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瑟仍吹笙

出自:宋代·姚勉《赠霆伯侄》

拼音:[gǔ][sè][réng][chuī][shēng]

平仄:仄仄平平平

灵源聚英气,融作云霞精。
霆伯挹其秀,胸府怀光晶。
诵书过万卷,落笔超群英。
文章有余力,武诗吟性情。
短章或大篇,点翰长风生。
或吐健丽句,气象高峥嵘。
云涛汹万里,出没蛟龙惊。
或写閒逸句,句法如天成。
微泉溜石壁,清吹调松声。
或句和且婉,纯如奏英茎。
晴风舞雪絮,晓日歌春莺。
或句端且严,凛凛不可轻。
星辰列云汉,营垒森甲兵。
变化千万状,发越无定名。
清标镇浮态,沈谢隳文成。
劲气拟古作,甫白焚诗泓。
不负飘逸姿,孰争前辈衡。
学海不汗漫,安见酌复盈。
文章用无尽,盖以天才宏。
宏才戏翰墨,笔势宜如倾。
譬之一轮月,皎皎当天明。
晴辉照春夜,花柳皆敷荣。
高秋爽气盛,桂影翻凄清。
又如百川水,滔滔地中行。
江湖风雨霁,碧色连天平。
奔流出三峡,谹吼雷霆争。
诗歌具众体,古人所难并。
子诗得神助,逸思随纵横。
失手堕之地,声作金石铿。
俊才有如此,九万飞鹏程。
卑哉沟渎中,安可容鱣鲸。
子以见吾家,人才世登瀛。
勉哉复祖业,谨勿寒宗盟。
某也习箕裘,生涯风露檠。
家徒四壁立,独以道为耕。
文章厌卑薾,壮志思轩轰。
纷纷笑余子,藐视如孩婴。
诗书自娱悦。终日关柴荆。
欣然得子至,倒屣来相迎。
佳篇出见遗,未读颜先頳。
迁乔不择木,求通乃于盲。
视我如土鷃,视子如鹪鹏。
英风当远避,况敢事酬赓。
新篘日初熟,我姑酌彼觥。
晚风入帘幕,窗外斜阳晴。
红炉坐相对,檐马声鏦铮。
试将今古诗,与子细共评。
幽怀味此乐,鼓瑟仍吹笙
胡为不留处,驾言欲西征。
清饮不可再,使我摇心旌。
努力各自爱,共濯江湖缨。

查看原文

注释

【鼓瑟】1.弹瑟。 2.汉杨恽与其妻感情甚笃,于《报孙会宗书》中曰:"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拊缶而呼乌乌。"后以"鼓瑟"比喻夫妇感情融洽。
【吹笙】喻饮酒。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鼓】

鼓【亥集下】【鼓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古。革音之器。伊耆氏造鼓。《說文》鼓,郭也。春分之音,萬物郭皮甲而出,故謂之鼓。《徐鍇曰》郭者,覆冒之意。《玉篇》瓦爲椌,革爲面,可以擊也。樂書,鼓所以檢樂,爲羣音長。《周禮·地官·鼓人》掌敎六鼓。《註》六鼓:靁鼓八面,靈鼓六面,路鼓四面,鼖鼓,皋鼓,晉鼓,皆兩面。

夏后氏足鼓,置鼓於趺上,謂之節鼓。殷楹鼓,以柱貫中,上出而樹之也。周縣鼓,植簨虡而縣之也。

星名。《爾雅·釋天》河鼓謂之牽牛。《郭註》荆楚人呼牽牛爲擔鼓。擔者,荷也。

《前漢·五行志》天水冀南山大石鳴,曰石鼓,鳴則有兵。

國名。春秋鼓國,白狄別種。《左傳·昭二十三年》晉襲鼓,滅之。《後漢·郡國志》鉅鹿下曲陽有鼓聚,故翟鼓子國。

量名。《禮·曲禮》獻米者操量鼓。《廣雅》斛謂之鼓。《荀子·富國篇》瓜桃棗李,一本數以盆鼓。《註》鼓,量也。謂數度以盆量也。

《後漢·東夷傳》扶餘國,正月,國中連日大會飮樂,名曰迎鼓。《集韻》俗作皷,非是。

【瑟】

瑟【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㻎音璱。《說文》庖犧氏所作弦樂也。《徐曰》黃帝使素女鼓五十絃珡,黃帝悲,乃分之爲二十五絃。今文作瑟。《樂書》朱襄氏使士達制五絃之瑟,後瞽瞍判五絃瑟爲十五絃,復增以八爲二十三。

《禮圖》雅瑟八尺一寸,廣一尺八寸,二十三絃,其常用者十九絃,頌瑟七尺二寸,廣同,二十五絃盡用。《爾雅·釋樂》大瑟謂之灑。《註》長八尺一寸,廣一尺八寸,二十七絃。《書·益稷》搏拊琴瑟。《詩·周南》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集韻》衆多貌。《詩·大雅》瑟彼作棫。《傳》瑟,衆貌。

《集韻》矜莊貌。《詩·衞風》瑟兮僩兮。《傳》瑟,矜莊貌。《朱註》瑟,嚴密之貌。

《詩·大雅》瑟彼玉瓚。《箋》瑟,潔鮮貌。《朱註》瑟,縝密之貌。

《正字通》瑟瑟,珠類。元仁宗時,啟金州獻瑟瑟洞,請采之,不從。通雅曰:或以爲寶石,緯略以爲珠。程泰之則曰:世所傳瑟,瑟皆燒石爲之。然瑟瑟有三種,寶石如珠,眞者透碧。番燒者員而明,中國之水料燒珠,亦借名瑟瑟。

瑟瑟,風聲。《古樂府·陌上桑》風瑟瑟,木,思念公子徒以憂。

蕭瑟,隂令促急風疾暴也。《楚辭·九辯》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人名。《戰國策》公叔之攻楚也,以幾瑟之存焉。《註》幾瑟,韓愛子。《釋文》几瑟,史記作蟣虱。

與索通。《梁武帝詩》瑟居超七淨。

《集韻》疏吏切,音駛。樂器。

《韻補》叶式吏切,音試。《禰衡鸚鵡賦》少昊司晨,蓐收整轡。嚴霜初降,涼風蕭瑟。

【仍】

仍【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如乗切《集韻》《韻會》如蒸切《正韻》如陵切,音艿。因也。《論語》仍舊貫,如之何。《周禮·春官·司几筵》吉事變几,凶事仍几。《註》變几,變更其質,謂有飾也。仍,因也,因其質,謂無飾也。

重也,頻也。《前漢·王莽傳》吉瑞累仍。

《谷永傳》饑饉仍臻。

《淮南子·精神訓》仍仍然知盆瓴之足羞也。《註》仍仍,不得志之貌。

雲仍。《爾雅·釋親》昆孫之子爲仍孫,仍孫之子爲雲孫。

國名。《史記·夏本紀》少康娶於有仍氏。

姓。

叶人余切,音如。《柳宗元·佩韋賦》冶訐諫於昬朝兮,名崩弛而陷誅。苟縱直而不羈兮,乃變罹而禍仍。◎按《說文》仍,如乗切,原屬日母變宮之字。今《字彙》仍芿艿陾等字皆作時征切,是爲禪母之齒音,其誤甚矣。不可不辨。

【吹】

吹【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正韻》昌垂切《集韻》姝爲切《韻會》樞爲切,音炊。《說文》噓也。《玉篇》出氣也。《莊子·逍遙遊》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詩·小雅》鼔瑟吹笙。

吹噓。《揚子·方言》吹,助也。《註》吹噓,相佐助也。

《集韻》亦作龡。《周禮·春官》笙師掌敎龡竽笙。

同炊。《荀子·仲尼篇》可炊而傹也。《註》炊與吹同。傹當爲僵。言可以氣吹之而僵仆。

《廣韻》《集韻》《韻會》。《廣韻》鼔吹也。《禮·月令》上丁,命樂正入學習吹。《又》季冬,命樂師大合吹而罷。《爾雅·釋樂》徒吹謂之和。《古今樂錄》漢樂有鼓吹鐃歌十八曲。

【笙】

笙【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廣韻》所庚切《集韻》《韻會》《正韻》師庚切,音生。《廣韻》樂器也。《世本》隨作笙。一曰女媧作。《說文》笙,十三簧,象鳳之身也。正月之音,物生,故謂之笙。《釋名》笙,生也。象物貫地而生也。《博雅·釋樂》以瓠爲之,十三管,宮管在左方。《白虎通》笙者大蔟之氣,象萬物之生故謂之笙。《爾雅·釋樂》大笙謂之巢,小者謂之和。《註》大者十九簧,和,十三簧者。《前漢·律歷志》匏曰笙。《註》匏,瓠也。列管瓠中,施簧管端。《書·益稷篇》笙鏞以閒。《詩·小雅》笙磬同音。《周禮·春官》笙師掌敎歙竽、笙。

細也。《揚子·方言》笙,細也。自關而西,秦、晉之閒,凡細貌謂之笙。《廣雅》笙,小也。

地名。《左傳·宣十八年》歸父還自晉至笙。《註》笙,魯境。

簟名。《揚子·方言》簟謂之笙。《左思·吳都賦》桃笙象簟,韜于筒中。

叶師莊切。《詩·小雅》鼓瑟吹笙。叶下將、行,行音杭。

《字彙補》疏臻切,音莘。《史記·齊世家》遂殺子糾于笙瀆。《索隱曰》鄒誕生本作莘讀,莘、笙聲相近。

相关诗句
共濯江湖缨 努力各自爱 使我摇心旌 清饮不可再 驾言欲西征 胡为不留处 鼓瑟仍吹笙 幽怀味此乐 与子细共评 试将今古诗 檐马声鏦铮 红炉坐相对 窗外斜阳晴 晚风入帘幕 我姑酌彼觥 新篘日初熟 况敢事酬赓 英风当远避 视子如鹪鹏 视我如土鷃 求通乃于盲 迁乔不择木 未读颜先頳 佳篇出见遗 倒屣来相迎 欣然得子至 终日关柴荆 诗书自娱悦 藐视如孩婴 纷纷笑余子 壮志思轩轰 文章厌卑薾 独以道为耕 家徒四壁立 生涯风露檠 某也习箕裘 谨勿寒宗盟 勉哉复祖业 人才世登瀛 子以见吾家 安可容鱣鲸 卑哉沟渎中 九万飞鹏程 俊才有如此 声作金石铿 失手堕之地 逸思随纵横 子诗得神助 古人所难并 诗歌具众体 谹吼雷霆争 奔流出三峡 碧色连天平 江湖风雨霁 滔滔地中行 又如百川水 桂影翻凄清 高秋爽气盛 花柳皆敷荣 晴辉照春夜 皎皎当天明 譬之一轮月 笔势宜如倾 宏才戏翰墨 盖以天才宏 文章用无尽 安见酌复盈 学海不汗漫 孰争前辈衡 不负飘逸姿 甫白焚诗泓 劲气拟古作 沈谢隳文成 清标镇浮态 发越无定名 变化千万状 营垒森甲兵 星辰列云汉 凛凛不可轻 或句端且严 晓日歌春莺 晴风舞雪絮 纯如奏英茎 或句和且婉 清吹调松声 微泉溜石壁 句法如天成 或写閒逸句 出没蛟龙惊 云涛汹万里 气象高峥嵘 或吐健丽句 点翰长风生 短章或大篇 武诗吟性情 文章有余力 落笔超群英 诵书过万卷 胸府怀光晶 霆伯挹其秀 融作云霞精 灵源聚英气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