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围翠袖

出自:宋代·吴文英《绛都春》

拼音:[hóng,gōng][wéi][cuì][xiù]

平仄:平平仄仄

香深雾暖。正人在、锦瑟华年深院。旧日汉宫,分得红兰滋吴苑。临池羞落梅花片。弄水月、初匀妆面。紫烟笼处,双鸾共跨,洞箫低按。歌管。红围翠袖,冻云外,似觉东风先转。绣畔昼迟,花底天宽春无限。仙郎骄马琼林宴。待卷上、珠帘教看。更传莺入新年,宝钗梦燕。

查看原文

注释

【翠袖】1.青绿色衣袖。泛指女子的装束。 2.指女子。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红】

紅【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戸公切《集韻》《韻會》《正韻》胡公切,音洪。《說文》帛赤白色。《釋名》紅,絳也。白色之似絳者。《論語》紅紫不以爲褻服。《疏》紅,南方閒色。

地名。《左傳·昭八年》大蒐于紅。《註》紅,魯地。

草名。《爾雅·釋草》紅,蘢古。《註》俗呼紅草爲蘢鼓,語轉耳。

《集韻》沽紅切《正韻》古紅切,音公。與功通。《史記·文帝紀》服大紅十五日,小紅十四日。《註》服虔曰:當言大功、小功。

與工通。《前漢·酈食其傳》紅女下機。《註》師古曰:紅,讀曰工。

《集韻》古巷切,音降。絳或作紅。《前漢·外戚恩澤侯表》孝平二十二人,有紅侯。《註》師古曰:疑紅字當爲絳。劉攽曰:今有紅縣,音降。紅亦有降音。

【围】

圍【丑集上】【囗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囗《唐韻》羽非切《集韻》于非切,音韋。《說文》守也。

繞也。《易·繫辭》範圍天地而不過。《註》周備也。範,如金之有模範。圍,匡郭也。

《詩·商頌》帝命式于九圍。《註》分天下爲九處,若規圍然。

環也。《周禮·夏官·環人註》環猶圍也,主圍賔客,任器爲之守衞。

遮取禽獸。《禮·曲禮》國君春田不圍澤。《註》春育之時,不合圍盡收之也。

《王制》天子不合圍。《註》言不四面圍之也。

環繞攻城。《春秋·提要註》環其城邑曰圍。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禬禮哀圍敗。《註》謂其國見圍入,而國被禍敗也,喪失財物,則同盟之國會合財貨歸之,以更其所喪也。

《韻會》五寸曰圍,一抱曰圍。《莊子·人閒世》櫟,社樹,其大蔽牛,絜之百圍,散木也無所用,故壽。

縣名。《後漢·郡國志》圍縣,屬涼州武威郡。

與韋通。《前漢·成帝紀》大風拔木,十韋以上。

與衞通。《管子·地員篇》山藜葦芒,羣藥安聚,以圍羣殃。《註》圍同衞。

《唐韻》《集韻》于貴切,音謂。繞也。

【翠】

翠【未集中】【羽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七醉切,音綷。《說文》靑羽雀也。出鬰林。《爾雅·釋鳥》翠鷸。《註》似燕,紺色。《疏》李巡曰:鷸一名曰翠,其羽可以爲飾。樊光云:靑羽。出交州。《前漢·賈山傳》飾以翡翠。《註》雄曰翡,雌曰翠。

《南越王趙陀傳》翠鳥幹。《博物志》翡身通黑,惟胸前背上翼後有赤毛。翠身通靑黃,惟六翩上毛長寸餘靑,其飛則羽鳴翠翡翠翡然,因以爲名。

《禮·內則》舒雁翠。《註》舒鴈,鵝也。翠,尾肉也。

《爾雅·釋山》未及上翠微。《疏》謂未及頂上,在旁陂陀之處,名翠微。一說山氣靑縹色,故曰翠微。

姓。《急就篇註》翠氏,楚景萃之後也。避入關三遷,懷土逃匿,改姓爲翠。

【袖】

袖【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褏《唐韻》似祐切《集韻》似救切,音岫。袂也。《釋名》袖,由也,手所由出入也。亦言受也。以受手也。《後漢·馬廖傳》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

《綱目集覽》半袖,短袂衣也。《釋名》半袖其袂半,襦而施袖也。《晉書·五行志》魏明帝披縹綾半袖。《廣韻》亦作褏、褎。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