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降复阳升

出自:宋代·章粲《絜矩书院示学子》

拼音:[yīn][jiàng,xiáng][fù][yáng][shēng]

平仄:平平仄平平

四时配四德,元亨利与贞。
天德元最重,方春木主生。
夏火物畅茂,是为德之亨。
金利秋向实,水贞冬日成。
既贞又为元,循环未尝停。
天高而地下,阴降复阳升
气理本同运,天人特异名。
性情即理气,其义明且精。
元亨利贞理,因时有足徵。
生长敛藏气,依理常偕行。
仁礼义知性,一初同圣氓。
恻隐至羞恶,辞让是非情。
天人二而一,如射中鹄正。
奈何天无心,人欲易缠萦。
无心自无妄,通复皆一诚。
吁嗟其有欲,天理随榛荆。
残忍仁斧斤,贪冒义蝗螟。
礼失之绵蕞,知止于絜瓶。
天人一而二,如水分渭泾。
大载古圣人,一念天是承。
仰观俯以察,天降地上腾。
夭桃华灼灼,好鸟鸣嘤嘤。
木德自此盛,我心惟和平。
恢炱行炽景,是月阴阳争。
天明一畅达,朱光布八纮。
动极必生静,慎哉柔道乘。
金行兆新凉,宇宙日清泠。
万宝就凝实,群葩委芳菁。
三阴行肃物,戒哉色与声。
冬至甲子夜,一叶开尧蓂。
凝阴虽已剥,初阳才有萌。
观天于闭塞,掩身身欲宁。
诸君子其来,我诗尔其聆。
子能悟此理,见义自珑玲。
子或昧此理,见义等聋盲。
善根有由蘖,端绪微微呈。
触物动恻怛,致爱先雏婴。
在天元之时,春意方勃兴。
声身贯律度,动作锵璜珩。
三千三百仪,皦皦朝阳升。
在天亨之时,夏气方敷荣。
利物合于义,秋揫味金腥。
贞固守以知,冬藏令玄冥。
一心一太极,彼此无损增。
至哉子朱子,讲道于考亭。
若明通公溥,万古破说铃。
仁元明可配,礼亨通可称。
义利公所在,知贞溥所能。
若东南西北,随方有依凭。
春元东甲乙,夏亨南丙丁。
北贞壬及癸,西利辛及庚。
若震离兑坎,随用无变更。
火则离玄黄,木则震主青。
秋则兑金说,冬则坎水盈。
四者诚昭昭,请细与君评。
真精妙凝合,我得气之英。
所学背斯理,南辕驰幽并。
当其泉达时,浩浩江河倾。
当其火然时,炎炎已煌荧。
萌蘖得所养,拱把可霄峥。
富贵真浮云,无为羡金籯。
荣华忽飘风,无为宠辱惊。
鸩妖用之媒,钱神事之兄。
四者苟能充,于利必无营。
厚酒促亡家,冶容擅倾城。
四者苟能充,于欲必先懲。
晓起敞吾门,参前倚舆衡。
晦息安其身,主敬常惺惺。
勿谓暗室暗,冏如对日星。
勿谓閒居閒,凛如警雷霆。
仁暴判舜桀,义利别轲{径彳换牛}。
存心不以敬,焦火寒凝冰。
事惟非与是,一閒谷为陵。
慎勿思鸿鹄,常期肖螟蛉。
复坐吾语汝,而学发新硎。
造道有标的,求己见准绳。
竭力事父母,夔夔谨鸡鸣。
同气曰兄弟,急难念脊鴒。
妇道顺为正,子职孝蒸蒸。
友义切以偲,诗歌木丁丁。
何莫非此德,拳拳服诸膺。
何愧百年身,何慊万物灵。
四者诚存存,心乎镂为铭。
然而仁与义,又对立门庭。
知者义所藏,礼者仁所形。
犹之四时运,阴阳为之经。
春夏阳日长,秋冬阴日凝。
又若仁义中,仁尤莫与京。
元犹五常仁,吾因作川程。
益信春犹仁,通贯如建瓴。
惟仁为器重,惟知亦不轻。
守之不以知,惟仁莫能胜。
须知守之固,尤在见之明。
若夫信犹土,是犹纲之宏。
圣门戒去信,重于食与兵。
四端斯无违,一心斯有恒。
天行以不息,异乎有欲枨。
日进以无疆,同乎一贯曾。
此为义理源,源洁流乃清。
精体兮实践,见汝颜之瞠。

查看原文

注释

【复阳】恢复生机。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阴】

阴【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4画

與隂同。見《字彙補》,以定晏陰之所成。

《周禮·天官·內宰》以陰禮敎六宮。《註》陰禮,婦人之禮。

《內小臣》掌王之陰事陰令。

《地官·大司徒》以陰禮敎親,則民不怨。《註》陰禮,謂男女之禮。

陰晴。《詩·邶風》曀曀其陰。《又》以陰以雨。

《說文》山之北也。《書·禹貢》南至于華陰。

《說文》水之南也。《前漢·地理志》河東郡汾陰縣。《註》介山在南。

《玉篇》影也。《晉書·陶侃傳》大禹惜寸陰,吾輩當惜分陰。

《正字通》陰八字。

《前漢·郊祀歌》靈之至,慶陰陰。《註》師古曰:言垂陰覆徧於下。

《玉篇》默也。《戰國策》齊秦之交陰合。

《詩·秦風》陰靷鋈續。《傳》陰,揜軓也。《釋名》陰,蔭也。橫側車前,以陰笒也。

地名。《左傳·襄九年》濟于陰阪侵鄭。

《昭十九年》楚工尹赤遷陰于下陰。

《二十二年》帥師軍于陰。《前漢·地理志》南陽郡陰縣。《註》卽左傳下陰也。

漢有兩陰山縣。《地理志》西河郡陰山,又桂陽郡陰山。

山名。《史記·秦始皇紀》自楡中河以東,屬之陰山。《註》徐廣曰:在五原之北。

姓。《廣韻》管修自齊適楚,爲陰大夫,其後氏焉。○按史記褚少孫龜筴傳:陰兢活之,與之俱亡。索隱曰:陰,姓。兢,名也。是商時卽有陰姓矣。

左傳僖十五年:晉陰飴甥會秦伯,盟于王城。註:飴甥,食邑于陰。戰國策有陰、陰姬,疑卽出於此。

昭二十四年,陰不佞,以溫人南侵。疑陰亦姓也。

《正字通》男子勢曰陰。《史記·呂不韋傳》私求大陰人嫪毐爲舍人。

《逸周書》墠上張赤帟陰羽。《註》陰,鶴也。《玉篇》今作隂。《五音集韻》俗作。

《集韻》烏含切,音菴。本作闇,治喪廬也。《論語》高宗諒陰,三年不言。

《集韻》《韻會》於禁切,音蔭。《集韻》瘞藏也。《禮·祭義》骨肉斃于下,陰爲野土。《註》陰,讀爲依廕之廕。

《詩·大雅》旣之陰女,反予來赫。《箋》覆陰也。《韻會小補》蔭,通作陰。

《正字通》音飮。古醫方有淡陰之疾,俗作淡飮。

叶於容切,音雍。《詩·豳風》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于凌陰。《箋》凌陰,冰室。《揚子·太經》日飛懸陰,萬物融融。

叶於虔切,音煙。《黃庭經》上有䰟靈下關元,左爲少陽右太陰。

《韻會小補》本作殷。淺黑色也。亦作陰。《詩·小雅·我馬維駰傳》陰白雜毛曰駰。陰,淺黑色也。(陰)

【降】

降【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夅《廣韻》下江切《集韻》《韻會》《正韻》胡江切,音缸。《爾雅·釋詁》降,落也。《禮·曲禮》羽鳥曰降。《釋文》降,戸江反。

《爾雅·釋言》降,下也。《書·堯典》釐降二女于嬀汭。《禹貢》桑土旣蠶,是降丘宅土。《又》北過降水。《水經注》鄭註尚書,北過降水,云:降,下江反,聲轉爲共。今河內北共山,淇水共水出焉,東至魏郡黎陽,入河,近所謂降水也。周時國於此地者,惡言降,故攺爲共耳。

《玉篇》降,伏也。《春秋·莊八年》師及齊師圍郕,郕降于齊師。

《爾雅·釋天》降婁,奎婁也。《註》奎爲溝瀆,故爲降。《疏》孫炎云:降,下也。《左傳·襄三十年》於是歲在降婁,降婁中而旦。《註》周七月,今五月,降婁中而天明。《釋文》降,戸江反。○按集韻、類篇收入絳韻,作胡降切,非。

《集韻》乎攻切,音䃔。下也。

《屈原·離騷》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註》降,乎攻反。《班固·北征頌》奉聖皇之明策,奮無前之嚴鋒。採伊吾之城壁,蹈天山而遙降。

《唐韻正》古音洪,凡降下之降,與降服之降,俱讀爲平聲。故自漢以上之文無讀爲去聲者。《詩·召南》未見君子,憂心忡忡。亦旣見止,亦旣覯止,我心則降。

《大雅》瑟彼玉瓚,黃流在中。豈弟君子,福祿攸降。《又》旣燕于宗,福祿攸降。公尸燕飮,福祿來崇。《左傳·哀二十六年》六卿三族降聽政。《註》降,和同也。和同卽切降字,乃疾言徐言之別耳。《楚辭·九歌》靈皇皇兮旣降,猋遠舉兮雲中。

《天問》皆歸射而無害厥躬,何后益作革而禹播降。◎按降下之降今讀去聲,相沿已久,然唐韻正歷有明據,應從之。類篇降字無平聲,非。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巷切,音絳。《玉篇》下也,落也,歸也。《正韻》貶也。〇按降以去聲爲正音,自玉篇始。

叶胡郞切,音杭。《楚辭·九歌》靑雲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操余弧兮反淪降。《東方朔·七諫》忠臣貞而欲諫兮,讒諛毀而在旁。秋草榮其將實兮,微霜下而夜降。

叶胡貢切,鴻去聲。《郭璞·山海經巫咸贊》羣有十巫,巫咸所統。經技是,術藝是綜。采藥靈山,隨時登降。《北齊·享廟樂章》彝斝應時,龍蒲代用。藉茅无咎,福祿攸降。

叶餘亮切,音漾。《習鑿齒燈詩》煌煌問夜燈,修修樹閒亮。燈隨風煒,風與燈升降。

叶覃韻。《梁鴻·適吳詩》遊舊邦兮遐征,將遙集兮東南。心惙怛兮傷悴,志菲菲兮升降。欲乗策兮縱邁,疾吾俗兮作讒。○按諸韻書無叶覃韻者,存俟考証。

【复】

復【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房六切,音伏。《說文》往來也。《廣韻》返也。《書·舜典》如五器卒乃復。《傳》復,還也。《詩·小雅》言歸思復。

《韻會》答也。《書·說命》說復于王。

《韻會》白也。《禮·曲禮》願有復也。

《韻會》反命也。《周禮·天官》諸臣之復。《註》復,報也,反也。《疏》謂羣臣受王命,使臣行之訖,反報於王也。

招魂曰復。《禮·檀弓》復盡愛之道也。《註》復謂招魂,庶幾其精氣之反。

興復。《諸葛亮·出師表》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姓。《正字通》元有復見心。

州名。《隋書·地理志》後周置復州,大業初改曰沔州。

復陶,官名。《左傳·襄三十年》使爲君復陶。《註》復陶,衣服之官也。

衣名。《左傳·昭十二年》王皮冠秦復陶。《註》秦所遺羽衣也。

《集韻》《韻會》《正韻》方六切,音福。《集韻》重也。《正韻》反覆也。《易·復卦》反復其道。《詩·小雅》顧我復我。《註》謂迴轉反復之也。

《正韻》復,除也。《前漢·高帝紀》七大夫以下,皆復其身及戸勿事。《註》復其身,及一戸之內,皆不徭役也。

與複通。《史記·秦始皇紀》爲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前漢·高帝紀》上從復道上,望見諸將往往耦語。《註》上下有道,故謂之復。

與覆通。《詩·大雅》陶復陶穴。《音義》復,累土於地上。《說文》作覆。

《集韻》《韻會》《正韻》浮富切,浮去聲。《集韻》又也。《增韻》再也。《詩·大雅·大明序》文王有明德,故天復命武王也。

叶房月切,音伐。《韓愈·招揚之罘詩》禮稱獨學陋,易貴不遠復。作詩招之罘,日夕抱饑渴。渴,巨列切。

【阳】

阳【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4画

與陽同。見《字彙補》音羊。《玉篇》營天功,明萬物謂之陽。《說文》高明也。

日也。《詩·小雅》湛湛露斯,匪陽不晞。《傳》陽,日也。《左傳·文四年》天子當陽。《禮·祭義》殷人祭其陽。《註》陽謂日中時也。《孟子》秋陽以暴之。

《楚辭·遠遊》集重陽,入帝宮。《註》積陽爲天,天有九重,故曰重陽。

《玉篇》雙也。

月建。《爾雅·釋天》十月爲陽。《詩·小雅》歲亦陽止。

《爾雅·釋天》春爲靑陽。《註》氣淸而溫陽。

《爾雅·釋天》太歲在癸曰昭陽。

五月五日曰端陽,九月九日曰重陽,見《月令廣義》。

《爾雅·釋山》山西曰夕陽,山東曰朝陽。《詩·大雅》度其夕陽。《又》梧桐生矣,于彼朝陽。

水北也。《詩·大雅》在洽之陽。《穀梁傳·僖二十八年》水北爲陽。

《釋名》丘高曰陽丘,體高近陽也。

《詩·豳風》我朱孔陽。《傳》陽,明也。

《玉篇》淸也。

《詩·周頌》龍旂陽陽。《傳》陽陽,言有文章也。

《詩·王風》君子陽陽。《傳》陽陽,無所用其心也。

《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陽禮敎讓,則民不爭。《註》陽禮謂鄕射飮酒之禮。

國名。《春秋·閔二年》齊人遷陽。《註》陽,國名。《戰國策》塞漏舟而輕陽侯之波。《註》博物志,晉陽國侯溺水,因爲大海之神。

《春秋·昭十二年》齊高偃帥師納北燕伯于陽。《註》陽卽唐,燕別邑,中山有唐縣。

縣名。《史記·高祖紀》西過高陽。《註》屬留。

關名。《前漢·西域傳》去陽關七千八百二里。

《左傳·昭二十四年》公孫于齊,次于陽州。

陽城,山名。漢爲縣,屬潁川郡。

古帝號。《史記·五帝紀》帝顓頊高陽氏。

《釋名》立人,象人立也。或曰陽門,在前曰陽,兩旁似門也。

《玉篇》傷也。

《莊子·達生篇》西北方之下者,則泆陽處之。《註》泆陽,鬼名。

《抱朴子·登涉篇》山中樹能人語者,非樹能語也,其精爲之,名曰雲陽。

昌陽,菖蒲別名。《韓愈·進學解》昌陽引年。

姓。《史記·司馬相如子虛賦》陽子驂乗。《註》古仙人陽陵。《廣韻》周景王封少子於陽樊,後裔因邑命氏。

漢複姓,有二十二氏:歐陽、高陽、靑陽、孫陽、子陽、周陽、涇陽、偪陽、梗陽、戲陽、鮭陽、葉陽、陵陽、鮮陽、櫟陽、濮陽、太陽、老陽、安陽、成陽、朱陽、索陽。

通作揚。《禮·玉藻》盛氣顚實揚休。《註》顚,讀爲闐。揚,讀爲陽。盛身中之氣,使之闐滿其息,若陽氣之體物也。《釋名》陽,揚也,氣在外發揚也。

與佯同。《禮·檀弓》陽若善之。《前漢·高帝紀》陽尊懷王爲義帝,實不用其命。

音腸。《爾雅·釋詁》陽,予也。《註》魯詩云:陽如之何,今巴濮之人自呼阿陽。《疏》漢書藝文云:魯申公爲詩訓,故是爲魯詩。其經云:陽如之何,申公以陽爲予,故引之。《釋文》陽,音腸。《五音集韻》俗作陽氜。

【升】

升【子集下】【十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識蒸切《集韻》《韻會》書蒸切,音陞。《說文》籥也。十合爲升。《前漢·律歷志》升者,登合之量也。古升上徑一寸,下徑六分,其深八分。龠十爲合,合十爲升。

成也。《禮·樂記》男女無辨則亂升。

《廣韻》布八十縷爲升。《禮·雜記》朝服十五升。

卦名。《易·升卦》升元亨,用見大人,勿恤,南征吉。

降之對也。《書·畢命》道有升降。《註》猶言有隆有汙也。

登也,進也。《詩·小雅》如日之升。《易·坎象》天險不可升也。

《前漢·梅福傳》民有三年之儲曰升平。

相关诗句
见汝颜之瞠 精体兮实践 源洁流乃清 此为义理源 同乎一贯曾 日进以无疆 异乎有欲枨 天行以不息 一心斯有恒 四端斯无违 重于食与兵 圣门戒去信 是犹纲之宏 若夫信犹土 尤在见之明 须知守之固 惟仁莫能胜 守之不以知 惟知亦不轻 惟仁为器重 通贯如建瓴 益信春犹仁 吾因作川程 元犹五常仁 仁尤莫与京 又若仁义中 秋冬阴日凝 春夏阳日长 阴阳为之经 犹之四时运 礼者仁所形 知者义所藏 又对立门庭 然而仁与义 心乎镂为铭 四者诚存存 何慊万物灵 何愧百年身 拳拳服诸膺 何莫非此德 诗歌木丁丁 友义切以偲 子职孝蒸蒸 妇道顺为正 急难念脊鴒 同气曰兄弟 夔夔谨鸡鸣 竭力事父母 求己见准绳 造道有标的 而学发新硎 复坐吾语汝 常期肖螟蛉 慎勿思鸿鹄 一閒谷为陵 事惟非与是 焦火寒凝冰 存心不以敬 义利别轲{径彳换牛} 仁暴判舜桀 凛如警雷霆 勿谓閒居閒 冏如对日星 勿谓暗室暗 主敬常惺惺 晦息安其身 参前倚舆衡 晓起敞吾门 于欲必先懲 四者苟能充 冶容擅倾城 厚酒促亡家 于利必无营 四者苟能充 钱神事之兄 鸩妖用之媒 无为宠辱惊 荣华忽飘风 无为羡金籯 富贵真浮云 拱把可霄峥 萌蘖得所养 炎炎已煌荧 当其火然时 浩浩江河倾 当其泉达时 南辕驰幽并 所学背斯理 我得气之英 真精妙凝合 请细与君评 四者诚昭昭 冬则坎水盈 秋则兑金说 木则震主青 火则离玄黄 随用无变更 若震离兑坎 西利辛及庚 北贞壬及癸 夏亨南丙丁 春元东甲乙 随方有依凭 若东南西北 知贞溥所能 义利公所在 礼亨通可称 仁元明可配 万古破说铃 若明通公溥 讲道于考亭 至哉子朱子 彼此无损增 一心一太极 冬藏令玄冥 贞固守以知 秋揫味金腥 利物合于义 夏气方敷荣 在天亨之时 皦皦朝阳升 三千三百仪 动作锵璜珩 声身贯律度 春意方勃兴 在天元之时 致爱先雏婴 触物动恻怛 端绪微微呈 善根有由蘖 见义等聋盲 子或昧此理 见义自珑玲 子能悟此理 我诗尔其聆 诸君子其来 掩身身欲宁 观天于闭塞 初阳才有萌 凝阴虽已剥 一叶开尧蓂 冬至甲子夜 戒哉色与声 三阴行肃物 群葩委芳菁 万宝就凝实 宇宙日清泠 金行兆新凉 慎哉柔道乘 动极必生静 朱光布八纮 天明一畅达 是月阴阳争 恢炱行炽景 我心惟和平 木德自此盛 好鸟鸣嘤嘤 夭桃华灼灼 天降地上腾 仰观俯以察 一念天是承 大载古圣人 如水分渭泾 天人一而二 知止于絜瓶 礼失之绵蕞 贪冒义蝗螟 残忍仁斧斤 天理随榛荆 吁嗟其有欲 通复皆一诚 无心自无妄 人欲易缠萦 奈何天无心 如射中鹄正 天人二而一 辞让是非情 恻隐至羞恶 一初同圣氓 仁礼义知性 依理常偕行 生长敛藏气 因时有足徵 元亨利贞理 其义明且精 性情即理气 天人特异名 气理本同运 阴降复阳升 天高而地下 循环未尝停 既贞又为元 水贞冬日成 金利秋向实 是为德之亨 夏火物畅茂 方春木主生 天德元最重 元亨利与贞 四时配四德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