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其无愧于屋漏

出自:清代·宋景卫《修身尽伦歌示诸娣侄》

拼音:[shàng][qí,jī][wú][kuì][yú][wū][lòu]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立天之道阴与阳,立地之道柔与刚。
立人之道仁与义,人参天地维纲常。
曰人自是兼男女,女岂非人甘自阻。
宁惟男子希圣贤,贤媛圣女有徒侣。
五官同具官则思,五常同秉常独知。
三从应亦惇三物,四德由来张四维。
从父从夫及从子,谓从大道莫背此。
从兹不辱理无违,步趋德行艺而已。
功在宜家德润身,言关名教谨笑颦。
容貌端庄非艳丽,礼义廉耻当遵循。
正用其情是率性,善养其气是立命。
恶欲更有甚死生,偷强祇因殊肆敬。
人心道心辨危微,克念罔念分是非。
精思弗夺立其大,良知用致审其几。
守身慎独惟求是,彼君子女釐女士。
无愧于影无愧衾,庶免小人同受誓。
太上立德次言功,不朽当共男子同。
莫云女子无所事,德功言在人伦中。
夫主如君原不异,男忠女节曷有二。
系缨结帨心齐坚,处变安常身等致。
爱媳爱女等爱儿,义方尤赖母兼师。
前遗旁出并抱嗣,一视同仁方尽慈。
母邪父邪孝姑舅,嫂妇诸姑信朋友。
同堂娣姒女弟兄,妾婢视臣如足手。
为女为媳为母妻,平生阅历涂毋迷。
自欺自画皆暴弃,徽音在昔宜思齐。
穷通寿夭任彼遇,特立毋随流俗误。
内则中馈事女红,不愿乎外行我素。
虽然苦乐由它人,乐可自寻苦勿瞋。
天爵良贵何曾贱,日新富有何忧贫。
人生百年那能久,外物奉身竟何有。
自来列女至今存,德立名垂真不朽。
具备功言洵美才,才华根本德生来。
有节无才便是德,有才无德诚堪哀。
德为主也才为辅,允矣能文亦能武。
貌非所重随赋形,崇德践形须法古。
以书相证克俭勤,何妨识字能诗文。
《国风》半属妇人作,传经续史章令闻。
诗文阐理鄙雕琢,作字甚敬即是学。
德发为才著德容,超出庸凡回卓荦。
世羡女佛与女仙,姑尼孰个知真诠。
空障净尘惟遏欲,入道岂必谈元禅。
圣人不过人伦至,察于人伦大贤示。
五官尽职备五常,三才参赞体易始。
巽为风兮长女乎,兑为泽兮少女呼。
离明中女乾坤照,女亦宜为君子儒。
是人岂肯居人后,出见纷华遂尔谬。
奉盈一覆水难收,尚其无愧于屋漏
无形之刑每在怀,斯人斯可谓之佳。
善信充实乃为美,西方美人庶得侪。
慎终保始起迄止,制外养中表符里。
防微处处铭盘盂,避嫌刻刻严瓜李。
嗟予未嫁称未亡,靡它靡慝师共姜。
节大饿小伊川训,广平铁石为心肠。
若夫所处无不幸,端宜中正而主静。
蒙以养之自幼婴,少成习惯时加省。
女子须教本考亭,明白《论语》及《孝经》。
推之《女戒》并《家范》,定性好学先人型。
夜气凛凛旦昼梏,几希人禽恒勉勖。
诸艰历试久炼金,纤尘难染无瑕玉。
贞以得一清宁侔,闲邪敬直女德修。
仁可成而义可守,天合刚而地合柔。
主一无适圣贤志,天地之道物不贰。
日月有光崇效天,山川有恒卑法地。

查看原文

注释

【无愧】1.亦作"无愧"。 2.没有什么惭愧之处。 3.谓比较起来并不逊色。
【屋漏】1.古代室内西北隅施设小帐,安藏神主,为人所不见的地方称作"屋漏"。《诗.大雅.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毛传:"西北隅谓之屋漏。"郑玄笺:"屋,小帐也;漏,隐也。"后即用以泛指屋之深暗处。 2.破屋漏水。 3.指天窗。 4.指屋漏痕。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尚】

儻【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20画

《唐韻》他朗切《集韻》《韻會》坦朗切《正韻》他曩切,湯上聲。倜儻,卓異也。《史記·司馬相如傳》俶儻瑰瑋。《前漢·史丹傳》儻蕩不備。《註》豁達也。

《關尹子·一宇篇》心儻儻,物迭迭。《註》儻儻,猶儃儃。

或然之辭。儵忽不可期也。《莊子·天地篇》儻乎若行,而失道也。《繕性篇》軒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儻來寄也。

《莊子·天下篇》時恣縱而不儻。《註》儻,苟也。

《韻會》通作黨。《前漢·董仲舒傳》黨可得見乎。《揚雄傳》黨鬼神可也。本作儻。俗作倘。

【其】

其【子集下】【八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丌亓《唐韻》《集韻》《韻會》渠之切《正韻》渠宜切,音碁。《韻會》指物之辭。《易·繫辭》其旨遠,其辭文。《詩·大雅》其在于今。

助語辭。《書·西伯戡黎》今王其如台。《詩·周南》灼灼其華。《玉篇》辭也。

姓。《韻會》漢陽阿侯其石。

《唐韻》《集韻》《韻會》居之切,音姬。《韻會》語辭。《書·微子》若之何其。《詩·小雅》夜如何其。

人名。《史記·酈生傳》酈生食其者,留高陽人也。《註》正義曰:酈食其,三字三音,讀曆異幾。《前漢·楚元王傳》高祖使審食其留侍太上皇。《註》師古曰:食音異,其音基。

山名。《前漢·武帝紀》四月,幸不其。《註》其音基,山名。《廣韻》在琅邪。

地名。《韻會》祝其,卽夾谷也。

《集韻》《韻會》居吏切。《正韻》吉器切,音寄。《韻會》語已辭。《詩·檜風》彼其之子。通作記。《禮·表記》引《詩》彼記之子。

通已。《左傳·襄二十七年》引《詩》彼己之子。

《韻會》或作忌。《詩·鄭風》叔善射忌。

【无】

无【卯集下】【无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說文》。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易·乾卦》无咎。《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

《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無)〔古文〕而無傲。

《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爾雅·釋詁》虛無之閒也。《註》虛無皆有閒隙。《老子·道德經》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周子·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

《禮·三年問》無易之道也。《註》無,猶不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越巂郡會無縣。

姓。《正字通》漢無且明,無能。

《廣韻》漢複姓無庸無鉤,俱出自楚。

文無,藥名。《古今注》相別贈之以文無。文無,一名當歸。

《說文奇字作无。《玉篇》虛无也。周易無字俱作无。

《集韻》或作亡。《詩·衞風》何有何亡。

通作毋。書,無逸。《史記·魯世家》作毋逸。

通作毛。《後漢·馮衍傳》飢者毛食。《註》衍集:毛作無。今俗語猶然。或古亦通乎。《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通雅》江楚廣東呼無曰毛。

《集韻》或作武。◎按禮器:詔侑武方。註:武當爲無,聲之誤也。鄭註:明言其誤。集韻合無,武爲一。非。《集韻》無或作橆。韻會,,尤非。

按讀書通云:通作勿莫末沒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義通,或止音近,實非一字也。讀書通誤。

梵言,南無呼那謨。那如拏之上聲,謨音如摩,猶云歸依也。

【愧】

愧【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俱位切《集韻》基位切,。

【于】

于【子集上】【二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羽俱切《集韻》《韻會》《正韻》雲俱切,音迂。《爾雅·釋詁》于,曰也。

往也。《書·大誥》民獻有十夫,予翼以于。《詩·小雅》王于出征。

《儀禮·士冠禮》宜之于假。《註》于,猶爲也。宜之見爲大矣。

《聘禮》賄在聘于賄。《註》于讀曰爲。言當視賓之禮,而爲之財也。

《司馬相如·長門賦敘》因于解悲愁之辭。

未定之辭。《公羊傳·僖二十八年》歸于者何。歸于者,罪未定也。

行貌。《韓愈·上宰相書》于于焉而來矣。

于于,自足貌。《莊子·應帝王》其臥徐徐,其覺于于。

鐘兩口之閒曰于。《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爲鐘,兩欒謂之銑,銑閒謂之于。

《前漢·元后傳》衣絳緣諸于。《註》大掖衣也。

《唐書·元德秀傳》明皇命三百里內刺史縣令,以聲樂集,德秀惟樂工十人,聮袂歌于蔿于。

草名。《爾雅·釋草》茜,蔓于。《註》生水中。一名軒于。《司馬相如·子虛賦》菴閭軒于。

木名。《爾雅·釋木》棧木,于木。《註》僵木也。江東呼木觡。

淳于,縣名。今密州安丘縣,古淳于國。

姓。周武王第二子邘叔之後,以國爲氏,後因去邑爲于。

淳于,宣于,鮮于,多于,于,皆複姓。

三氏姓。勿忸于,阿伏于,見《魏書·官氏志》。

助語辭。《詩·召南》于沼于沚。《朱傳》于,於也。《周易》《毛詩》於皆作于。于於古通用。

《集韻》邕俱切,音紆。廣大貌。《禮·檀弓》邾婁考公之喪,徐君使容居來弔含。有司曰:諸侯之來辱敝邑者,易則易,于則于,易于雜者,未之有也。

《文王世子》仲尼曰:周公抗世子法于伯禽,所以善成王也。聞之曰:爲人臣者,殺其身有益於君,則爲之,况于其身以善其君乎。俱與迂通。

《正韻》休居切,與吁通。歎辭。《詩·周南》于嗟麟兮。

【屋】

屋【寅集上】【尸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烏谷切,音沃。《說文》居也。从尸,尸所主也。一曰尸象屋形,从至,至所至止也。《風俗通》止也。《集韻》具也。《玉篇》居也,舍也。《詩·秦風》在其板屋。《周禮·地官》考夫屋。《註》夫三爲屋,屋三爲井,出地貢者,三三相任。

田不耕者,出屋粟。

車蓋也。《史記·項羽本紀》項羽圍漢王滎陽,紀信誑楚,乗黃屋車,傅左纛。

夏屋,大俎也。《詩·秦風》於我乎,夏屋渠渠。《註》夏,大也。渠渠,俎深廣貌。

《禮·雜記》諸侯素錦以爲屋,士輤葦席以爲屋。《註》小帳覆棺者。

地名。《春秋·隱八年》宋公齊侯衞侯盟于瓦屋。《註》周地。

王屋,山名,在河東垣縣。

《越南志》神屋,龜甲也。

屋廬,複姓。

【漏】

漏【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靈音陋。滲漏也。《說文》漏以銅壷受水,刻節畫,夜百刻。亦取漏下之義。《周禮·夏官》挈壷氏,掌漏刻之官。

泄也。《左傳·僖四年》齊寺人貂始漏師于多魚。《疏》言漏洩師之密謀也。

遺失也。《荀子·脩身篇》易忘曰漏。

《爾雅·釋宮》西北隅謂之屋漏。《詩·大雅》尚不愧于屋漏。《箋》漏,隱也。

竅也。《白虎通·聖人篇》禹耳三漏,是謂大通。

穿也。《淮南子·泰族訓》朱絃漏越。《註》漏穿越琴瑟兩頭也。

德澤下究也。《前漢·吾丘壽王傳》天下漏泉。《註》言潤澤下霑,如屋之漏。

江名。《水經注》楡水東逕漏江縣伏流山下,復出蝮口,謂之漏江。

井名。漏井,所以受水潦者。見《周禮·地官·鄭註》。

《正韻》盧侯切,音樓。《禮·內則》馬黑脊而般臂漏。《周禮》作螻。《註》漏當爲螻。言如螻蛄臭也。

相关诗句
山川有恒卑法地 日月有光崇效天 天地之道物不贰 主一无适圣贤志 天合刚而地合柔 仁可成而义可守 闲邪敬直女德修 贞以得一清宁侔 纤尘难染无瑕玉 诸艰历试久炼金 几希人禽恒勉勖 夜气凛凛旦昼梏 定性好学先人型 推之《女戒》并《家范》 明白《论语》及《孝经》 女子须教本考亭 少成习惯时加省 蒙以养之自幼婴 端宜中正而主静 若夫所处无不幸 广平铁石为心肠 节大饿小伊川训 靡它靡慝师共姜 嗟予未嫁称未亡 避嫌刻刻严瓜李 防微处处铭盘盂 制外养中表符里 慎终保始起迄止 西方美人庶得侪 善信充实乃为美 斯人斯可谓之佳 无形之刑每在怀 尚其无愧于屋漏 奉盈一覆水难收 出见纷华遂尔谬 是人岂肯居人后 女亦宜为君子儒 离明中女乾坤照 兑为泽兮少女呼 巽为风兮长女乎 三才参赞体易始 五官尽职备五常 察于人伦大贤示 圣人不过人伦至 入道岂必谈元禅 空障净尘惟遏欲 姑尼孰个知真诠 世羡女佛与女仙 超出庸凡回卓荦 德发为才著德容 作字甚敬即是学 诗文阐理鄙雕琢 传经续史章令闻 《国风》半属妇人作 何妨识字能诗文 以书相证克俭勤 崇德践形须法古 貌非所重随赋形 允矣能文亦能武 德为主也才为辅 有才无德诚堪哀 有节无才便是德 才华根本德生来 具备功言洵美才 德立名垂真不朽 自来列女至今存 外物奉身竟何有 人生百年那能久 日新富有何忧贫 天爵良贵何曾贱 乐可自寻苦勿瞋 虽然苦乐由它人 不愿乎外行我素 内则中馈事女红 特立毋随流俗误 穷通寿夭任彼遇 徽音在昔宜思齐 自欺自画皆暴弃 平生阅历涂毋迷 为女为媳为母妻 妾婢视臣如足手 同堂娣姒女弟兄 嫂妇诸姑信朋友 母邪父邪孝姑舅 一视同仁方尽慈 前遗旁出并抱嗣 义方尤赖母兼师 爱媳爱女等爱儿 处变安常身等致 系缨结帨心齐坚 男忠女节曷有二 夫主如君原不异 德功言在人伦中 莫云女子无所事 不朽当共男子同 太上立德次言功 庶免小人同受誓 无愧于影无愧衾 彼君子女釐女士 守身慎独惟求是 良知用致审其几 精思弗夺立其大 克念罔念分是非 人心道心辨危微 偷强祇因殊肆敬 恶欲更有甚死生 善养其气是立命 正用其情是率性 礼义廉耻当遵循 容貌端庄非艳丽 言关名教谨笑颦 功在宜家德润身 步趋德行艺而已 从兹不辱理无违 谓从大道莫背此 从父从夫及从子 四德由来张四维 三从应亦惇三物 五常同秉常独知 五官同具官则思 贤媛圣女有徒侣 宁惟男子希圣贤 女岂非人甘自阻 曰人自是兼男女 人参天地维纲常 立人之道仁与义 立地之道柔与刚 立天之道阴与阳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