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一即胜槩

出自:清代·郑珍《已丑正月陪黎雪楼恂舅游碧霄洞》

拼音:[dé,děi,de][yī][jí][shèng][gài]

平仄:平平平仄仄

黄螾翻劫波,误落荒服外。
睚眦恚五岳,中原各尊大。
胸蓄不分涎,要唾尽始快。
日月不照灼,深閟神鬼怪。
吐泄夺造化,捖鍊鼓橐鞴。
天动九地裂,顿辟一世界。
雷电下搥撼,没楔却奔溃。
面帝弹不法,情天转嫪受。
顾留与遐土,广彼耳目隘。
不计数万载,莫能启鐍秘。
始见此谁子,魇死者应再。
十年诧灵境,寤寐骋神轪。
宿粮得阿舅,携小妹共载。
谽谺见巨口,俯瞟嚇焉退。
定魂下窞?,䆗窱半明晦。
一声欬啸呼,响砰磅磞磕。
非雷而非霆,隐隐谼谼会。
举蕴照崆峒,广容数万辈。
耽耽深厦中,具千百状态。
大孔雀迦陵,宝璎珞幢盖。
钟鼓干羽帗,又杵臼磨铠。
虎狮并犀象,舞盾剑旌旆。
础楹棼藻井,釜登豆鼒鼐。
更龟鳖蛙蟾,及擂炮鍪铠。
厥仙佛菩萨,拱立坐跪拜。
携籧篨戚施,与?瞽兀癞。
倒茄垂瓜卢,悬人头肝肺。
盘杅间橙榻,可以卧与靧。
人世尽织末,悉备谾壑内。
黠哉山之灵,乃逞兹狡狯。
残窦与剩穴,得一即胜槩
视区区诸洞,实不直蒂芥。
如何老穷僻,似为地所画。
元柳目未经,陶谢屐不逮。
焉能驱夸娥,徙安行窝背。
持壶走大暑,壑谷指公在。
移山空浩然,发我惜奇嘅。
试假生铁笔,为尔破荒昧。
后来应有人,咄唶同感喟。

查看原文

注释

【得一】1.得道。 2.天的代称。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得】

得【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德。《說文》行有所得也。《玉篇》獲也。《韻會》凡有求而獲皆曰得。

賦受亦曰得。《易·乾卦》知得而不知喪。《禮·曲禮》臨財毋苟得。《左傳·定九年》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孟子》求則得之。

貪也。《論語》戒之在得。

《韻會》與人契合曰相得。《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

得得,唐人方言,猶特地也。《全唐詩話》貫休入蜀,以詩投王建曰:一瓶一鉢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

叶都木切,音篤。《老子·道德經》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易林》入市求鹿,不見頭足,終日至夜,竟無所得。《集韻》或作㝶。

【一】

一【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1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

《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

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均也。《唐書·薛平傳》兵鎧完礪,徭賦均一。

誠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

正一。《唐書·司馬承楨傳》得陶隱居正一法,逮四世矣。

一一。《韓非子·內儲篇》南郭處士請爲齊宣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韓愈詩》一一欲誰憐。《蘇軾詩》好語似珠穿一一。

《星經》天一星,在紫微宮門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太一,山名,卽終南山。一名太乙。

三一。《前漢·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註》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氣也。

尺一,詔版也。《後漢·蕃傳》尺一選舉。《註》版長尺一,以寫詔書。

百一,詩篇名,魏應璩著。

姓,明一炫宗。

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婁氏,後改婁氏。

一二三作壹貳叄。《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爲本。《史記·禮書》總一海內。《前漢·霍光傳》作總壹。《六書故》今惟財用出納之簿書,用壹貳叄以防姦易。

《韻補》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吳都賦》藿蒳豆蔲,薑彙非一。江蘺之屬,海苔之類。

叶弦雞切,音兮。《參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

【即】

即【子集下】【卩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玉篇》卽今作即。

【胜】

胜【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桑經切,音星。《說文》犬膏臭也。从肉,生,意兼聲。一曰不熟也。徐引禮記,飯胜而苴熟。《禮·內則·秋宜犢麛膳膏腥釋文》腥,音星。雞膏也。說文作胜,云:犬膏臭也。

《集韻》七正切,音婧。《山海經》玉山有鳥焉,名曰胜遇。《註》音姓。

新佞切,音性。與腥同。星見食豕,令肉中生小息肉也。

《五音集韻》所庚切,音生。餼肉也。

【槩】

槩【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古代切《集韻》《韻會》居代切,,戛摩之也。斗斛,量槩也。《禮·月令》仲春之月,正權槪。《周禮·冬官考工記》㮚氏槩而不稅。《疏》槩,所以勘諸廛之量器,以取平者。

平也。《管子·樞言》釜鼓滿則人槪之,人滿則天槪之。

大槪,大率也。《史記·伯夷傳》其文辭不少槩見。《莊子·天下篇》槩乎皆常有聞者也。《張衡·東京賦》粗爲賔,言其梗槩如此。

感觸經心也。《史記·范雎傳》臣愚,不槩于王心。《淮南子·精神訓》勢位爵祿,何足以槩志。

節槩。《左思·吳都賦》俗有節槩之風。《晉書·桓溫傳》豪爽有風槩。

退槩,幽深不明也。《何晏·景福殿賦》其奧祕則翳蔽曖昧,髣髴退槩。

口漑切。同慨。《史記·季布傳》婢妾賤人,感槩而自殺,非能勇也,其畫無復之耳。

許旣切,音餼。亦平木也。

古對切,音憒。義同。

古忽切,音骨。哀亂貌。

叶居氣切,音記。《劉楨·魯都賦》貴交尚信,輕命重氣。義激毫毛,怨成梗槩。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