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不得呈

出自:清代·宋湘《寄郑三丙昌》

拼音:[bā][jiǔ][bù,fǒu][dé,děi,de][chéng]

平仄:平仄仄平平

挂帆向风浪,进退交怦怦。
终日坐车壁,轰轰如耳鸣。
心口自相语,八九不得呈
浪定马解鞍,一梦来生平。
欠伸复大噫,稍自闻其声。
我与晓园子,文字为友生。
久乃见肝胆,终而成弟兄。
己酉与庚戌,两载同昏晨。
山下丛书阁,风雨嘈嘈听。
登堂拜寿母,啼笑杂孩婴。
依依真家人,不闻鸡犬惊。
衣食共柈椸,憧仆无斗争。
我出车子车,我入灯子灯。
并影检文史,交綦倾杯觥。
有时并马出,赏花兼听莺。
莺花亦有意,昵子还我亲。
我贫累八口,子富非千塍。
每当家书来,辄亦指一囷。
我才愧比管,君义高同陈。
人生非木石,安得无性情。
尔后或小别,逐逐肥马尘。
数月得相见,夜语恒无眠。
相期共跋浪,大海飞鲲鲸。
壬年七八月,夜夜秋风清。
为我僦夏屋,踏月五羊城。
岂意梁上材,不及爨下薪。
敢喜珠出海,翻憾玉遗荆。
子乃殊欣然,盛饯江之滨。
长途沮行色,一一劳经营。
辙迹一以北,百叠书殷勤。
阔怀有岁月,笃契无关津。
区区两蜗角,望我如望君。
如此五六年,郁郁俱未伸。
顾我须裹戟,知子眉含颦。
我今尚留滞,非官縻帑银。
骑驴北门出,风雪满其身。
希冀捧一檄,为养非为名。
笔砚焚且尽,酒债时交征。
此心如槁木,宇内唯寓形。
楼中红杏花,或留与子孙。
初秋有人来,自言君比邻。
闻子颇欲出,行行摇双旌。
扫榻逾三月,倒屣虚一迎。
想又不复来,或待明年春。
如子二顷田,进止俱可凭。
前书略己及,不复唇舌申。
忆子送我时,索诗何丁宁。
数载不一报,繄岂忘故人。
亦欲得佳境,稍与句俱新。
岂谓气蔬笋,摆脱全无因。
积悃那可道,着手难为停。
喁喁儿女语,拉杂交甘辛。
寂寞首重回,诊缕情乃真。
八千里顿首,珍重双红鳞。

查看原文

注释

【八九】1.八个或九个。 2.十分之八九。
【不得】1.不能得到;得不到。 2.不能;不可。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八】

八【子集下】【八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博拔切《集韻》《韻會》《正韻》布拔切,音捌。《說文》別也。象分別相背之形。《徐曰》數之八,兩兩相背,是別也。少隂數,木數也。《玉篇》數也。

《集韻》補內切,音背。《趙古則六書本義》八,音背,分異也,象分開相八形,轉爲布拔切,少隂數也。

《韻補》叶筆別切,音䇷。《張衡·舞賦》聲變諧集,應激成節。度終復位,以授二八。

《韻補》叶必益切,音璧。《張衡·西京賦》叉簇之所攙捔,徒搏之所撞㧙。白日未及移,巳獮其什七八。

八八。《通雅》八八,外國語稱巴巴。《唐書·李懷光傳》德宗,以懷光外孫燕八八爲後。

【九】

九【子集上】【乙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正韻》舉有切《集韻》《韻會》己有切,音久。數也。《說文》陽之變也。《易·乾·文言》乾元用九,天下治也。《列子·天瑞篇》一變而爲七,七變而爲九,九變者,究也。

算法曰九九。《韓詩外傳》齊桓公設庭爎待人士,不至。東野有以九九見者,曰:九九薄能耳,君猶禮之,况賢於九九者乎。《註》若今九章算法。

《荆楚歲時記》俗用冬至次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爲寒盡。

《史記·騶衍傳》中國之外,有赤縣神州者九。

九之爲言多也。《公羊傳·僖九年》葵丘之會,桓公震而矜之,叛者九國,言叛者衆,非實有九國也。宋趙鵬飛曰:會葵丘惟六國,會鹹牡丘皆七國,會淮八國,猶漢紀謂叛者九起也。

陽九,戹也。《左思·吳都賦》世際陽九。《註》陽戹五,隂戹四,合爲九。

姓。

複姓。《何氏姓苑》岱縣人,姓九百,名里。

秦穆公時九方阜,一名歅。善相馬,見《列子》。

隷書防詐譌,凡紀數,九借用玖。《絳曰》洪容齋五筆,九作久,陽數九爲老久義也。玖,黑色玉也。借作玖,非。

《韻會》渠尤切,音仇。國名。《史記·殷本紀》九侯。《註》音仇。

《集韻》《正韻》通。

【不】

不【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

《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

《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䳡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未定之辭也。《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姓。《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詩·小雅》鄂不韡韡。《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陸璣詩疏》柎作跗。《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與丕同。《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秦·和鐘銘》不顯皇祖。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韻補》叶補美切,音彼。《荀子·賦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得】

得【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德。《說文》行有所得也。《玉篇》獲也。《韻會》凡有求而獲皆曰得。

賦受亦曰得。《易·乾卦》知得而不知喪。《禮·曲禮》臨財毋苟得。《左傳·定九年》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孟子》求則得之。

貪也。《論語》戒之在得。

《韻會》與人契合曰相得。《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

得得,唐人方言,猶特地也。《全唐詩話》貫休入蜀,以詩投王建曰:一瓶一鉢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

叶都木切,音篤。《老子·道德經》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易林》入市求鹿,不見頭足,終日至夜,竟無所得。《集韻》或作㝶。

【呈】

呈【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直貞切《集韻》馳貞切《韻會》馳成切,聲。

《玉篇》解也。

《廣韻》示也,見也。《正韻》露也。

姓。《正字通》古今印藪有呈紳。

與程通。《史記·秦始皇紀》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廣韻》《集韻》直正切,音鄭。《廣韻》自媒衒。《唐書·韋澳傳》恐無呈身御史。

《集韻》丑郢切,音騁。與逞同,通也。一曰快也。《集韻》㞷古作呈。註詳屮部四畫。

《字彙補》古文狂字。註詳犬部四畫。《郭氏正誤》呈,从王从口。與呈字異。呈字从。

相关诗句
珍重双红鳞 八千里顿首 诊缕情乃真 寂寞首重回 拉杂交甘辛 喁喁儿女语 着手难为停 积悃那可道 摆脱全无因 岂谓气蔬笋 稍与句俱新 亦欲得佳境 繄岂忘故人 数载不一报 索诗何丁宁 忆子送我时 不复唇舌申 前书略己及 进止俱可凭 如子二顷田 或待明年春 想又不复来 倒屣虚一迎 扫榻逾三月 行行摇双旌 闻子颇欲出 自言君比邻 初秋有人来 或留与子孙 楼中红杏花 宇内唯寓形 此心如槁木 酒债时交征 笔砚焚且尽 为养非为名 希冀捧一檄 风雪满其身 骑驴北门出 非官縻帑银 我今尚留滞 知子眉含颦 顾我须裹戟 郁郁俱未伸 如此五六年 望我如望君 区区两蜗角 笃契无关津 阔怀有岁月 百叠书殷勤 辙迹一以北 一一劳经营 长途沮行色 盛饯江之滨 子乃殊欣然 翻憾玉遗荆 敢喜珠出海 不及爨下薪 岂意梁上材 踏月五羊城 为我僦夏屋 夜夜秋风清 壬年七八月 大海飞鲲鲸 相期共跋浪 夜语恒无眠 数月得相见 逐逐肥马尘 尔后或小别 安得无性情 人生非木石 君义高同陈 我才愧比管 辄亦指一囷 每当家书来 子富非千塍 我贫累八口 昵子还我亲 莺花亦有意 赏花兼听莺 有时并马出 交綦倾杯觥 并影检文史 我入灯子灯 我出车子车 憧仆无斗争 衣食共柈椸 不闻鸡犬惊 依依真家人 啼笑杂孩婴 登堂拜寿母 风雨嘈嘈听 山下丛书阁 两载同昏晨 己酉与庚戌 终而成弟兄 久乃见肝胆 文字为友生 我与晓园子 稍自闻其声 欠伸复大噫 一梦来生平 浪定马解鞍 八九不得呈 心口自相语 轰轰如耳鸣 终日坐车壁 进退交怦怦 挂帆向风浪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