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传官禹传家

出自:宋代·陈普《历代传授歌》

拼音:[yáo][shùn][chuán,zhuàn][guān][yǔ][chuán,zhuàn][jiā,jia,jie]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

伏羲神农黄帝氏,名曰三皇居上世。
少昊专顼及高辛,唐虞尧舜为五帝。
夏商周兮曰三代,三王禹汤文武是。
尧舜传官禹传家,天与人与非私畀。
夏禹一传启以贤,少康兴夏灭猿豷。
十有七世于桀王,万汤放桀夏绪坠。
殷汤应天而顺人,兴王地方七十里。
太甲太戊及武丁,三宗有商为专美。
祖乙盘庚亦贤君,三十传纣覆商祀。
周兴积累由后稷,公刘太王及王季。
文王大勋武王集,伐纣牧野作牧誓。
成王嗣位在幼冲,周公辅政天下治。
成康措刑四十年,几移周鼎幽与厉。
夷王下堂王室卑,平王东迁春秋始。
至于威烈春秋终,二百四十二年尔。
鲁卫晋郑蔡燕曹,姬氏同姓皆兄弟。
异姓齐楚秦宋陈,春秋列国侯十二。
其间五霸相继兴,齐桓小白晋重耳。
宋襄秦穆及楚庄,名曰尊王假仁义。
战国七雄莫如秦,韩赵魏燕齐楚起。
秦灭六国吞二周,周祚至於赧王止。
天王三十有七传,八百余年属周纪。
秦帝始皇太暴虐,位传二世而已矣。
汉室龙兴灭秦项,高祖刘邦赤帝子。
末年国本几动摇,四皓一出回孝惠。
吕后临朝诸吕反,赖有平勃植赤帜。
文景之世比成康,武帝好大功伐喜。
霍光拥昭而立宣,江充诬谮太子戾。
厥后外戚多擅权,平帝新室莽篡位。
光武诛莽复中兴,汉为东汉炎运炽。
明章二帝世所称,至于灵献汉祚替。
前汉高文武宣朝,后汉光明章七制。
两汉相传二十四,禅魏曹丕窃神器。
分为三国魏蜀吴,鹬蚌相持真鼎峙。
魏则曹丕吴孙权,蜀则先主称刘备。
魏曹承汉才四传,天下权归司马氏。
晋室肇兴司马炎,三王追谥昭思懿。
两三传间至怀悯,群胡云扰如鼎沸。
五凉前后南北西,四燕前后南北异。
秦前后西赵前后,后蜀大夏相吞噬。
东晋元帝都建康,天下南北分形势。
南则晋宋齐梁陈,北则元魏东西魏。
北齐后周犹一隅,隋文混一朔南暨。
平陈禅周隋杨坚,夫何三世隋嗣毙。
李唐继之纂洪图,高祖太宗成功易。
武后易唐而为周,仁杰一言回睿意。
玄宗末战溺杨妃,禄山叛逆为子弑。
肃宗东征复两京,宪宗见弑陈洪志。
文宗有才诛克明,德宗猜忌任虑杞。
太宗玄宗及宪宗,号称三宗商可拟。
末后难制藩镇强,宦官奉立皆私议。
唐后迭兴有五代,梁唐晋汉周相继。
五代五十三年间,后有十国皆僭伪。
齐楚吴燕汉晋唐,周蜀吴越如蜂蝟。
宋受周禅握乾符,扫除僭伪皆风靡。
太祖姓赵都汴京,雪夜常幸赵普第。
太宗真仁英神哲,历代承平善继嗣。
至于徽钦金虏来,误国奸臣京与桧。
高宗南渡宋复兴,建都钱唐歌舞地。
孝及光宁守偏方,托胄既诛由诸史。
在位历年四十余,前有仁宗后有理。
至于度宗宋祚微,皆由平章似道弃。
建隆德佑十六传,大元一统兴燕蓟。

查看原文

注释

【尧舜】唐尧和虞舜的并称。远古部落联盟的首领。古史传说中的圣明君主。
【传家】1.传家事于子孙。 2.传给子孙或子孙世代相传。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尧】

堯【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音僥。《說文》高也。从垚,在兀上。高遠也。《白虎通》堯猶嶢也。嶢嶢,至高貌。古唐帝。《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

姓。魏堯暄,上黨人,以武功著。

《諡法》翼善傳聖,善行德義,皆曰堯。

人名。《前漢·高帝紀》帝擢趙堯爲御史大夫,曰無以易堯。《宋史》氏三堯。

山名。《山海經》美山東北百里曰大堯山,今直隸眞定唐山,縣亦名堯山以堯始封得名。或作㚁。本作垚,小篆加兀,作堯。兀,會高意。一曰从三土積累而上,象高形。

【舜】

舜【未集下】【舛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輸閏切,音蕣。《說文》草也。楚謂之葍,秦謂之藑,蔓地連華。

《詩·鄭風》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傳》舜,木槿也。

有虞氏之號。《史記·五帝紀》虞舜者,名曰重華。《註》駰按:諡法曰:仁聖盛明曰舜。

姓。見《姓譜》。

【传】

傳【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直攣切《集韻》《韻會》《正韻》重緣切,音椽。轉也。《左傳·莊九年》公喪戎路,傳乗而歸。《註》戎路,兵車。傳乗,乗他車。《釋文》傳,直專反。

丁戀反。

《正韻》授也,續也,布也。《周禮·夏官·訓方氏》誦四方之傳道。《註》傳說往古之事也。讀平聲。

《禮·曲禮》七十曰老而傳。《註》倦勤,傳家事于子也。

《禮·內則》父母,舅姑之衣衾,簟席枕几不傳。《註》移也。

《集韻》《韻會》《正韻》株戀切,專去聲。傳舍。《釋名》傳,轉也。人所止息,去者復來。轉,相傳無常主也。《史記·酈食其傳註》高陽傳舍。

《說文》遽也,驛遞曰傳。《禮·玉藻》士曰傳遽之臣。《註》驛傳車馬,所以供急遽之令,士賤而給役使,故自稱如此。

古者以車駕馬,乗詣京師,謂之傳車。後又置驛騎,用單馬乗之,若今之遞馬。凡四馬高足爲置傳,四馬中足爲馳傳,四馬下足爲乗傳,一馬二馬爲軺傳。漢律,諸當乗傳及發駕置傳者,皆持尺五寸木傳信,封以御史大夫印章,其乗傳參封之。參,三也。有期會絫封兩端,端各兩封,凡四封。乗置馳傳五封之,兩端各二,中央一軺,傳兩馬再封之,一馬一封,以馬駕軺車而乗傳,曰一封軺傳。

關傳。《周禮·地官·司關》凡所達貨賄,則以節傳出之。《前漢·文帝紀》《註》張晏曰:信也,若今過所也。如淳曰:兩行書繒帛,分持其一,出入關,合之乃得過,謂之傳。師古曰:今或用棨刻木爲合符。《後漢·蕃傳》投傳而去。《註》符也。丁戀切。《釋名》傳,轉也。轉移所在,執以爲信也。

《集韻》《韻會》《正韻》柱戀切,音瑑。訓也。賢人之書曰傳。

紀載事迹以傳於世亦曰傳,諸史列傳是也。《釋名》傳,傳也。以傳示後人也。

續也。《孟子》傳食於諸侯。

叶重倫切,音。《前漢·敘傳》帝庸親親,厥國五分,德不堪寵,四支不傳。◎按諸字書傳本有直攣、知戀、直戀三切,《廣韻》分析極細,《正韻》因之。然歷考經史註疏,驛傳之傳,平、去二音可以互讀,至傳道、傳聞、傳授之傳,乃一定之平聲,紀載之傳,一定之去聲。此音之分動靜,不可易者也。《正字通》專闢動靜字音之說,每於此等處,爲渾同之說以亂之,此斷斷不可从者。

按《廣韻》二仙,傳,直攣切,音椽,又持戀,丁戀二切。三十三線,傳,直戀切,卽持戀切。知戀切,卽丁戀切。丁戀切蓋用交互門法,不如用音和知戀切爲安也。

【官】

官【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觀。《說文》吏事君也。《玉篇》宦也。《論語·撰考》黃帝受地形,象天文,以制官。《周禮·天官疏》上古以雲鳥紀官,六官之號見於唐虞,堯育重黎之後,羲氏和氏之子,使掌舊職天地之官。其時官名,蓋曰稷曰司徒,是天官稷也,地官司徒也。

分命仲叔,使掌四時之官,春爲秩宗,夏爲司馬,秋爲士,冬爲共工。共工,冬官也。合稷與司徒,是六官之名見也。夏之官百有二十,公卿大夫元士,具列其數,殷之官二百四十,至周三百六十而大備,故曰設官分職,以爲民極。

《增韻》職也,使也,公也。《書·咸有一德》任官惟賢材。《禮·王制》論定然後官之。

《周禮·春官·大宗伯》六命賜官。《註》謂自置其臣屬,治家邑也。

朝廷治事處曰官。《禮·玉藻》在官不俟屨。《註》趨君命也。《前漢·賈誼傳》學者所學之官也。

事也。《禮·樂記》禮樂明備,天地官矣。《疏》官猶事也,謂各得其事也。

身有五官。《孟子》耳目之官,不思而蔽於物。《又》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

姓。

複姓。三氏,晉王官氏,魯亓官氏,楚上官氏。

與管通,宋元邊徼所司曰掌管,今爲土司長官。

叶古元切,音涓。《崔駰·大理箴》嗟兹大理,愼於爾官。賞不可不思,斷不可不虔。《說文》从宀从㠯。㠯猶衆也,與師同意。

【禹】

禹【午集下】【禸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王矩切,音羽。夏王號。《顏師古·曰》禹湯皆字,三王去唐之文,從高古之質,故夏商之王皆以名爲號。

姓。《王憎孺·百家譜》蘭陵蕭道游娶禹氏。

諡法。《史記·裴註》受禪成功曰禹。《書疏》淵源流通曰禹。

《玉篇》舒也。

《說文》蟲也。

【家】

家【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加。《說文》家居也。《爾雅》戸牖之閒謂之扆。其內謂之家。《詩·周南》宜其室家。《註》家謂一門之內。

婦謂夫曰家。《孟子》女子生而願爲之有家。

一夫受田百畝,曰夫家。《周禮·地官》上地家七人,中地家六人,下地家五人。《註》有夫有婦,然後爲家。

大夫之邑曰家,仕於大夫者曰家臣。《左傳·襄二十九年》大夫皆富,政將在家。

天家,天子之稱。《蔡邕·獨斷》天子無外,以天下爲家。

居其地曰家。《史記·陸賈傳》以好畤田地,善往家焉。

著述家。《前漢·武帝紀》表章六經,罷黜百家。

《太史公自序》成一家之言。

家人,易卦名。

姓。漢劇令家羨,宋家鉉翁。

《集韻》古胡切,音姑。《詩·豳風》予未有室家。叶上据荼。

《小雅》復我邦家。叶上居樗。

與姑同。大家,女之尊稱。漢曹世叔之妻班昭稱大家,卽超妹。

叶古俄切,音歌。《古雉朝飛操》我獨何命兮未有家,時將暮兮可奈何。

《孔臧·蓼賦》苟非德義,不以爲家。安逸無心,如禽獸何。

叶古暮切,音固。《焦氏·易林》三足孤鳥,靈明爲御。司過罰惡,自殘其家。《說文》从宀,豭省聲。周伯溫曰:豕居之圈曰家,故从宀从豕。後人借爲室家之家。○按《六書故》作①,人所合也。从㐺,三人聚宀下,①之義也。乑古族字,乑譌爲豕,《說文》謂从豭省,無義。①字从宀从㐺,或从宀从乑。乑字从亻从人人,與㐺形近。

相关诗句
大元一统兴燕蓟 建隆德佑十六传 皆由平章似道弃 至于度宗宋祚微 前有仁宗后有理 在位历年四十余 托胄既诛由诸史 孝及光宁守偏方 建都钱唐歌舞地 高宗南渡宋复兴 误国奸臣京与桧 至于徽钦金虏来 历代承平善继嗣 太宗真仁英神哲 雪夜常幸赵普第 太祖姓赵都汴京 扫除僭伪皆风靡 宋受周禅握乾符 周蜀吴越如蜂蝟 齐楚吴燕汉晋唐 后有十国皆僭伪 五代五十三年间 梁唐晋汉周相继 唐后迭兴有五代 宦官奉立皆私议 末后难制藩镇强 号称三宗商可拟 太宗玄宗及宪宗 德宗猜忌任虑杞 文宗有才诛克明 宪宗见弑陈洪志 肃宗东征复两京 禄山叛逆为子弑 玄宗末战溺杨妃 仁杰一言回睿意 武后易唐而为周 高祖太宗成功易 李唐继之纂洪图 夫何三世隋嗣毙 平陈禅周隋杨坚 隋文混一朔南暨 北齐后周犹一隅 北则元魏东西魏 南则晋宋齐梁陈 天下南北分形势 东晋元帝都建康 后蜀大夏相吞噬 秦前后西赵前后 四燕前后南北异 五凉前后南北西 群胡云扰如鼎沸 两三传间至怀悯 三王追谥昭思懿 晋室肇兴司马炎 天下权归司马氏 魏曹承汉才四传 蜀则先主称刘备 魏则曹丕吴孙权 鹬蚌相持真鼎峙 分为三国魏蜀吴 禅魏曹丕窃神器 两汉相传二十四 后汉光明章七制 前汉高文武宣朝 至于灵献汉祚替 明章二帝世所称 汉为东汉炎运炽 光武诛莽复中兴 平帝新室莽篡位 厥后外戚多擅权 江充诬谮太子戾 霍光拥昭而立宣 武帝好大功伐喜 文景之世比成康 赖有平勃植赤帜 吕后临朝诸吕反 四皓一出回孝惠 末年国本几动摇 高祖刘邦赤帝子 汉室龙兴灭秦项 位传二世而已矣 秦帝始皇太暴虐 八百余年属周纪 天王三十有七传 周祚至於赧王止 秦灭六国吞二周 韩赵魏燕齐楚起 战国七雄莫如秦 名曰尊王假仁义 宋襄秦穆及楚庄 齐桓小白晋重耳 其间五霸相继兴 春秋列国侯十二 异姓齐楚秦宋陈 姬氏同姓皆兄弟 鲁卫晋郑蔡燕曹 二百四十二年尔 至于威烈春秋终 平王东迁春秋始 夷王下堂王室卑 几移周鼎幽与厉 成康措刑四十年 周公辅政天下治 成王嗣位在幼冲 伐纣牧野作牧誓 文王大勋武王集 公刘太王及王季 周兴积累由后稷 三十传纣覆商祀 祖乙盘庚亦贤君 三宗有商为专美 太甲太戊及武丁 兴王地方七十里 殷汤应天而顺人 万汤放桀夏绪坠 十有七世于桀王 少康兴夏灭猿豷 夏禹一传启以贤 天与人与非私畀 尧舜传官禹传家 三王禹汤文武是 夏商周兮曰三代 唐虞尧舜为五帝 少昊专顼及高辛 名曰三皇居上世 伏羲神农黄帝氏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