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辨陌与阡

出自:宋代·严羽《庚寅纪乱》

拼音:[mò,mù][biàn][mò][yǔ,yù,yú][qiān]

平仄:仄仄仄平平

承平盗贼起,丧乱降自天。
荼毒恣两道,兵戈浩相缠。
此邦祸最酷,贱子忍具言。
朝廷讨乱初,谁任主将权。
辎重道閒来,隐隐何阗阗。
殿前尽貔虎,所向当无坚。
组练照川明,戈戟耀日鲜。
父老当时言,此贼不容吞。
军兴法律在,进退非得专。
奈何忽舍去,屯垒随之迁。
留兵不五百,当贼逾数千。
英英胡将军,策马奋独先。
出入突且击,势绝飘风旋。
杀贼不知数,尸骸相叠穿。
谁谓散复来,其徒奈实繁。
须臾塞城郭,合沓迷妖氛。
将军怒一呼,誓死报国恩。
拔剑复入阵,鼓声俄不闻。
哀哉失壮士,白日为之昏。
嗟彼城中人,欲生无由缘。
连头受屠戮,赤族罹祸冤。
妻孥悉驱虏,道路号相牵。
或有小失意,性命无由全。
言语方出口,腰领已不连。
婉婉闺中女,未尝窥户边。
白刃斥之去,不许暂稽延。
回头顾父母,父母安敢怜。
所掠靡孑遗,囊担无虚肩。
衣冠困奴隶,怒骂仍笞鞭。
又有脱锋刃,多化为鱼鼋。
途穷势复迫,忽若忘重渊。
仓卒所传误,投身空弃捐。
婴儿或在抱,粉黛犹俨然。
沙碛腥人肠,衔啄集乌鸢。
呜呼彼苍天,念此胡罪愆。
比者因乱定,南归经旧廛。
岂徒人民非,莫辨陌与阡
所见但荆棘,狐狸对我蹲。
坡陁流血地,靡靡生寒烟。
城头遇老翁,行泪为余论。
云贼破城时,贼初攻南门。
大军血战久,家得扶我奔。
所免有万计,皆我胡君恩。
不然尽鱼肉,遗黎何有焉。
语罢复呜咽,余亦涕泗涟。
军旅苦转输,饥馑仍荐臻。
疮痍莽未复,千里惟空村。
白骨不知谁,无人为招魂。
四郊实多此,仁者宜恻然。
近喜大告捷,所俘悉已还。
凶渠戮庙社,党类归之田。
当知釜中鱼,贷尔喘息悬。
胡为迭恃险,高垒犹山巅。
蛮獠本异性,土风来有年。
力屈势暂伏,乞降非恶悛。
胁从固罔治,群丑岂尽原。
反覆恐难料,安危仗诸贤。
此师不再举,乘时须勉旃。
国家刑罚在,庙算必不偏。
感时须发白,忧国空拳拳。

查看原文

字义

【莫】

莫【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寞。《韻會》無也,勿也,不可也。《易·繫辭》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

定也。《詩·大雅》監觀四方,求民之莫。

謀也。《詩·小雅》秩秩大猷,聖人莫之。

《博雅》强也。《論語》文莫吾猶人也。《晉書·欒肇·論語駁曰》燕齊謂勉强爲文莫。《揚子·方言》侔莫,强也,凡勞而相勉謂之侔莫。《淮南子·謬稱訓》猶未之莫與。《註》莫,勉之也。

削也。《管子·制分篇》屠牛垣,朝解九牛而刀可莫鐵。

《博雅》莫莫,茂也。《詩·周南》維葉莫莫。《註》莫莫,茂密之貌。

《莊子·逍遙遊》廣莫之野。《註》莫,大也。

姓。《通志·氏族略》卽幕氏省文。漢有富人莫氏,見《游俠傳》。唐有比部員外郎莫藏用。

《史記·夏本紀註》五湖之一有莫湖。

與瘼通。《詩·小雅》莫此下民。

與幕通。《史記·李廣傳》莫府省約文書籍事。

《說文》莫故切。同暮。《易·夬卦》莫夜有戎。

菜也。《詩·魏風》彼汾沮洳,言采其莫。《註》音暮。《陸璣疏》莫,莖大如箸,赤節,節一葉,似柳葉,厚而長,有毛刺,今人繅以取繭緒。其味酢而滑,始生可以爲羹,又可生食。五方通謂之酸迷,冀州人謂之乾絳,河、汾之閒謂之莫。

通膜。《禮·內則》去其皽。《註》皽謂皮肉之上魄莫也。

《韻會》莫白切,音陌。靜也。《詩·小雅》君婦莫莫。《註》言淸靜而敬至也。《左傳·昭二十八年》德正應和曰莫。

《唐韻古音》平聲,音謨。《漢書》註引《詩》聖人莫之作謨。《直音》作。

【辨】

辨【酉集下】【辛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集韻》《韻會》皮莧切《正韻》備莧切,音辯。《說文》判也。《廣韻》別也。《易·乾卦》問以辨之。《禮·學記》離經辨志。《註》辨,謂考問得其定也。《周禮·天官》弊羣吏之治,六曰廉辨。《註》辨,謂辨然于事分明,無有疑惑也。

《韻會》牀䏶足笫閒也。《易·剝卦》剝牀以辨。《疏》牀足之上,牀身之下,分辨處也。《程傳》牀之幹也。

變也。《楚辭·九辨註》辨者,變也。謂道德以變說君也。

井地之數也。《禮·王制·註》京陵之地,九夫爲辨,九辨而當一井。

姓。

《集韻》見切,音徧。與徧通。帀也。《史記·禮書》萬民和喜,瑞應辨至。《註》同徧。

《廣韻》苻蹇切《集韻》《韻會》平免切《正韻》婢免切,辯上聲。義同。

《集韻》邦免切,鞭上聲。義同。

與貶通。《禮·玉藻》立容辨降,不傾側柔媚也。

《廣韻》普麪切《集韻》《正韻》匹見切,音片。革中斷也。《爾雅·釋器》革中絕謂之辨,革中辨謂之韏。《註》革中斷之名辨,復中分其辨名韏。《集韻》作㸤。

【陌】

陌【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集韻》《正韻》莫白切《韻會》莫百切,音貊。《玉篇》阡陌也。詳前阡字註。

市中街也。《後漢·袁紹傳》塡接街陌。

《釋名》綃頭或曰陌頭,言其從後橫陌而前也。齊人謂之㡋。◎按陌頭之陌,當與帞通。

姓。見《正字通》。

《唐韻正》古音莫各反。《史記·龜策傳》故牧人民,爲之城郭,內經閭術,外爲阡陌。《楚辭·九思》逡巡兮圃藪,率彼兮畛陌。川谷兮淵淵,山峊兮硌硌。《魏文帝·陌上桑詩》披荆棘,求阡陌,側足獨窘,步路局窄。虎豹嘷動,雞驚禽失,羣鳴相索。窄,古音作。

借作百。《五代史·王章傳》緡錢出入,皆以八十爲陌,章減其出者陌三。《夢溪筆談》今之數錢,百錢謂之陌。借陌字用之。《正韻》亦作佰。

【与】

与【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集韻》《正韻》音予。《說文》黨與也。《戰國策》是君以合齊與强楚。《註》與,黨與也。《管子·八觀篇》請謁得于上,則黨與成于下。

《廣韻》善也。《禮·禮運》諸侯以禮相與。

《增韻》及也。《易·說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許也,從也。《論語》吾與點也。《管子·形勢解》鬼神助之,天地與之。

待也。《論語》歲不我與。

《博雅》如也。《前漢·韓信傳》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與項王。《註》師古曰:與,如也。《司馬相如·子虛賦》楚王之獵,孰與寡人。

施予也。《禮·曲禮》與人者,不問其所欲。《周禮·春官·大卜》以邦事作龜之八命,一曰征,二曰象,三曰與。《註》與,謂予人物也。

助也。《戰國策》吾將深入吳軍,若扑一人,若捽一人,以與大心者也。《註》與,猶助也。

類也。《周語》夫禮之立,成者爲飫,昭明大節而已,少曲與焉。《註》與,類也,威儀少比類也。

以也。《詩·召南》之子歸,不我與。《朱註》與,猶以也,以謂挾己而偕行也。

和也。《戰國策》內猶亂,與猶和也。

用也。《詩·唐風》人之爲言,苟亦無與。《傳》無與,弗用也。

數也。《禮·曲禮》生與來日。《註》與,猶數也。

語辭。《禮·表記》君子與其有諾責也,寧有已怨。

容與,閑適貌。《莊子·人閒世》因案人之所感,以求容與其心。《註》以求從容自放,而遂其侈心也。《史記·司馬相如傳》楚王乃弭節,裴回翱翔容與。《註》索隱曰:言自得。

《正字通》大與,官名,主爵祿之官。

不與,國名。《山海經》有不與之國,烈姓黍食。

姓。

《廣韻》羊洳切《集韻》《韻會》《正韻》羊茹切,音豫。參與也。《正韻》干也。《中庸》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周禮·冬官考工記》國有六職,百工與居一焉。

縣名。《史記·曹相國世家》參以中涓從,將擊胡陵方與。《註》索隱曰:地理志,二縣皆屬山陽。正義曰:與,音預。

《正字通》疑慮未決也。通作豫。《前漢·昌邑王傳》楊敞猶與無決。

《陳湯傳》士卒猶與。通作豫。

《集韻》《韻會》羊諸切《正韻》雲俱切,音余。語辭。《論語》其爲仁之本與。《禮·檀弓》曾子曰:微與。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疏》微,無也。與,語助。

《詩·小雅》我黍與與,我稷翼翼。《箋》與與,翼翼,蕃廡貌。

《論語》與與如也。《註》威儀中適貌。

舒也。《前漢·禮樂志》朱明盛長,旉與萬物。《註》師古曰:敷與,言開舒也。與,弋於反。

人名。《書·舜典》垂拜稽首,讓于殳斨暨伯與。《傳》殳斨,伯與,二臣名。《釋文》與,音餘。

山名。同輿。《山海經》敦與之山。《註》按名勝志作敦輿山。《又》苦山之首,曰休與之山。《註》與或作輿。

《集韻》倚亥切,音欸。与也。◎按說文与訓賜予也,一勺爲与。與訓黨與也。今俗與字通作与。

【阡】

阡【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倉先切,音千。《說文》路南北爲阡。《史記·秦本紀》開阡陌。《註》風俗通曰:南北曰阡,東西曰陌。河東以東西爲阡,南北爲陌。朱子曰:二說不同,後說爲正。陌之爲言百也,遂洫從,而涇涂亦從,則遂閒百畝,洫閒百夫,而涇涂爲陌。阡之爲言千也,溝澮衡,而畛道亦衡,則溝閒千畝,澮閒千夫,而畛道爲阡,阡陌之名由此而得。◎按陸機答張士然詩:迴渠繞曲陌,通波扶直阡。此以南北爲阡也。柳宗元田家詩:蓐食狥所務,驅車向東阡。此以東西爲阡也。

姓。《正字通》唐有阡能。

墓道也。《杜甫·故武衞將軍挽詩》新阡絳水遙。通作仟。《前漢·原涉傳》京兆尹曹氏葬茂陵,民謂其道爲京兆仟。

與芊同。密茂貌。《楚辭·九懷》遠望兮阡眠。《謝朓·和王著八公山詩》阡眠起雜樹。《游東田詩》遠樹瞹阡阡。《註》阡,與芊同。亦作仟仟。

《集韻》倉甸切,音蒨。義同。《玉篇》或作圱。

相关诗句
忧国空拳拳 感时须发白 庙算必不偏 国家刑罚在 乘时须勉旃 此师不再举 安危仗诸贤 反覆恐难料 群丑岂尽原 胁从固罔治 乞降非恶悛 力屈势暂伏 土风来有年 蛮獠本异性 高垒犹山巅 胡为迭恃险 贷尔喘息悬 当知釜中鱼 党类归之田 凶渠戮庙社 所俘悉已还 近喜大告捷 仁者宜恻然 四郊实多此 无人为招魂 白骨不知谁 千里惟空村 疮痍莽未复 饥馑仍荐臻 军旅苦转输 余亦涕泗涟 语罢复呜咽 遗黎何有焉 不然尽鱼肉 皆我胡君恩 所免有万计 家得扶我奔 大军血战久 贼初攻南门 云贼破城时 行泪为余论 城头遇老翁 靡靡生寒烟 坡陁流血地 狐狸对我蹲 所见但荆棘 莫辨陌与阡 岂徒人民非 南归经旧廛 比者因乱定 念此胡罪愆 呜呼彼苍天 衔啄集乌鸢 沙碛腥人肠 粉黛犹俨然 婴儿或在抱 投身空弃捐 仓卒所传误 忽若忘重渊 途穷势复迫 多化为鱼鼋 又有脱锋刃 怒骂仍笞鞭 衣冠困奴隶 囊担无虚肩 所掠靡孑遗 父母安敢怜 回头顾父母 不许暂稽延 白刃斥之去 未尝窥户边 婉婉闺中女 腰领已不连 言语方出口 性命无由全 或有小失意 道路号相牵 妻孥悉驱虏 赤族罹祸冤 连头受屠戮 欲生无由缘 嗟彼城中人 白日为之昏 哀哉失壮士 鼓声俄不闻 拔剑复入阵 誓死报国恩 将军怒一呼 合沓迷妖氛 须臾塞城郭 其徒奈实繁 谁谓散复来 尸骸相叠穿 杀贼不知数 势绝飘风旋 出入突且击 策马奋独先 英英胡将军 当贼逾数千 留兵不五百 屯垒随之迁 奈何忽舍去 进退非得专 军兴法律在 此贼不容吞 父老当时言 戈戟耀日鲜 组练照川明 所向当无坚 殿前尽貔虎 隐隐何阗阗 辎重道閒来 谁任主将权 朝廷讨乱初 贱子忍具言 此邦祸最酷 兵戈浩相缠 荼毒恣两道 丧乱降自天 承平盗贼起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