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文遒似李

出自:元代·耶律楚材《和张敏之诗七十韵三首 其二 再用张敏之韵》

拼音:[zhuàn][wén][qiú][sì,shì][lǐ]

平仄:仄平平仄仄

我爱张公子,丁年密退藏。
施为宜法则,议论自馨香。
元气却不死,深陂岂可量。
儿时供府荐,壮岁已名扬。
汲汲尊尼父,堂堂类子张。
迁居择邻里,濯足拣沧浪。
作传编毛颖,谈玄说剑铓。
奇才千古重,令问万民望。
气压四明客,调穷三耳臧。
典谟师我舜,雅颂起予商。
绵蕞曾陈汉,仁术屡说梁。
本非中酒困,长为和诗忙。
道长茹连拔,时衰心独伤。
篆文遒似李,隶字楷如王。
青眼予能作,白眉君最良。
万言陈国利,一战捷文场。
出海游龙舞,腾空翥凤翔。
十全君子行,一代士林光。
句法吾师范,诗材我窃攘。
忠心常向日,直节欲淩霜。
文没岁云久,道亡天未将。
狂澜时既倒,木铎子宜当。
德业能纯粹,学术靡理疆。
冲天憎燕雀,当路恶豺狼。
绮语吟千韵,宸笔扫十行。
行藏关治乱,出处卜兴亡。
郡隶清河上,家居杜曲傍。
登科年甫冠,修史发初苍。
仙观尝新欠,宫园醉晚凉。
朝天恭踧踖,退食独彷徨。
得暇多休沐,游山小治装。
一卮持竹叶,左手把无肠。
官酒浇三斗,宫词唾百章。
阮声师校尉,琴诀受嵇康。
似玉风神异,如兰气味长。
坦怀无戚戚,明见笑伥伥。
草檄堪医疾,针诗可治肓。
博闻敌武库,高价重珠囊。
忧患经多故,艰难已备尝。
悲歌声历历,雅调韵洋洋。
造次必于是,中心何日忘。
生涯两书箧,香火一禅床。
海上寻徐福,壶中觅长房。
流传虽若此,真伪甚难详。
水国波奔激,仙乡路渺茫。
孤身朝北阙,皓首叹东阳。
险韵嚼佳句,残英嗅冷芳。
仁人今尚在,箕子本佯狂。
洪范明皇极,彝伦叙有常。
百王遗礼乐,三代旧轩裳。
会补南极缺,能令北斗昂。
无媒言嗫嚅,失志思回遑。
秋老空悲扇,天凉反卖浆。
却来频渭钓,又绝在陈粮。
志道衰犹梦,依仁老更刚。
故家三径远,薄土一廛荒。
混混常无舍,乾乾体自强。
卒躬能省己,行道不踰方。
宁耻身衣褐,谁嗟日食糠。
起歌明月夜,舒啸白云乡。
绮夏终辞汉,巢由固避唐。
名极得三者,柴立机中央。
荣遇传金马,题名刻玉堂。
未窥君所蕴,徒见子之墙。
遣欲绝形累,无贪不行妨。
一瓢渠乐逸,陋巷我忧惶。
牺易韦编暗,麟经古卷黄。
著述遵辅嗣,去取笑公羊。
再辨麟绝笔,重笺城复隍。
焦桐人不识,独有蔡中郎。

查看原文

注释

【篆文】篆体字。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篆】

篆【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廣韻》持袞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柱兗切,音瑑。《集韻》篆書也。《尚書·序疏》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及新莽居攝,使大司空甄豐等校文書之部,時有六書,三曰篆書,卽小篆,下杜人程邈所作。五曰繆篆,所以摹印。《法書攷》大篆者,周史籀所作也。或曰柱下史始變古文,或同或異,謂之篆。篆者,傳也,傳其物理,施之無窮,《漢·藝文志》《史籀》十五篇是也。以史官製之,用之敎授,謂之史書,凡九千字。小篆者,秦相李斯所作也。增損大篆、籀文,謂之小篆,亦曰秦篆,天下行之。畫如鐵石,字若飛動,作楷隸之祖,爲不易之法。其銘題鐘鼎,及作符節,至今用焉。

轂約也。《周禮·春官》孤乗夏篆。《註》夏,赤也。夏篆,五采畫轂約也。

《考工記》鐘帶謂之篆。

【文】

文【卯集下】【文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無分切,音紋。《說文》錯畫也。《玉篇》文章也。《釋名》文者,會集衆綵,以成錦繡。合集衆字,以成辭義,如文繡然也。《易·繫辭》物相雜,故曰文。《周禮·天官·典絲》供其絲纊組文之物。《註》畫繪之事,靑與赤謂之文。《禮·樂記》五色成文而不亂。

《尚書序》古者伏犧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疏》文,文字也。《說文》序》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卽謂之字。《古今通論》倉頡造書,形立謂之文,聲具謂之字。

《易·乾卦文言疏》文謂文飾。

《易·坤卦》文在中也。《疏》通達文理。《史記·禮書》貴本之謂文,親用之謂理。兩者合而成文,以歸太一,是謂太隆。

《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疏》發舉則有文謀。

《禮·禮器》先王之立禮也,有本有文。忠信,禮之本也。義理,禮之文也。《史記·樂書》禮自外作,故文。《註》文猶動,禮肅人貌。貌在外,故云動。

《禮·樂記》禮減而進,以進爲文。樂盈而反,以反爲文。《註》文,猶美也,善也。

《左傳·僖二十三年》吾不如衰之文也。《註》有文辭也。

《前漢·酷吏傳》司馬安之文法。《註》以文法傷害人也。《又》按其獄皆文致不可得反。《註》言其文案整密也。

姓。《前漢·循吏傳》文翁,廬江舒人也。

《史記·諡法》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勤學好問曰文,慈惠愛民曰文,愍民惠禮曰文,錫民爵位曰文。

獸名。《山海經》放臯之山有獸焉,其狀如蜂,岐尾,反舌,善呼,曰文文。

《集韻》文運切,音問。《論語》小人之過也,必文。《朱傳》文,飾之也,去聲。

眉貧切,音珉。飾也。《禮·玉藻》大夫以魚須文竹,劉昌宗讀。

《韻補》叶微勻切。《崔駰·達旨》摛以皇質,雕以唐文。六合怡怡,比屋爲仁。《張衡·西京賦》都邑游俠,張趙之倫。齊志無忌,擬跡田文。

叶無沿切。《蔡洪棊賦》畫路表界,白質朱文。典直有正,方而不圓。

【遒】

遒【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逎《唐韻》自秋切《集韻》字秋切《韻會》《正韻》慈秋切,進,遒相迫些。《註》遒,亦迫也。

《玉篇》盡也,忽也。《楚辭·九辯》歲忽忽而遒盡兮。

《玉篇》固也。《詩·豳風》四國是遒。

《正字通》聚也。《詩·商頌》百祿是遒。《註》遒,聚也。

《正字通》終也。通作酋。《詩·大雅》似先公酋矣。《註》言善始而善終也。

《正韻》遒人,宣令之官。

《正韻》健也,勁也。《鮑照詩》獵獵晚風遒。《鄭愔詩》魏國文雅遒。

《集韻》逡遒,縣名,在淮南。

《廣韻》卽由切《集韻》將由切,音揫。《爾雅·釋木》枹遒木。《註》謂木叢生。

《集韻》雌由切,音秋。《說文》行貌。

【似】

似【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巳。肖也。《爾雅·釋草》綸似綸,組似組,東海有之。帛似帛,布似布,華山有之。《疏》以其所似,名其草也。

嗣也。《詩·周頌》以似以續。

况也,奉也。《賈島詩》今日把似君,誰有不平事。

《正韻》相吏切,音寺。義同。

《韻補》叶養里切,音以。《詩·大雅》無曰余小子,召公是似。叶下祉。《賈誼·旱雲賦》運淸濁之澒洞兮,正重沓而起。嵬隆崇以崔巍兮,時彷彿而有似。

【李】

李【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杍《唐韻》《正韻》良以切《集韻》兩耳切《韻會》良士切,音里。《說文》果名。《素問》東方木也。《爾雅翼》李,木之多子者。《埤雅》李性難老,雖枝枯,子亦不細,其品處桃上。《詩·小雅》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韻會》世薦士謂之桃李。《劉向·說苑》樹桃李者,夏得休息,秋得其實焉。樹蒺藜者,夏不得休息,秋得其莿焉。世謂狄仁傑,桃李皆在公門,正用此事。

《博雅》行李,關驛也。

與理通。《左傳·僖十三年》行李之往來。《周語》行李以節逆之。《泊宅編》李理義通,人將有行,必先治,如孟子之言治任。理亦治也。

星名。《史記·天官書》熒惑爲李。《徐廣註》內則理兵,外則理政。

司理,官,亦稱司李。《前漢·胡建傳》黃帝李法。《管子·法法篇》臯陶爲李。

檇李,春秋吳地。

姓。《風俗通》伯陽之後。

相关诗句
独有蔡中郎 焦桐人不识 重笺城复隍 再辨麟绝笔 去取笑公羊 著述遵辅嗣 麟经古卷黄 牺易韦编暗 陋巷我忧惶 一瓢渠乐逸 无贪不行妨 遣欲绝形累 徒见子之墙 未窥君所蕴 题名刻玉堂 荣遇传金马 柴立机中央 名极得三者 巢由固避唐 绮夏终辞汉 舒啸白云乡 起歌明月夜 谁嗟日食糠 宁耻身衣褐 行道不踰方 卒躬能省己 乾乾体自强 混混常无舍 薄土一廛荒 故家三径远 依仁老更刚 志道衰犹梦 又绝在陈粮 却来频渭钓 天凉反卖浆 秋老空悲扇 失志思回遑 无媒言嗫嚅 能令北斗昂 会补南极缺 三代旧轩裳 百王遗礼乐 彝伦叙有常 洪范明皇极 箕子本佯狂 仁人今尚在 残英嗅冷芳 险韵嚼佳句 皓首叹东阳 孤身朝北阙 仙乡路渺茫 水国波奔激 真伪甚难详 流传虽若此 壶中觅长房 海上寻徐福 香火一禅床 生涯两书箧 中心何日忘 造次必于是 雅调韵洋洋 悲歌声历历 艰难已备尝 忧患经多故 高价重珠囊 博闻敌武库 针诗可治肓 草檄堪医疾 明见笑伥伥 坦怀无戚戚 如兰气味长 似玉风神异 琴诀受嵇康 阮声师校尉 宫词唾百章 官酒浇三斗 左手把无肠 一卮持竹叶 游山小治装 得暇多休沐 退食独彷徨 朝天恭踧踖 宫园醉晚凉 仙观尝新欠 修史发初苍 登科年甫冠 家居杜曲傍 郡隶清河上 出处卜兴亡 行藏关治乱 宸笔扫十行 绮语吟千韵 当路恶豺狼 冲天憎燕雀 学术靡理疆 德业能纯粹 木铎子宜当 狂澜时既倒 道亡天未将 文没岁云久 直节欲淩霜 忠心常向日 诗材我窃攘 句法吾师范 一代士林光 十全君子行 腾空翥凤翔 出海游龙舞 一战捷文场 万言陈国利 白眉君最良 青眼予能作 隶字楷如王 篆文遒似李 时衰心独伤 道长茹连拔 长为和诗忙 本非中酒困 仁术屡说梁 绵蕞曾陈汉 雅颂起予商 典谟师我舜 调穷三耳臧 气压四明客 令问万民望 奇才千古重 谈玄说剑铓 作传编毛颖 濯足拣沧浪 迁居择邻里 堂堂类子张 汲汲尊尼父 壮岁已名扬 儿时供府荐 深陂岂可量 元气却不死 议论自馨香 施为宜法则 丁年密退藏 我爱张公子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