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受文翁荐

出自:清代·吴伟业《阆州行》

拼音:[wèi][shòu][wén][wēng][jiàn]

平仄:仄仄平平仄

四坐且勿喧,听我歌阆州。
阆州天下胜,十二锦屏楼。
歌舞巴渝盛,江山士女游。
我有同年翁,阆州旧乡县。
送客苍溪船,读书玉台观。
忽乘相如车,谓受文翁荐
游宦非不归,十载成都乱。
只君为爱子,相思不相见。
相见隔长安,干戈徒步难。
金牛盘七坂,铁马断千山。
敢辞道路艰,早向妻儿诀。
一身上鸟道,全家傍虎穴。
君自为尊章,岂得顾妻子。
分携各努力,妾当为君死。
凄凄复切切,苦语不能答。
好寄武昌书,莫买秦淮妾。
巴水急若箭,巴船去如叶。
两岸苍崖高,孤帆望中没。
二月到汉口,三月下扬州。
扬州花月地,烽火似边头。
驿路逢老亲,迁官向闽越。
谓逼公车期,蚤看长安月。
再拜不忍去,趣使严装发。
河山一朝异,复作他乡别。
别后竟何如,飘零少定居。
愁中乡信断,不敢望来书。
尽道是葭萌,杀人满川陆。
积尸峨嵋平,千村惟鬼哭。
客有自秦关,传言且悲喜。
来时闻君妇,贞心视江水。
江水流不极,猿声哀岂闻。
将书封断指,血泪染罗裙。
五内为崩摧,买舟急迎取。
相逢惟一恸,不料吾见汝。
拭眼问舅姑,云山复何处。
泪尽日南天,死生不相遇。
汝有亲弟兄,提携思共济。
姊妹四五人,扶持结衣袂。
怀里孤雏痴,啼呼不知避。
失散苍皇间,骨肉都抛弃。
悠悠彼苍天,于人抑何酷。
城中十万户,白骨满崖谷。
官军收成都,千里见榛莽。
设官尹猿猱,半以饲豺虎。
尚道是阆州,此地差安堵。
民少官则多,莫恤蜀人苦。
凄凉汉祖庙,寂寞滕王台。
子规叫夜月,城郭生蒿莱。
只有嘉陵江,江声自浩浩。
我欲竟此曲,流涕不复道。

查看原文

注释

【文翁】汉庐江舒人。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在成都市中起学官﹐入学者免除徭役﹐成绩优者为郡县吏﹐每出巡视﹐"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饬行者与俱﹐使传教令"。蜀郡自是文风大振﹐教化大兴。见《汉书.文翁传》。后世用为称颂循吏的典故。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谓】

謂【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集韻》《韻會》于貴切,音胃。《說文》報也。《徐曰》謂之是報之也。《廣雅》說也。《廣韻》告也,言也。《增韻》與之言也。《易·乾卦》何謂也。《疏》假設問辭,故言何謂。《詩·召南》求我庶士,迨其謂之。《傳》但相告語而約可定矣。《左傳·昭八年》子盍謂之。

《韻會》事有可稱曰有謂,失於事宜不可名言曰無謂。《莊子·齊物論》今我則有謂矣,而未知吾所謂之,其果有謂乎,其果無謂乎。《前漢·景帝紀》姦法與盜,盜甚無謂也。

《正韻》非與之言而稱其人亦曰謂,《論語》子謂子賤,子謂子產,是也。指事而言亦曰謂。《詩·召南》謂行多露,《小雅》謂天蓋高之類,是也。稱其言,亦曰謂。《論語》此之謂也,其斯之謂與,是也。

《正字通》援古釋義而言亦曰謂。《易·臨卦》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禮·樂記》明聖者述作之謂也。

《爾雅·釋詁》勤也。《詩·小雅》心乎愛矣,遐不謂矣。《箋》謂,勤也。勤思君子也。

《廣雅》使也。《玉篇》信也,道也。

姓。《萬姓統譜》宋有謂準,太平興國登科。《說文》本作。

【受】

受【子集下】【又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音壽。《說文》相付也。《玉篇》得也。《易·旣濟》實受其福。《詩·大雅》受天之祜。

承也。《李適之法觀禪師銘》孰承最上,密受居多。

盛也。《杜甫詩》野航恰受兩三人。

容納也。《論語》君子不可以小知,而可大受也。

《正字通》神呪切,收去聲。《詩·小雅》投畀有北,有北不受。叶下昊。昊,許切。○按受字《韻書》無去聲。

叶音暑。《張衡·誚靑衣賦》晏嬰潔志,不顧景女。乃雋不疑,奉霍不受。《韻會》毛氏曰:从音胡到切,下从丈。

【文】

文【卯集下】【文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無分切,音紋。《說文》錯畫也。《玉篇》文章也。《釋名》文者,會集衆綵,以成錦繡。合集衆字,以成辭義,如文繡然也。《易·繫辭》物相雜,故曰文。《周禮·天官·典絲》供其絲纊組文之物。《註》畫繪之事,靑與赤謂之文。《禮·樂記》五色成文而不亂。

《尚書序》古者伏犧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疏》文,文字也。《說文》序》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卽謂之字。《古今通論》倉頡造書,形立謂之文,聲具謂之字。

《易·乾卦文言疏》文謂文飾。

《易·坤卦》文在中也。《疏》通達文理。《史記·禮書》貴本之謂文,親用之謂理。兩者合而成文,以歸太一,是謂太隆。

《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疏》發舉則有文謀。

《禮·禮器》先王之立禮也,有本有文。忠信,禮之本也。義理,禮之文也。《史記·樂書》禮自外作,故文。《註》文猶動,禮肅人貌。貌在外,故云動。

《禮·樂記》禮減而進,以進爲文。樂盈而反,以反爲文。《註》文,猶美也,善也。

《左傳·僖二十三年》吾不如衰之文也。《註》有文辭也。

《前漢·酷吏傳》司馬安之文法。《註》以文法傷害人也。《又》按其獄皆文致不可得反。《註》言其文案整密也。

姓。《前漢·循吏傳》文翁,廬江舒人也。

《史記·諡法》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勤學好問曰文,慈惠愛民曰文,愍民惠禮曰文,錫民爵位曰文。

獸名。《山海經》放臯之山有獸焉,其狀如蜂,岐尾,反舌,善呼,曰文文。

《集韻》文運切,音問。《論語》小人之過也,必文。《朱傳》文,飾之也,去聲。

眉貧切,音珉。飾也。《禮·玉藻》大夫以魚須文竹,劉昌宗讀。

《韻補》叶微勻切。《崔駰·達旨》摛以皇質,雕以唐文。六合怡怡,比屋爲仁。《張衡·西京賦》都邑游俠,張趙之倫。齊志無忌,擬跡田文。

叶無沿切。《蔡洪棊賦》畫路表界,白質朱文。典直有正,方而不圓。

【翁】

翁【未集中】【羽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正韻》烏紅切《集韻》《韻會》烏公切,音螉。《說文》頸毛也。《玉篇》鳥頸下毛。《前漢·禮樂志》赤鴈集六紛員,殊翁雜五采文。《註》孟康曰:翁,鴈頸。

《玉篇》飛貌。

《廣雅》翁,父也。《史記·項羽紀》吾翁卽若翁。

《玉篇》老稱。《史記·灌將軍傳》與長孺共一老禿翁。《註》年老頭禿也。

姓。《前漢·貨殖傳》翁伯以脂而傾縣邑。

《集韻》《正韻》。《周禮·天官·酒正註》盎,猶翁也。成而翁翁然,蔥白色,如今酇白矣。《釋文》翁,音嗚動反。一音於勇反。

《韻補》葉烏光切。《道藏歌》霄駢縱橫舞。紫蓋託朱方。風塵有憂哀,隕我白鬢翁。

《玉篇》或作。

【荐】

荐【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正韻》在甸切《集韻》《韻會》才甸切,音洊。《爾雅·釋言》荐、原,再也。

《國語註》荐,聚也。

《小爾雅》重也。《廣韻》仍也。《左傳·僖十三年》晉荐饑。《爾雅·釋天》仍饑爲荐。

《左傳·襄四年》戎狄荐居。《註》荐,草也,言狄人逐水草而居,徙無常處。

與薦通。《詩·大雅》饑饉薦臻。《說文》荐,薦席也。《六書正譌》俗作洊,非。

相关诗句
流涕不复道 我欲竟此曲 江声自浩浩 只有嘉陵江 城郭生蒿莱 子规叫夜月 寂寞滕王台 凄凉汉祖庙 莫恤蜀人苦 民少官则多 此地差安堵 尚道是阆州 半以饲豺虎 设官尹猿猱 千里见榛莽 官军收成都 白骨满崖谷 城中十万户 于人抑何酷 悠悠彼苍天 骨肉都抛弃 失散苍皇间 啼呼不知避 怀里孤雏痴 扶持结衣袂 姊妹四五人 提携思共济 汝有亲弟兄 死生不相遇 泪尽日南天 云山复何处 拭眼问舅姑 不料吾见汝 相逢惟一恸 买舟急迎取 五内为崩摧 血泪染罗裙 将书封断指 猿声哀岂闻 江水流不极 贞心视江水 来时闻君妇 传言且悲喜 客有自秦关 千村惟鬼哭 积尸峨嵋平 杀人满川陆 尽道是葭萌 不敢望来书 愁中乡信断 飘零少定居 别后竟何如 复作他乡别 河山一朝异 趣使严装发 再拜不忍去 蚤看长安月 谓逼公车期 迁官向闽越 驿路逢老亲 烽火似边头 扬州花月地 三月下扬州 二月到汉口 孤帆望中没 两岸苍崖高 巴船去如叶 巴水急若箭 莫买秦淮妾 好寄武昌书 苦语不能答 凄凄复切切 妾当为君死 分携各努力 岂得顾妻子 君自为尊章 全家傍虎穴 一身上鸟道 早向妻儿诀 敢辞道路艰 铁马断千山 金牛盘七坂 干戈徒步难 相见隔长安 相思不相见 只君为爱子 十载成都乱 游宦非不归 谓受文翁荐 忽乘相如车 读书玉台观 送客苍溪船 阆州旧乡县 我有同年翁 江山士女游 歌舞巴渝盛 十二锦屏楼 阆州天下胜 听我歌阆州 四坐且勿喧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