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知罗雀庭中事

出自:清代·龚鼎孳《寿白母长歌》

拼音:[jūn][zhī,zhì][luó][què,qiāo,qiǎo][tíng][zhōng,zhòng][shì]

平仄:平平平平平平仄

甲乙之际无事无,台城白昼嗥妖狐。
丞相按剑坐交戟,绯衣赤棒喧天衢。
中有一人髯且怒,昔母赵娆父王甫。
风雷炙手诧从龙,斧钺行空恣匣虎。
失职蓝田怨久盈,俊厨风义激诸生。
人伦月旦清裁出,大事《春秋》直笔争。
是时二白皆年少,雕隼云峰立秋晓。
霜翮常令狡兔愁。
金眸不畏轻缯绕,希风海内盛诸君。
挝鼓交腾逐客文,小人名辱身犹在。
一言精悍张吾军,读书早读东京史。
李杜齐名差可拟,纺车玉雪照镫青。
古今淑母成君子,十年奏赋诎《甘泉》。
敝箧同缄《宝剑篇》,一夕铜驼长荆棘。
顿闻铁马嘶南天,草莽陈师勤国难。
新亭对酒悲风乱,洒泣登舟动鬼神。
扶危共望清和蒜,将军富贵蠡吾侯。
汹汹先将乔固收,岂有曹鸾能讼党。
却因刘鲔坐同谋。
中宵片纸飞司隶,长者是兄羽者弟。
郭揖相怜解绶惊,毛钦自失操兵锐。
淰淰寒云贯械傍,过门别母空傍徨。
寸葱对陨飞霜涕,萱草难忘受日长。
此日清流遭六百,槛车一网纷驰逐。
北寺空歌凤鸟衰,南冠谁念霜毛秃。
武安夜夜醉金貂,耳语能宽避席骄。
共羡苍头无李善,何期朱户有王调。
电掣飙回格天阁,健儿快马冲铃柝。
赫蹄小字颇难详,但言误饮姜刘药。
上游旗纛卷飞樯,万甲传呼起晋阳。
妄意人情合张角,顿令赤帻劳杨匡。
大军北促楼船渡,降帆火照丹阳树。
角巾无恙白先生,司马门空笳吹暮。
辇珠舆璧又江东,回鹘明装舞队空。
鼍鼓散军朝失势,壁门奏表夜论功。
郿坞脐燃膏乍冷,罡风人堕仙霞岭。
鱼轩象服有庞眉,萧条鼎养凄飘梗。
大母含饴拥绛帷,冰鲦碧笋娱春晖。
眼看桑海麻姑劫,天与花軿莱子衣。
茅容鸡黍安林峤,捧檄还开北堂笑。
汉廷辟举首贤良,独行何辞三府召。
小弟虎观先上书,英声藉甚翔公车。
长安卿相竞倒屣,恨不立置承明庐。
扬雄文似翻迟荐,明月瑶阶掩秋扇。
三十六宫嚬翠蛾,倾城伫冠昭阳殿。
昨日长兄书自南,柴门菽水清且甘。
钟阜晴云当户牖,蒲团香雨滋优昙。
薄游倦折宫城柳,黄菊两开正重九。
心随征雁过滹沱,急归为进南陔酒。
若母吾母交义真,登堂一拜犹逡巡。
敢云房杜忝明好,愿依陶孟称芳邻。
栖栖京雒车尘白,项领磬折终何益。
蕙茝离披自一时,葡萄烂漫仍千石。
兴酣起舞属谁欢,卫尉东西不耐看。
君知罗雀庭中事,正则何心薄子兰。
归与若兄连榻语,信我风波久难处。
小人有母恋牵裾,招隐况多丛桂侣。
君家兄弟急朱轮,霄汉应须早致身。
他日起居连八座,定知欢乐过千春。
云门一奏党碑倒,雾霁甘陵日杲杲。
女师母范世真稀,既有令名兼寿考。

查看原文

注释

【罗雀】1.形容门庭寂静或冷落。 2.喻用尽办法搜刮财物。
【中事】1.指某时期中重要的事情。 2.正确的事情。 3.朝廷或宫廷中的事情。 4.中等案件。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君】

君【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軍。《說文》尊也。从尹,發號,故从口。《白虎通》君者,羣也,羣下歸心也。《易·師卦》大君有命。《書·大禹謨》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爲天下君。

凡有地者,皆曰君。《儀禮·子夏傳》君,至尊也。《註》天子,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晉語》三世仕家君之。

夫人亦稱君。《詩·鄘風》我以爲君。《傳》君國小君。《箋》夫人對君稱小君。《論語》邦君之妻,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

子稱父母曰君。《易·家人》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

子孫稱先世皆曰君。《孔安國·尚書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

兄稱弟曰君。《杜牧·爲弟墓誌》君諱顗。

妾稱夫曰君。《禮·內則》君已食徹焉。《註》此謂士大夫之妾也。《儀禮·喪服》妾謂君。《註》妾謂夫爲君者,不得體之,加尊之也,雖士亦然。《疏》以妻得體之,得名爲夫,妾雖接見於夫,不得體敵,故加尊之,而名夫爲君。

婦稱夫亦曰君。《古樂府》十七爲君婦。

夫稱婦曰細君。《前漢·東方朔傳》歸遺細君,又何仁也。

上稱下亦曰君。《史記·申屠嘉傳》上曰:君勿言吾私之。

封號曰君。《史記·商君傳》秦封之於商十五邑,號爲商君。

婦人封號亦曰君。《史記·外戚世家》尊皇太后母臧兒爲平原君。

彼此通稱亦曰君。《史記·司馬穰苴傳》百姓之命,皆懸於君。君謂莊賈也。

《張儀傳》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蘇君。

隱士就聘者曰徵君。《後漢·逸民韓康傳》亭長以韓徵君當至。

持節出使者曰使君。《後漢·恂傳》非敢脅使君。

《諡法》慶賞威曰君,從之成羣曰君。

君子,成德之稱。《易·乾卦》君子,終曰乾乾。《論語》不亦君子乎。《註》君子,成德之名。

姓。《正字通》明有君助。

叶姑員切,音涓。《劉向·烈女傳》引過推讓,宣王悟焉。夙夜崇道,爲中興君。

【知】

知【午集中】【矢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智平聲。《說文》詞也。从口从矢。《徐曰》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

《玉篇》識也,覺也。《增韻》喩也。《易·繫辭》百姓日用而不知。《書·臯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

漢有見知法。《史記·酷吏傳》趙禹與張湯論定諸律令,作見知法。《註》吏見知不舉劾爲故縱。

相交曰知。《左傳·昭四年》公孫明知叔孫于齊。《註》相親知也。

《昭二十八年》魏子曰:昔叔向適鄭,鬷蔑一言而善,執手遂如故知。《楚辭·九歌》樂莫樂兮新相知。

《爾雅·釋詁》匹也。《詩·檜風》樂子之無知。《註》匹也。

《廣韻》欲也。《禮·樂記》好惡無節於內,知誘於外。

猶記憶也。《論語》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猶主也。《易·繫辭》乾知大始。《左傳·襄二十六年》公孫揮曰:子產其將知政矣。《魏了翁·讀書雜抄》後世官制上知字始此。

《揚子·方言》愈也。南楚病愈者,或謂之知。《黃帝素問》二刺則知。《註》上古以小便利腹中和爲知。

藥名。《日華志》預知子,取綴衣領上,遇有蠱毒,則聞其有聲。

地名。《左傳·昭二十七年》公徒敗于且知。

《集韻》《韻會》知義切。《正韻》知意切。與智同。《易·臨卦》知臨大君之宜。《荀子·修身篇》是是非非謂之知。

姓。《左傳》晉有知季,卽荀首也。別食知邑,又爲知氏。

《諡法》官人應實曰知。

【罗】

羅【未集中】【网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4画

《廣韻》魯何切《集韻》《韻會》良何切《正韻》朗何切,音蘿。《說文》以絲罟鳥。古者芒氏初作羅。《爾雅·釋器》鳥罟謂之羅。《註》謂羅絡之。《詩·王風》雉離於羅。《周禮·夏官·羅氏》掌羅烏鳥。

《類篇》帛也。《釋名》羅文,疎羅也。《戰國策》下宮糅羅紈,曳綺縠。

《廣雅》羅,列也。《楚辭·九歌》羅生兮堂下。《註》羅列而生。

國名。《左傳·桓十二年》羅人欲伐之。《註》羅,熊姓國,在宜城縣西山中,後徙。

水名。《史記·屈原傳》遂自投汨羅。《註》汨水在羅,故曰汨羅。

新羅,東夷國名。《唐書·東夷傳》新羅,弁韓苗裔也,居漢樂浪地。

姓。《姓氏急就篇》羅氏,顓頊後,封于羅,今房州也。子孫以爲氏。

羅羅,獸名。《山海經》北海有獸,狀如虎,名曰羅羅。《駢雅》靑虎謂之羅羅。

菴羅,果名。《本草》梨之類,色黃,如鵝梨。

《集韻》鄰知切,音離。義同。

《集韻》郞佐切,音囉。邏或省作羅。巡也。

【雀】

雀【戌集中】【隹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卽略切《集韻》《韻會》《正韻》卽約切,音爵。《說文》依人小鳥也。从小,隹。讀與爵同。《古今注》雀,一名家賔。《埤雅》雀,物之淫者。《詩·召南》誰謂雀無角。《左傳·襄二十五年》如鷹鸇之逐鳥雀也。

《書·顧命》二人雀弁。《傳》雀韋弁。《疏》雀,言如雀頭色也。

《周禮·春官·巾車》漆車藩蔽豻雀飾。

《戰國策》雀立不轉。《註》雀立,踊也。

《揚子·方言》鸝黃,或謂之楚雀。《爾雅·釋鳥》鵹黃,楚雀。《註》卽倉庚也。

《爾雅·釋鳥》鷣,負雀。《註》鷣,鷂也。善捉雀,因名。

《爾雅·釋鳥·桑鳸竊脂註》俗謂之靑雀。

《爾雅·釋鳥·桃蟲鷦註》鷦,桃雀也。俗呼爲巧婦。《疏》方言說,巧婦之名,自關而東謂之工爵,自關而西或謂之韈雀。

《揚雄·羽獵賦》鸞,孔雀。

《臨海異物志》南海有黃雀魚,六月化爲黃雀,十月入海爲魚。

《爾雅·釋草》蘥,雀麥。《註》卽燕麥也。

朱雀,南方宿名。《禮·曲禮》前朱雀而後武。

【庭】

庭【寅集下】【广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特丁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丁切,音亭。《說文》宮中也。《玉篇》庭,堂階前也。《易·節卦》不出戸庭,无咎。《周禮·天官·閽人》掌埽門庭。

官名。《周禮·秋官》庭氏。《註》主射夭鳥,令國中淸潔如庭者也。

《爾雅·釋詁》直也。《疏》庭條,直也。《詩·小雅》播厥百穀,旣庭且碩。

州名。《唐書·地理志》庭州,貞觀十四年置,長安二年,爲北庭都護府,有後庭縣。《廣韻》卽漢車師後王庭之地,本烏孫國土,其前王庭,卽交河縣也。

天庭,星名。《石氏星傳》龍星左角曰天田,右角曰天庭。

洞庭,湖名。《楚辭·九歌》洞庭波兮木葉下。

山名。《前漢·地理志》太湖中有包山,山下有洞庭穴道,濳行水底去,無所不通,號爲地脉。

山庭。《任昉王文憲集序》山庭異表。《註》論語摘輔像曰:子貢山庭斗繞口,謂面有山庭,言山在中,鼻高有異相也。

《集韻》他定切,音聽。《增韻》逕庭,隔遠貌。《莊子·逍遙遊》大有逕庭。

叶徒陽切,音近長。《韓愈·此日足可惜詩》馳辭對我策,章句何煒煌。禮終樂亦闋,相拜送於庭。

【中】

中【子集上】【丨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忠。《書·大禹謨》允執厥中。《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

《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註》舉中氣也。

司中,星名。在太微垣。《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

《前漢·律歷志》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

中央,四方之中也。《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註》洛爲天地之中。《張衡·東京賦》宅中圓大。

正也。《禮·儒行》儒有衣冠中。《周禮·秋官·司刺》以此三法者求民情,斷民中,施上服下服之罪。《註》斷民罪,使輕重得中也。

心也。《史記·韓安國傳》深中寬厚。

內也。《易·坤卦》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老子·道德經》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半也。《列子·力命篇》得亦中,亡亦中。《魏志·管輅傳》鼓一中。《註》猶言鼓一半也。

成也。《禮·禮器》因名山升中于天。《註》中,猶成也。燔柴祭天,告以諸侯之成功也。

滿也。《前漢·百官表》制中二千石。《註》謂滿二千石也。《索隱》漢制,九卿已上,秩一歲,滿二千石。

穿也。《周禮·冬官考工記》中其莖。《註》謂穿之也。

盛算器。《禮·投壺》主人奉矢,司射奉中。《註》士鹿中,大夫兕中,刻木如兕鹿而伏,背上立圓圈,以盛算也。

《禮·深衣註》衣有表者,謂之中衣。與衷通。

俚語。以不可爲不中。《蕭參希通錄》引左傳成公二年,無能爲役。杜預註:不中爲之役使。

《禮·鄕飲酒義》冬之爲言中也。中者,藏也。

姓。漢少府卿中京。

中行,中英,中梁,中壘,中野,皆複姓。

《廣韻》《集韻》《韻會》陟仲切,音妕。矢至的曰中。《史記·周本紀》養由基去柳葉百步,射之,百發百中。

著其中曰中。《莊子·達生篇》中身當心則爲病,猶醫書中風,中暑是也。

要也。《周禮·春官》凡官府鄕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註》謂治職簿書之要也。

應也。《禮·月令》律中大簇。《註》中猶應也。

合也。《左傳·定元年》季孫曰:子家子亟言於我,未嘗不中吾志也。

《類篇》《正韻》直衆切。與仲通。《禮·月令》中呂,卽仲呂,又讀作得。《周禮·地官》師氏掌國中失之事。《註》故書中爲得。陸德明云:中,杜音得。

《韻補》叶陟良切,音章。師古曰:古讀中爲章。《吳志·胡綜傳·黃龍大牙賦》四靈旣布,黃龍處中。周制日月,是曰太常。

叶諸仍切,音征。《劉貢父·詩話》關中讀中爲》天期乗祚受爵漢中。叶下秦。古東韻與庚陽通。俗讀中酒之中爲去聲。中與之中爲平聲。◎按《魏志·徐邈傳》:邈爲尚書郞,時禁酒。邈私飮沈醉,趙達問以曹事,曰中聖人。時謂酒淸爲聖人,濁者爲賢人。蘇軾詩:公特未知其趣耳,臣今時復一中之。則中酒之中,亦可讀平聲。《通鑑》:周宣王成中與之名,註:當也。杜詩:今朝漢社稷,新數中與年。則中與之中亦可讀去聲。

【事】

事【子集上】【亅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叓音示。大曰政,小曰事。《廣韻》使也,立也,由也。《釋名》事,偉也。偉立也。凡所立之功也。《書·大禹謨》六府三事允治。

《詩·小雅》三事大夫,莫肯夙夜。《註》三公也。

《詩·大雅》三事就緒。《註》三農之事也。

奉也。《禮·曲禮》年長以倍。則父事之。

營也,治也。《史記·曹參世家》卿大夫以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

《廣韻》《類篇》側吏切。事刃,與倳剚同。別見人部倳字註。

《韻補》叶逝支切,音時。《蔡邕詞》帝曰休哉,命公三事。乃耀柔嘉,是式百司。

叶詩紙切,音始。《詩·召南》于以用之,公侯之事。叶沚。

叶疎語切,書上聲。《韓非子·揚權篇》使雞司夜,令狸執鼠。皆用其能,上乃無事。

叶常御切,音樹。《易林》雖慍不去,復職內事。

相关诗句
既有令名兼寿考 女师母范世真稀 雾霁甘陵日杲杲 云门一奏党碑倒 定知欢乐过千春 他日起居连八座 霄汉应须早致身 君家兄弟急朱轮 招隐况多丛桂侣 小人有母恋牵裾 信我风波久难处 归与若兄连榻语 正则何心薄子兰 君知罗雀庭中事 卫尉东西不耐看 兴酣起舞属谁欢 葡萄烂漫仍千石 蕙茝离披自一时 项领磬折终何益 栖栖京雒车尘白 愿依陶孟称芳邻 敢云房杜忝明好 登堂一拜犹逡巡 若母吾母交义真 急归为进南陔酒 心随征雁过滹沱 黄菊两开正重九 薄游倦折宫城柳 蒲团香雨滋优昙 钟阜晴云当户牖 柴门菽水清且甘 昨日长兄书自南 倾城伫冠昭阳殿 三十六宫嚬翠蛾 明月瑶阶掩秋扇 扬雄文似翻迟荐 恨不立置承明庐 长安卿相竞倒屣 英声藉甚翔公车 小弟虎观先上书 独行何辞三府召 汉廷辟举首贤良 捧檄还开北堂笑 茅容鸡黍安林峤 天与花軿莱子衣 眼看桑海麻姑劫 冰鲦碧笋娱春晖 大母含饴拥绛帷 萧条鼎养凄飘梗 鱼轩象服有庞眉 罡风人堕仙霞岭 郿坞脐燃膏乍冷 壁门奏表夜论功 鼍鼓散军朝失势 回鹘明装舞队空 辇珠舆璧又江东 司马门空笳吹暮 角巾无恙白先生 降帆火照丹阳树 大军北促楼船渡 顿令赤帻劳杨匡 妄意人情合张角 万甲传呼起晋阳 上游旗纛卷飞樯 但言误饮姜刘药 赫蹄小字颇难详 健儿快马冲铃柝 电掣飙回格天阁 何期朱户有王调 共羡苍头无李善 耳语能宽避席骄 武安夜夜醉金貂 南冠谁念霜毛秃 北寺空歌凤鸟衰 槛车一网纷驰逐 此日清流遭六百 萱草难忘受日长 寸葱对陨飞霜涕 过门别母空傍徨 淰淰寒云贯械傍 毛钦自失操兵锐 郭揖相怜解绶惊 长者是兄羽者弟 中宵片纸飞司隶 却因刘鲔坐同谋 岂有曹鸾能讼党 汹汹先将乔固收 将军富贵蠡吾侯 扶危共望清和蒜 洒泣登舟动鬼神 新亭对酒悲风乱 草莽陈师勤国难 顿闻铁马嘶南天 一夕铜驼长荆棘 敝箧同缄《宝剑篇》 十年奏赋诎《甘泉》 古今淑母成君子 纺车玉雪照镫青 李杜齐名差可拟 读书早读东京史 一言精悍张吾军 小人名辱身犹在 挝鼓交腾逐客文 希风海内盛诸君 金眸不畏轻缯绕 霜翮常令狡兔愁 雕隼云峰立秋晓 是时二白皆年少 大事《春秋》直笔争 人伦月旦清裁出 俊厨风义激诸生 失职蓝田怨久盈 斧钺行空恣匣虎 风雷炙手诧从龙 昔母赵娆父王甫 中有一人髯且怒 绯衣赤棒喧天衢 丞相按剑坐交戟 台城白昼嗥妖狐 甲乙之际无事无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