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皆坐视

出自:元代·揭傒斯《故中宪大夫岭北行省左右司郎中苏公志道哀诗》

拼音:[ān][dé,děi,de][jiē][zuò][shì]

平仄:平平平仄仄

苏公廊庙姿,推择起为吏。
论议动引经,举措必由义。
惟时方大旱,谓咎在冤滞。
决狱天乃雨,凶年化丰岁。
流声满山西,宪府立罗致。
慷慨平生怀,遂佐直指使。
受命按边鄙,正色行使事。
边臣既威服,使亦免颠踬。
六曹收雄材,两府资远器。
激昂天下事,往往见谋议。
十载拘掾曹,弥年困文字。
虽云富匡赞,岂足尽材艺。
一命厕省僚,句稽得深弊。
铨选班爵冗,出入钱谷细。
并缘出多门,穿穴肆奸利。
有如水上萍,驱去还复至。
因风一披荡,暂得免蒙翳。
再命主贼曹,持平独丕蔽。
恒求情中实,动究法外意。
功罪必诛赏,义恶俱惕厉。
三命参宥密,令闻益昭晰。
和林跨大漠,肇造此根柢。
东际瀚海头,西控流沙裔。
北穷阴山外,南掎两都势。
连营列万里,仓庾千万计。
镇以磐石宗,重以分省寄。
忆昔大德末,成庙方厌世。
桓桓忠献王,功大更多智。
武德既践阼,宫阙始清閟。
越邸矜微劳,宠极心乃异。
国有社稷臣,谗乃惑聪睿。
遂辍股肱任,往重藩屏系。
有威如雷霆,有恩若元气。
耕凿比中上,什伍相错置。
士忘远戍苦,民见太平治。
道路无拾遗,商旅毕怀惠。
忠献一朝没,武皇亦遐弃。
骎寻延祐中,权相擢天位。
磨牙吮人血,掉尾恣狂猘。
戕贼骨肉亲,迫逐见危坠。
天人共震怒,降灾及兹地。
大雪深丈馀,人马相枕毙。
重为朝廷忧,夙夜靡宁志。
除吏超五等,闻者尽惊避。
苏公拜郎中,即日辞九陛。
厚禄非所荣,高爵非所贵。
彼民亦天民,安得皆坐视
兼程到官所,发廪急周济。
死者何嗟及,存者再生遂。
闾阎渐苏息,竭力补黥劓。
飞书九重天,请为兵民备。
募粟实塞下,慎勿惮劳费。
天子赐问劳,名王致金币。
至今赖长策,当时已多忌。
如何方赐环,及国竟长逝。
都人走相哭,行子为歔欷。
崩腾朔风迅,惨淡浮云曳。
苍松拔其根,黄鹄铩其翅。
幸哉有令子,名已注简记。
千秋常山下,豪杰一挥涕。

查看原文

注释

【坐视】坐着观看。多指对该管的事漠不关心或故意不管:坐视不救|坐视成败|这件事你不能坐视不管。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安】

安【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寒切,案平聲。《說文》靜也,从女,在宀下。《廣韻》徐也,止也。《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註》安安,自然性之也。《益稷》安汝止。《註》謂止於至善也。

寧也,定也。《書·臯陶謨》在知人,在安民。《齊語》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

危之對也。《前漢·賈誼傳》置之安處則安,置之危處則危。

佚樂也。《禮·表記》君子莊敬日强,安肆日偸。《左傳·僖二十三年》懷與安實敗名。

《諡法》和好不爭曰安。

何也。《禮·檀弓》吾將安仰。《楚辭·天問》九天之際,安放安屬。

與焉同。《正字通》安之於焉,猶何之於曷,音別義通。

姓。《風俗通》漢太守安成,唐安金藏。

安期,安平,俱複姓。

州名,春秋時鄖國,漢屬江夏郡,宋改爲安州。

叶烏前切,音煙。《詩·大雅》執訊連連,攸馘安安。

叶於眞切,音因。《蘇軾·李仲蒙哀辭》矯矯犖犖,自貴珍兮。欺世幻俗。內弗安兮。

【得】

得【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德。《說文》行有所得也。《玉篇》獲也。《韻會》凡有求而獲皆曰得。

賦受亦曰得。《易·乾卦》知得而不知喪。《禮·曲禮》臨財毋苟得。《左傳·定九年》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孟子》求則得之。

貪也。《論語》戒之在得。

《韻會》與人契合曰相得。《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

得得,唐人方言,猶特地也。《全唐詩話》貫休入蜀,以詩投王建曰:一瓶一鉢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

叶都木切,音篤。《老子·道德經》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易林》入市求鹿,不見頭足,終日至夜,竟無所得。《集韻》或作㝶。

【皆】

皆【午集中】【白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古諧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諧切,音街。《說文》俱詞也。《小爾雅》同也。《易·解卦》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鄭康成讀皆如懈,非。

《字彙補》居之切,音箕。《前漢·孟喜傳》箕子者,萬物方荄茲也。《師古註》荄,音皆。古皆荄與箕音同。

叶舉里切,音几。《詩·周頌》以治百禮,降福孔皆。《傳》皆,遍也。與偕通。《荀勗東西廂歌》降福孔偕。《說文》白字兩見,一在自部,自部之白,疾二切,卽自字。皆字載自部中,則應从白。《集韻》或作皆,非。

【坐】

坐【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㘸《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徂臥切,音座。行之對也。《禮·曲禮》坐如尸。《又》虛坐盡後,食坐盡前。

便坐,別坐之處。《前漢·文翁傳》在便坐受事。

《後漢·宣秉傳》秉修高節,光武特拜御史中丞,詔與司隸校尉中書令同專席而坐,京師謂之三獨坐。

猶守也。《左傳·桓十二年》楚伐絞,軍其南門。絞人爭出,驅楚役徒于山中。楚人坐其北門,而覆諸山下,大敗之。

古者謂跪爲坐。《禮·曲禮》先生琴瑟書策在前,坐而遷之。《註》坐,跪也。

《律》有罪坐。《前漢·文帝紀》除收帑相坐律令。

罪人對理曰坐。《左傳·僖二十八年》鍼莊子爲坐。

釋氏大坐曰跏趺。《蓮華經》結跏趺坐。

與座通。《前漢·梅福傳》當戸牖之法坐。《註》正座也。

姓。見《姓苑》。

《集韻》徂果切,音睉。義同。○按坐有上去二音,字韻諸書訓註皆同,惟《轉註古音》坐註引《史記》高帝紀,遂坐上坐。《正義》云:前坐字,在果反,後坐字,在臥反。《字彙》行坐之坐讀上聲,非。《正字通》謂坐字在上聲者,叶音也,亦非。本作。《說文》从土,从畱省,土所止也。隷作坐。

【视】

視【酉集上】【見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嗜。《說文》瞻也。《博雅》明也。《易·履卦》視履考祥。《書·大甲》視遠惟明。

《字彙》看待也。《左傳·成三年》鄭賈人如晉,荀罃善視之。

《博雅》效也。《書·大甲》視乃厥祖。《疏》言當法視其祖而行之。

《小爾雅》比也。《左傳·襄二十七年》季武子使謂叔孫以公命,曰:視邾滕。《註》欲比小國。《禮·檀弓》公室視豐。《疏》言視者不正,相當比擬之辭也。

猶納也。《禮·坊記》君子於有饋者弗能見,則不視其饋。《註》不視,猶不納也。

猶敎也。《儀禮·鄕射禮》命釋獲者設中,遂視之。《註》視之,當敎之。

《釋名》視,是也,察是非也。

《禮·曲禮》兔曰明視。《疏》兔肥,則目開而視明也。

《儀禮·士虞禮》明齊溲酒。《鄭註》明齊,當爲明視,兔腊也。

《山海經》狄山有視肉。《註》聚肉,形如牛肝,有兩目也。食之無盡,尋復更生如故。

山水名。《山海經》帝囷山東南五十里曰視山。《又》葴山,視水出焉。《註》或曰視宜爲瀙。瀙水今在南陽。

人名。《陶潛·羣輔錄》伏羲六佐,其一曰視默,主災惡。

姓,見《姓苑》。

通作示。《詩·小雅》視民不恌。《箋》視,古示字。《前漢·高帝紀》視項羽無東意。《史記》作示。《師古註》漢書多以視爲示,古字通用。

《廣韻》承矢切《集韻》《韻會》善旨切《正韻》善指切,嗜上聲。義同。

《玉篇》看也。《書·洪範》五事,二曰視。《疏》視,常止反。

《詩·小雅》小人所視。叶上矢履。

相关诗句
豪杰一挥涕 千秋常山下 名已注简记 幸哉有令子 黄鹄铩其翅 苍松拔其根 惨淡浮云曳 崩腾朔风迅 行子为歔欷 都人走相哭 及国竟长逝 如何方赐环 当时已多忌 至今赖长策 名王致金币 天子赐问劳 慎勿惮劳费 募粟实塞下 请为兵民备 飞书九重天 竭力补黥劓 闾阎渐苏息 存者再生遂 死者何嗟及 发廪急周济 兼程到官所 安得皆坐视 彼民亦天民 高爵非所贵 厚禄非所荣 即日辞九陛 苏公拜郎中 闻者尽惊避 除吏超五等 夙夜靡宁志 重为朝廷忧 人马相枕毙 大雪深丈馀 降灾及兹地 天人共震怒 迫逐见危坠 戕贼骨肉亲 掉尾恣狂猘 磨牙吮人血 权相擢天位 骎寻延祐中 武皇亦遐弃 忠献一朝没 商旅毕怀惠 道路无拾遗 民见太平治 士忘远戍苦 什伍相错置 耕凿比中上 有恩若元气 有威如雷霆 往重藩屏系 遂辍股肱任 谗乃惑聪睿 国有社稷臣 宠极心乃异 越邸矜微劳 宫阙始清閟 武德既践阼 功大更多智 桓桓忠献王 成庙方厌世 忆昔大德末 重以分省寄 镇以磐石宗 仓庾千万计 连营列万里 南掎两都势 北穷阴山外 西控流沙裔 东际瀚海头 肇造此根柢 和林跨大漠 令闻益昭晰 三命参宥密 义恶俱惕厉 功罪必诛赏 动究法外意 恒求情中实 持平独丕蔽 再命主贼曹 暂得免蒙翳 因风一披荡 驱去还复至 有如水上萍 穿穴肆奸利 并缘出多门 出入钱谷细 铨选班爵冗 句稽得深弊 一命厕省僚 岂足尽材艺 虽云富匡赞 弥年困文字 十载拘掾曹 往往见谋议 激昂天下事 两府资远器 六曹收雄材 使亦免颠踬 边臣既威服 正色行使事 受命按边鄙 遂佐直指使 慷慨平生怀 宪府立罗致 流声满山西 凶年化丰岁 决狱天乃雨 谓咎在冤滞 惟时方大旱 举措必由义 论议动引经 推择起为吏 苏公廊庙姿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