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和靡不同

出自:清代·陈恭尹《送王紫诠使君观察川南兼以为寿》

拼音:[chàng][hé,hè,huó,huò,hú][mí][bù,fǒu][tóng,tòng]

平仄:仄平平仄平

箕尾出东隅,牛斗在其侧。
如何分野内,燕越殊南北。
与君隔万里,衰晚始相识。
鸿飞与虬潜,事异中心得。
君才具匡济,少小富学殖。
方壮已为郎,纂修曾借职。
雍容著作场,出入东西掖。
禄养逮高年,公馀事登陟。
家近盘山阳,子春有遗洫。
青鞋结两耳,健足生八翼。
一线天门开,三潭龙雾黑。
长啸踏烟萝,高吟呵鬼蜮。
虎穴亦偶眠,僧厨频寄食。
越险倍骁腾,耽奇忘偪仄。
细写北岳真,传之子卿墨。
九重有眷命,五马来南国。
始至合江楼,溪山似能忆。
丰鳄涤胸怀,罗浮在封域。
时当废弛后,万绪纷如织。
公事有期程,案牍常充塞。
然膏继落晷,伏枕思嘉则。
频年滋汗漫,一旦皆修饰。
驱车四百峰,聊以适吾适。
维时建子月,落木飞淅沥。
野烧断复明,溪声浅犹激。
南中冬向暖,雪下俄盈尺。
煮茗斫层冰,题诗坐孤石。
韵窄语有神,杯寒酒无力。
夜宿就禅衣,朝行共山屐。
兹山信奇秘,抱朴初来宅。
近揖鲍使君,远招浮丘伯。
三十二代仙,并注长生籍。
家老野人黄,孙子真人白。
相示有新铭,至理符玄易。
遂造飞云巅,夜半光赫赫。
初日上空濛,重昏顿昭晰。
建亭名子日,用示丹砂的。
至后一阳生,夜气中宵觌。
大道本目前,世人自沉溺。
真机一似握,百感无不寂。
坦步任穷通,直心以行德。
见义勇于为,与民共休息。
宏才旋气化,远略销奸慝。
干旌孑四郊,羔裘丝五緎。
湖桥时命舫,郡阁频留客。
风流古有人,文采今谁敌。
席门寄穷巷,往往劳熊轼。
唱和靡不同,篇章渐盈百。
吾生丘壑志,赖以遣晨夕。
内顾何所长,诸郎谬求益。
去岁雨为灾,及秋更其剧。
野吏古亭西,书斋寸苔积。
一跌出不虞,右股几成躄。
师资谅非据,造物来深责。
卧疾十馀旬,至今犹怵惕。
送君川之南,远想萦肝膈。
洞庭四际天,巫峡双悬壁。
扁舟溯浩渺,百丈行荆棘。
白帝古高城,竹王旧疆域。
仍当度泸水,葛相曾于役。
使节此经临,所向皆名迹。
边陲况少事,行迈多馀隙。
妙笔发幽妍,闲心恣摹画。
文章自千古,物色增高格。
西蜀宦游人,杜陆为巨擘。
花溪与剑南,鼎足看今昔。
弱冠事远游,中岁聊停策。
河汉一沿洄,衡庐常艺植。
裹足太行西,北睇徒踧踖。
峨嵋心所往,拟得同探索。
药石更精奇,仙灵留采摘。
兔丝下有苓,乌头小为荝。
绝壑长空青,方流饶水碧。
老态未龙钟,馀生况鸡肋。
去志乃勃然,儿曹阻行色。
今晨届弧矢,几日移旌戟。
四座称万年,下民歌九罭。
语别在须臾,重期莫能测。
各为南北人,复作东西隔。
人生感知己,握手殊悯默。
何以赠仁言,高明尚柔克。

查看原文

注释

【唱和】1.歌唱时此唱彼和。语出《诗.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陆德明释文:"本又作"唱"。" 2.指音律相合。 3.互相呼应﹑配合。多含贬义。 4.以诗词相酬答。 5.比喻彼此和谐融洽,多指夫妇关系。唱和(-hè) : 1.按别人诗的原韵,另作一诗,表示对前诗的应和:唱和词章|诗酒唱和。 2.互相呼应、配合(多含贬义):东西唱和互相扇动。 3.比喻关系融洽和谐(多指夫妇关系):夫妇俩配合默契,唱和融洽。
【不同】1.不相同;不一样。 2.不同意。 3.不和。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唱】

唱【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尺亮切,音厰。《說文》導也。《玉篇》禮記曰:一唱而三歎。○按《樂記》今本作倡。

《廣韻》發歌也。《廣韻》亦作誯。《集韻》亦作昌。

【和】

和【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咊龢《廣韻》《正韻》戸戈切《集韻》《韻會》胡戈切,音禾。《廣韻》順也,諧也,不堅不柔也。《書·堯典》協和萬邦。

《舜典》律和聲。《易·乾卦》保合太和。《中庸》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書·堯典》乃命羲和。《註》羲氏,和氏,主曆象授時之官。

《詩·小雅》和鸞雝雝。《傳》在軾曰和,在鑣曰鸞。《疏》和,亦鈴也,以其與鸞相應和,故載見曰和鈴央央是也。《廣韻》本作鉌。

《爾雅·釋樂》大笙謂之巢,小笙謂之和。《註》和,十三簧。

《周禮·夏官·大司馬》以旌爲左右和之門。《註》軍門曰和,今謂之壘門,立兩旌以爲之。《戰國策》與秦交和而舍。

《諡法》不剛不柔曰和。

和夷,地名。《書·禹貢》和夷底績。

雲和,地名。《周禮·春官·大司樂》雲和之琴瑟。

《廣韻》州名,在淮南,漢屬九江郡,齊爲和州。

《韻會》西和州,秦蒙恬築長城始此,唐爲岷州,宋攺西和州。

《廣韻》姓也。本自羲和之後,一云卞和之後,晉有和嶠。

《正字通》養和,今之靠背也。李泌采異木蟠枝以隱背,號曰養和。

《松陵集》皮日休以五物送魏不琢,有烏龍養和,桐廬養和。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臥切,禾去聲。《廣韻》聲相應。《易·中孚》鳴鶴在隂,其子和之。

《爾雅·釋樂》徒吹謂之和。

《集韻》調也。《禮·檀弓》竽笙備而不和。

《禮運》五味,六和,十二食,還相爲質也。《註》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鹹,加以滑甘,是謂六和。

《禮器》甘受和。《釋文》和,戸臥反。《周禮·天官》內饔掌王及后世子膳羞之割烹煎和之事。

【靡】

靡【戌集中】【非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音骳。《說文》披靡也。《廣韻》偃也。《左傳·莊十年》望其旗靡。《史記·項羽紀》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註》正義曰:靡,言精體低垂。

《玉篇》侈靡,奢侈也。《周禮·地官·司市》以政令禁物靡而均市。《註》靡,謂侈靡也。《禮·檀弓》若是其靡也。《戰國策》專淫逸侈靡。

《揚子·方言》私小也。秦晉曰靡。《註》靡,細好也。《司馬相如·上林賦》靡曼美色於後。《註》張揖曰:靡,細也。

《爾雅·釋言》靡,無也。《書·咸有一德》命靡常。《詩·邶風》靡日不思。《揚雄·解嘲》胥靡爲宰。《註》張晏曰:靡,無也。言相師以無爲作宰者也。

《玉篇》罪累也。《詩·周頌》無封靡于爾邦。《傳》封,大也。靡,累也。《疏》奢侈淫靡,是罪累也。

《書·畢命》商俗靡靡。《疏》韓宣子稱紂使師延作靡靡之樂。靡靡者,相隨順之意。《史記·淮隂侯傳》燕從風而靡。

《儒林傳》靡然鄕風。

《史記·殷本紀》說爲胥靡。《註》靡,隨也。古者相隨坐,輕之名。

《詩·王風》行邁靡靡。《傳》靡靡,猶遲遲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敞望靡徙。《註》靡徙,失正也。

《司馬相如·上林賦》登降施靡。《註》施靡,猶連延。

《司馬相如·上林賦》明月珠子,玓瓅江靡。《註》靡,崖也。

胥靡,周地。見《左傳·定六年》。

《禮·月令》孟夏之月,靡草死。《註》靡草,薺葶藶之屬。

《集韻》《韻會》《正韻》忙皮切,音麋。分也。《易·中孚》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註》靡,散也。分散而共之。《集韻》通作縻。

《揚子·方言》靡,滅也。《孟子》靡爛其民而戰之。《前漢·景十三王傳》日夜靡。

《越語》靡王躬身。《註》靡,損也。《戰國策》寡人屈於內,而四國靡於外。《荀子·君道篇》無靡費之用。

與。

《集韻》眉波切,音摩。散也。

《左傳·成二年》師至於靡筓之下。《註》山名。《釋文》靡,如字,又音摩。

《莊子·齊物論》與物相刃相靡。《荀子·性惡篇》身日進於仁義,而不自知也者,靡使然也。《註》磨,切也。《史記·淮南王衡山王傳贊》亦其俗薄臣下漸靡使然也。

《集韻》莫加切,音麻。收麻,縣名,在益州,外靡藥草所出。《前漢·地理志》益州郡收麻縣。《註》李奇曰:靡音麻,卽升麻,殺毒藥所出也。

《集韻》《韻會》綽奇麗,顔如荼兆逐靡。

《揚雄·甘泉賦》今朝廷純仁,遵道顯義。幷包書林,聖風雲靡。《註》師古曰:靡,武義反。

【不】

不【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

《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

《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䳡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未定之辭也。《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姓。《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詩·小雅》鄂不韡韡。《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陸璣詩疏》柎作跗。《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與丕同。《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秦·和鐘銘》不顯皇祖。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韻補》叶補美切,音彼。《荀子·賦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同】

同【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桐。《說文》合會也。《玉篇》共也。《廣韻》①也。《易·同人》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書·益稷》敷同日奏罔功。

《廣韻》齊也。《書·舜典》同律度量衡。《詩·小雅》我馬旣同。

聚也。《詩·小雅》獸之所同。《傳》同猶聚也。

和也。《禮·禮運》是謂大同。《註》猶和也,平也。

《周禮·春官·大司樂》六律六同。《註》六律合陽聲者,六同合隂聲者。

《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註》律以竹,同以銅。言助陽宣氣,與之同也。

《周禮·春官·大宗伯》時見曰會,殷見曰同。《詩·小雅》赤芾金舄,會同有繹。

《周禮·地官·小司徒·井牧其田野註》司馬法曰:十成爲終,十終爲同,同方百里。《疏》謂之爲同者,取象震雷百里所聞同,故名百里爲同也。

爵名。《書·顧命》上宗奉同瑁。《註》同,爵。瑁,圭也。

州名。《廣韻》漢馮翊地有九龍泉,泉有九源,同爲一流,因以名之。《韻會》後魏以灃水攸同名州。

《正韻》通也。《莊子·在宥篇》聞廣成子在于空同之上。《註》呂吉甫曰:空同之上,無物而大通之處也。

姓。《正字通》唐有同谷。

《盧仝詩》仝不仝,異不異,是謂大仝而小異。

通作童。《列子·黃帝篇》狀與我童者,近而愛之。狀與我異者,疏而畏之。

《釋文》徒貢切,音洞。與詷同。《禮·祭統》鋪筵設同几,爲依神也。《註》同之言詷也。《疏》同之言詷也者,若單作同字,是齊同之同,非詷共之詷。若詷共之詷,則言旁作同。漢魏之時,字義如此,今則總爲一字。

叶徒黃切,音唐。《。

相关诗句
高明尚柔克 何以赠仁言 握手殊悯默 人生感知己 复作东西隔 各为南北人 重期莫能测 语别在须臾 下民歌九罭 四座称万年 几日移旌戟 今晨届弧矢 儿曹阻行色 去志乃勃然 馀生况鸡肋 老态未龙钟 方流饶水碧 绝壑长空青 乌头小为荝 兔丝下有苓 仙灵留采摘 药石更精奇 拟得同探索 峨嵋心所往 北睇徒踧踖 裹足太行西 衡庐常艺植 河汉一沿洄 中岁聊停策 弱冠事远游 鼎足看今昔 花溪与剑南 杜陆为巨擘 西蜀宦游人 物色增高格 文章自千古 闲心恣摹画 妙笔发幽妍 行迈多馀隙 边陲况少事 所向皆名迹 使节此经临 葛相曾于役 仍当度泸水 竹王旧疆域 白帝古高城 百丈行荆棘 扁舟溯浩渺 巫峡双悬壁 洞庭四际天 远想萦肝膈 送君川之南 至今犹怵惕 卧疾十馀旬 造物来深责 师资谅非据 右股几成躄 一跌出不虞 书斋寸苔积 野吏古亭西 及秋更其剧 去岁雨为灾 诸郎谬求益 内顾何所长 赖以遣晨夕 吾生丘壑志 篇章渐盈百 唱和靡不同 往往劳熊轼 席门寄穷巷 文采今谁敌 风流古有人 郡阁频留客 湖桥时命舫 羔裘丝五緎 干旌孑四郊 远略销奸慝 宏才旋气化 与民共休息 见义勇于为 直心以行德 坦步任穷通 百感无不寂 真机一似握 世人自沉溺 大道本目前 夜气中宵觌 至后一阳生 用示丹砂的 建亭名子日 重昏顿昭晰 初日上空濛 夜半光赫赫 遂造飞云巅 至理符玄易 相示有新铭 孙子真人白 家老野人黄 并注长生籍 三十二代仙 远招浮丘伯 近揖鲍使君 抱朴初来宅 兹山信奇秘 朝行共山屐 夜宿就禅衣 杯寒酒无力 韵窄语有神 题诗坐孤石 煮茗斫层冰 雪下俄盈尺 南中冬向暖 溪声浅犹激 野烧断复明 落木飞淅沥 维时建子月 聊以适吾适 驱车四百峰 一旦皆修饰 频年滋汗漫 伏枕思嘉则 然膏继落晷 案牍常充塞 公事有期程 万绪纷如织 时当废弛后 罗浮在封域 丰鳄涤胸怀 溪山似能忆 始至合江楼 五马来南国 九重有眷命 传之子卿墨 细写北岳真 耽奇忘偪仄 越险倍骁腾 僧厨频寄食 虎穴亦偶眠 高吟呵鬼蜮 长啸踏烟萝 三潭龙雾黑 一线天门开 健足生八翼 青鞋结两耳 子春有遗洫 家近盘山阳 公馀事登陟 禄养逮高年 出入东西掖 雍容著作场 纂修曾借职 方壮已为郎 少小富学殖 君才具匡济 事异中心得 鸿飞与虬潜 衰晚始相识 与君隔万里 燕越殊南北 如何分野内 牛斗在其侧 箕尾出东隅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