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曾得其趣

出自:宋代·陈淳《谨所之赠王氏子》

拼音:[zǐ][zēng,céng][dé,děi,de][qí,jī][qù,cù]

平仄:仄平平平仄

我赠王氏子,作此谨所之。
之子何所喜,喜有近道资。
妙龄正弱冠,立志已不卑。
与之语则解,知弗流俗随。
今闻欲有行,问之如何其。
曰取天下友,曰求天下师。
斯言美则美,乃大人之为。
在子则太早,恐非其所宜。
去圣嗟已远,名家好相持。
师者每异户,户焉亦多岐。
志稚未坚定,焉保无转移。
识嫩未的确,那知真是非。
同人遽于野,懔乎其亦危。
既慕圣贤学,须循圣贤规。
圣功有次序,躐进徒尔疲。
非益欲速成,孔深阙童讥。
登高必自下,子思端不欺。
道尔求诸远,孟轲尤所嗤。
小学极织悉,无非固骸肌。
洒扫进退间,三千其威仪。
子曾与周旋,有亏已无亏。
大学入德门,纲条备无遗。
开端在格物,大当致吾知。
子曾与讲贯,有疑已无疑。
语孟两部书,坦坦无峣崎。
尽是平实语,中蕴至宝辉。
子曾得其趣,抑尔猎其皮。
入道贵有主,何须事支离。
进德贵著实,何容慕新奇。
后生所可畏,不在华藻摛。
亦非记览博,亦匪谈辨飞。
勇往识其正,路头不参差。
终始一敬入,绝无傲岸私。
驱车万晨道,最谨发轫时。
豪厘稍有差,千里谬莫追。
志学错所学,从心竟相违。
知止失所止,能得之者希。
康庄大通衢,无用径捷窥。
章韶大雅音,不必转调吹。
美璞要成器,切戒浪琢鎚。
良苗善保养,粢盛方可期。
惜兹少壮力,正宜自鞭治。
一一务下学,俛焉日孜孜。
圣门缜密功,不容漏毫丝。
真积中欠缺,虚劳外奔驰。
杂乎其胸臆,决堕狂与痴。
不为子行喜,抑为子行悲。
子既扣我门,吾何吝子医。
不觉写肝肺,有此谆谆词。
此理无强聒,姑以诚吾思。

查看原文

字义

【子】

子【寅集上】【子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㜽音梓。《說文》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入,以爲稱。《徐鍇曰》十一月夜半,陽氣所起。人承陽,故以爲稱。

《廣韻》息也。《增韻》嗣也。《易·序卦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天子之子曰元子。《書·顧命》用敬保元子釗。

《儀禮·喪服》諸侯之子稱公子。

凡適長子曰冢子,卽宗子也。其適夫人之次子,或衆妾之子,曰別子,亦曰支子。《禮·曲禮》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

男子之通稱。《顏師古曰》子者,人之嘉稱,故凡成德,謂之君子。《王肅曰》子者,有德有爵之通稱。

自世婦以下自稱曰婢子,見《禮記·曲禮》。

卿之妻曰內子。《儀禮·有司徹註》內子不薦籩。

《禮·檀弓》兄弟之子猶子也。

《前漢·嚴助傳註》令子出就婦家爲贅壻,曰贅子。

人君愛養百姓曰子。

辰名。《爾雅·釋天》太歲在子曰困敦。《前漢·律歷志》孳萌於子。

《禮·王制》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疏》子者,奉恩宣德。

左庶子,中庶子,官名。

國名。《括地志》子城,在渭州莘城縣。

長子,縣名。周史辛甲所封,後爲趙邑,屬上黨。

姓。《史記·殷本紀》契,母吞鳦子而生,故曰子氏。

複姓。《左傳》鄭大夫子人氏,魯大夫子服氏,子家氏。

子細,猶分別。《北史·源思禮傳》爲政當舉大綱,何必太子細也。《正字通》子讀若薺,方語別也。俗作仔細。

去聲,才四切。《中庸》子庶民也。徐邈讀。

與慈通。《禮·樂記》易直子諒之心,油然生矣。《韓詩外傳》子諒作慈良。

叶濟口切,音走。《前漢·班固敘傳》侯王之祉,祚及孫子。公族蕃衍,枝葉暢茂。茂音某。

叶子德切,音則。《詩·豳風》旣取我子,無毀我室。《楊愼·古音叢目》與朱傳同。

【曾】

曾【辰集上】【曰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昨稜切《集韻》《韻會》徂稜切,,古文窻字。下从曰,上从八,象氣之分散也。經典相承,隷省作曾。《詩·大雅》曾莫惠我師。《論語》曾是以爲孝乎。《孟子》爾何曾比予於是。

《廣韻》經也。《增韻》嘗也。《韻會》乃也,則也。

與層通。《後漢·張衡傳》登閬風之曾城兮。《文選》作層城。

《廣韻》作滕切《集韻》《韻會》咨騰切,音增。《書·武成》惟有道曾孫周王發。《爾雅·釋親》王父之考爲曾祖,孫之子爲曾孫。《註》曾,猶重也。

《左傳·襄十八年》曾臣彪將率諸侯以討焉。《註》曾臣,猶末臣。《疏》曾祖曾孫者,曾爲重義。諸侯之於天子,無所可重。曾臣猶末臣,謙之意耳。

《楚辭·九歌》翾飛兮翠曾。《註》曾,舉也。

與橧同。《禮·禮運》夏則居橧巢。《釋文》橧,本又作曾。

與增同。《孟子》曾益其所不能。《孫奭·音義》曾當讀作增。

姓。《姓氏急就篇》曾氏出於鄫,姒姓,莒滅鄫,子孫在魯者別爲曾氏。《孫奕·示兒編》曾字除人姓及曾孫外,今學者皆作層字音讀。然經史無音,止當音增。《韻會》今詳曾字有音者,合從本音。餘無音者從層音,亦通。

【得】

得【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德。《說文》行有所得也。《玉篇》獲也。《韻會》凡有求而獲皆曰得。

賦受亦曰得。《易·乾卦》知得而不知喪。《禮·曲禮》臨財毋苟得。《左傳·定九年》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孟子》求則得之。

貪也。《論語》戒之在得。

《韻會》與人契合曰相得。《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

得得,唐人方言,猶特地也。《全唐詩話》貫休入蜀,以詩投王建曰:一瓶一鉢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

叶都木切,音篤。《老子·道德經》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易林》入市求鹿,不見頭足,終日至夜,竟無所得。《集韻》或作㝶。

【其】

其【子集下】【八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丌亓《唐韻》《集韻》《韻會》渠之切《正韻》渠宜切,音碁。《韻會》指物之辭。《易·繫辭》其旨遠,其辭文。《詩·大雅》其在于今。

助語辭。《書·西伯戡黎》今王其如台。《詩·周南》灼灼其華。《玉篇》辭也。

姓。《韻會》漢陽阿侯其石。

《唐韻》《集韻》《韻會》居之切,音姬。《韻會》語辭。《書·微子》若之何其。《詩·小雅》夜如何其。

人名。《史記·酈生傳》酈生食其者,留高陽人也。《註》正義曰:酈食其,三字三音,讀曆異幾。《前漢·楚元王傳》高祖使審食其留侍太上皇。《註》師古曰:食音異,其音基。

山名。《前漢·武帝紀》四月,幸不其。《註》其音基,山名。《廣韻》在琅邪。

地名。《韻會》祝其,卽夾谷也。

《集韻》《韻會》居吏切。《正韻》吉器切,音寄。《韻會》語已辭。《詩·檜風》彼其之子。通作記。《禮·表記》引《詩》彼記之子。

通已。《左傳·襄二十七年》引《詩》彼己之子。

《韻會》或作忌。《詩·鄭風》叔善射忌。

【趣】

趣【酉集中】【走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集韻》《韻會》七句切,音娶。《說文》疾也。《博雅》遽也。《廣韻》趣向。《易·繫辭》變通者,趣時者也。《詩·大雅》左右趣之。《音義》趣,七喻反。《傳》趣,趍也。《箋》左右之諸臣,皆促疾於事。《朱傳》趣之,趣向也。

《孝經序》會五經之指趣。

《梵書》蚊蚋小蟲之屬名諸趣。

《集韻》《韻會》此苟切,音㔌。《書·立政》趣馬。《傳》趣,七口反。掌馬之官。《詩·小雅》蹶維趣馬。《箋》掌王馬之政。《疏》七走反。《周禮·夏官·趣馬註》趣馬,趣養馬者也。

《集韻》趨玉切,音促。《禮·月令》乃趣獄。《史記·項羽紀》數使使趣齊兵。

《前漢·灌夫傳》局趣效轅下駒。《註》應劭曰:局趣,䠞小貌。

《廣韻》側九切。與棷同。夜戒守有所擊也。

《集韻》將侯切,音陬。義同。

與趨通。《禮·月令》命有司趣民收斂。《釋文》本又作趋,音促。《周禮·地官·縣正》趨其稼事而賞罰之。《釋文》趨本又作趣,音促。

《韻補》叶千切,意也。《張衡·東京賦》奢不及侈,儉而不陋。規遵王度,動中得趣。李善本作趍,音同。

相关诗句
姑以诚吾思 此理无强聒 有此谆谆词 不觉写肝肺 吾何吝子医 子既扣我门 抑为子行悲 不为子行喜 决堕狂与痴 杂乎其胸臆 虚劳外奔驰 真积中欠缺 不容漏毫丝 圣门缜密功 俛焉日孜孜 一一务下学 正宜自鞭治 惜兹少壮力 粢盛方可期 良苗善保养 切戒浪琢鎚 美璞要成器 不必转调吹 章韶大雅音 无用径捷窥 康庄大通衢 能得之者希 知止失所止 从心竟相违 志学错所学 千里谬莫追 豪厘稍有差 最谨发轫时 驱车万晨道 绝无傲岸私 终始一敬入 路头不参差 勇往识其正 亦匪谈辨飞 亦非记览博 不在华藻摛 后生所可畏 何容慕新奇 进德贵著实 何须事支离 入道贵有主 抑尔猎其皮 子曾得其趣 中蕴至宝辉 尽是平实语 坦坦无峣崎 语孟两部书 有疑已无疑 子曾与讲贯 大当致吾知 开端在格物 纲条备无遗 大学入德门 有亏已无亏 子曾与周旋 三千其威仪 洒扫进退间 无非固骸肌 小学极织悉 孟轲尤所嗤 道尔求诸远 子思端不欺 登高必自下 孔深阙童讥 非益欲速成 躐进徒尔疲 圣功有次序 须循圣贤规 既慕圣贤学 懔乎其亦危 同人遽于野 那知真是非 识嫩未的确 焉保无转移 志稚未坚定 户焉亦多岐 师者每异户 名家好相持 去圣嗟已远 恐非其所宜 在子则太早 乃大人之为 斯言美则美 曰求天下师 曰取天下友 问之如何其 今闻欲有行 知弗流俗随 与之语则解 立志已不卑 妙龄正弱冠 喜有近道资 之子何所喜 作此谨所之 我赠王氏子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