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军方诧督战谁

出自:清代·黄遵宪《聂将军歌》

拼音:[dí][jūn][fāng][chà][dū][zhàn][shuí]

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

聂将军,名高天下闻。
虬髯虎眉面色赭,河朔将帅无人不爱君。
燕南忽报妖民起,白昼横刀走都市。
欲杀一龙二虎三百羊,是何鼠子乃敢尔?将军令解大小团,公然张拳出相抵。
空拳冒刃口喃喃,炮声一到骈头死。
忽来总督文,戒汝贪功勋。
复传亲王令,责汝何暴横。
明晨太后诏,不许无理闹。
夕得相公书,问讯事何如?皆言此团忠义民,志灭番鬼扶清人。
复言神拳斫不死,自天下降天之神。
国人争道天魔舞,将军墨墨泪如雨。
呼天欲诉天不闻,此身未知死谁手,又复死何所?大沽昨报炮台失,诏令前军作前敌。
不闻他军来,但见聂字军旗入复出。
雷声肱肱起,起处无处觅。
一炮空中来,敌人对案不能食。
一炮足底轰,敌人绕床不得息。
朝飞弹雨红,暮卷枪云黑。
百马横冲刀雪色,周旋进退来来击。
黄龙旗下有此军,西人东人惊动色。
敌军方诧督战谁,中旨翻疑战不力。
此时众团民,方与将军雠。
阿师黄马褂,车前鸣八驺。
大兄翠雀翎,衣冠如沐猴。
亦有红灯照,巾帼赢兜鍪。
昨日拜赐金,满车高瓯窭。
京中大官来,神前同叩头。
懿旨五六行,许我为同仇。
奖我兴甲兵,勉我修戈矛。
将军顾轻我,将军知此不?军中流言各哗噪,作官不如作贼好。
诸将窃语心胆寒,从贼容易从军难。
人人趋叩将军辕,不愿操兵愿打拳。
将军气涌遍传檄,从此杀敌先杀贼。
将军日午罢战归,红尘一骑乘风驰。
跪称将军出战时,闯门众多偻罗儿。
排墙击案拖旌旗,嘈嘈杂杂纷指挥。
将军之母将军妻,芒笼绳缚兼鞭笞。
驱迫泥行如犬鸡,此时生死未可知。
恐遭毒手不可迟,将军将军宜急追。
将军追贼正驰电,道旁一军路横贯。
齐声大呼聂军反,火光已射将军面。
将军左足方中箭,将军右臂几化弹。
是兵是贼纷莫辨,黄尘滚滚酣野战。
将军麾军方寸乱,将军部曲已云散。
将军仰天泣数行,众狂仇我谓我狂。
十年训练求自强,连珠之炮后门枪。
秃襟小袖氆氇装,藩身汉心庸何伤。
执此诬我谗口张,通天之罪死难偿,我何面目对我皇?外有虎豹内豺狼,謷謷犬吠牙强梁,一身众敌何可当?今日除死无可望,非战之罪乃天亡。
天苍苍,野茫茫,八里台,作战场。
赤日行空飞沙黄,今日被发归大荒。
左右搀扶出里疮,一弹掠肩血滂滂。
一弹洞胸胸流肠,将军危坐死不僵。
白衣素冠黑裲裆,几人泣送将军丧,从此津城无人防。
将军母,年八十,白发萧骚何处泣?将军妻,是封君,其存其殁家莫闻。
麻衣草屦色憔悴,路人道是将军子。
欲将马革裹父尸,万骨如山堆战垒。

查看原文

注释

【敌军】敌人的全部兵力。如:敌军全部被歼。
【督战】监督作战:亲临前线~。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敌】

敌【未集下】【舌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集韻》乎刮切,音頢。盡也。(敵)《廣韻》徒歷切《集韻》《韻會》亭歷切,音狄。《說文》仇也。《書·微子》相爲敵讎。

《爾雅·釋詁》敵,當也。《疏》仇匹相當也。《易·同人》伏戎於莽,敵剛也。《左傳·文六年》敵惠敵怨,不在後嗣。

《爾雅·釋詁》敵,匹也。《博雅》輩也。《玉篇》對也。《禮·曲禮》雖貴賤不敵。

《增韻》拒抵也。《管子·兵法篇》明理而勝敵。

《博雅》上也。《廣韻》主也。

【军】

軍【酉集下】【車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音君。《玉篇》衆也。《周禮·地官》五師爲軍。《註》萬二千五百人。周制:天子六軍。諸侯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

軍禮。《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軍禮平邦國。《註》謂威其不協僭差者。

師所駐曰軍。《左傳·桓六年》軍於瑕以待之。《戰國策》軍于邯鄲之郊。《註》屯也。

姓。冠軍侯之後,因氏。

《說文》軍,圜圉也。一曰軍,兵車也。

【方】

方【卯集下】【方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船也。

《易·坤卦》六二直方大。《註》地體安靜,是其方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圜者中規,方者中矩。《淮南子·天文訓》天道曰圓,地道曰方。方者主幽,圓者主明。

《易·觀卦》君子以省方觀民設敎。《疏》省視萬方。《詩·大雅》監觀四方。《周禮·天官·冢宰》辨方正位。《註》別四方。《釋文》視日景,以別東西南北四方,使有分別也。《禮·內則》敎之數與方名。《註》方名,如東西也。

《易·未濟》君子以愼辨物居方。《疏》各居其方,皆得安其所。《詩·大雅》萬邦之方,下民之王。《箋》方,猶嚮也。《疏》諸言方者,皆謂居在他所,人嚮望之,故云:方,猶嚮也。

道也。《易·恆卦》君子以立不易方。《註》方,猶道也。《禮·樂記》樂行而民鄕方。《註》方,猶道也。

《易·復卦》后不省方。《註》方,猶事。《疏》不省視其方事也。

術也,法也。《易·繫辭》方以類聚。《疏》方謂法術性行。《左傳·昭二十九年》官修其方。《註》方,法術。

放也。《書·堯典》方命圯族。《釋文》方,放也。

有之也。《詩·召南》維鵲有巢,維鳩方之。《傳》方,有之也。

今也。《詩·秦風》方何爲期。《箋》方今以何時爲還期。《莊子·天地篇》方且本身而異形。《註》凡言方且者,言方將有所爲也。

穀始生未實也。《詩·小雅》旣方旣皁。《箋》方,房也。謂孚甲始生而未合時也。

倂也。《儀禮·鄕射禮》不方足。《註》方,猶倂也。

旁出也。《儀禮·大射禮》左右曰方。《註》方,旁出也。

板也。《儀禮·聘禮》不及百名,書於方。《註》方,板也。《禮·中庸》布在方策。《註》方,板也。策,也。

常也。《禮·檀弓》左右就養無方。《註》方,猶常也。

文也。《禮·樂記》變成方謂之音。《註》方,猶文章也。

義之宜也。《左傳·隱三年》臣聞愛子,敎之以義方。

《閔二年》授方任能。《註》方百事之宜也。

比方也。《論語》子貢方人。《何晏註》比方人也。

《博雅》方,大也,正也。

祭名。《詩·小雅》以社以方。《傳》迎四方氣於郊也。

地名。《詩·小雅》侵鎬及方。《註》鎬,方,皆北方地名。

姓。《詩·小雅》方叔涖止。《傳》方叔,卿士也。

官名。《周禮·夏官·司馬》職方氏,土方氏,懷方氏,合方氏,訓方氏,形方氏。《前漢·朱雲傳註》尚方,少府之屬官也,作供御器物。

醫方。《史記·扁鵲傳》乃悉取其禁方書,盡與扁鵲。《前漢·郊祀志》少君者,故深澤侯人主方。《註》侯家人主方藥也。

《廣韻》《集韻》符方切,音房。方與,縣名。《前漢·高帝紀》沛公攻胡陵方與。《註》音房預,屬山陽郡。

《集韻》蒲光切,音旁。彷或作方。《前漢·揚雄傳》方皇於西淸。《註》方皇,猶彷徨也。

文紡切。蝄或作方。《周禮·夏官·方相氏》敺方良。《註》方良,罔兩也。木石之怪夔罔兩。《張衡·東京賦》腦方良。《註》方良,草澤之神也。○按《說文》作蝄蜽。

《集韻》甫兩切,音倣。效也。

《韻補》叶膚容切《道藏·左夫人歌》騰躍雲景轅,浮觀霞上空。霄軿縱橫舞,紫蓋記靈方。

【诧】

詫【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集韻》《韻會》《正韻》丑亞切,音侘。誑也。《玉篇》誇也。《晉書·宗室傳》甘言詫語,方伯襲之以輕兵。《唐書·史思明傳》思明詫曰:朝義怯,不能成我事。《音義》詫,誑也。《宋史·張去華傳》浙人毎迓朝使,必列步騎以自誇詫。

通作姹。《史記·司馬相如傳》子虛過詫烏有先生。《前漢·司馬相如傳》作姹。《師古曰》姹,誇誑之也。

通作侘。《史記·韓長孺傳》以侘鄙縣。《註》誇也。

《集韻》或作。《韻會》亦作咤。

《集韻》虛訝切,音罅。吿也。

《集韻》都故切,音妒。與託同。奠爵也。《書·顧命》王三宿三祭三咤。《釋文》咤,亦作宅。馬云:亦作詫。《說文》作㓃。

【督】

督【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冬毒切《集韻》《韻會》《正韻》都毒切,音篤。《說文》察也。《廣韻》率也,勸也。《增韻》催趨也。《正韻》董也。

敕戒也。《前漢·車千秋傳》宜有以敎督。《唐晝裴度傳》請身督戰。

《說文》目痛也。

《爾雅·釋詁》正也。《左傳·僖十二年》謂督不忘。《疏》謂管仲功德正而不忘也。

《增韻》責也。《史記·項羽紀》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註》督,責也。

考也。《韓非子·揚權篇》督參鞠之。《註》考驗盡之也。

中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註》督旁之脩。《疏》中央爲督,所以督率兩旁。《莊子·養生主》緣督以爲經。《註》督,中也。謂中兩閒而立,俗所謂騎縫也。《六書故》人身督脈當身之中,貫徹上下,故衣縫當背之中,達上下者,亦謂之督。別作裻。

《奇經攷》督者,都也,督脈爲陽脈之都綱。

家督,長子也。《史記·越世家》朱公長男曰:家有長子曰家督。

大將曰督。《後漢·郭躬傳》軍征校尉,一統於督。

督郵,督護,都督,皆官名。

地名。《左傳·成十六年》我師次于督揚。《註》卽祝柯縣,今屬濟南郡。

《史記·燕世家》荊軻獻督亢地圖於秦。《註》督亢,燕地。徐廣曰:涿有督亢亭。

姓。望出巴郡,晉有督戎。

通作篤毒竺。《書·微子之命》曰篤不忘。《孔傳》篤,厚也。本又作竺。左傳謂:督不忘。林註謂:督厚不可忘也。《前漢·張騫傳》身毒在大夏東南。《李奇曰》一名天篤。《師古曰》今之天竺,蓋身毒,聲轉爲天篤,篤省文作竺,又轉爲竹音。《後漢·杜篤論都賦》摧天督。《註》卽天竺國。按此是督與篤竺毒古通。

【战】

戰【卯集中】【戈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古文曰戰。

懼也。《書·仲虺之誥》小大戰戰。

姓。漢戰兢,明戰愼。

【谁】

誰【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五音集韻》是爲切《玉篇》是推切,音垂。《說文》何也。《玉篇》不知其名也。《易·同人》出門同人。

誰咎也。《詩·召南》誰其尸之,有齊季女。《左傳·隱元年》其誰曰不然。《老子·道德經》吾不知誰之子。《莊子·天運篇》子生,五月而能言,不至乎孩而始誰。《註》未至孩童,便知人之姓名爲誰。

《爾雅·釋訓》誰昔昔也。《詩·國風》誰昔然矣。《傳》猶言疇昔也。郭璞曰:誰,發語辭。

《正韻》誰何,詰問也。《前漢·賈誼傳》利兵而誰何。《師古註》問之爲誰也。

《前漢·五行志》大誰卒。《師古註》主問非常之人,云姓名是誰也。大誰,本以誰何稱,因用名官,有大誰長。卒者,長所領士卒也。

姓。《萬姓統譜》誰龍,明正德閒九江府照磨。

《讀書通》通作孰,引《莊子·列禦》莫覺莫悟,何相孰也。

通作疇。引《書·舜典》疇若予上下草木鳥獸,卽孰若,與誰同。

《韻會》亦作譙。《史記·衞綰傳》不譙呵綰。《註》責讓也。譙,音誰,呵,音何。《漢書》作孰何。李奇曰:孰誰也。何,呵也。師古曰:不誰何者,猶言不借問耳。《集韻》或作唯。

相关诗句
万骨如山堆战垒 欲将马革裹父尸 路人道是将军子 麻衣草屦色憔悴 其存其殁家莫闻 是封君 将军妻 白发萧骚何处泣 年八十 将军母 从此津城无人防 几人泣送将军丧 白衣素冠黑裲裆 将军危坐死不僵 一弹洞胸胸流肠 一弹掠肩血滂滂 左右搀扶出里疮 今日被发归大荒 赤日行空飞沙黄 作战场 八里台 野茫茫 天苍苍 非战之罪乃天亡 今日除死无可望 一身众敌何可当 謷謷犬吠牙强梁 外有虎豹内豺狼 我何面目对我皇 通天之罪死难偿 执此诬我谗口张 藩身汉心庸何伤 秃襟小袖氆氇装 连珠之炮后门枪 十年训练求自强 众狂仇我谓我狂 将军仰天泣数行 将军部曲已云散 将军麾军方寸乱 黄尘滚滚酣野战 是兵是贼纷莫辨 将军右臂几化弹 将军左足方中箭 火光已射将军面 齐声大呼聂军反 道旁一军路横贯 将军追贼正驰电 将军将军宜急追 恐遭毒手不可迟 此时生死未可知 驱迫泥行如犬鸡 芒笼绳缚兼鞭笞 将军之母将军妻 嘈嘈杂杂纷指挥 排墙击案拖旌旗 闯门众多偻罗儿 跪称将军出战时 红尘一骑乘风驰 将军日午罢战归 从此杀敌先杀贼 将军气涌遍传檄 不愿操兵愿打拳 人人趋叩将军辕 从贼容易从军难 诸将窃语心胆寒 作官不如作贼好 军中流言各哗噪 将军知此不 将军顾轻我 勉我修戈矛 奖我兴甲兵 许我为同仇 懿旨五六行 神前同叩头 京中大官来 满车高瓯窭 昨日拜赐金 巾帼赢兜鍪 亦有红灯照 衣冠如沐猴 大兄翠雀翎 车前鸣八驺 阿师黄马褂 方与将军雠 此时众团民 中旨翻疑战不力 敌军方诧督战谁 西人东人惊动色 黄龙旗下有此军 周旋进退来来击 百马横冲刀雪色 暮卷枪云黑 朝飞弹雨红 敌人绕床不得息 一炮足底轰 敌人对案不能食 一炮空中来 起处无处觅 雷声肱肱起 但见聂字军旗入复出 不闻他军来 诏令前军作前敌 大沽昨报炮台失 又复死何所 此身未知死谁手 呼天欲诉天不闻 将军墨墨泪如雨 国人争道天魔舞 自天下降天之神 复言神拳斫不死 志灭番鬼扶清人 皆言此团忠义民 问讯事何如 夕得相公书 不许无理闹 明晨太后诏 责汝何暴横 复传亲王令 戒汝贪功勋 忽来总督文 炮声一到骈头死 空拳冒刃口喃喃 公然张拳出相抵 将军令解大小团 是何鼠子乃敢尔 欲杀一龙二虎三百羊 白昼横刀走都市 燕南忽报妖民起 河朔将帅无人不爱君 虬髯虎眉面色赭 名高天下闻 聂将军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