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用无变更

出自:宋代·章粲《絜矩书院示学子》

拼音:[suí][yòng][wú][biàn][gēng,gèng]

平仄:平仄平仄平

四时配四德,元亨利与贞。
天德元最重,方春木主生。
夏火物畅茂,是为德之亨。
金利秋向实,水贞冬日成。
既贞又为元,循环未尝停。
天高而地下,阴降复阳升。
气理本同运,天人特异名。
性情即理气,其义明且精。
元亨利贞理,因时有足徵。
生长敛藏气,依理常偕行。
仁礼义知性,一初同圣氓。
恻隐至羞恶,辞让是非情。
天人二而一,如射中鹄正。
奈何天无心,人欲易缠萦。
无心自无妄,通复皆一诚。
吁嗟其有欲,天理随榛荆。
残忍仁斧斤,贪冒义蝗螟。
礼失之绵蕞,知止于絜瓶。
天人一而二,如水分渭泾。
大载古圣人,一念天是承。
仰观俯以察,天降地上腾。
夭桃华灼灼,好鸟鸣嘤嘤。
木德自此盛,我心惟和平。
恢炱行炽景,是月阴阳争。
天明一畅达,朱光布八纮。
动极必生静,慎哉柔道乘。
金行兆新凉,宇宙日清泠。
万宝就凝实,群葩委芳菁。
三阴行肃物,戒哉色与声。
冬至甲子夜,一叶开尧蓂。
凝阴虽已剥,初阳才有萌。
观天于闭塞,掩身身欲宁。
诸君子其来,我诗尔其聆。
子能悟此理,见义自珑玲。
子或昧此理,见义等聋盲。
善根有由蘖,端绪微微呈。
触物动恻怛,致爱先雏婴。
在天元之时,春意方勃兴。
声身贯律度,动作锵璜珩。
三千三百仪,皦皦朝阳升。
在天亨之时,夏气方敷荣。
利物合于义,秋揫味金腥。
贞固守以知,冬藏令玄冥。
一心一太极,彼此无损增。
至哉子朱子,讲道于考亭。
若明通公溥,万古破说铃。
仁元明可配,礼亨通可称。
义利公所在,知贞溥所能。
若东南西北,随方有依凭。
春元东甲乙,夏亨南丙丁。
北贞壬及癸,西利辛及庚。
若震离兑坎,随用无变更
火则离玄黄,木则震主青。
秋则兑金说,冬则坎水盈。
四者诚昭昭,请细与君评。
真精妙凝合,我得气之英。
所学背斯理,南辕驰幽并。
当其泉达时,浩浩江河倾。
当其火然时,炎炎已煌荧。
萌蘖得所养,拱把可霄峥。
富贵真浮云,无为羡金籯。
荣华忽飘风,无为宠辱惊。
鸩妖用之媒,钱神事之兄。
四者苟能充,于利必无营。
厚酒促亡家,冶容擅倾城。
四者苟能充,于欲必先懲。
晓起敞吾门,参前倚舆衡。
晦息安其身,主敬常惺惺。
勿谓暗室暗,冏如对日星。
勿谓閒居閒,凛如警雷霆。
仁暴判舜桀,义利别轲{径彳换牛}。
存心不以敬,焦火寒凝冰。
事惟非与是,一閒谷为陵。
慎勿思鸿鹄,常期肖螟蛉。
复坐吾语汝,而学发新硎。
造道有标的,求己见准绳。
竭力事父母,夔夔谨鸡鸣。
同气曰兄弟,急难念脊鴒。
妇道顺为正,子职孝蒸蒸。
友义切以偲,诗歌木丁丁。
何莫非此德,拳拳服诸膺。
何愧百年身,何慊万物灵。
四者诚存存,心乎镂为铭。
然而仁与义,又对立门庭。
知者义所藏,礼者仁所形。
犹之四时运,阴阳为之经。
春夏阳日长,秋冬阴日凝。
又若仁义中,仁尤莫与京。
元犹五常仁,吾因作川程。
益信春犹仁,通贯如建瓴。
惟仁为器重,惟知亦不轻。
守之不以知,惟仁莫能胜。
须知守之固,尤在见之明。
若夫信犹土,是犹纲之宏。
圣门戒去信,重于食与兵。
四端斯无违,一心斯有恒。
天行以不息,异乎有欲枨。
日进以无疆,同乎一贯曾。
此为义理源,源洁流乃清。
精体兮实践,见汝颜之瞠。

查看原文

注释

【变更】改变;变动:~原定赛程ㄧ修订版的内容有些~。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随】

隨【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3画

〔古文〕象》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詩·大雅》無縱詭隨。《傳》詭,人之善。隨,人之惡者。

易卦名。

《易·咸卦》咸其股,執其隨往吝。《註》隨,謂趾也。《疏》腓動,則足隨之,故謂足爲隨。

《艮卦》艮其腓,不拯其隨。

《儀禮·鄕射禮》其閒容弓,距隨長武。《註》距隨者,物橫畫也。始前足至東頭爲距,後足來合而南面爲隨。

地名。《左傳·隱五年》翼侯奔隨。《註》隨,晉地。

國名。漢爲縣。《左傳·桓六年》楚武王侵隨。《註》隨國,今義陽隨縣。《前漢·地理志》南陽郡隨縣。《註》故厲國也。《韻會》晉置隨郡,齊攺爲州。《正韻》亦作隋。詳前隋字註。

西隨,縣名。《前漢·地理志》牂牁郡西隨縣。

沙隨,地名。《春秋·成十六年》會于沙隨。《註》宋地,梁國寧陵縣北有沙隨亭。

姓。《風俗通》隨侯之後,漢有博士隨何。《史記·匈奴傳》有詔捕太醫令隨但。《前漢·藝文志》隨巢子六篇。《註》墨翟弟子。

《正韻》亦作遺。《詩·小雅》莫肯下遺。《箋》遺,讀曰隨。《疏》隨從於人,先人後己,以相下之義也。

《集韻》古通追。《屈原·離騷》背繩墨以追曲。《註》追,與隨通。

《唐韻正》古音旬禾反。《論語》季隨,季騧。《楊愼曰》大理董難曾見宋人小說,周有八士,命名八人而四韻。季隨、季騧,隨,旬禾反,騧,烏戈反,一韻也。《老子·道德經》音聲相和,先後相隨。《管子·白心篇》人不倡不和,天不始不隨。《易林》宮商旣和,聲音相隨。《馬融·廣成頌》魴鱮鱏鯿,鰋鯉鱨魦。樂我純德,騰躍相隨。《顧炎武曰》隨字自素問天元紀大論,知迎知隨,氣可與期,始入之韻。

《史記·天官書》前列直斗口三星,隨北端兌。《註》索隱曰:隨,他果反。

與橢通。《淮南子·齊俗訓》闚面於盤水則員,於杯則隨,面形不異,其故有所員,有所隨者,所自闚之異也。《呂大臨曰》隨,當讀橢,圜而長也。《正字通》俗作随。

【用】

用【午集上】【用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五用哉。

《廣韻》使也。《左傳·襄二十六年》惟楚有材,晉實用之。《杜甫詩》古來才大難爲用。

功用。《易·繫辭》顯諸仁,藏諸用。《疏》謂潛藏功用,不使物知,是藏諸用也。《論語》禮之用,和爲貴。

貨也。《書·大禹謨》正德利用厚生。《疏》謂在上節儉,不爲糜費,以利而用,使財物殷阜。《禮·王制》冢宰制國用,必於歲之杪,五穀皆入,然後制國用。

以也。《詩·小雅》謀夫孔多,是用不集。《古樂府》何用識夫壻,白馬從驪駒。

庸也。《論語》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增韻》器用也。《書·微子》今殷民乃攘竊神祇之犧牷牲用以容。《傳》器實曰用。《左傳·襄二十五年》我先王賴其利器用也。

《廣韻》通也。

姓。漢有用蚪,爲高唐令。

《韻補》叶餘封切,音容。《詩·小雅》謀臧不從,不臧覆用。《陸賈新語》大化絕而不通,道德施而不用。《又》立則爲太山衆本之宗,仆則爲萬世之用。

《六書正譌》周伯琦曰:用,古鏞字,鐘也。古㱁識,商鐘寅簋鐘字皆作用,後人借爲施用字。

【无】

无【卯集下】【无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說文》。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易·乾卦》无咎。《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

《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無)〔古文〕而無傲。

《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爾雅·釋詁》虛無之閒也。《註》虛無皆有閒隙。《老子·道德經》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周子·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

《禮·三年問》無易之道也。《註》無,猶不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越巂郡會無縣。

姓。《正字通》漢無且明,無能。

《廣韻》漢複姓無庸無鉤,俱出自楚。

文無,藥名。《古今注》相別贈之以文無。文無,一名當歸。

《說文奇字作无。《玉篇》虛无也。周易無字俱作无。

《集韻》或作亡。《詩·衞風》何有何亡。

通作毋。書,無逸。《史記·魯世家》作毋逸。

通作毛。《後漢·馮衍傳》飢者毛食。《註》衍集:毛作無。今俗語猶然。或古亦通乎。《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通雅》江楚廣東呼無曰毛。

《集韻》或作武。◎按禮器:詔侑武方。註:武當爲無,聲之誤也。鄭註:明言其誤。集韻合無,武爲一。非。《集韻》無或作橆。韻會,,尤非。

按讀書通云:通作勿莫末沒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義通,或止音近,實非一字也。讀書通誤。

梵言,南無呼那謨。那如拏之上聲,謨音如摩,猶云歸依也。

【变】

變【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23画部外筆画:16画

〔古文〕鞭去聲。《說文》更也。《小爾雅》易也。《廣韻》化也,通也。《增韻》轉也。《正韻》攺也。《易·乾卦》乾道變化。《易解》自有而無謂之變,自無而有謂之化。《禮·王制》一成而不可變。《註》更也。《周禮·夏官·司爟》四時變國火,以救時疾。《註》變,猶易也。《前漢·循吏傳》漢家承敝通變。

動也。《禮·檀弓》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變。《註》變,動也。《荀子·議兵篇》機變不張。《註》謂器械變動攻敵也。

權變。《前漢·魏豹傳贊》張耳、韓信皆徼一時之權變,以詐力成功。《文中子·述史篇》非君子不可以語變。《註》變,權也。反經合道之謂也。

災異曰變。《前漢·五行志》災異愈甚,天變成形。

《諸葛豐傳》災變數見。

死喪曰變。《穀梁傳·昭十五年》君在祭樂之中,大夫有變以聞,可乎。

姓,見《姓苑》。

《韻會》平免切,音辨。正也。《禮·禮運》大夫死宗廟謂之變。《註》變讀爲辨。猶正也。

叶眠切,音邊。《莊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闚靑天,下潛黃泉,揮斥八極,神氣不變。

叶必愼切,音鬢。《陸雲詩》羽儀未變,叶有客來信。○按《說文》本从攴䜌,載攴部。徐曰:攴,有爲也。精薀从久,俗譌作攵,非。字彙已載攴部,是言部重出,下攺从攵,非。

集韻俗作〈木變〉。

【更】

更【辰集上】【曰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玉篇》㪅今作更。《集韻》隷作更。○按更字,諸韻書作㪅字重文。《正字通》云俗字,非。

相关诗句
见汝颜之瞠 精体兮实践 源洁流乃清 此为义理源 同乎一贯曾 日进以无疆 异乎有欲枨 天行以不息 一心斯有恒 四端斯无违 重于食与兵 圣门戒去信 是犹纲之宏 若夫信犹土 尤在见之明 须知守之固 惟仁莫能胜 守之不以知 惟知亦不轻 惟仁为器重 通贯如建瓴 益信春犹仁 吾因作川程 元犹五常仁 仁尤莫与京 又若仁义中 秋冬阴日凝 春夏阳日长 阴阳为之经 犹之四时运 礼者仁所形 知者义所藏 又对立门庭 然而仁与义 心乎镂为铭 四者诚存存 何慊万物灵 何愧百年身 拳拳服诸膺 何莫非此德 诗歌木丁丁 友义切以偲 子职孝蒸蒸 妇道顺为正 急难念脊鴒 同气曰兄弟 夔夔谨鸡鸣 竭力事父母 求己见准绳 造道有标的 而学发新硎 复坐吾语汝 常期肖螟蛉 慎勿思鸿鹄 一閒谷为陵 事惟非与是 焦火寒凝冰 存心不以敬 义利别轲{径彳换牛} 仁暴判舜桀 凛如警雷霆 勿谓閒居閒 冏如对日星 勿谓暗室暗 主敬常惺惺 晦息安其身 参前倚舆衡 晓起敞吾门 于欲必先懲 四者苟能充 冶容擅倾城 厚酒促亡家 于利必无营 四者苟能充 钱神事之兄 鸩妖用之媒 无为宠辱惊 荣华忽飘风 无为羡金籯 富贵真浮云 拱把可霄峥 萌蘖得所养 炎炎已煌荧 当其火然时 浩浩江河倾 当其泉达时 南辕驰幽并 所学背斯理 我得气之英 真精妙凝合 请细与君评 四者诚昭昭 冬则坎水盈 秋则兑金说 木则震主青 火则离玄黄 随用无变更 若震离兑坎 西利辛及庚 北贞壬及癸 夏亨南丙丁 春元东甲乙 随方有依凭 若东南西北 知贞溥所能 义利公所在 礼亨通可称 仁元明可配 万古破说铃 若明通公溥 讲道于考亭 至哉子朱子 彼此无损增 一心一太极 冬藏令玄冥 贞固守以知 秋揫味金腥 利物合于义 夏气方敷荣 在天亨之时 皦皦朝阳升 三千三百仪 动作锵璜珩 声身贯律度 春意方勃兴 在天元之时 致爱先雏婴 触物动恻怛 端绪微微呈 善根有由蘖 见义等聋盲 子或昧此理 见义自珑玲 子能悟此理 我诗尔其聆 诸君子其来 掩身身欲宁 观天于闭塞 初阳才有萌 凝阴虽已剥 一叶开尧蓂 冬至甲子夜 戒哉色与声 三阴行肃物 群葩委芳菁 万宝就凝实 宇宙日清泠 金行兆新凉 慎哉柔道乘 动极必生静 朱光布八纮 天明一畅达 是月阴阳争 恢炱行炽景 我心惟和平 木德自此盛 好鸟鸣嘤嘤 夭桃华灼灼 天降地上腾 仰观俯以察 一念天是承 大载古圣人 如水分渭泾 天人一而二 知止于絜瓶 礼失之绵蕞 贪冒义蝗螟 残忍仁斧斤 天理随榛荆 吁嗟其有欲 通复皆一诚 无心自无妄 人欲易缠萦 奈何天无心 如射中鹄正 天人二而一 辞让是非情 恻隐至羞恶 一初同圣氓 仁礼义知性 依理常偕行 生长敛藏气 因时有足徵 元亨利贞理 其义明且精 性情即理气 天人特异名 气理本同运 阴降复阳升 天高而地下 循环未尝停 既贞又为元 水贞冬日成 金利秋向实 是为德之亨 夏火物畅茂 方春木主生 天德元最重 元亨利与贞 四时配四德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