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我须裹戟

出自:清代·宋湘《寄郑三丙昌》

拼音:[gù][wǒ][xū][guǒ][jǐ]

平仄:仄仄平仄仄

挂帆向风浪,进退交怦怦。
终日坐车壁,轰轰如耳鸣。
心口自相语,八九不得呈。
浪定马解鞍,一梦来生平。
欠伸复大噫,稍自闻其声。
我与晓园子,文字为友生。
久乃见肝胆,终而成弟兄。
己酉与庚戌,两载同昏晨。
山下丛书阁,风雨嘈嘈听。
登堂拜寿母,啼笑杂孩婴。
依依真家人,不闻鸡犬惊。
衣食共柈椸,憧仆无斗争。
我出车子车,我入灯子灯。
并影检文史,交綦倾杯觥。
有时并马出,赏花兼听莺。
莺花亦有意,昵子还我亲。
我贫累八口,子富非千塍。
每当家书来,辄亦指一囷。
我才愧比管,君义高同陈。
人生非木石,安得无性情。
尔后或小别,逐逐肥马尘。
数月得相见,夜语恒无眠。
相期共跋浪,大海飞鲲鲸。
壬年七八月,夜夜秋风清。
为我僦夏屋,踏月五羊城。
岂意梁上材,不及爨下薪。
敢喜珠出海,翻憾玉遗荆。
子乃殊欣然,盛饯江之滨。
长途沮行色,一一劳经营。
辙迹一以北,百叠书殷勤。
阔怀有岁月,笃契无关津。
区区两蜗角,望我如望君。
如此五六年,郁郁俱未伸。
顾我须裹戟,知子眉含颦。
我今尚留滞,非官縻帑银。
骑驴北门出,风雪满其身。
希冀捧一檄,为养非为名。
笔砚焚且尽,酒债时交征。
此心如槁木,宇内唯寓形。
楼中红杏花,或留与子孙。
初秋有人来,自言君比邻。
闻子颇欲出,行行摇双旌。
扫榻逾三月,倒屣虚一迎。
想又不复来,或待明年春。
如子二顷田,进止俱可凭。
前书略己及,不复唇舌申。
忆子送我时,索诗何丁宁。
数载不一报,繄岂忘故人。
亦欲得佳境,稍与句俱新。
岂谓气蔬笋,摆脱全无因。
积悃那可道,着手难为停。
喁喁儿女语,拉杂交甘辛。
寂寞首重回,诊缕情乃真。
八千里顿首,珍重双红鳞。

查看原文

字义

【顾】

顧【戌集下】【頁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2画

〔古文〕古慕切,音故。《玉篇》瞻也。迴首曰顧。《詩·小雅》顧我復我。《箋》顧,旋視也。《書·太甲》顧諟天之明命。《傳》謂常目在之。

眷也。《詩·大雅》乃眷西顧。

《書·康誥》顧乃德。《傳》謂顧省汝德。

《詩·小雅》不顧其後。《箋》不自顧念。

但也。《禮·祭統》上有大澤,則惠必及下,顧上先下後耳。《疏》言上有大澤,則惠必及。但尊上者在先,下者處後耳。一曰顧,故也,謂君上先餕,臣下後餕,示恩則從上起也。

發語辭。《史記·刺客傳》顧不易耶。《註》顧反也。《前漢·賈誼傳》首顧居下。《註》顧亦反也,言如人反顧然。

與雇同。《前漢·鼂錯傳》斂民財,以顧其功。《註》顧,讎也,若今言雇賃也。

引也。《後漢·黨錮傳》郭林宗、范滂等爲八顧,言能以德行引人者也。

國名。亦姓。《詩·商頌》韋顧旣伐,昆吾夏桀。《傳》有韋國者,有顧國者。《箋》顧、昆吾,皆己姓。

地名。《左傳·哀二十一年》公及齊侯邾子盟于顧。《註》顧,齊地。

山名。《方輿勝覽》鎭江北固山,梁武攺曰北顧。

《五音集韻》公戸切,音古。義同。《書·微子》我不顧行遯。徐邈讀。俗作頋。

【我】

我【卯集中】【戈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俄上聲。《說文》施身自謂也。《廣韻》已稱也。

稱父母國曰我,親之之詞。《春秋·隱八年》我人祊。

姓。古賢人,著書名我子。

《說文》或說我,頃頓也。○按頃頓,義與俄同。然字書從無作俄音者,存考。

《韻補》叶與之切,音台。《揚子·太經》出我入我,吉凶之魁。《註》我音如台小子之台。

叶阮古切,音五。《張衡·鮑德誄》業業學徒,童蒙求我。濟濟京河,實爲西魯。,篆文我。

【须】

須【戌集下】【頁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錫兪切《集韻》《韻會》詢趨切,音需。《說文》面毛也。《易·賁卦》賁其須。《註》須之爲物上附者也。《疏》須上附于面。《釋名》頤下曰須。須,秀也。別作䰅。俗作鬚。

待也。《易·歸妹》歸妹以須。《詩·邶風》人涉卬否,卬須我友。

與,待也。

資也,用也。與需通。《爾雅·釋獸須屬》獸曰釁,人曰撟,魚曰須,鳥曰狊。《疏》此皆氣倦體罷所須若此,故題云須屬也。

斯須,猶須臾也。《禮·樂記》禮樂不可斯須去身。

遲緩也。《左傳·成二年》子不少須,衆懼盡。《後漢·淸河孝王傳》且復須留。《註》《東觀記》須留,作宿留。

須女,星名。《史記·天官書·婺女註》正義曰:須女,四星。亦婺女,天少府也。須女,賤妾之稱,婦職之者。

國名。《春秋·僖二十二年》公伐邾,取須句。《公羊傳》作須朐。《前漢·地理志》東郡須昌縣,故須句國。

《左傳·定四年》分唐叔以密須之鼓。《史記·周紀》文王伐密須。《註》密須氏,姞姓之國。今安定隂密縣是也。

邑名。《詩·邶風》思須與漕。《傳》須、漕,衞邑。

《後漢·郡國志》南陽郡順陽有須聚。

菜名。《爾雅·釋草》須薞無。《疏》詩谷風,采葑采菲。傳,葑須也。先儒以須葑蓯當之。孫炎云:須,一名葑蓯。

草名。《爾雅·釋草》臺,夫須。《疏》臺,一名夫須。莎草也。

鳥名。《爾雅·釋鳥》鷉,須鸁。《疏》鷉,一名須鸁。

兵器。《䆁名》須盾,本出於蜀。須,所持也。

《揚子·方言》須,捷敗也。南楚凡人貧衣被醜弊謂之須捷。

姓。《左傳·莊十七年》有須遂氏。《戰國策》魏大夫須賈。

人名。《左傳·僖二十四年》晉侯之豎頭須,守藏者也。

《左思·吳都賦》旗魚須。《註》以魚須爲旗之竿也。

《集韻》逋還切,音斑。班也。《禮·玉藻》笏,大夫以魚須文竹。《釋文》崔云:用文竹及魚班也。隱義云:以魚須飾文竹之邊。須音班。

叶心秋切,音修。《息夫躬辭》嗟若是兮欲何留,撫神龍兮攬其須。《陸雲·九愍》生遺年而有盡,居靜言其何須。將輕舉以遠覽,眇天路而高遊。《註》須,求也。《說文徐註》此本須鬢之須。頁,首也。彡,毛飾也。借爲所須之須。俗書从水,非。毛氏曰:須與湏別。湏,火外切。爛也。

【裹】

裹【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韻會》古火切,音果。《玉篇》包也。《詩·大雅》乃裹糇糧。《莊子·大宗師》裹飯而往食之。

《宋玉·高唐賦》綠葉紫裹。《註》裹,猶房也。

《郭璞·江賦》濯穎散裹。《註》裹,謂草實也。

《說文》纏也。

《集韻》古臥切,音過。義同。

《韻會》指所包之物也。

【戟】

戟【卯集中】【戈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屰《廣韻》几據切《集韻》訖逆切,音㻷。有枝兵也。《增韻》雙枝爲戟,單枝爲戈。《釋名》戟,格也,傍有枝格也。《典略》周有雍狐之戟。《周禮·冬官考工記》戟廣寸有半寸,內三之,胡四之,援五之。《註》戟,今三鋒戟也。內長四寸半,胡長六寸,援長七寸半。

地名。《戰國策》秦舉安邑,而塞女戟。《註》女戟在太行西。

與棘通。《周禮·天官·掌舍棘門註》以戟爲門。《左傳·隱十一年》子都拔棘以逐之。《註》棘戟也。《禮·明堂位》越棘大弓。《註》棘戟同。

《韻補》叶訖約切,音腳。《詩·秦風》脩我矛戟,與子偕作。《揚子·太玄經》比札爲甲,冠矜爲戟。被甲荷戟,以威不恪。《說文》作。

相关诗句
珍重双红鳞 八千里顿首 诊缕情乃真 寂寞首重回 拉杂交甘辛 喁喁儿女语 着手难为停 积悃那可道 摆脱全无因 岂谓气蔬笋 稍与句俱新 亦欲得佳境 繄岂忘故人 数载不一报 索诗何丁宁 忆子送我时 不复唇舌申 前书略己及 进止俱可凭 如子二顷田 或待明年春 想又不复来 倒屣虚一迎 扫榻逾三月 行行摇双旌 闻子颇欲出 自言君比邻 初秋有人来 或留与子孙 楼中红杏花 宇内唯寓形 此心如槁木 酒债时交征 笔砚焚且尽 为养非为名 希冀捧一檄 风雪满其身 骑驴北门出 非官縻帑银 我今尚留滞 知子眉含颦 顾我须裹戟 郁郁俱未伸 如此五六年 望我如望君 区区两蜗角 笃契无关津 阔怀有岁月 百叠书殷勤 辙迹一以北 一一劳经营 长途沮行色 盛饯江之滨 子乃殊欣然 翻憾玉遗荆 敢喜珠出海 不及爨下薪 岂意梁上材 踏月五羊城 为我僦夏屋 夜夜秋风清 壬年七八月 大海飞鲲鲸 相期共跋浪 夜语恒无眠 数月得相见 逐逐肥马尘 尔后或小别 安得无性情 人生非木石 君义高同陈 我才愧比管 辄亦指一囷 每当家书来 子富非千塍 我贫累八口 昵子还我亲 莺花亦有意 赏花兼听莺 有时并马出 交綦倾杯觥 并影检文史 我入灯子灯 我出车子车 憧仆无斗争 衣食共柈椸 不闻鸡犬惊 依依真家人 啼笑杂孩婴 登堂拜寿母 风雨嘈嘈听 山下丛书阁 两载同昏晨 己酉与庚戌 终而成弟兄 久乃见肝胆 文字为友生 我与晓园子 稍自闻其声 欠伸复大噫 一梦来生平 浪定马解鞍 八九不得呈 心口自相语 轰轰如耳鸣 终日坐车壁 进退交怦怦 挂帆向风浪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