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号相牵

出自:宋代·严羽《庚寅纪乱》

拼音:[dào][lù][hào,háo][xiāng,xiàng][qiān]

平仄:仄仄平平平

承平盗贼起,丧乱降自天。
荼毒恣两道,兵戈浩相缠。
此邦祸最酷,贱子忍具言。
朝廷讨乱初,谁任主将权。
辎重道閒来,隐隐何阗阗。
殿前尽貔虎,所向当无坚。
组练照川明,戈戟耀日鲜。
父老当时言,此贼不容吞。
军兴法律在,进退非得专。
奈何忽舍去,屯垒随之迁。
留兵不五百,当贼逾数千。
英英胡将军,策马奋独先。
出入突且击,势绝飘风旋。
杀贼不知数,尸骸相叠穿。
谁谓散复来,其徒奈实繁。
须臾塞城郭,合沓迷妖氛。
将军怒一呼,誓死报国恩。
拔剑复入阵,鼓声俄不闻。
哀哉失壮士,白日为之昏。
嗟彼城中人,欲生无由缘。
连头受屠戮,赤族罹祸冤。
妻孥悉驱虏,道路号相牵
或有小失意,性命无由全。
言语方出口,腰领已不连。
婉婉闺中女,未尝窥户边。
白刃斥之去,不许暂稽延。
回头顾父母,父母安敢怜。
所掠靡孑遗,囊担无虚肩。
衣冠困奴隶,怒骂仍笞鞭。
又有脱锋刃,多化为鱼鼋。
途穷势复迫,忽若忘重渊。
仓卒所传误,投身空弃捐。
婴儿或在抱,粉黛犹俨然。
沙碛腥人肠,衔啄集乌鸢。
呜呼彼苍天,念此胡罪愆。
比者因乱定,南归经旧廛。
岂徒人民非,莫辨陌与阡。
所见但荆棘,狐狸对我蹲。
坡陁流血地,靡靡生寒烟。
城头遇老翁,行泪为余论。
云贼破城时,贼初攻南门。
大军血战久,家得扶我奔。
所免有万计,皆我胡君恩。
不然尽鱼肉,遗黎何有焉。
语罢复呜咽,余亦涕泗涟。
军旅苦转输,饥馑仍荐臻。
疮痍莽未复,千里惟空村。
白骨不知谁,无人为招魂。
四郊实多此,仁者宜恻然。
近喜大告捷,所俘悉已还。
凶渠戮庙社,党类归之田。
当知釜中鱼,贷尔喘息悬。
胡为迭恃险,高垒犹山巅。
蛮獠本异性,土风来有年。
力屈势暂伏,乞降非恶悛。
胁从固罔治,群丑岂尽原。
反覆恐难料,安危仗诸贤。
此师不再举,乘时须勉旃。
国家刑罚在,庙算必不偏。
感时须发白,忧国空拳拳。

查看原文

注释

【道路】1.地面上供人或车马通行的部分。 2.指达到某种目标的途径。 3.路途;路程。 4.路上的人。指众人。 5.奔走;跋涉。 6.行业;职业。 7.去向;线索。 8.方法;办法。 9.样子。 10.犹货色;油水。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道】

道【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陶上聲。《說文》所行道也。《爾雅·釋宮》一達謂之道路。《詩·小雅》周道如砥。《前漢·董仲舒傳》道者所由適于治之路也。

《廣韻》理也,衆妙皆道也,合三才萬物共由者也。《易·繫辭》一隂一陽之謂道。《又》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書·大禹謨》道心惟微。

順也。《書·禹貢》九河旣道。《註》順其道也。

國名。《左傳·僖五年》江黃道柏。《註》道國,在汝南安陽縣南。

《韻會》州名。漢屬零陵郡,唐營州,攺道州。

當道,草名。《博雅》當道,馬舄也。

《集韻》《韻會》大到切《正韻》杜到切,陶去聲。《正韻》言也。《孝經》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大學》如切如磋者,道學也。

由也。《禮·禮器》苟無忠信之人,則理不虛道。《中庸》尊德性而道問學。

治也。與導同。《論語》道千乗之國。《史記·文帝紀》道民之略,在于務本。

引也。《左傳·隱五年》請君釋憾于宋,敝邑爲道。

從也。《前漢·淮南王傳》諸使者道長安來。《山海經》風道北來。《註》道,從也。

《字彙補》動五切,音覩。《易林》冬藪枯腐,當風于道。蒙蔽塵埃,左氏勞苦。

叶徒厚切,頭上聲。《詩·衞風》牆有茨,不可道也。叶下醜。

【路】

路【酉集中】【足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音賂。《說文》道也。《註》徐鉉曰:道路,人各有適也。《釋名》路,露也。人所踐蹈而露見也。《周禮·夏官·合方氏》掌達天下之道路。《爾雅·釋宮》路,旅途也。《註》途卽道也。《又》一達謂之道路。《註》長道。

《爾雅·釋詁》路,大也。《詩·大雅》厥聲載路。《箋》是時聲音則已大矣。

車也。《詩·魏風》殊異乎公路。《傳》路,車也。《周禮·春官·巾車》王之五路。《註》王在焉曰路。《左傳·桓二年》大路越席。《註》大路,玉路,祀天車也。《疏》路訓大也。君之所在,以大爲號,門曰路門,寢曰路寢,車曰路車。

鼓也。《周禮·地官·鼓人》以路鼓鼓鬼享。《註》路鼓,四面鼓也。

弓也。《史記·孝武紀》路弓乗失。

傾貌。《荀子·富國篇》田疇穢,都邑路。《註》路謂無城郭牆垣也。

與輅同。《禮·月令》乗鸞路。《釋文》路本又作輅。

姓。《急就篇註》路,水名也。

因爲縣,在涿郡,居者氏焉。漢有大夫路溫舒。

《集韻》歷各切,音洛。《前漢·揚雄傳》爾廼虎路三嵏以爲司馬。《註》晉灼曰:路音落。服虔曰:以竹虎落此山也。師古曰:落,纍也。以繩周遶之也。

【号】

号【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音豪。大呼也。《詩·大雅》式號式呼。《小雅》載號載呶。《傳》號呶,號呼讙呶也。

哭也。《易·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周語》夫婦哀其夜號也。而取之以逃于褒。

雞鳴也。《晉書·律歷志》雞始三號。

《廣韻》胡到切,音号。名號也。《公羊疏》春秋貴賤不嫌同號。《註》通同號稱也。《白虎通》春秋傳曰:王者受命于王,必擇天下之美號,以爲號也。《周禮·春官·大祝》掌辨六號。《註》號謂尊其名,更爲美稱。

《夏官·大司馬》家以號名。《註》鄕遂之屬謂之名,家之屬謂之號。

《冢人》詔其號。《註》謂諡號。

號令也。《易·渙卦》渙汗其大號。

號召也。《齊語》使周游四方,以號召天下之賢土。

叶胡溝切。《皮日休·悼賈文》臨汨羅之漾漾兮,想懷沙之幽憂。森樛羅以蓊鬰兮,時逬狖以相號。《集韻》本作号,又作唬。毛氏曰:从口从丂,丂音考,俗从号,非。

作號,作。

【相】

相【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正韻》息良切《集韻》《韻會》思將切,音襄。《說文》省視也。

《廣韻》共也。《正韻》交相也。《易·咸卦》二氣感應以相與。《公羊傳·桓三年》胥命者何,相命也。《註》胥,相也。相與胥音別義通。

質也。《詩·大雅》追琢其章,金玉其相。

相思,木名。《左思·吳都賦》相思之樹。《註》大樹也。東冶有之。

《唐韻》《正韻》息亮切,襄去聲。《爾雅·釋詁》視也。《左傳·隱十一年》相時而動。

《集韻》助也。《易·泰卦》輔相天地之宜。《書·立政》用勱相我國家。

《爾雅·釋詁》導也。

勴也。《註》謂贊勉。《疏》鄉飲酒云:相者,一人敎導,卽贊勉也。

《增韻》。

《廣韻》扶也。《禮·禮器》樂有相步。《註》扶工也。

《小爾雅》治也。《左傳·昭九年》水屬也,火水妃也,而楚所相也。《註》楚之先祝融,主治火事。

選擇也。《周禮·春官·簭人》上春相簭。《註》謂更選擇其蓍也。

送杵聲。《禮·曲禮》鄰有喪,舂不相。《註》相者,聲以相助,歌以助舂,猶引重者呼邪許也。

相術。《左傳·文元年》內史叔服能相人。

月名。《爾雅·釋天》七月爲相。

官名。《呂覽》相者,百官之長也。《古三墳》伏犧氏上相共工,下相皇桓。《前漢·百官公卿表》相國,丞相,皆秦官。

計相。《史記·張丞相傳》張蒼遷爲計相。《註》專主計籍。

內相。《唐書·陸贄傳》贄爲翰林時,號內相。

家相。《禮·曲禮》士不名家相。《註》主知家務者。

《周禮·春官》有馮相氏。《夏官》有方相氏。

樂器。《禮·樂記》治亂以相。《註》相卽拊也。亦以節樂,以韋爲表,裝之以穅。穅,一名相,因以名焉。

星名。《石申星經》相星在北極斗南。

江神,名奇相。見《博雅》。

太史祥風,以占吉凶。《古今注》作伺風鳥,夏禹所作也。

藥名。《本草綱目》相,麻黃別名。相鳥,馬蘭別名。

地名。《商書序》河稟甲居相。《註》在河北。令魏郡有相縣。

州名。後魏置相州,唐曰鄴都。

姓。《後漢·南蠻傳》武落鐘離山出四姓,一曰相氏。《後秦》相雲。《北齊》相願。

相里,務相,空相,熊相,倚相,京相,沂相,俱複姓。

《字彙補》音禳。《禮·祭法》相近於坎壇,祭寒暑也。《註》相近當爲禳祈,王肅又作祖迎。

叶思必切,音悉。《杜甫·漫興絕句》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陸游詩話》白樂天用相字,多作思必切,如爲問長安月,如何不相離是也。此詩相欺,亦當讀入聲。《說文》易緯文曰:地可觀者,莫可觀於木,故从目从木。《正字通》相,俗作爲二,非。

【牵】

牽【巳集下】【牛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摼音岍。《說文》引前也。从牛,象引牛之縻也。《易·夬卦》牽羊悔亡。《書·酒誥》肇牽車牛。《禮·曲禮》效馬效羊者,右牽之。效犬者,左牽之。

《周禮·天官·小宰》掌其牢禮,委積膳獻飮食賔賜之飱牽。《註》飱,夕食也。牽,牲牢可牽而行者。《左傳·僖三十三年》惟是脯資餼牽竭矣。《註》牽,謂牛羊豕。

《玉篇》挽也。《左傳·襄十年》牽帥老夫,以至於此。

《玉篇》連也。《易·小畜》九二牽復吉。《疏》牽謂牽連。

《玉篇》速也。《禮·學記》君子之敎喩也,道而勿牽。《疏》牽謂牽逼人。苟不曉知,亦不偪急,牽令速曉也。

《管子·法法篇》令出而不行,謂之牽。

拘也。《史記·六國表》學者牽於所聞。

牽牛,星名。《禮·月令》旦牽牛中。

地名。《春秋·定十四年》公會齊侯衞侯于牽。《註》魏郡黎陽縣東北有牽城。

人名。《左傳·成十七年》鮑牽見之。

姓。《後漢·皇甫規傳》實賴兗州刺史牽顥之淸猛。

《廣韻》苦甸切《集韻》輕甸切,音俔。《廣韻》牽挽也。

《增韻》挽舟索,一名百丈牽。

叶詳均切。《急就章》盜賊繫囚搒笞臀朋,黨謀敗相引牽,欺誣詰狀還反眞。《韻會》亦作掔。

相关诗句
忧国空拳拳 感时须发白 庙算必不偏 国家刑罚在 乘时须勉旃 此师不再举 安危仗诸贤 反覆恐难料 群丑岂尽原 胁从固罔治 乞降非恶悛 力屈势暂伏 土风来有年 蛮獠本异性 高垒犹山巅 胡为迭恃险 贷尔喘息悬 当知釜中鱼 党类归之田 凶渠戮庙社 所俘悉已还 近喜大告捷 仁者宜恻然 四郊实多此 无人为招魂 白骨不知谁 千里惟空村 疮痍莽未复 饥馑仍荐臻 军旅苦转输 余亦涕泗涟 语罢复呜咽 遗黎何有焉 不然尽鱼肉 皆我胡君恩 所免有万计 家得扶我奔 大军血战久 贼初攻南门 云贼破城时 行泪为余论 城头遇老翁 靡靡生寒烟 坡陁流血地 狐狸对我蹲 所见但荆棘 莫辨陌与阡 岂徒人民非 南归经旧廛 比者因乱定 念此胡罪愆 呜呼彼苍天 衔啄集乌鸢 沙碛腥人肠 粉黛犹俨然 婴儿或在抱 投身空弃捐 仓卒所传误 忽若忘重渊 途穷势复迫 多化为鱼鼋 又有脱锋刃 怒骂仍笞鞭 衣冠困奴隶 囊担无虚肩 所掠靡孑遗 父母安敢怜 回头顾父母 不许暂稽延 白刃斥之去 未尝窥户边 婉婉闺中女 腰领已不连 言语方出口 性命无由全 或有小失意 道路号相牵 妻孥悉驱虏 赤族罹祸冤 连头受屠戮 欲生无由缘 嗟彼城中人 白日为之昏 哀哉失壮士 鼓声俄不闻 拔剑复入阵 誓死报国恩 将军怒一呼 合沓迷妖氛 须臾塞城郭 其徒奈实繁 谁谓散复来 尸骸相叠穿 杀贼不知数 势绝飘风旋 出入突且击 策马奋独先 英英胡将军 当贼逾数千 留兵不五百 屯垒随之迁 奈何忽舍去 进退非得专 军兴法律在 此贼不容吞 父老当时言 戈戟耀日鲜 组练照川明 所向当无坚 殿前尽貔虎 隐隐何阗阗 辎重道閒来 谁任主将权 朝廷讨乱初 贱子忍具言 此邦祸最酷 兵戈浩相缠 荼毒恣两道 丧乱降自天 承平盗贼起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