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震离兑坎

出自:宋代·章粲《絜矩书院示学子》

拼音:[ruò,rě][zhèn][lí][duì,ruì,yuè][kǎn]

平仄:仄仄平仄仄

四时配四德,元亨利与贞。
天德元最重,方春木主生。
夏火物畅茂,是为德之亨。
金利秋向实,水贞冬日成。
既贞又为元,循环未尝停。
天高而地下,阴降复阳升。
气理本同运,天人特异名。
性情即理气,其义明且精。
元亨利贞理,因时有足徵。
生长敛藏气,依理常偕行。
仁礼义知性,一初同圣氓。
恻隐至羞恶,辞让是非情。
天人二而一,如射中鹄正。
奈何天无心,人欲易缠萦。
无心自无妄,通复皆一诚。
吁嗟其有欲,天理随榛荆。
残忍仁斧斤,贪冒义蝗螟。
礼失之绵蕞,知止于絜瓶。
天人一而二,如水分渭泾。
大载古圣人,一念天是承。
仰观俯以察,天降地上腾。
夭桃华灼灼,好鸟鸣嘤嘤。
木德自此盛,我心惟和平。
恢炱行炽景,是月阴阳争。
天明一畅达,朱光布八纮。
动极必生静,慎哉柔道乘。
金行兆新凉,宇宙日清泠。
万宝就凝实,群葩委芳菁。
三阴行肃物,戒哉色与声。
冬至甲子夜,一叶开尧蓂。
凝阴虽已剥,初阳才有萌。
观天于闭塞,掩身身欲宁。
诸君子其来,我诗尔其聆。
子能悟此理,见义自珑玲。
子或昧此理,见义等聋盲。
善根有由蘖,端绪微微呈。
触物动恻怛,致爱先雏婴。
在天元之时,春意方勃兴。
声身贯律度,动作锵璜珩。
三千三百仪,皦皦朝阳升。
在天亨之时,夏气方敷荣。
利物合于义,秋揫味金腥。
贞固守以知,冬藏令玄冥。
一心一太极,彼此无损增。
至哉子朱子,讲道于考亭。
若明通公溥,万古破说铃。
仁元明可配,礼亨通可称。
义利公所在,知贞溥所能。
若东南西北,随方有依凭。
春元东甲乙,夏亨南丙丁。
北贞壬及癸,西利辛及庚。
若震离兑坎,随用无变更。
火则离玄黄,木则震主青。
秋则兑金说,冬则坎水盈。
四者诚昭昭,请细与君评。
真精妙凝合,我得气之英。
所学背斯理,南辕驰幽并。
当其泉达时,浩浩江河倾。
当其火然时,炎炎已煌荧。
萌蘖得所养,拱把可霄峥。
富贵真浮云,无为羡金籯。
荣华忽飘风,无为宠辱惊。
鸩妖用之媒,钱神事之兄。
四者苟能充,于利必无营。
厚酒促亡家,冶容擅倾城。
四者苟能充,于欲必先懲。
晓起敞吾门,参前倚舆衡。
晦息安其身,主敬常惺惺。
勿谓暗室暗,冏如对日星。
勿谓閒居閒,凛如警雷霆。
仁暴判舜桀,义利别轲{径彳换牛}。
存心不以敬,焦火寒凝冰。
事惟非与是,一閒谷为陵。
慎勿思鸿鹄,常期肖螟蛉。
复坐吾语汝,而学发新硎。
造道有标的,求己见准绳。
竭力事父母,夔夔谨鸡鸣。
同气曰兄弟,急难念脊鴒。
妇道顺为正,子职孝蒸蒸。
友义切以偲,诗歌木丁丁。
何莫非此德,拳拳服诸膺。
何愧百年身,何慊万物灵。
四者诚存存,心乎镂为铭。
然而仁与义,又对立门庭。
知者义所藏,礼者仁所形。
犹之四时运,阴阳为之经。
春夏阳日长,秋冬阴日凝。
又若仁义中,仁尤莫与京。
元犹五常仁,吾因作川程。
益信春犹仁,通贯如建瓴。
惟仁为器重,惟知亦不轻。
守之不以知,惟仁莫能胜。
须知守之固,尤在见之明。
若夫信犹土,是犹纲之宏。
圣门戒去信,重于食与兵。
四端斯无违,一心斯有恒。
天行以不息,异乎有欲枨。
日进以无疆,同乎一贯曾。
此为义理源,源洁流乃清。
精体兮实践,见汝颜之瞠。

查看原文

字义

【若】

若【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弱。《說文》若,擇菜也。

《玉篇》杜若,香草。《楚辭·九歌》采芳洲兮杜若。《夢溪筆談》杜若,卽今之高良薑。

順也。《書·堯典》欽若昊天。《傳》敬順也。《詩·小雅》曾孫是若。

汝也。《儀禮·士昏禮》勗帥以敬先妣之嗣,若則有常。《晉語》晉文公謂勃鞮曰:爾爲惠公從余于渭濵,命曰三日,若宿而至。

如也。《書·盤庚》若網在綱。

乃也。《周語》必有忍也,若能有濟也。

語辭。《儀禮·士相見禮》君若降送之,則不敢顧。《疏》若者,不定之辭也。

《前漢·武帝紀》民年九十以上,爲復子若孫。《註》若者,豫及之辭也。

若若,垂貌。《前漢·石顯傳》印何纍纍綬若若耶。

《莊子·秋水篇》向若而歎。《註》若,海神。

歲名。《爾雅·釋天》太歲在丑曰赤奮若。

若木。《淮南子·地形訓》若木在建木西。《楚辭·天問》若華何光。《註》若木何能有明赤之光華乎。

水名。《水經注》若水東南流,鮮水注之。

姓。《正字通》漢下邳相若章。

《廣韻》人者切,音惹。乾草也。

般若,梵語謂智慧也。《晉書·曇霍傳》霍持一錫杖,令人跪,曰:此是波若眼。

《韻會》浮屠所居,西域謂之蘭若。《柳宗元文》蘭若眞公。《註》官賜額者爲寺,私造者爲招提、蘭若。

人賒切,音婼。蜀地名。《前漢·地理志》若屬南郡,春秋傳作鄀。《唐韻古音》讀汝三略,尊相若,强弱相虜。古人讀若字爲汝,故傳記之文,多有以若爲汝者。《史記·項羽本紀》云:吾翁卽若翁,《漢書》云吾翁卽汝翁,此可據也。

【震】

震【戌集中】【雨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振。《說文》劈歷振物者。从雨辰聲。《註》徐鉉曰:今俗別作霹靂,非是。《易·說卦》震爲雷。《詩·小雅》㷸㷸震電。《傳》震,雷也。《春秋·僖十五年》震夷伯之廟。《疏》雷之甚者爲震。《釋名》震,戰也。所擊輒破,若攻戰也。

卦名。《易·說卦》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

《易·說卦》震,動也。《書·舜典》震驚朕師。《盤庚》爾謂朕,曷震動萬民以遷。《詩·周頌》薄言震之。莫不震,於是有地震。

《爾雅·釋詁》震,懼也。《易·震卦》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

《廣韻》威也。《易·未濟》震用伐鬼方。《詩·大雅》王奮厥武,如震如怒。

《廣韻》起也。《易·雜卦傳》震,起也。

《公羊傳·僖九年》葵丘之會,桓公震而驚之,叛者九國。震之者何,猶曰振振然。

《爾雅·釋詁》娠,震動也。《註》娠,猶震也。《疏》大雅生民云:載震載夙。昭元年左傳曰:邑姜方震大叔。哀元年左傳曰:后緡方震。皆謂有身爲震,故云娠猶震也。

《書·禹貢》震澤底定。《傳》震澤,吳南太湖名。

《集韻》升人切,音申。與娠同。女姙身動也。《左傳·震動釋文》震又音申,懷姙也。《集韻》通作㑗。

《集韻》一曰官婢女隷謂之娠。

《韻會》《正韻》之人切,音眞。怒也。《班固·東都賦》赫然發憤,應者雲興。霆擊昆陽,憑怒雷震。《前漢·敘傳》票騎冠軍,猋勇紛紜。長驅六舉,電擊雷震。《註》師古曰:震音之人反。

《字彙補》震旦,中國也。《梁書》盤盤國稱梁主爲震旦天子。从之人切。

【离】

离【午集下】【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音摛。同魑。

《韻會》鄰知切。同離。明也,麗也。易卦名。

散也,違也。《晉書·宣帝紀》司馬公尸居餘氣,形神已离。亦同離。(離)《唐韻》呂支切《集韻》《韻會》鄰知切,音驪。《說文》黃倉庚也,鳴則蠶生。从隹离聲。《玉篇》亦作鸝。《廣韻》今用鸝爲鸝黃,借離爲離別。《集韻》或作鵹。

卦名。《易·離卦》彖曰:離,麗也。《玉篇》離,明也。

《玉篇》散也。《廣韻》近曰離,遠曰別。《揚子·方言》參蠡,分也。秦晉曰離。《易·乾卦》進退無恆,非離羣也。《待王風》有女仳離。

《玉篇》遇也。《揚子·方言》羅謂之離。《易·小過》飛鳥離之。《前漢·揚雄傳·反離騷註》應劭曰:離,猶遭也。

《詩·小雅》不離于裏。《疏》離,歷也。

《玉篇》兩也。《禮·曲禮》離坐離立。《註》離,兩也。兩相麗謂之離。

《玉篇》判也。《禮·學記》一年視離經辨志。《註》離經,斷絕句也。《周禮·夏官·形方氏》無有華離之地。《註》華讀爲邪離絕。

《禮·明堂位》叔之離磬。《註》離,謂次序其聲懸也。《疏》叔之所作編離之磬。

《儀禮·大射禮》中離維綱。《註》離,猶過也,獵也。

《玉篇》也。

《爾雅·釋親》男子謂妹之子爲出,謂出之子爲離孫。

《荀子·非相篇》離離然。《註》離離,不親事之貌。

《爾雅·釋詁》覭髳茀離也。《註》謂草木之蒙茸翳薈也。茀離卽彌離,彌離猶蒙茸。

《屈原·離騷》長余佩之陸離。《註》陸離,猶㠁嵯,衆貌也。許愼云:美好貌。師古云:分散也。

《前漢·郊祀歌》闢流離。《註》流離,不得其所者。

《司馬相如·大人賦》滂濞泱軋,麗以林離。《註》林離,撡攦也。《揚雄·羽獵賦》淋離廓落。

《司馬相如·大林賦》前長離而後矞皇。《註》服虔曰:皆神名也。師古曰:長離,靈鳥也。○按前漢禮樂志作長麗。註云:星名。《張衡·思賦》前長離使拂羽兮。《註》長離,南方朱雀神也。

《爾雅·釋樂》大琴謂之離。《疏》音多變,聲流離也。

《前漢·西域傳》罽賔出璧流離。《註》師古曰:魏略云:大秦國出赤、白、黑、黃、靑、綠、縹、紺、紅、紫十種流離。

馬名。《李斯·諫逐客書》乗纖離之馬。

鳥名。《詩·邶風》流離之子。《傳》流離,鳥也。○按爾雅釋鳥註,作留離。

草名。《屈原·離騷》扈江離與辟芷兮。《註》離,蘼蕪也。

《司馬相如·子虛賦》蘖離朱楊。《註》離,山梨。

《埤雅》韓詩曰:芍藥,離草也。將離,相贈以芍藥。一名可離。

木名。《史記·孔子世家註》《皇覽》曰:塋中樹,柞、枌、雒、離。

水名。《前漢·武帝紀》出零陵下離水。

地名。《左傳·成十五年》會吳于鍾離。《註》鍾離,楚邑,淮南縣。

國名。《前漢·西域傳》東離國,大國也。《拾遺記》泥離之國來朝。

《廣韻》姓也。孟子弟子離婁。

《集韻》抽知切,音痴。本作螭。詳虫部螭字註。

《集韻》輦尒切,音邐。離跂,攘臂貌。

《司馬相如·上林賦》離靡廣衍。《註》離靡,謂相連不絕也。離,音力爾反。

《廣韻》《集韻》《韻會》力智切,音荔。《廣韻》去也。《書·胤征》畔官離次。《釋文》離,如字,又力智反。《禮·曲禮》鸚鵡能言,不離飛鳥。

與荔同。《司馬相如·上林賦》答遝離支。《註》晉灼曰:離支,大如雞子,皮粗,剝去皮,肌如雞子,中黃,味甘多酢少。師古:音力智反。

《廣韻》《集韻》《韻會》,不得過差也。《釋文》離,呂計反。偶也。

叶音黎。《卓文君·白頭吟》凄凄復凄凄,嫁女不須啼。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叶良何切,音羅。《韓愈·裴少府墓銘》支分族離,各爲大家。家,音歌。(離)

【兑】

兌【子集下】【儿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杜外切《集韻》《韻會》徒外切,尵去聲。《說文》兌,說也。《易·兌卦》兌亨利貞。《釋名》物得備足,皆喜悅也。

《韻會》穴也,直也。

《正韻》易兌爲澤。澤者,水中之鍾聚也。

《荀子·議兵篇》仁人之兵,兌則若莫邪之利鋒。《註》兌猶聚也。與隊同。

《正韻》貤易也。《唐·丁芝仙詩》十千兌得餘杭酒。

《集韻》俞芮切,音睿。《史記·天官書》三星隨北端兌。《漢書》兌作銳。

《集韻》《韻會》吐外切,音娧。《詩·大雅》行道兌矣。《毛傳》兌,成蹊也。《註》兌,通也。

《集韻》徒活切,音奪。《史記·趙世家》趙與燕易土,以龍兌與燕。

《正韻》魚厥切,音月。《禮·學記》兌命曰:與說同。《韻會》悅或作說,亦作兌。尵字原刻从。

【坎】

坎【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苦感切,音欿。《說文》陷也,險也。

穴也。《易》卦名。《彖傳》習坎重險也。《說卦》坎爲水。

穿穴以葬。《禮·檀弓》其坎深不至于泉。

穿地以祭。《禮·祭義》祭月于坎。《祭法》相近于坎壇,祭寒暑也。《註》相近當作祖迎。

擊物聲。《詩·風》坎其擊鼓,坎其擊缶。

用力聲。《詩·魏風》坎坎伐檀兮。

《爾雅·釋言》坎,律銓也。《註》坎卦主法律,所以銓量輕重。

小罍謂之坎。

星名。《星經》九坎九星,在牛星南,主溝渠水泉。

地名。《左傳·僖二十四年》王遂出及坎欿。《註》周地。

姓。宋附庸有坎氏。見《統譜》。

《集韻》苦紺切,音勘。險岸也。

叶苦簟切,音歉。《歐陽修·梅給事銘》困於翼飛,中垂且斂。一失其塗,進退以坎。通埳。別作轗輱輡。

相关诗句
见汝颜之瞠 精体兮实践 源洁流乃清 此为义理源 同乎一贯曾 日进以无疆 异乎有欲枨 天行以不息 一心斯有恒 四端斯无违 重于食与兵 圣门戒去信 是犹纲之宏 若夫信犹土 尤在见之明 须知守之固 惟仁莫能胜 守之不以知 惟知亦不轻 惟仁为器重 通贯如建瓴 益信春犹仁 吾因作川程 元犹五常仁 仁尤莫与京 又若仁义中 秋冬阴日凝 春夏阳日长 阴阳为之经 犹之四时运 礼者仁所形 知者义所藏 又对立门庭 然而仁与义 心乎镂为铭 四者诚存存 何慊万物灵 何愧百年身 拳拳服诸膺 何莫非此德 诗歌木丁丁 友义切以偲 子职孝蒸蒸 妇道顺为正 急难念脊鴒 同气曰兄弟 夔夔谨鸡鸣 竭力事父母 求己见准绳 造道有标的 而学发新硎 复坐吾语汝 常期肖螟蛉 慎勿思鸿鹄 一閒谷为陵 事惟非与是 焦火寒凝冰 存心不以敬 义利别轲{径彳换牛} 仁暴判舜桀 凛如警雷霆 勿谓閒居閒 冏如对日星 勿谓暗室暗 主敬常惺惺 晦息安其身 参前倚舆衡 晓起敞吾门 于欲必先懲 四者苟能充 冶容擅倾城 厚酒促亡家 于利必无营 四者苟能充 钱神事之兄 鸩妖用之媒 无为宠辱惊 荣华忽飘风 无为羡金籯 富贵真浮云 拱把可霄峥 萌蘖得所养 炎炎已煌荧 当其火然时 浩浩江河倾 当其泉达时 南辕驰幽并 所学背斯理 我得气之英 真精妙凝合 请细与君评 四者诚昭昭 冬则坎水盈 秋则兑金说 木则震主青 火则离玄黄 随用无变更 若震离兑坎 西利辛及庚 北贞壬及癸 夏亨南丙丁 春元东甲乙 随方有依凭 若东南西北 知贞溥所能 义利公所在 礼亨通可称 仁元明可配 万古破说铃 若明通公溥 讲道于考亭 至哉子朱子 彼此无损增 一心一太极 冬藏令玄冥 贞固守以知 秋揫味金腥 利物合于义 夏气方敷荣 在天亨之时 皦皦朝阳升 三千三百仪 动作锵璜珩 声身贯律度 春意方勃兴 在天元之时 致爱先雏婴 触物动恻怛 端绪微微呈 善根有由蘖 见义等聋盲 子或昧此理 见义自珑玲 子能悟此理 我诗尔其聆 诸君子其来 掩身身欲宁 观天于闭塞 初阳才有萌 凝阴虽已剥 一叶开尧蓂 冬至甲子夜 戒哉色与声 三阴行肃物 群葩委芳菁 万宝就凝实 宇宙日清泠 金行兆新凉 慎哉柔道乘 动极必生静 朱光布八纮 天明一畅达 是月阴阳争 恢炱行炽景 我心惟和平 木德自此盛 好鸟鸣嘤嘤 夭桃华灼灼 天降地上腾 仰观俯以察 一念天是承 大载古圣人 如水分渭泾 天人一而二 知止于絜瓶 礼失之绵蕞 贪冒义蝗螟 残忍仁斧斤 天理随榛荆 吁嗟其有欲 通复皆一诚 无心自无妄 人欲易缠萦 奈何天无心 如射中鹄正 天人二而一 辞让是非情 恻隐至羞恶 一初同圣氓 仁礼义知性 依理常偕行 生长敛藏气 因时有足徵 元亨利贞理 其义明且精 性情即理气 天人特异名 气理本同运 阴降复阳升 天高而地下 循环未尝停 既贞又为元 水贞冬日成 金利秋向实 是为德之亨 夏火物畅茂 方春木主生 天德元最重 元亨利与贞 四时配四德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