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光已射将军面

出自:清代·黄遵宪《聂将军歌》

拼音:[huǒ][guāng][yǐ][shè,yè,yì][jiāng,jiàng][jūn][miàn]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聂将军,名高天下闻。
虬髯虎眉面色赭,河朔将帅无人不爱君。
燕南忽报妖民起,白昼横刀走都市。
欲杀一龙二虎三百羊,是何鼠子乃敢尔?将军令解大小团,公然张拳出相抵。
空拳冒刃口喃喃,炮声一到骈头死。
忽来总督文,戒汝贪功勋。
复传亲王令,责汝何暴横。
明晨太后诏,不许无理闹。
夕得相公书,问讯事何如?皆言此团忠义民,志灭番鬼扶清人。
复言神拳斫不死,自天下降天之神。
国人争道天魔舞,将军墨墨泪如雨。
呼天欲诉天不闻,此身未知死谁手,又复死何所?大沽昨报炮台失,诏令前军作前敌。
不闻他军来,但见聂字军旗入复出。
雷声肱肱起,起处无处觅。
一炮空中来,敌人对案不能食。
一炮足底轰,敌人绕床不得息。
朝飞弹雨红,暮卷枪云黑。
百马横冲刀雪色,周旋进退来来击。
黄龙旗下有此军,西人东人惊动色。
敌军方诧督战谁,中旨翻疑战不力。
此时众团民,方与将军雠。
阿师黄马褂,车前鸣八驺。
大兄翠雀翎,衣冠如沐猴。
亦有红灯照,巾帼赢兜鍪。
昨日拜赐金,满车高瓯窭。
京中大官来,神前同叩头。
懿旨五六行,许我为同仇。
奖我兴甲兵,勉我修戈矛。
将军顾轻我,将军知此不?军中流言各哗噪,作官不如作贼好。
诸将窃语心胆寒,从贼容易从军难。
人人趋叩将军辕,不愿操兵愿打拳。
将军气涌遍传檄,从此杀敌先杀贼。
将军日午罢战归,红尘一骑乘风驰。
跪称将军出战时,闯门众多偻罗儿。
排墙击案拖旌旗,嘈嘈杂杂纷指挥。
将军之母将军妻,芒笼绳缚兼鞭笞。
驱迫泥行如犬鸡,此时生死未可知。
恐遭毒手不可迟,将军将军宜急追。
将军追贼正驰电,道旁一军路横贯。
齐声大呼聂军反,火光已射将军面
将军左足方中箭,将军右臂几化弹。
是兵是贼纷莫辨,黄尘滚滚酣野战。
将军麾军方寸乱,将军部曲已云散。
将军仰天泣数行,众狂仇我谓我狂。
十年训练求自强,连珠之炮后门枪。
秃襟小袖氆氇装,藩身汉心庸何伤。
执此诬我谗口张,通天之罪死难偿,我何面目对我皇?外有虎豹内豺狼,謷謷犬吠牙强梁,一身众敌何可当?今日除死无可望,非战之罪乃天亡。
天苍苍,野茫茫,八里台,作战场。
赤日行空飞沙黄,今日被发归大荒。
左右搀扶出里疮,一弹掠肩血滂滂。
一弹洞胸胸流肠,将军危坐死不僵。
白衣素冠黑裲裆,几人泣送将军丧,从此津城无人防。
将军母,年八十,白发萧骚何处泣?将军妻,是封君,其存其殁家莫闻。
麻衣草屦色憔悴,路人道是将军子。
欲将马革裹父尸,万骨如山堆战垒。

查看原文

注释

【火光】火发出的光:~冲天 。
【将军】1.将 5.。 2.比喻给人出难题,使人为难:他当众将了我一军,要我表演舞蹈。将军(jiāng-) : 1.武官名。春秋时称统领军队之卿为将军。战国始正式定为武官名。汉时多冠以称号,如大将军、骠骑将军、卫将军等。隋唐时均置于大将军下,掌禁兵。唐至明,用以称武散官。清时有四类,一为宗室爵号,二为驻防各地之八旗最高长官,三为临时出征之统帅,四为正一品至从二品武官封赠之阶。 2.军衔称号。详“将官”。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火】

火【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者,化也,隨也,陽氣用事萬物變隨也。《古史考》燧人氏初作火。《書·洪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

星名。《書·堯典》日永星火。《傳》火,蒼龍之中星。

大火,鶉火,辰次之名。

《禮·王制》昆蟲未蟄,不以火田。《前漢·成帝紀》火耕水耨。

《周禮·夏官·司爟》變國火以救時疾。《註》春取楡柳之火,夏取棗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論語》鑽燧改火。

盛陽曰炎火。《詩·小雅》田祖有神,秉畀炎火。《傳》炎火,盛陽也。《箋》螟螣之屬,盛陽氣嬴則生之。明君爲政,田祖之神不受此害,持之付與炎火,使自消亡。

官名。《左傳·昭十七年》炎帝氏以火紀,故爲火師,而火名。《疏》春官爲大火。夏官爲鶉火,秋官爲西火,冬官爲北火,中官爲中火。

《春秋·宣十六年》成周宣榭火。《左傳》人火也。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災。

《南史·齊武帝紀》魏地謠言,赤火南流,有沙門從北齎此火至,色赤而微,云以療疾貴賤爭取之,多得其驗,咸云聖火。

《唐書·兵志》府兵,十人爲火,火有長。彍騎,十人爲火,五火爲團。《通典·兵制》五人爲烈,烈有頭目,二烈爲火,立火子,五火爲隊。

《司馬法》人人正正,辭辭火火。《註》言一火與一火猶人人殊之人人也。卽俗謂火伴。《古木蘭詩》出門看火伴。

人身有火。《本草綱目》心藏神爲君火。包絡爲相火。

隂火,海中鹽氣所生。凡海水遇隂晦,波如然火,有月卽不復見。《木華·海賦》隂火潛然。

山名。《山海經》崑崙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

《正字通》陸游曰:火山軍,其地鋤深,則有烈燄,不妨耕種。

井名。《左思·蜀都賦》火井沈熒於幽泉。《註》火井,在臨邛縣。欲出其火,先以家火投之,須臾隆隆如雷聲,焰出通天,光輝十里,以筒盛接,有光無灰。

寒火。《抱朴子·地眞篇》南海蕭丘,火春生秋滅。生木小,焦黑。

火傳。《莊子·養生主》指窮放爲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南方有食火之國,其人能食火炭。

《爾雅·釋魚》十龜,一曰火龜。《疏》龜生火中者。

火䑕。《山海經》火山國,其山雖霖,雨火常燃,火中白䑕,時出山邊求食,人捕得之,以毛作布,名火澣布。

姓。《明紀事本末》火濟,從諸葛亮南征孟獲有功,封羅甸國王。《正字通》洪武時,翰林火原潔。

《廣東通志》古人一年四時改火。今瓊州西鄕音謂一年爲一火,火音微。東鄕人謂一年爲喜,或爲之化,乃喜之變音。

叶虎洧切《詩·豳風》七月流火,八月萑葦。◎按唐韻正:火,古音毀,轉聲則爲喜,故灰字从火得聲。而左傳襄三十年:或叫于宋太廟,曰:譆譆出出,鳥鳴于亳社。如曰譆譆,則爲火之徵也。是直以爲火當讀作毀,非止叶音矣。

叶後五切。《韓愈·元和聖德詩》施令酬功,急疾如火。天地中閒,莫不順序。

叶虎何切。《莊子·外物篇》利害相摩生火寔多,衆人焚和,月固不勝火。《韻會小補》今人謂兔岐脣曰火。蓋古音也。《集韻》或作灬。

【光】

光【子集下】【儿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炗廣平聲。《說文》从火在人上。本作灮,今作光。《徐曰》光明意也。《易·需卦》有孚光亨。《程傳》有孚則能光明而亨通。《正韻》輝光,明耀華彩也。

《集韻》太歲在辛曰重光。

諡法,能紹前業曰光。

姓。《廣韻》田光後,秦末子孫避地,以光爲氏。晉有光逸。

《集韻》古曠切,廣去聲。飾色也。或作䊯。

【已】

已【寅集中】【己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羊己切《集韻》《韻會》《正韻》養里切,音以。《玉篇》止也,畢也,訖也。《廣韻》成也。《集韻》卒事之辭。《易·損卦》已事遄往。

《玉篇》退也。《廣韻》去也,棄也。《書·堯典》試可乃已。《論語》三已之。

太也。《廣韻》已,甚也。《孟子》仲尼不爲已甚者。《註》不欲爲已甚,太過也。

《廣韻》過事語辭。《史記·灌夫傳》已然諾。《註》索隱曰:謂已許諾,必使副其前言也。

《類篇》語已也。《增韻》語終辭。《前漢·梅福傳》亦無及已。

踰時曰已而。《史記·高帝紀》已而有娠。

與以通。《荀子·非相篇》人之所以爲人者,何已也。曰:以其有辨也。《前漢·張良傳》殷事以畢。

《廣韻》《集韻》羊吏切,音異。義同。

【射】

射【寅集上】【寸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神柘切《集韻》食夜切《韻會》《正韻》神夜切,蛇去聲。《說文》弓弩發於身,而中於遠也。《禮•射義》古者,天子以射選諸侯卿大夫士。射者,男子之事也,因而飾之以禮樂也。

射之爲言繹也。繹者各繹己之志也。故心平體正,持弓矢審固,則中矣。

射義有大射,賔射,燕射。《周禮•地官•保氏》五射,曰白矢,曰參連,曰剡註,曰襄尺,曰井儀。詳《鄭司農註》。

《廣韻》羊謝切《集韻》《韻會》《正韻》夤謝切,音夜。僕射,秦官名。《漢官儀註》僕,主也。古者重武事,每官必有主射督課之,故名。師古曰:射本如字讀,今音夜,蓋關屮語轉爲此音也。朱子曰:禮僕人師扶左,射人師扶右。周官大僕之職,僕射之名,蓋起於此。漢獻帝始分置左右僕射,唐改左右匡政,又改左右相。

《廣韻》《集韻》食亦切,音實。《增韻》以弓弩失射物也。

指物而取曰射。《論語》弋不射宿。

《蜀志》孟光曰:吾好直言,每彈射利病,爲世所嫌。歐陽氏曰:泛而言射,則在去聲,以射其物而言,則在入聲。《正字通》以爲曲說,非。

《廣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睪。《詩•大雅》無射亦保。《周頌》無射于人斯。《註》射,厭也。

無射,九月律名。《前漢•律歷志》無射,言陽氣上升,隂氣收藏,終而復始,無厭已也。

叶當故切,音妒。《詩•小雅》式燕且譽,好爾無射。

叶於略切,音約。《詩•大雅》不可度思,矧可射思。《楚辭•天問》封豨是射。叶下若。《說文》本作䠶。从身从矢。或从寸。寸,法度也。亦手也。

【将】

將【寅集上】【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漿。《說文》本將帥字。一曰有漸之辭。《蘇林曰》將,甫始之辭。《易·繫辭》是以君子將有爲也,將有行也。

《公羊傳·莊三十二年》君親無將,將而誅焉。《師古註》將有其意也。

抑然之辭。《楚辭·卜居》寧誅鋤草茆以力耕乎,將遊大人以成名乎。

且也。《詩·小雅》將安將樂。

《廣韻》養也。《詩·小雅》不遑將父。

助也。《史記·司馬相如傳》補過將美。

送也。《詩·召南》百兩將之。《邶風》之子于歸,遠于將之。

大也。《詩·小雅》亦孔之將。《商頌》我受命溥將。

承也,奉也,行也。《詩·商頌》湯孫之將。《書·胤征》今予以爾有衆,奉將天罰。《註》將,行也。

《增韻》賚也,持也,與偕也。《正韻》扶持也。《詩·小雅》無將大車。《左傳·莊二十一年》鄭伯將王,自圉門入。

進也。《詩·周頌》日就月將。

從也,隨也。《前漢·郊祀歌》九夷賔將。

《詩·小雅》鮮我方將。《註》壯也。

《楚辭·九辯》恐余壽之弗將。《註》長也。

《詩·大雅》在渭之將。《註》側也。

去也。《荀子·賦論篇》時幾將矣。《註》言時事已去,不可復也。

姓。後趙常山太守將容。

干將,古劒工。《張揖曰》韓王劒師名,今名劒曰干將。

《集韻》《正韻》千羊切《韻會》七羊切,音鏘。請也,幾願辭也。《詩·衛風》將子無怒。《小雅》將伯助予。

聲也。《詩·鄭風》佩玉將將。

嚴正貌。《詩·大雅》應門將將。

集也。《詩·周頌》磬筦將將。

《唐韻》卽諒切《韻會》《正韻》子諒切,音醬。《廣韻》將帥也。《增韻》將之也。《禮·記註》方氏曰:才足以將物而勝之之謂將,智足以帥物而先之之謂帥。

叶卽兩切,音獎。《詩·大雅》天不我將。叶下往。

【军】

軍【酉集下】【車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音君。《玉篇》衆也。《周禮·地官》五師爲軍。《註》萬二千五百人。周制:天子六軍。諸侯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

軍禮。《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軍禮平邦國。《註》謂威其不協僭差者。

師所駐曰軍。《左傳·桓六年》軍於瑕以待之。《戰國策》軍于邯鄲之郊。《註》屯也。

姓。冠軍侯之後,因氏。

《說文》軍,圜圉也。一曰軍,兵車也。

【面】

面【戌集中】【面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象人面形。《書·益稷》汝無面從,退有後言。

見也。《禮·曲禮》夫爲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註》反言面者,從外來,宜知親之顏色安否。《儀禮·聘禮》者出請事,賔面如覿幣。《註》面,亦見也。《周禮·秋官·司儀》私面。《註》私覿也。

向也。《書·周官》不學牆面。《疏》人而不學,如面向牆。《禮·曲禮》天子當依而立,諸侯北面而見天子,曰覲。

《玉藻》唯君面尊。《註》面,猶鄕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面朝後市。

《廣韻》前也。《儀禮·士冠禮》覆之面葉。《註》面,前也。

《韻會》方面,當四方之一面也。《書·顧命》大輅在賔階面,綴輅在阼階面。《周禮·冬官考工記》或審曲面勢。《註》審察五材曲直方面形勢之宜。《史記·留侯世家》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

《韻會》相背曰面。《史記·項羽紀》馬童面之。《註》如淳曰:面,不正視也。《前漢·項羽傳註》師古曰:如淳說非也。面謂背之,不面向也。面縛亦謂反背而縛之,杜元凱以爲但見其面,非也。

《前漢·張敞傳》自以便面拊馬。《註》師古曰:便面,扇之類也。亦曰屛面。

相关诗句
万骨如山堆战垒 欲将马革裹父尸 路人道是将军子 麻衣草屦色憔悴 其存其殁家莫闻 是封君 将军妻 白发萧骚何处泣 年八十 将军母 从此津城无人防 几人泣送将军丧 白衣素冠黑裲裆 将军危坐死不僵 一弹洞胸胸流肠 一弹掠肩血滂滂 左右搀扶出里疮 今日被发归大荒 赤日行空飞沙黄 作战场 八里台 野茫茫 天苍苍 非战之罪乃天亡 今日除死无可望 一身众敌何可当 謷謷犬吠牙强梁 外有虎豹内豺狼 我何面目对我皇 通天之罪死难偿 执此诬我谗口张 藩身汉心庸何伤 秃襟小袖氆氇装 连珠之炮后门枪 十年训练求自强 众狂仇我谓我狂 将军仰天泣数行 将军部曲已云散 将军麾军方寸乱 黄尘滚滚酣野战 是兵是贼纷莫辨 将军右臂几化弹 将军左足方中箭 火光已射将军面 齐声大呼聂军反 道旁一军路横贯 将军追贼正驰电 将军将军宜急追 恐遭毒手不可迟 此时生死未可知 驱迫泥行如犬鸡 芒笼绳缚兼鞭笞 将军之母将军妻 嘈嘈杂杂纷指挥 排墙击案拖旌旗 闯门众多偻罗儿 跪称将军出战时 红尘一骑乘风驰 将军日午罢战归 从此杀敌先杀贼 将军气涌遍传檄 不愿操兵愿打拳 人人趋叩将军辕 从贼容易从军难 诸将窃语心胆寒 作官不如作贼好 军中流言各哗噪 将军知此不 将军顾轻我 勉我修戈矛 奖我兴甲兵 许我为同仇 懿旨五六行 神前同叩头 京中大官来 满车高瓯窭 昨日拜赐金 巾帼赢兜鍪 亦有红灯照 衣冠如沐猴 大兄翠雀翎 车前鸣八驺 阿师黄马褂 方与将军雠 此时众团民 中旨翻疑战不力 敌军方诧督战谁 西人东人惊动色 黄龙旗下有此军 周旋进退来来击 百马横冲刀雪色 暮卷枪云黑 朝飞弹雨红 敌人绕床不得息 一炮足底轰 敌人对案不能食 一炮空中来 起处无处觅 雷声肱肱起 但见聂字军旗入复出 不闻他军来 诏令前军作前敌 大沽昨报炮台失 又复死何所 此身未知死谁手 呼天欲诉天不闻 将军墨墨泪如雨 国人争道天魔舞 自天下降天之神 复言神拳斫不死 志灭番鬼扶清人 皆言此团忠义民 问讯事何如 夕得相公书 不许无理闹 明晨太后诏 责汝何暴横 复传亲王令 戒汝贪功勋 忽来总督文 炮声一到骈头死 空拳冒刃口喃喃 公然张拳出相抵 将军令解大小团 是何鼠子乃敢尔 欲杀一龙二虎三百羊 白昼横刀走都市 燕南忽报妖民起 河朔将帅无人不爱君 虬髯虎眉面色赭 名高天下闻 聂将军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