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帝始皇太暴虐

出自:宋代·陈普《历代传授歌》

拼音:[qín][dì][shǐ][huáng][tài][bào,pù][nüè]

平仄:平仄仄平仄仄仄

伏羲神农黄帝氏,名曰三皇居上世。
少昊专顼及高辛,唐虞尧舜为五帝。
夏商周兮曰三代,三王禹汤文武是。
尧舜传官禹传家,天与人与非私畀。
夏禹一传启以贤,少康兴夏灭猿豷。
十有七世于桀王,万汤放桀夏绪坠。
殷汤应天而顺人,兴王地方七十里。
太甲太戊及武丁,三宗有商为专美。
祖乙盘庚亦贤君,三十传纣覆商祀。
周兴积累由后稷,公刘太王及王季。
文王大勋武王集,伐纣牧野作牧誓。
成王嗣位在幼冲,周公辅政天下治。
成康措刑四十年,几移周鼎幽与厉。
夷王下堂王室卑,平王东迁春秋始。
至于威烈春秋终,二百四十二年尔。
鲁卫晋郑蔡燕曹,姬氏同姓皆兄弟。
异姓齐楚秦宋陈,春秋列国侯十二。
其间五霸相继兴,齐桓小白晋重耳。
宋襄秦穆及楚庄,名曰尊王假仁义。
战国七雄莫如秦,韩赵魏燕齐楚起。
秦灭六国吞二周,周祚至於赧王止。
天王三十有七传,八百余年属周纪。
秦帝始皇太暴虐,位传二世而已矣。
汉室龙兴灭秦项,高祖刘邦赤帝子。
末年国本几动摇,四皓一出回孝惠。
吕后临朝诸吕反,赖有平勃植赤帜。
文景之世比成康,武帝好大功伐喜。
霍光拥昭而立宣,江充诬谮太子戾。
厥后外戚多擅权,平帝新室莽篡位。
光武诛莽复中兴,汉为东汉炎运炽。
明章二帝世所称,至于灵献汉祚替。
前汉高文武宣朝,后汉光明章七制。
两汉相传二十四,禅魏曹丕窃神器。
分为三国魏蜀吴,鹬蚌相持真鼎峙。
魏则曹丕吴孙权,蜀则先主称刘备。
魏曹承汉才四传,天下权归司马氏。
晋室肇兴司马炎,三王追谥昭思懿。
两三传间至怀悯,群胡云扰如鼎沸。
五凉前后南北西,四燕前后南北异。
秦前后西赵前后,后蜀大夏相吞噬。
东晋元帝都建康,天下南北分形势。
南则晋宋齐梁陈,北则元魏东西魏。
北齐后周犹一隅,隋文混一朔南暨。
平陈禅周隋杨坚,夫何三世隋嗣毙。
李唐继之纂洪图,高祖太宗成功易。
武后易唐而为周,仁杰一言回睿意。
玄宗末战溺杨妃,禄山叛逆为子弑。
肃宗东征复两京,宪宗见弑陈洪志。
文宗有才诛克明,德宗猜忌任虑杞。
太宗玄宗及宪宗,号称三宗商可拟。
末后难制藩镇强,宦官奉立皆私议。
唐后迭兴有五代,梁唐晋汉周相继。
五代五十三年间,后有十国皆僭伪。
齐楚吴燕汉晋唐,周蜀吴越如蜂蝟。
宋受周禅握乾符,扫除僭伪皆风靡。
太祖姓赵都汴京,雪夜常幸赵普第。
太宗真仁英神哲,历代承平善继嗣。
至于徽钦金虏来,误国奸臣京与桧。
高宗南渡宋复兴,建都钱唐歌舞地。
孝及光宁守偏方,托胄既诛由诸史。
在位历年四十余,前有仁宗后有理。
至于度宗宋祚微,皆由平章似道弃。
建隆德佑十六传,大元一统兴燕蓟。

查看原文

注释

【暴虐】1.凶恶残酷:~无道。 2.〈书〉凶恶残暴地对待:~无辜ㄧ~百姓。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秦】

秦【午集下】【禾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螓。國名。《說文》伯益之後所封國。地宜禾。《詩·秦風·車鄰註》秦,隴西谷名。在雍州鳥鼠山之東北。《疏》今秦亭,秦谷也。《韻會》春秋秦國,漢置天水郡,後魏改秦州。《釋名》秦,津也。其地沃衍有津潤也。

三秦。《史記·項羽紀》三分關中,王秦降將,章邯雍王,司馬欣塞王,董翳翟王,爲三秦。

大秦國。《後漢·西域傳》大秦在海西,亦云海西國。其人民長大平正,有類中國,故謂之大秦。

姓。秦自顓頊後,子嬰旣滅,支庶以爲秦氏。

《說文》一曰秦,禾名。

叶慈良切,音牆。《易林》玉璧琮璋,執贄是王。百里寧越,應聘齊秦。

【帝】

帝【寅集中】【巾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音諦。《說文》諦也。王天下之號也。《爾雅·釋詁》君也。《白虎通》德合天者稱帝。《書·堯典序》昔在帝堯,聰明文思,光宅天下。《疏》帝者,天之一名,所以名帝。帝者,諦也。言天蕩然無心,忘于物我,公平通遠,舉事審諦,故謂之帝也。五帝道同于此,亦能審諦,故取其名。《呂氏春秋》帝者,天下之所適。王者,天下之所往。《管子·兵法篇》察道者帝,通德者王。《史記·高帝紀》乃卽皇帝位汜水之南。《註》蔡邕曰:上古天子稱皇,其次稱帝。

諡法。《史記·正義》德象天地曰帝。

上帝,天也。《易·鼎卦》聖人亨,以享上帝。《書·舜典》肆類于上帝。

五帝,神名。《周禮·春官·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註》蒼帝曰靈威仰,赤帝曰赤熛怒,黃帝曰含樞紐,白帝曰白招拒,黑帝曰汁光紀。《家語》季康子問五帝之名。孔子曰:天有五行,金木水火土,分時化育以成萬物。其神謂之五帝。

星名。《史記·天官書》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乙常居也。《註》文耀鉤云:中宮大帝,其精北極星。春秋合誠圖云:紫微大帝室,太乙之精也。正義曰:太乙,天帝之別名也。《又》大角者,天王帝廷。《註》索隱曰:援神契云:大角爲坐候。宋均云:坐,帝坐也。《又》太微三光之廷,其內五星,五帝座。

地名。《左傳·僖三十一年》衞遷于帝丘。《註》帝丘,今東郡濮陽縣,故帝顓頊之墟,故曰帝丘。

【始】

始【丑集下】【女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初也。《易·乾卦》大哉乾元,萬物資始。《毛詩序》是爲四始。《註》風二雅頌也。《前漢·鮑宣傳》日食于三始。《註》元日爲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始,猶朝也。《王褒·聖主得賢臣頌》春秋法五始之要。《註》元者,氣之始。春者,四時之始。王者,受命之始。正月者,政敎之始。公卽位者,一國之始。

七始,華始,樂名。《孟康曰》七始,天地人四時之始。華始,萬物英華之始。《漢·安世房中歌》七始華始,肅倡和聲。

旬始,星名。《前漢·天文志》旬始,出于北斗傍。《司馬相如·大人賦》垂旬始以爲幓。

山名。《山海經》東始之山多蒼玉。

州名。屬廣漢郡,魏攺始州。宋攺隆慶府爲始州。

式吏切,音試。《毛晃曰》本始之始上聲,易資始,大始之類是也。方始爲之始去聲,禮月令桃始華,蟬始鳴之類是也。幓字原从車从參。或作襂縿。

【皇】

皇【午集中】【白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胡光切,音黃。《說文》大也。《風俗通》天也。《爾雅·釋天疏》尊而君之,則稱皇天。《書·大禹謨》皇天眷命。

《湯誥》惟皇上帝。《傳》皇,大。上帝,天也。

三皇,伏犧,神農,黃帝是也。《尚書·序疏》稱皇者,以皇是美大之名。言大於帝也。《風俗通》三皇道德元泊,有似皇天,故稱曰皇。皇者,中也,光也,弘也。

有天下者之通稱。《爾雅·釋詁》君也。《白虎通》號也。號之爲皇者,煌煌人莫違也。《書·呂》皇帝淸問下民。《詩·大雅》皇王維辟。《春秋·繁露》德侔天地者稱皇帝。《蔡邕·獨斷》皇帝,至尊之稱也。上古天子庖犧氏,神農氏稱皇。堯,舜稱帝。夏,殷,周稱王。秦幷以爲號,漢因之不改。《前漢·高帝紀》漢王卽皇帝位,尊王后曰皇后,太子曰皇太子,又尊太公爲太上皇。《註》太上,極尊之稱。天子之父,故號曰皇。不預冶國,故不言帝。《明制》太子稱皇,諸王以下不稱皇,皇族各戚屬宗人府掌之。

《禮·曲禮》祭王父曰皇祖考,王母曰皇祖妣,父曰皇考,母曰皇妣,夫曰皇辟。《註》更設稱號,尊神異于人也。

《宋史·眞宗紀》祥符五年,親祀玉皇於朝元殿。《註》玉皇,天帝聖號。

《鴻苞博蒐》佛一稱覺皇。

《博雅》美也。《詩·大雅》思皇多士。

《爾雅·釋言》皇正也。《詩·豳風》四國是皇。

莊盛也。《儀禮·聘禮》賔入門皇。

美盛貌。《詩·大雅》穆穆皇皇。

猶煌煌也。《詩·小雅》皇皇者華。《爾雅·釋言》皇,華也。《疏》草木之華一名皇。

猶熒熒也。《揚子·太經》物登明堂,矞矞皇皇。

猶栖栖也。《禮·檀弓》皇皇如有,望而弗至。

於皇,歎美辭。《詩·周頌》於皇來牟。《註》於,音烏。

聿皇,疾貌。《前漢·揚雄·校獵賦》武騎聿皇。

遹皇,往來貌。《張衡·思賦》察二紀五緯之綢繆遹皇。

冠名。上畫羽飾也。《禮·王制》有虞氏皇而祭。

屏風名。王坐所置也。《周禮·天官》掌次設皇邸。

舞名。析五采羽,持以舞也。《周禮·地官》舞師掌敎皇舞。帥而舞旱暵之事。《註》皇或爲䍿。

鳳皇,靈鳥也。《書·益稷》鳳皇來儀。《傳》雄曰鳳,雌曰皇。皇,通作凰。《集韻》亦作䳨。

《爾雅·釋鳥疏》皇,一名黃鳥。俗呼爲黃離留。

《爾雅·釋草疏》皇,一名守田。似燕麥子,如彫胡米,生廢田中。

《埤雅》驪馬黃白曰皇。《詩·豳風》皇駁其馬。

星名。《前漢·天文志》歲星,十月出,名天皇。

國皇星,大而赤。

餘皇,舟名。《左傳·昭十七年》楚敗吳師,獲其乘舟餘皇。俗作艅艎。

矞皇,神名。《前漢·司馬相如傳》前長離而後矞皇。《史記》作潏湟。

冢前闕曰皇。《左傳·莊十九年》葬于絰皇。

寢門闕曰皇。《左傳·宣十三年》屨及于窒皇。

室無四壁曰皇。《前漢·胡建傳》列坐堂皇上。《博雅》作堭,非。

㵎名。《詩·大雅》夾其皇㵎。

山水名。《山海經》皇人之山,皇水出焉。

地名。《春秋·昭二十二年》劉子單子以王猛居于皇。

姓。《左傳疏》宋戴公子皇父,其子孫以皇爲氏。

皇甫,複姓。

《諡法》靖民則法曰皇。

與遑偟徨通。《左傳·昭三十二年》不皇啓處。《詩·小雅》作遑。《爾雅·釋訓》作偟,暇也。《前漢·揚雄甘泉賦》溶方皇于西淸。《註》猶仿偟也。一作彷徨。

《正韻》戸廣切,黃上聲。《禮·少儀》祭祀之美,齊齊皇皇。陸德明讀。

《正韻》于放切,黃去聲。義同。徐邈讀。

《集韻》羽兩切,音往。皇皇,祭祀之儀。《禮·少儀註》皇,讀如歸往之往。《疏》謂心所繫往,孝子祭祀,威儀嚴正,必有繼屬,故齊齊皇皇也。《詩·魯頌》烝烝皇皇。《箋》皇皇,當作暀暀。猶往往也。《說文》本从自,始也。《徐曰》自,從也。故爲始也。今省作白。

【太】

太【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1画

《集韻》他蓋切,音汰。與大泰、大廟、大學及官名大師、大宰之類。

作泰,如泰卦、泰壇、泰誓、泰春、泰夏、泰秋、泰冬之類。范氏撰《後漢書》父名泰,避家諱,攺从太。毛氏韻增,經史古太字無點,後人加點以別小大之大,非。《字彙》引之,失考。

姓。文王四友太顚之後。見《統譜》。

叶力至切,音利。《歐陽修·祭龍文》宜安爾居,靜以養智。冬雪春雨,其多已太。

《集韻》他達切,音獺。太末,漢縣名。在會稽西南。亦作太。

【暴】

暴【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音菢。《說文》晞也。《書·泰誓》敢行暴虐。《傳》敢行酷暴,虐殺無辜。

《禮·王制》田不以禮,曰暴天物。《疏》是暴害天之所生之物。

《周禮·秋官·禁暴氏疏》禁民不得相陵暴。

《詩·邶風》終風且暴。《傳》暴,疾也。《疏》大風暴起也。

《詩·鄭風》䄠裼暴虎。《傳》空手以搏之。

《荀子·富國篇》暴暴如丘山。《註》暴暴,卒起之貌。

《史記·項羽紀》何興之暴也。《博雅》暴,猝也。

《管子·乗馬篇》方六里命之曰暴,五暴命之曰部。《又》十家而連,五連而暴。

地名。《左傳·文八年》公子遂會雒戎,盟于暴。《註》暴,鄭地。

姓。《前漢·雋不疑傳》暴勝之爲直指使者。

《廣韻》蒲木切《集韻》《韻會》《正韻》步木切,音僕。日乾也。俗作曝。《小爾雅》暴,曬也。《周禮·冬官考工記》《㡛氏》晝暴諸日。《孟子》一日暴之。《荀子·富國篇》聲名足以暴炙之。

《孟子》暴之於民,而民受之。《朱註》暴,顯也。

《後漢·竇融傳》皆近事暴著。《註》暴,露也。

《集韻》北角切,音剝。《爾雅·釋詁》毗劉,暴樂也。《疏》木枝葉稀疎不均爲暴樂。

白各切,音泊。

備沃切,音雹。義同。

弼角切,音雹。藃暴,乾橈也。

㿺或作暴,墳起也。

《韻補》叶蒲故切。《易林》仁政不暴,鳳皇來戊。四時順節,民安其處。藃字原从蒿从攵作。

【虐】

虐【申集中】【虍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瘧。《增韻》苛也。《書·湯誥》以敷虐于爾萬方百姓。

災也。《書·盤庚》殷降大虐。《傳》我殷家于天降大災。

《說文》殘也。《左傳·襄十八年》陵虐神主。《註》數伐魯,殘民人。

《韻補》宜照切,叶去聲。《毛詩》匪用爲敎,覆用爲虐。借曰未知,亦聿旣髦。

宜戟切,音逆。《史記·敘傳》子羽暴虐,漢行功德。《類篇》本作。

相关诗句
大元一统兴燕蓟 建隆德佑十六传 皆由平章似道弃 至于度宗宋祚微 前有仁宗后有理 在位历年四十余 托胄既诛由诸史 孝及光宁守偏方 建都钱唐歌舞地 高宗南渡宋复兴 误国奸臣京与桧 至于徽钦金虏来 历代承平善继嗣 太宗真仁英神哲 雪夜常幸赵普第 太祖姓赵都汴京 扫除僭伪皆风靡 宋受周禅握乾符 周蜀吴越如蜂蝟 齐楚吴燕汉晋唐 后有十国皆僭伪 五代五十三年间 梁唐晋汉周相继 唐后迭兴有五代 宦官奉立皆私议 末后难制藩镇强 号称三宗商可拟 太宗玄宗及宪宗 德宗猜忌任虑杞 文宗有才诛克明 宪宗见弑陈洪志 肃宗东征复两京 禄山叛逆为子弑 玄宗末战溺杨妃 仁杰一言回睿意 武后易唐而为周 高祖太宗成功易 李唐继之纂洪图 夫何三世隋嗣毙 平陈禅周隋杨坚 隋文混一朔南暨 北齐后周犹一隅 北则元魏东西魏 南则晋宋齐梁陈 天下南北分形势 东晋元帝都建康 后蜀大夏相吞噬 秦前后西赵前后 四燕前后南北异 五凉前后南北西 群胡云扰如鼎沸 两三传间至怀悯 三王追谥昭思懿 晋室肇兴司马炎 天下权归司马氏 魏曹承汉才四传 蜀则先主称刘备 魏则曹丕吴孙权 鹬蚌相持真鼎峙 分为三国魏蜀吴 禅魏曹丕窃神器 两汉相传二十四 后汉光明章七制 前汉高文武宣朝 至于灵献汉祚替 明章二帝世所称 汉为东汉炎运炽 光武诛莽复中兴 平帝新室莽篡位 厥后外戚多擅权 江充诬谮太子戾 霍光拥昭而立宣 武帝好大功伐喜 文景之世比成康 赖有平勃植赤帜 吕后临朝诸吕反 四皓一出回孝惠 末年国本几动摇 高祖刘邦赤帝子 汉室龙兴灭秦项 位传二世而已矣 秦帝始皇太暴虐 八百余年属周纪 天王三十有七传 周祚至於赧王止 秦灭六国吞二周 韩赵魏燕齐楚起 战国七雄莫如秦 名曰尊王假仁义 宋襄秦穆及楚庄 齐桓小白晋重耳 其间五霸相继兴 春秋列国侯十二 异姓齐楚秦宋陈 姬氏同姓皆兄弟 鲁卫晋郑蔡燕曹 二百四十二年尔 至于威烈春秋终 平王东迁春秋始 夷王下堂王室卑 几移周鼎幽与厉 成康措刑四十年 周公辅政天下治 成王嗣位在幼冲 伐纣牧野作牧誓 文王大勋武王集 公刘太王及王季 周兴积累由后稷 三十传纣覆商祀 祖乙盘庚亦贤君 三宗有商为专美 太甲太戊及武丁 兴王地方七十里 殷汤应天而顺人 万汤放桀夏绪坠 十有七世于桀王 少康兴夏灭猿豷 夏禹一传启以贤 天与人与非私畀 尧舜传官禹传家 三王禹汤文武是 夏商周兮曰三代 唐虞尧舜为五帝 少昊专顼及高辛 名曰三皇居上世 伏羲神农黄帝氏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