家乘无徵,闻者孔伤。
济济嗣公,今天子傅。
爰访爰蒐,得上功簿。
如获拱璧,如还大弓。
奉告于祠,天相予衷。
乃属钜公,爰辑爰次。
大书特书,神畀予志。
乃刻贞珉,金薤青瑶。
远映宸奎,上逼璇霄。
松柏丸丸,奰?矗矗。
蛟螭蜿蜿,后土骇肃。
碑既树矣,忽炳其灵。
有芝来生,一本九茎。
数协阳爻,状若云朵。
孰幻之根,孰名之蓏。
其色正黄,毓秀中央。
其本紫兮,载扬其芳。
守者走告,观者如堵。
谓此奇祥,匪今斯古。
维王之功,愈远而明。
维公之孝,弥久而贞。
芝生于房,于汉中叶。
祝国之釐,明明载牒。
芝见于庭,有晋世臣。
兆家之昌,孙子振振。
维王之功,震于南土。
与国咸休,盟在册府。
维王之后,世显中朝。
如石如玄,横玉珥貂。
享祠巍巍,王在中寝。
公子是承,有苾其饮。
俎豆煌煌,王降于堂。
公孙是将,维食之香。
天显相王,河间之胄。
维本之固,而末之茂。
天显相王,三冈之阡。
剑舄之传,维吉之延。
史臣作诗,以颂厥美。
一章之荣,百世之纪。

查看原文

字义

【祝】

祝【午集下】【示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之六切,音粥。贊主人饗神者。《說文》祝,祭主贊詞者,从人口,从示。一曰从兌省。易曰:兌爲口,爲巫。《徐曰》按易,兌,悅也,巫所以悅神也。《詩·小雅》工祝致告。《周禮·春官》大祝掌六視之辭。

屬也。《詩·鄘風》素絲祝之。《箋》祝,當作屬。屬,著也。《毛傳》訓織也。

祝融,神名。《虞翻曰》祝,大。融,明也。《韋昭曰》祝,始也。

斷也。《公羊傳·哀十四年》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穀梁傳·哀十三年》祝髮文身。

丁寧也,請求之辭。

國名。《禮·樂記》封帝堯之後於祝。

姓。《左傳》鄭大夫祝,後漢司徒祝恬。

《集韻》《類篇》職救切,音晝。《詩·大雅》侯作侯祝。《傳》祝,詛也。《疏》祝。無用牲之文,口告而祝詛之也。《書·無逸》否則厥口詛祝。《疏》以言告神謂之祝,請神加殃謂之詛。

陟慮切,音註。《周禮·天官》瘍醫掌祝藥。《註》祝,讀如注病之注,謂附著藥也。《集韻》或作呪。亦作詋詶。

【国】

國【丑集上】【囗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囗囶圀觥入聲。《說文》邦也。《周禮·夏官·量人》掌建國之法,以分國爲九州。

《冬官·考工記》匠人營國,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禮·王制》五國以爲屬,十國以爲連,二十國以爲卒,二百一十國以爲州。《孟子》大國,地方百里,次國,地方七十里,小國,地方五十里。

《周禮·地官·掌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註》山國多山者,土國平地也,澤國多水者。

滅人之國曰勝國。《左傳註》勝國者,絕其社稷,有其土地也。

九州之外曰外國。亦曰絕國。《後漢·班超傳》君侯在外國三十餘年。《又》遠處絕國。

兩國相距曰敵國。《孟子》敵國不相征也。

外國來附者曰屬國。《李陵·答蘇武書》聞子之歸位,不過典屬國。《註》典,掌也。卽掌屬國之事者。

城郭國,行國。《宋程大昌備北邊對》漢西域諸國,有城郭國,有行國。城郭國,築城爲守者,行國不立城,以馬上爲國也。

姓。《姓苑》太公之後。齊有國氏,世爲上卿,宋有國卿。

【之】

之【子集上】【丿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㞢《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

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

變也。《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至也。《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遺也。《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姓。出《姓苑》。

《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詩·唐風》舍旃舍旃。

《魏風》上愼旃哉。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韻補》叶職流切,音周。《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釐】

釐【酉集下】【里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音離。《廣韻》理也。《書·堯典》釐降二女于嬀汭。《疏》釐降,謂能以義理下之。《揚雄·劇秦美新》荷天衢,提地釐。《註》釐,理也。荷天道,提地理,言則而效之。

《說文》家福也。《揚雄·甘泉賦》逆釐三神。《註》釐,福也。

治也。《書·堯典》允釐百工,庶績咸熙。《傳》釐,治也。

數名。與同。《前漢·東方朔傳》正其本,萬事理,失之毫釐,差以千里。《淮南子·主術訓》是故審毫釐之計者,必遺天下之大數。

《揚子·方言》楚之閒,凡人獸乳而雙產,謂之釐孳。

《博雅》耦也。

《揚子·方言》釐㙁,貪也。

賜也,予也。《詩·大雅》其僕維何,釐爾女士。《傳》釐,予也。《又》釐爾圭瓚。《傳》釐,賜也。

山名。《山海經》釐山。《註》按《名勝志》釐山在嵩縣西。

草名。《爾雅·釋草》釐,蔓華。本作釐。俗从牙作。

陟釐,紙名。《正字通》海藻本名陟釐。南越以海苔爲紙,其理倒側,故名側理紙。

姓。《山海經》大荒之中有大人之國,釐姓。《註》按《國名記》帝鴻之後也。《氏族志》南北朝有釐豔。

人名。《山海經》大皥生咸鳥,咸鳥生乗釐。《註》乗釐,是司水土。《又》重隂之山,有人食獸,曰季釐。

與嫠同。《韓詩外傳》鄰之釐婦。《後漢·西羌傳》納其釐嫂。

《集韻》《正韻》虛其切,音僖。福也。《前漢·文帝紀》祠官祝釐。《註》如淳曰:福也。師古曰:本作禧,假借用。

《倉頡篇》祭餘肉也。《前漢·賈誼傳》上方受釐宣室。《註》徐廣曰:祭祀福胙也。應劭曰:祭餘肉也。

與僖同。《史記·魯世家》季友奉子申入立之,是爲釐公。《史記·匈奴傳》齊釐公與戰於齊郊。《註》釐音僖。

《史記·孔子世家》汪罔氏之君守封禺之山,爲釐姓。《註》釐音僖。

《五音集韻》土來切,音胎。地名。邰或作釐,后稷所封也。

同䅘。《前漢·劉向傳》貽我釐麰。《註》師古曰:釐,力之反,又音來。

《字彙補》同萊。《戰國策》齊伐釐、莒。

《集韻》落蓋切,音賚。賜也。《詩·大雅》釐爾圭瓚。沈重讀。

《韻補》叶力至切,音利。《曹植頌》祇肅郊廟,明德敬忌。陽精積善,鍾天之釐。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