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已不卑

出自:宋代·陈淳《谨所之赠王氏子》

拼音:[lì][zhì][yǐ][bù,fǒu][bēi]

平仄:仄仄仄仄平

我赠王氏子,作此谨所之。
之子何所喜,喜有近道资。
妙龄正弱冠,立志已不卑
与之语则解,知弗流俗随。
今闻欲有行,问之如何其。
曰取天下友,曰求天下师。
斯言美则美,乃大人之为。
在子则太早,恐非其所宜。
去圣嗟已远,名家好相持。
师者每异户,户焉亦多岐。
志稚未坚定,焉保无转移。
识嫩未的确,那知真是非。
同人遽于野,懔乎其亦危。
既慕圣贤学,须循圣贤规。
圣功有次序,躐进徒尔疲。
非益欲速成,孔深阙童讥。
登高必自下,子思端不欺。
道尔求诸远,孟轲尤所嗤。
小学极织悉,无非固骸肌。
洒扫进退间,三千其威仪。
子曾与周旋,有亏已无亏。
大学入德门,纲条备无遗。
开端在格物,大当致吾知。
子曾与讲贯,有疑已无疑。
语孟两部书,坦坦无峣崎。
尽是平实语,中蕴至宝辉。
子曾得其趣,抑尔猎其皮。
入道贵有主,何须事支离。
进德贵著实,何容慕新奇。
后生所可畏,不在华藻摛。
亦非记览博,亦匪谈辨飞。
勇往识其正,路头不参差。
终始一敬入,绝无傲岸私。
驱车万晨道,最谨发轫时。
豪厘稍有差,千里谬莫追。
志学错所学,从心竟相违。
知止失所止,能得之者希。
康庄大通衢,无用径捷窥。
章韶大雅音,不必转调吹。
美璞要成器,切戒浪琢鎚。
良苗善保养,粢盛方可期。
惜兹少壮力,正宜自鞭治。
一一务下学,俛焉日孜孜。
圣门缜密功,不容漏毫丝。
真积中欠缺,虚劳外奔驰。
杂乎其胸臆,决堕狂与痴。
不为子行喜,抑为子行悲。
子既扣我门,吾何吝子医。
不觉写肝肺,有此谆谆词。
此理无强聒,姑以诚吾思。

查看原文

注释

【立志】立定志愿:~做一名教师。
【已不】见"已否"。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立】

立【午集下】【立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力入切,音力。《說文》立,住也。《釋名》立,林也。如林木森然,各駐其所也。《廣韻》立,行立。《禮·曲禮》立必正方。

成也。《禮·冠義》而後禮義立。

堅也。《易·大過》君子以獨立不懼。《論語》三十而立。

樹立也。《易·說卦傳》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書·伊訓》立愛惟親,立敬惟長。《左傳·襄二十四年》穆叔曰: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

置也,建也。《書·牧誓》立爾矛。《周禮·天官》建其牧,立其監。《左傳·桓二年》師服曰:天子建國,諸侯立家。

存立也。《論語》己欲立而立人。

速意也。《史記·平原君傳》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

直起也。《前漢·五行志》上林苑中,大柳樹斷仆地,一朝起立。

《杜甫·朝獻太淸宮賦》四海之水皆立。《張翥詩》蝃蝀下飮湖水立。

《趙孟頫詩》驥聞秋風雙耳立。

赤立。《宋史·喬行傳》百姓多垂罄之寶,州縣多赤立之帑。

闕立。《張衡·週天大象賦》闕立擬乎兩觀,水府司乎百川。

立政,尚書篇名,周公作。

車名。《後漢·輿服志》有立車。

與粒通。《詩·周頌》立我烝民。《箋》立,當作粒。

姓。漢有賢人立如子,唐有長興令立述。

于貴切。同位。《石經春秋》公卽位,作公卽立。《周禮·春官》小宗伯掌神位。《註》故書位作立。鄭司農云:古者立位同字。

【志】

志【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鋕。《說文》从心之聲。志者,心之所之也。《論語》志於道。《詩序》在心爲志。

《廣韻》意慕也。《儀禮·大射儀》不以樂志。《註》志者,意所擬度也。《禮·少儀》問卜筮曰:義歟,志歟。義則可問,志則否。《註》義,正事也。志,私意也。

準志也。《書·盤庚》若射之有志。《疏》如射之有所準志,志之所主,欲得中也。

章志也。《禮·檀弓》孔子之喪,公西赤爲志焉。子張之喪,公明儀爲志焉。《疏》故爲盛禮,以章明志識也。

本志也。《左傳·襄元年》謂之宋志。《註》言宋本志,在攻取彭城也。

《左傳·昭二十五年》以制六志。《註》爲禮,以制好惡喜怒哀樂六志。

記也。與誌同。或作識。《周禮·春官》小史掌邦國之志。《前漢書》有十志。《師古曰》志,記也。積記其事也。《後漢·劉駿傳》博見彊志。

《集韻》昌志切。與幟通。旗也。《史記·張丞相傳》沛公以周昌爲職志。

箭鏃也。《爾雅·釋器》金鏃翦羽謂之鍭,骨鏃不翦羽謂之志。《註》鏃,今之錍箭。志,今之骨骲。

叶眞而切,音支。《楚辭·九章》昔君與我成言兮,曰黃昏以爲期。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旣有此他志。

【已】

已【寅集中】【己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羊己切《集韻》《韻會》《正韻》養里切,音以。《玉篇》止也,畢也,訖也。《廣韻》成也。《集韻》卒事之辭。《易·損卦》已事遄往。

《玉篇》退也。《廣韻》去也,棄也。《書·堯典》試可乃已。《論語》三已之。

太也。《廣韻》已,甚也。《孟子》仲尼不爲已甚者。《註》不欲爲已甚,太過也。

《廣韻》過事語辭。《史記·灌夫傳》已然諾。《註》索隱曰:謂已許諾,必使副其前言也。

《類篇》語已也。《增韻》語終辭。《前漢·梅福傳》亦無及已。

踰時曰已而。《史記·高帝紀》已而有娠。

與以通。《荀子·非相篇》人之所以爲人者,何已也。曰:以其有辨也。《前漢·張良傳》殷事以畢。

《廣韻》《集韻》羊吏切,音異。義同。

【不】

不【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

《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

《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䳡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未定之辭也。《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姓。《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詩·小雅》鄂不韡韡。《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陸璣詩疏》柎作跗。《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與丕同。《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秦·和鐘銘》不顯皇祖。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韻補》叶補美切,音彼。《荀子·賦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卑】

卑【子集下】【十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府移切《集韻》《韻會》賔彌切《正韻》逋眉切,。

《韻會》鮮山,在柳州界。

鮮帶約而束之也。

姓。《廣韻》蔡邕胡太傅整。

《前漢·鄒陽傳》封之於有。《註》地名也。音鼻。

音彼。與俾同。《荀子·宥坐篇》民不迷。

音陛。與庳同。《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爲蓋,上欲尊而宇欲。

相关诗句
姑以诚吾思 此理无强聒 有此谆谆词 不觉写肝肺 吾何吝子医 子既扣我门 抑为子行悲 不为子行喜 决堕狂与痴 杂乎其胸臆 虚劳外奔驰 真积中欠缺 不容漏毫丝 圣门缜密功 俛焉日孜孜 一一务下学 正宜自鞭治 惜兹少壮力 粢盛方可期 良苗善保养 切戒浪琢鎚 美璞要成器 不必转调吹 章韶大雅音 无用径捷窥 康庄大通衢 能得之者希 知止失所止 从心竟相违 志学错所学 千里谬莫追 豪厘稍有差 最谨发轫时 驱车万晨道 绝无傲岸私 终始一敬入 路头不参差 勇往识其正 亦匪谈辨飞 亦非记览博 不在华藻摛 后生所可畏 何容慕新奇 进德贵著实 何须事支离 入道贵有主 抑尔猎其皮 子曾得其趣 中蕴至宝辉 尽是平实语 坦坦无峣崎 语孟两部书 有疑已无疑 子曾与讲贯 大当致吾知 开端在格物 纲条备无遗 大学入德门 有亏已无亏 子曾与周旋 三千其威仪 洒扫进退间 无非固骸肌 小学极织悉 孟轲尤所嗤 道尔求诸远 子思端不欺 登高必自下 孔深阙童讥 非益欲速成 躐进徒尔疲 圣功有次序 须循圣贤规 既慕圣贤学 懔乎其亦危 同人遽于野 那知真是非 识嫩未的确 焉保无转移 志稚未坚定 户焉亦多岐 师者每异户 名家好相持 去圣嗟已远 恐非其所宜 在子则太早 乃大人之为 斯言美则美 曰求天下师 曰取天下友 问之如何其 今闻欲有行 知弗流俗随 与之语则解 立志已不卑 妙龄正弱冠 喜有近道资 之子何所喜 作此谨所之 我赠王氏子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