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颇探道

出自:宋代·张耒《次韵渊明饮酒诗:》

拼音:[zhōng,zhòng][nián][pō][tàn][dào]

平仄:平平平仄仄

我欲常饮酒,俗事苦夺之。
饮酒不得醉,何如未饮时。
颠倒众讥笑,佳处正在兹。
念此虽杜门,浊醪日常持。
出门惮应接,俗士不多情。
对酒辄拜辞,好礼以求名。
嗟嗟名几何,曷足善尔生。
共处一泡中,倏忽风涛惊。
好饮信无补,不饮亦何成。
我久喜文词,思与鸿鹄飞。
老来觉非是,念昔正可悲。
买金铸杜康,百拜誓归依。
晋陶与康伯,九原吾与归。
涉世苦不谙,多病身早衰。
惟有尊中酒,不与我心违。
处乐非纵情,处静非避喧。
豪夸与枯槁,彼各据一偏。
悠然独乐处,在我不在山。
羲皇迹已远,三酌呼可还。
一罇每独睡,不待宾客言。
所嗜人不得,一物百非是。
犹有尊中酒,道胜无敢毁。
彼哉讥谤者,诳口而信耳。
当忧十八隔,罚此缪语绮。
自庇无一椽,道人分半宅。
屋西罗古殡,寒草无人迹。
累累长与少,岂复待年百。
鸦飞朝树疏,虫吊宵月白。
平生或不饮,至此方知惜。
曹参汉贤相,掾吏亦豪英。
四海付醇酒,乃真知物情。
亡秦余毒烈,一洗百壶倾。
和气熏醉人,金革乃不鸣。
卑卑谈治道,陋矣洛阳生。
种树东檐下,雨来发幽姿。
微阳动九地,光彩变新枝。
荣衰一以异,枯槁易神奇。
消息天使然,人工徒尔为。
杜门沽酒饮,高悬吾马羁。
里有好事者,我往◇辄开。
我亦为之尽,每往亦开怀。
尚虑数见厌,动作旬月乖。
今晨起苦晚,独坐见乌栖。
冬温雪作雨,里巷苦多泥。
且复闭门坐,开巷理多谐。
谁知无言中,独往不自迷。
得意复终日,弭车不复回。
弱岁慕世名,中年颇探道
世间无非苦,病死与生老。
相寻无穷已,递代作荣槁。
奇哉竺干书,百遍读愈好。
污泥虽云浊,本不害吾宝。
酒虽破净津,吾事在律表。
昔尝罹厄疾,一卧辄踰时。
念无所归咎,乃誓与酒辞。
那知偶不死,持杯复饮兹。
既饮辄为尽,快哉复何疑。
神畅病自失,此说信不欺。
药石伤天和,此方吾笑之。
世间有醉乡,百世本一境。
欲游不待驾,但畏足疾醒。
其乡无限界,亦不阻岩岭。
阴阳无疾疠,风俗尽箕颍。
君往余请从,无待宵烛炳。
酒尽辄起沽,耽然待酒至。
呼儿挈樽杓,未酌兀已醉。
譬如念醯醢,流液不待味。
醉客失揖让,醉语少伦次。
坐客皆摇头,知稀故我贵。
儿童居宛丘,里巷昔所经。
重来三十年,落魄竟何成。
扣门问长老,主人多已更。
萧萧城南道,松柏共坟庭。
念此久兴叹,游不待鸡鸣。
悠然且饮酒,聊以慰平生。
岁晏霰雪集,客庭号北风。
老人不复出,兀睡小斋中。
忽然身且老,惜此岁时穷。
一弛不再张,吾身如挂弓。
渊明酒不足,种秫犹可得。
无秫酒须求,时人嘲我惑。
宁当且醉酣,慎勿疑通塞。
但憎独醒人,岂有禁酒国。
酩酊忘对言,满引常默默。
乐天好饮者,少亦登贵仕。
八年浔阳谪,学道乃忘己。
与时虽寡怨,行己终有耻。
抗言立朝廷,放志傲闾里。
优游祸福间,出处皆可纪。
乘流与偕逝,遇坎辄复止。
酣歌尽百年,天理端可恃。
吾知李太白,潇洒本天真。
一饮三百杯,不问漓与醇。
子云亦好饮,白发事亡新。
奇穷易投阁,区区赋剧秦。
两贤竟谁乐,千载同埃尘。
平生自百懒,而独于酒勤。
生事万缘疏,而独于酒亲。
皇皇东家丘,隐者笑知津。
我欲去即去,柴车不劳巾。
但饮百年中,不愧饮酒人。

查看原文

注释

【中年】1.中等收成的年岁。 2.犹隔年。 3.指四五十岁的年纪。 4.犹言中世,中期。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中】

中【子集上】【丨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忠。《書·大禹謨》允執厥中。《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

《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註》舉中氣也。

司中,星名。在太微垣。《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

《前漢·律歷志》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

中央,四方之中也。《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註》洛爲天地之中。《張衡·東京賦》宅中圓大。

正也。《禮·儒行》儒有衣冠中。《周禮·秋官·司刺》以此三法者求民情,斷民中,施上服下服之罪。《註》斷民罪,使輕重得中也。

心也。《史記·韓安國傳》深中寬厚。

內也。《易·坤卦》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老子·道德經》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半也。《列子·力命篇》得亦中,亡亦中。《魏志·管輅傳》鼓一中。《註》猶言鼓一半也。

成也。《禮·禮器》因名山升中于天。《註》中,猶成也。燔柴祭天,告以諸侯之成功也。

滿也。《前漢·百官表》制中二千石。《註》謂滿二千石也。《索隱》漢制,九卿已上,秩一歲,滿二千石。

穿也。《周禮·冬官考工記》中其莖。《註》謂穿之也。

盛算器。《禮·投壺》主人奉矢,司射奉中。《註》士鹿中,大夫兕中,刻木如兕鹿而伏,背上立圓圈,以盛算也。

《禮·深衣註》衣有表者,謂之中衣。與衷通。

俚語。以不可爲不中。《蕭參希通錄》引左傳成公二年,無能爲役。杜預註:不中爲之役使。

《禮·鄕飲酒義》冬之爲言中也。中者,藏也。

姓。漢少府卿中京。

中行,中英,中梁,中壘,中野,皆複姓。

《廣韻》《集韻》《韻會》陟仲切,音妕。矢至的曰中。《史記·周本紀》養由基去柳葉百步,射之,百發百中。

著其中曰中。《莊子·達生篇》中身當心則爲病,猶醫書中風,中暑是也。

要也。《周禮·春官》凡官府鄕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註》謂治職簿書之要也。

應也。《禮·月令》律中大簇。《註》中猶應也。

合也。《左傳·定元年》季孫曰:子家子亟言於我,未嘗不中吾志也。

《類篇》《正韻》直衆切。與仲通。《禮·月令》中呂,卽仲呂,又讀作得。《周禮·地官》師氏掌國中失之事。《註》故書中爲得。陸德明云:中,杜音得。

《韻補》叶陟良切,音章。師古曰:古讀中爲章。《吳志·胡綜傳·黃龍大牙賦》四靈旣布,黃龍處中。周制日月,是曰太常。

叶諸仍切,音征。《劉貢父·詩話》關中讀中爲》天期乗祚受爵漢中。叶下秦。古東韻與庚陽通。俗讀中酒之中爲去聲。中與之中爲平聲。◎按《魏志·徐邈傳》:邈爲尚書郞,時禁酒。邈私飮沈醉,趙達問以曹事,曰中聖人。時謂酒淸爲聖人,濁者爲賢人。蘇軾詩:公特未知其趣耳,臣今時復一中之。則中酒之中,亦可讀平聲。《通鑑》:周宣王成中與之名,註:當也。杜詩:今朝漢社稷,新數中與年。則中與之中亦可讀去聲。

【年】

年【午集下】【禾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撚平聲。《說文》本作秊。穀熟也。从禾千聲。《春秋•桓三年》有年。《穀梁傳》五穀皆熟爲有年。《宣十六年》大有年。《穀梁傳》五穀大熟爲大有年。

歲也。《爾雅•釋天》夏曰歲,商曰祀,周日年,唐虞曰載。《註》歲取星行一次,祀取四時一終,年取禾一熟,載取物終更始。《疏》年者,禾熟之名。每歲一熟,故以爲歲名。《周禮•春官》正歲年以序事。《註》中數曰歲,朔數曰年。《疏》一年之內,有二十四氣。節氣在前,中氣在後。節氣一名朔氣。中氣帀則爲歲,朔氣帀則爲年。《左傳•宣三年》卜年七百。

齒也。《釋名》年,進也。進而前也。《禮•王制》凡三王養老,皆引年。《註》引年,挍年也。《左傳•定四年》武王之母弟八人,周公爲太宰,康叔爲司宼,季爲司空,五叔無官,豈尚年哉。《註》言以德爲輕重,而不以齒爲先後也。

姓。《萬姓統譜》永樂中有年當,懷遠人,歷官戸部尚書。

叶禰因切,音紉。《前漢•敘傳》封禪郊祀,登秩百神。協律改正,享兹永年。《崔駰•襪銘》長履景福,至於億年。皇靈旣佑,祉祿來臻。

《集韻》乃定切,音佞。人名。《公羊傳•襄三十年》年夫。《釋文》年音佞。二傳作佞夫。《集韻》亦書作䄭。唐武后作。

【颇】

頗【戌集下】【頁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滂禾切《正韻》普禾切,音坡。《玉篇》不平也,偏也。《書·洪範》無偏無陂。《釋文》舊本作頗,音普多反。《又》人用側頗僻,民用僭忒。《傳》在位不敦平,則下民僭差。

《多方》爾乃惟逸惟頗,大遠王命。《韻補》古義字皆音俄,周官註亦音俄,故古文尚書本作無偏無頗,遵王之義,以叶俄音。唐明皇以義字今音爲又,攺頗爲陂,以从今音,古音遂湮滅矣。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普火切,音叵。《博雅》少也。

差多曰頗多,良久曰頗久,多有曰頗有。《史記·叔孫通傳》臣願頗采古禮與秦儀,雜就之。

《廣韻》《集韻》普過切,音破。《集韻》偏也。一曰疑辭。

《集韻》蒲麋切,音皮。薳頗,楚人名,見左傳。

【探】

探【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含切,音貪。《說文》遠取之也。《增韻》伺也,索也。《易·繫辭》探賾索隱。《疏》探謂閱探求取。《書·多方》則惟爾多方,探天之威。《註》自取天威也。《穀梁傳·隱元年》已探先君之邪志。《前漢·董仲舒傳》春秋深探其本。

《爾雅·釋言》探,試也。《論語》見不善如探湯。《史記·酈生傳》此所謂探虎口者也。

《集韻》《類篇》《韻會》《正韻》他紺切,音僋。義同。

《集韻》時占切,音蟾。亦取也。與撏同。《說文》本作。今文作探。《周禮》作撢。互見撢字註。

【道】

道【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陶上聲。《說文》所行道也。《爾雅·釋宮》一達謂之道路。《詩·小雅》周道如砥。《前漢·董仲舒傳》道者所由適于治之路也。

《廣韻》理也,衆妙皆道也,合三才萬物共由者也。《易·繫辭》一隂一陽之謂道。《又》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書·大禹謨》道心惟微。

順也。《書·禹貢》九河旣道。《註》順其道也。

國名。《左傳·僖五年》江黃道柏。《註》道國,在汝南安陽縣南。

《韻會》州名。漢屬零陵郡,唐營州,攺道州。

當道,草名。《博雅》當道,馬舄也。

《集韻》《韻會》大到切《正韻》杜到切,陶去聲。《正韻》言也。《孝經》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大學》如切如磋者,道學也。

由也。《禮·禮器》苟無忠信之人,則理不虛道。《中庸》尊德性而道問學。

治也。與導同。《論語》道千乗之國。《史記·文帝紀》道民之略,在于務本。

引也。《左傳·隱五年》請君釋憾于宋,敝邑爲道。

從也。《前漢·淮南王傳》諸使者道長安來。《山海經》風道北來。《註》道,從也。

《字彙補》動五切,音覩。《易林》冬藪枯腐,當風于道。蒙蔽塵埃,左氏勞苦。

叶徒厚切,頭上聲。《詩·衞風》牆有茨,不可道也。叶下醜。

相关诗句
不愧饮酒人 但饮百年中 柴车不劳巾 我欲去即去 隐者笑知津 皇皇东家丘 而独于酒亲 生事万缘疏 而独于酒勤 平生自百懒 千载同埃尘 两贤竟谁乐 区区赋剧秦 奇穷易投阁 白发事亡新 子云亦好饮 不问漓与醇 一饮三百杯 潇洒本天真 吾知李太白 天理端可恃 酣歌尽百年 遇坎辄复止 乘流与偕逝 出处皆可纪 优游祸福间 放志傲闾里 抗言立朝廷 行己终有耻 与时虽寡怨 学道乃忘己 八年浔阳谪 少亦登贵仕 乐天好饮者 满引常默默 酩酊忘对言 岂有禁酒国 但憎独醒人 慎勿疑通塞 宁当且醉酣 时人嘲我惑 无秫酒须求 种秫犹可得 渊明酒不足 吾身如挂弓 一弛不再张 惜此岁时穷 忽然身且老 兀睡小斋中 老人不复出 客庭号北风 岁晏霰雪集 聊以慰平生 悠然且饮酒 游不待鸡鸣 念此久兴叹 松柏共坟庭 萧萧城南道 主人多已更 扣门问长老 落魄竟何成 重来三十年 里巷昔所经 儿童居宛丘 知稀故我贵 坐客皆摇头 醉语少伦次 醉客失揖让 流液不待味 譬如念醯醢 未酌兀已醉 呼儿挈樽杓 耽然待酒至 酒尽辄起沽 无待宵烛炳 君往余请从 风俗尽箕颍 阴阳无疾疠 亦不阻岩岭 其乡无限界 但畏足疾醒 欲游不待驾 百世本一境 世间有醉乡 此方吾笑之 药石伤天和 此说信不欺 神畅病自失 快哉复何疑 既饮辄为尽 持杯复饮兹 那知偶不死 乃誓与酒辞 念无所归咎 一卧辄踰时 昔尝罹厄疾 吾事在律表 酒虽破净津 本不害吾宝 污泥虽云浊 百遍读愈好 奇哉竺干书 递代作荣槁 相寻无穷已 病死与生老 世间无非苦 中年颇探道 弱岁慕世名 弭车不复回 得意复终日 独往不自迷 谁知无言中 开巷理多谐 且复闭门坐 里巷苦多泥 冬温雪作雨 独坐见乌栖 今晨起苦晚 动作旬月乖 尚虑数见厌 每往亦开怀 我亦为之尽 我往◇辄开 里有好事者 高悬吾马羁 杜门沽酒饮 人工徒尔为 消息天使然 枯槁易神奇 荣衰一以异 光彩变新枝 微阳动九地 雨来发幽姿 种树东檐下 陋矣洛阳生 卑卑谈治道 金革乃不鸣 和气熏醉人 一洗百壶倾 亡秦余毒烈 乃真知物情 四海付醇酒 掾吏亦豪英 曹参汉贤相 至此方知惜 平生或不饮 虫吊宵月白 鸦飞朝树疏 岂复待年百 累累长与少 寒草无人迹 屋西罗古殡 道人分半宅 自庇无一椽 罚此缪语绮 当忧十八隔 诳口而信耳 彼哉讥谤者 道胜无敢毁 犹有尊中酒 一物百非是 所嗜人不得 不待宾客言 一罇每独睡 三酌呼可还 羲皇迹已远 在我不在山 悠然独乐处 彼各据一偏 豪夸与枯槁 处静非避喧 处乐非纵情 不与我心违 惟有尊中酒 多病身早衰 涉世苦不谙 九原吾与归 晋陶与康伯 百拜誓归依 买金铸杜康 念昔正可悲 老来觉非是 思与鸿鹄飞 我久喜文词 不饮亦何成 好饮信无补 倏忽风涛惊 共处一泡中 曷足善尔生 嗟嗟名几何 好礼以求名 对酒辄拜辞 俗士不多情 出门惮应接 浊醪日常持 念此虽杜门 佳处正在兹 颠倒众讥笑 何如未饮时 饮酒不得醉 俗事苦夺之 我欲常饮酒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