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王禹汤文武是

出自:宋代·陈普《历代传授歌》

拼音:[sān][wáng,wàng][yǔ][tāng,shāng][wén][wǔ][shì]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伏羲神农黄帝氏,名曰三皇居上世。
少昊专顼及高辛,唐虞尧舜为五帝。
夏商周兮曰三代,三王禹汤文武是
尧舜传官禹传家,天与人与非私畀。
夏禹一传启以贤,少康兴夏灭猿豷。
十有七世于桀王,万汤放桀夏绪坠。
殷汤应天而顺人,兴王地方七十里。
太甲太戊及武丁,三宗有商为专美。
祖乙盘庚亦贤君,三十传纣覆商祀。
周兴积累由后稷,公刘太王及王季。
文王大勋武王集,伐纣牧野作牧誓。
成王嗣位在幼冲,周公辅政天下治。
成康措刑四十年,几移周鼎幽与厉。
夷王下堂王室卑,平王东迁春秋始。
至于威烈春秋终,二百四十二年尔。
鲁卫晋郑蔡燕曹,姬氏同姓皆兄弟。
异姓齐楚秦宋陈,春秋列国侯十二。
其间五霸相继兴,齐桓小白晋重耳。
宋襄秦穆及楚庄,名曰尊王假仁义。
战国七雄莫如秦,韩赵魏燕齐楚起。
秦灭六国吞二周,周祚至於赧王止。
天王三十有七传,八百余年属周纪。
秦帝始皇太暴虐,位传二世而已矣。
汉室龙兴灭秦项,高祖刘邦赤帝子。
末年国本几动摇,四皓一出回孝惠。
吕后临朝诸吕反,赖有平勃植赤帜。
文景之世比成康,武帝好大功伐喜。
霍光拥昭而立宣,江充诬谮太子戾。
厥后外戚多擅权,平帝新室莽篡位。
光武诛莽复中兴,汉为东汉炎运炽。
明章二帝世所称,至于灵献汉祚替。
前汉高文武宣朝,后汉光明章七制。
两汉相传二十四,禅魏曹丕窃神器。
分为三国魏蜀吴,鹬蚌相持真鼎峙。
魏则曹丕吴孙权,蜀则先主称刘备。
魏曹承汉才四传,天下权归司马氏。
晋室肇兴司马炎,三王追谥昭思懿。
两三传间至怀悯,群胡云扰如鼎沸。
五凉前后南北西,四燕前后南北异。
秦前后西赵前后,后蜀大夏相吞噬。
东晋元帝都建康,天下南北分形势。
南则晋宋齐梁陈,北则元魏东西魏。
北齐后周犹一隅,隋文混一朔南暨。
平陈禅周隋杨坚,夫何三世隋嗣毙。
李唐继之纂洪图,高祖太宗成功易。
武后易唐而为周,仁杰一言回睿意。
玄宗末战溺杨妃,禄山叛逆为子弑。
肃宗东征复两京,宪宗见弑陈洪志。
文宗有才诛克明,德宗猜忌任虑杞。
太宗玄宗及宪宗,号称三宗商可拟。
末后难制藩镇强,宦官奉立皆私议。
唐后迭兴有五代,梁唐晋汉周相继。
五代五十三年间,后有十国皆僭伪。
齐楚吴燕汉晋唐,周蜀吴越如蜂蝟。
宋受周禅握乾符,扫除僭伪皆风靡。
太祖姓赵都汴京,雪夜常幸赵普第。
太宗真仁英神哲,历代承平善继嗣。
至于徽钦金虏来,误国奸臣京与桧。
高宗南渡宋复兴,建都钱唐歌舞地。
孝及光宁守偏方,托胄既诛由诸史。
在位历年四十余,前有仁宗后有理。
至于度宗宋祚微,皆由平章似道弃。
建隆德佑十六传,大元一统兴燕蓟。

查看原文

注释

【三王】1.指夏﹑商﹑周三代之君。(1)夏禹﹑商汤﹑周武王。《谷梁传.隐公八年》:"盟诅不及三王。"范宁注:"三王,谓夏﹑殷﹑周也。夏后有钧台之享,商汤有景亳之命,周武有盟津之会。"(2)夏禹﹑商汤﹑周文王。《孟子.告子下》:"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赵岐注:"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是也。"(3)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尸子》卷下:"汤复于汤丘,文王幽于羑里,武王羁于王门;越王栖于会稽,秦穆公败于崤塞,齐桓公遇贼,晋文公出走,故三王资于辱,而五霸得于困也。" 2.指周之太王﹑王季﹑文王。 3.王姓三名人之合称。(1)汉之王奉光﹑王商﹑王凤。《汉书.王商史丹等传赞》:"自宣﹑元﹑成﹑哀外戚兴者,许﹑史﹑三王﹑丁﹑傅之家,皆重侯累将。"颜师古注:"三王,谓邛成侯及商﹑凤三家也。"邛成侯,王奉光的封爵。(2)汉之王尊﹑王章﹑王骏。《汉书.王吉传》:"先是京兆有赵广汉﹑张敞﹑王尊﹑王章,至骏皆有能名,故京师称曰:"前有赵﹑张,后有三王。""晋潘岳《西征赋》:"赵张三王之尹京,定国释之之听理。"(3)唐之王珣﹑王玙﹑王瑨。《新唐书.王珣传》:"﹝王方翼﹞子珣,字伯玉,与兄玙﹑弟瑨以文学称,时号"三王"。" 4.(4)唐之王勃﹑王绪﹑王仲舒。唐韩愈《新修滕王阁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清钱谦益《寄侯豫章督学江西》诗:"励俗蒸尝先两庙,采风词翰继三王。"清赵翼《陔馀丛考.四三王》:"唐滕王阁有三王﹑则王勃作序,王绪作赋,王仲舒作修阁记也。"
【禹汤】夏禹和商汤。后视为贤明君主的典范。
【文武】1.文德与武功;文治与武事。 2.特指武事﹑军事。 3.文才和武略。 4.文臣和武将﹐文武官员。 5.犹言温猛。指文火和武火。 6.周文王与周武王。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三】

三【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

《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

《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

姓。明三成志。

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

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三思而後行。

本作參。《博雅》參,三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前漢·與三同。

《韻補》叶疏簪切,音森。《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叶今。叁。

【王】

王【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集韻》《韻會》雨方切,音徨。《廣韻》大也,君也,天下所法。《正韻》主也,天下歸往謂之王。《易·坤卦》或從王事。

《隨卦》王用享于西山。《書·洪範》無偏無黨,王道蕩蕩。《詩·小雅》宜君宜王。《註》君,諸侯也。王,天子也。◎按秦漢以下,凡諸侯皆稱王,天子伯叔兄弟分封于外者亦曰王。

諸侯世見曰王。《詩·商頌》莫敢不來王。《箋》世見曰王。

凡尊稱亦曰王。《爾雅·釋親》父之考爲王父,父之妣爲王母。

法王,象王,皆佛號。《華嚴偈》象王行處落花紅。《岑參詩》况値廬山遠,抽簪禮法王。《註》法王,佛尊號也。

姓。

《諡法》仁義所往曰王。

王屋,山名。《書·禹貢》至于王屋。《疏》正義曰:王屋在河東垣縣東北。

弓名。《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往體寡,來體多,謂之王弓之屬。

王連,遠志也。見《博雅》夫王,芏草也。見《爾雅·釋草疏》。

王鴡,鳥名。《爾雅·釋鳥》鴡鳩,王鴡。《註》鵰類,今江東呼之爲鶚。

王鮪,魚名。《周禮·天官·人》春獻王鮪。《註》王鮪,鮪之大者。

蛇名。《爾雅·釋魚》蟒,王蛇。《註》蟒,蛇最大者,故曰王蛇。

蟲名。《爾雅·釋蟲》王蛈蜴。註:卽螲蟷,似䵹鼄,在穴中,有蓋。今河北人呼蛈蜴。《博雅》虎,王蝟也。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于放切,音旺霸王也。《正韻》凡有天下者,人稱之曰王,則平聲。據其身臨天下而言曰王,則去聲。《詩·大雅》王此大邦。《箋》王,君也。《釋文》王,于况反。《前漢·高帝紀》項羽背約而王君王於南鄭。《師古註》上王字,于放反。

《廣韻》盛也。《莊子·養生主》神雖王,不善也。《註》謂心神長王。《釋文》王,于况反。

音往。《詩·大雅》昊天曰明,及爾出王。《傳》王,往也。《朱註》音往。〇按王本古文玉字。註詳部首。

【禹】

禹【午集下】【禸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王矩切,音羽。夏王號。《顏師古·曰》禹湯皆字,三王去唐之文,從高古之質,故夏商之王皆以名爲號。

姓。《王憎孺·百家譜》蘭陵蕭道游娶禹氏。

諡法。《史記·裴註》受禪成功曰禹。《書疏》淵源流通曰禹。

《玉篇》舒也。

《說文》蟲也。

【汤】

湯【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土郎切《集韻》《韻會》《正韻》他郎切,音鏜。《說文》熱水也。《楚辭·九歌》浴蘭湯兮沐芳。

水名。《山海經》上申之山,湯水出焉。

《水經注》江水,東逕瞿巫灘,左則湯谿水註之,源出朐忍縣北。

谷名。《張衡·南都賦》湯谷涌其後。

州名。《韻會》廣南化外,唐置湯州,天寶時爲湯泉郡。

縣名。《廣輿記》湯隂縣,屬彰德府。

《書·虞書疏》除殘去虐曰湯。馬融又云:雲行雨施曰湯。

《風俗通·王霸篇》湯者,攘也,昌也。言其攘除不軌,天下熾盛。

《廣韻》式羊切《集韻》《韻會》《正韻》尸羊切,音商。湯湯,流貌。一曰波動之狀。《詩·大雅》江漢湯湯。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他浪切,音儻。熱水沃也。《禮·月令》如以熱湯。

《集韻》余章切,音陽。與暘同。暘谷,日所出也。亦作陽。《淮南子·天文訓》日出于湯谷。

《廣韻》他浪切,音盪。與蕩通。《詩·陳風》子之湯兮。《傳》湯,蕩也。《箋》言游蕩無不爲也。

與盪同。《前漢·天文志》四星若合,是謂大湯。

《韻補》叶透空切,音通。《東方朔·七諫》何靑雲之流瀾兮,微霜降之蒙蒙。徐風至而徘徊兮,疾風過之湯湯。

【文】

文【卯集下】【文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無分切,音紋。《說文》錯畫也。《玉篇》文章也。《釋名》文者,會集衆綵,以成錦繡。合集衆字,以成辭義,如文繡然也。《易·繫辭》物相雜,故曰文。《周禮·天官·典絲》供其絲纊組文之物。《註》畫繪之事,靑與赤謂之文。《禮·樂記》五色成文而不亂。

《尚書序》古者伏犧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疏》文,文字也。《說文》序》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卽謂之字。《古今通論》倉頡造書,形立謂之文,聲具謂之字。

《易·乾卦文言疏》文謂文飾。

《易·坤卦》文在中也。《疏》通達文理。《史記·禮書》貴本之謂文,親用之謂理。兩者合而成文,以歸太一,是謂太隆。

《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疏》發舉則有文謀。

《禮·禮器》先王之立禮也,有本有文。忠信,禮之本也。義理,禮之文也。《史記·樂書》禮自外作,故文。《註》文猶動,禮肅人貌。貌在外,故云動。

《禮·樂記》禮減而進,以進爲文。樂盈而反,以反爲文。《註》文,猶美也,善也。

《左傳·僖二十三年》吾不如衰之文也。《註》有文辭也。

《前漢·酷吏傳》司馬安之文法。《註》以文法傷害人也。《又》按其獄皆文致不可得反。《註》言其文案整密也。

姓。《前漢·循吏傳》文翁,廬江舒人也。

《史記·諡法》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勤學好問曰文,慈惠愛民曰文,愍民惠禮曰文,錫民爵位曰文。

獸名。《山海經》放臯之山有獸焉,其狀如蜂,岐尾,反舌,善呼,曰文文。

《集韻》文運切,音問。《論語》小人之過也,必文。《朱傳》文,飾之也,去聲。

眉貧切,音珉。飾也。《禮·玉藻》大夫以魚須文竹,劉昌宗讀。

《韻補》叶微勻切。《崔駰·達旨》摛以皇質,雕以唐文。六合怡怡,比屋爲仁。《張衡·西京賦》都邑游俠,張趙之倫。齊志無忌,擬跡田文。

叶無沿切。《蔡洪棊賦》畫路表界,白質朱文。典直有正,方而不圓。

【武】

武【辰集下】【止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文甫切《集韻》《韻會》罔甫切,音舞。《玉篇》健也。一曰威也,斷也。《書·大禹謨》乃武乃文。

《伊訓》布昭聖武。

《左傳·宣十二年》楚子曰:止戈爲武。《又》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衆,豐財者也。武有七德。

諡法之一。《汲冢周書》剛彊理直曰武,威彊叡德曰武,克定禍亂曰武,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窮曰武。

周樂名。《前漢·禮樂志》武王作武。武,言以功定天下也。

《禮·樂記》始奏以文,復亂以武。《鄭註》文謂鼓,武謂金。《疏》金屬西方,可以爲兵刃,故爲武。鼓主發動衆音,無兵器之用,故爲文。

迹也。《詩·大雅》履帝武敏歆。《禮·曲禮》堂上接武,堂下布武。

《禮·曲禮》牛曰一元大武。《疏》牛肥則迹大。

《爾雅·釋詁》武,繼也。《詩·大雅》下武惟周。《箋》言後人能繼先祖者,惟有周也。

冠卷曰武。《禮·玉藻》縞冠武,居冠屬武。

《雜記》委武。《註》秦人曰委,齊東曰武。

冠名。《蔡邕·獨斷》武冠,或曰繁冠,今謂之大冠,武官服之。

水名。《前漢·地理志》東郡有東武陽縣。《應劭曰》武水之陽也。

:泰山郡南武陽縣,武水所出,南人泗。

關名。《地理通釋》《左傳·哀四年》:楚人謀北,方將通於少習,以聽命。《杜註》少習,商縣武關也。《輿地廣記》:商洛縣東有少習,秦謂之武關。《賈誼·新書》所謂建武關函谷臨晉關者,大抵爲備山東諸侯也。

武都,州名。《廣韻》本自白馬氐地,魏文徙武都郡於美陽,今好畤縣界,武都古城是也。後漢平仇池山築城,置武都鎭,卽今州是也。

《地理通釋》唐大中五年,以原州之蕭關置武州。

廣武,山名。在滎陽。《前漢·項籍傳》羽與漢王臨廣武,閒而語。

縣名,屬太原郡。

修武、陽武、原武,皆屬河內郡。

靈武,今陝西環縣,唐肅宗卽位於此。

湖名。《廣輿記》在黃州府黃陂縣,相傳黃祖習射處。

溪名。亦山名。《廣輿記》在辰州府盧溪縣。馬援門生善吹笛,援作歌和之曰滔滔武溪一何深,卽此。

武山,亦在盧溪縣。

眞武,湖名。《六朝事迹》吳後主寶鼎元年,開城北渠,引後湖水流入新宮。今城北十三里有古池,俗呼爲後湖是也。

星名。《夢溪筆談》北方眞武七宿,起於東井,終於角。

武。

姓。《廣韻》《風俗通》云:宋武功之後,漢有武臣。

漢複姓,六氏。漢有乗黃令武安恭,出自武安君白起之後。《風俗通》云:漢武强侯王梁,其後因封爲氏。世本云:夏時有武羅國,其後氏焉。《何氏姓苑》有廣武氏、武成氏、武仲氏,又《西秦錄》有武都氏。

與珷通。石似玉者。《史記·司馬相如傳》瓀石武夫。

《正韻》微夫切。與無通。《禮·禮器》周坐尸,詔侑武方。《鄭註》武,讀爲無。

【是】

是【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姼。《說文》作昰。直也。从日正。《釋名》是,嗜也,人嗜樂之也。《玉篇》是,是非也。《禮·曲禮》夫禮者,所以定親疎、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

《博雅》是,此也。《易·乾卦》不見是而無悶。《又》是故居上位而不驕。

姓。《姓氏急就篇》是氏,吳有是儀,唐有是光。

《集韻》田黎切,音題。《公羊傳·僖十六年》是月者何,僅逮是月也。《註》是,月邊也。魯人語也。《釋文》是,如字。一音徒兮反。

與氏通。《前漢·地理志》氏爲莊公。《註》氏,與是同。古通用。

《韻補》叶市之切。《蔡邕·釋誨》予惟悼哉,害其若是。天高地厚,跼而蹐之。

相关诗句
大元一统兴燕蓟 建隆德佑十六传 皆由平章似道弃 至于度宗宋祚微 前有仁宗后有理 在位历年四十余 托胄既诛由诸史 孝及光宁守偏方 建都钱唐歌舞地 高宗南渡宋复兴 误国奸臣京与桧 至于徽钦金虏来 历代承平善继嗣 太宗真仁英神哲 雪夜常幸赵普第 太祖姓赵都汴京 扫除僭伪皆风靡 宋受周禅握乾符 周蜀吴越如蜂蝟 齐楚吴燕汉晋唐 后有十国皆僭伪 五代五十三年间 梁唐晋汉周相继 唐后迭兴有五代 宦官奉立皆私议 末后难制藩镇强 号称三宗商可拟 太宗玄宗及宪宗 德宗猜忌任虑杞 文宗有才诛克明 宪宗见弑陈洪志 肃宗东征复两京 禄山叛逆为子弑 玄宗末战溺杨妃 仁杰一言回睿意 武后易唐而为周 高祖太宗成功易 李唐继之纂洪图 夫何三世隋嗣毙 平陈禅周隋杨坚 隋文混一朔南暨 北齐后周犹一隅 北则元魏东西魏 南则晋宋齐梁陈 天下南北分形势 东晋元帝都建康 后蜀大夏相吞噬 秦前后西赵前后 四燕前后南北异 五凉前后南北西 群胡云扰如鼎沸 两三传间至怀悯 三王追谥昭思懿 晋室肇兴司马炎 天下权归司马氏 魏曹承汉才四传 蜀则先主称刘备 魏则曹丕吴孙权 鹬蚌相持真鼎峙 分为三国魏蜀吴 禅魏曹丕窃神器 两汉相传二十四 后汉光明章七制 前汉高文武宣朝 至于灵献汉祚替 明章二帝世所称 汉为东汉炎运炽 光武诛莽复中兴 平帝新室莽篡位 厥后外戚多擅权 江充诬谮太子戾 霍光拥昭而立宣 武帝好大功伐喜 文景之世比成康 赖有平勃植赤帜 吕后临朝诸吕反 四皓一出回孝惠 末年国本几动摇 高祖刘邦赤帝子 汉室龙兴灭秦项 位传二世而已矣 秦帝始皇太暴虐 八百余年属周纪 天王三十有七传 周祚至於赧王止 秦灭六国吞二周 韩赵魏燕齐楚起 战国七雄莫如秦 名曰尊王假仁义 宋襄秦穆及楚庄 齐桓小白晋重耳 其间五霸相继兴 春秋列国侯十二 异姓齐楚秦宋陈 姬氏同姓皆兄弟 鲁卫晋郑蔡燕曹 二百四十二年尔 至于威烈春秋终 平王东迁春秋始 夷王下堂王室卑 几移周鼎幽与厉 成康措刑四十年 周公辅政天下治 成王嗣位在幼冲 伐纣牧野作牧誓 文王大勋武王集 公刘太王及王季 周兴积累由后稷 三十传纣覆商祀 祖乙盘庚亦贤君 三宗有商为专美 太甲太戊及武丁 兴王地方七十里 殷汤应天而顺人 万汤放桀夏绪坠 十有七世于桀王 少康兴夏灭猿豷 夏禹一传启以贤 天与人与非私畀 尧舜传官禹传家 三王禹汤文武是 夏商周兮曰三代 唐虞尧舜为五帝 少昊专顼及高辛 名曰三皇居上世 伏羲神农黄帝氏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