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道箫台疑蜃吐

出自:宋代·冯熙载《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就睿谟殿张灯预赏元宵曲燕应制》

拼音:[chóng][dào][xiāo][tái,tāi][yí,nǐ][shèn][tǔ,tù]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化工欲放阳春到,先教玄冥戮衰草。
层冰封地万木僵,谁向雪中探天巧。
璿玑星回斗指寅,群芳未知时已春。
人心荡漾趁佳节,灯夕独冠年华新。
升平万里同文轨,井邑相连通四裔。
兰膏竞吐夜烘春,和叔回车避义辔。
巍巍九禁倚天开,温风更觉先春来。
试灯不用雨花落,迎阳为却寒崔嵬。
宣和初载元冬尾,瑞白才消尘不起。
穆清光赏属钦邻,锦绣云龙颁宴喜。
初闻传诏开睿谟,步障几里承金铺。
调音度曲三千女,正似广乐陈清都。
遏云妙唱韩娥侣,回雪飞花称独步。
千春蟠木效地英,献寿当筵岂金母。
上林晚色烟霭轻,景龙游人欢笑声。
霞裾月佩拥仙仗,翠凤挟辇趋平成。
铜华金掌散晶彩,翠碧重重簇珠琲。
先从前殿望脩廊,日出绮霞红茜海。
神光通透云母屏,骊龙出舞波涛惊。
煌煌黼座承天命,座下错落如明星。
榻前玉案真核旅,兽炭银炉夜初鼓。
宪天重屋讶云屯,崇道箫台疑蜃吐
前楹火柱回万牛,兰卿璧碎色光浮。
周围照耀眼界彻,冰壶漾月生珠流。
点点金钱尽衔璧,豹髓腾辉粲银砾。
丝篁人籁有机缄,缴绎清音传屋壁。
须臾随跸登会宁,如骖鸾鹤游紫清。
彩蟾倒影上浮空,纤云不点惟光明。
四壁垂帘围暖玉,银釭吐艳相连属。
棼楣横带碧玻璃,一朵翠云承日毂。
万光闪烁争吐吞,烛龙衔耀辉四昆。
又如电母神鞭驰,金蛇著壁不可扪。
端信奇工通造化,岂比优人能幻假。
丹青漫数顾虎头,盘礴解衣催客写。
此时帝御钧天台,紫垣两两明三台。
尚方饮器万金宝,古玉未足誇云雷。
帝傍侍女云华品,玉立仙标及时韵。
四音促柱泛笙箫,应有翔鸾落千仞。
龙瓶泻酒如流泉,御厨络绎纷珍鲜。
榻边争欲供天笑,快倒颇类鲸吸川。
厌厌夜饮方欢洽,玉漏频催鼓三叠。
金门初下醉归时,正见冰轮上城堞。
微臣去岁陪清班,恶诗误辱重瞳观。
小才易穷真鼠技,再赋愈觉相如悭。

查看原文

注释

【箫台】即凤台。箫史的吹箫台。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崇】

崇【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集韻》《韻會》鉏弓切《正韻》鉏中切,音漴。《說文》嵬高也。从山宗聲。《爾雅·釋詁》崇,重也。《郉昺曰》又高貴也。《易·繫辭》崇高莫大乎富貴。《左傅宣十二年》師叔楚之崇也。

充也。《禮·樂記》復綴以崇。

《儀禮·鄉飲酒禮》主人再拜崇酒。《註》崇,充也。謂相充實也。

聚也。《詩·大雅》福祿來崇。《註》謂積而高也。《左傳·隱六年》見惡如農夫之去草,芟夷蘊崇之。《註》蘊,積。崇,聚也。

《廣韻》敬也,就也。《書·仲虺之誥》欽崇天道。

終也。《詩·衞風》誰謂宋遠,曾不崇朝。《註》言行不終朝而至也。

崇牙,樂器飾。《詩·周頌》崇牙樹羽。《註》懸鐘磬之處,以采色爲大牙,其狀隆隆然。

國名。堯時崇伯鯀,商崇侯虎,今西安府鄠縣。

地名。《書·舜典》放驩兜于崇山。《註》在今澧州澧陽縣。

姓。《正字通》宋靑田令崇大年。

叶仕莊切,音牀。《若華之景曜兮,天門閌以高驤。

《正譌》嵩古作崇。別作崧,非。《正字通》韋昭國語註通用崈。崇崈音義同,合崇嵩爲一,非。互見後崧字註。《集韻》或作崈。

【道】

道【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陶上聲。《說文》所行道也。《爾雅·釋宮》一達謂之道路。《詩·小雅》周道如砥。《前漢·董仲舒傳》道者所由適于治之路也。

《廣韻》理也,衆妙皆道也,合三才萬物共由者也。《易·繫辭》一隂一陽之謂道。《又》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書·大禹謨》道心惟微。

順也。《書·禹貢》九河旣道。《註》順其道也。

國名。《左傳·僖五年》江黃道柏。《註》道國,在汝南安陽縣南。

《韻會》州名。漢屬零陵郡,唐營州,攺道州。

當道,草名。《博雅》當道,馬舄也。

《集韻》《韻會》大到切《正韻》杜到切,陶去聲。《正韻》言也。《孝經》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大學》如切如磋者,道學也。

由也。《禮·禮器》苟無忠信之人,則理不虛道。《中庸》尊德性而道問學。

治也。與導同。《論語》道千乗之國。《史記·文帝紀》道民之略,在于務本。

引也。《左傳·隱五年》請君釋憾于宋,敝邑爲道。

從也。《前漢·淮南王傳》諸使者道長安來。《山海經》風道北來。《註》道,從也。

《字彙補》動五切,音覩。《易林》冬藪枯腐,當風于道。蒙蔽塵埃,左氏勞苦。

叶徒厚切,頭上聲。《詩·衞風》牆有茨,不可道也。叶下醜。

【箫】

簫【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2画

〔古文〕。《禮·月令》仲夏之月,命樂師均琴瑟管簫。《蔡邕·月令章句》簫長則濁,短則淸。以蠟蜜實其底而增減之,則和管而成音,無所復調,當與琴瑟相參。《周禮·春官》笙師掌敎龡簫。《爾雅·釋言》大簫謂之言,小者謂之筊。《疏》李巡曰:大簫,聲大者言言也。小者聲揚而小,故言筊。筊,小也。郭璞曰:簫,一名籟。《莊子·寓言篇》顏成子遊謂南郭子綦曰:汝聞人籟,而未聞地籟。汝聞地籟,而未聞天籟。《註》郭象曰:籟,簫也。《前漢·元帝紀贊》鼓琴瑟,吹洞簫。《註》如淳曰:洞簫,簫之無底者。《段龜龍·涼州記》呂纂,咸寧二年,人發張駿冢,得玉簫。《丹陽記》江寧縣南三十里有慈姥山,積石臨江,上生簫管竹,圓緻異于他處,自泠倫採竹嶰谷,其後惟此簳見珍,故歷代常給樂府,而俗呼曰鼓吹山。《正韻》亦作箾。

弓末謂之簫。《禮·曲禮》凡遺人弓者,右手執簫,左手承弣。《註》簫,弭頭也。謂之簫,簫邪也。《正義》:簫,弓頭,頭稍剡差邪似簫,故謂爲簫也。

與篠通。《馬融·長笛賦》林簫蔓荆。《註》簫與篠通。

叶音脩。《劉邵·趙都賦》擊靈鼓,鳴籟簫。乘素波,鏡淸流。

【台】

台【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與之切《集韻》《韻會》盈之切《正韻》延知切,音怡。《爾雅·釋詁》台,我也。《又》予也。《書·禹貢》祇台德先。《湯誓》非台小子,敢行稱亂。

《說文》悅也。《史記·太史公自序》唐堯遜位,虞舜不台。

《揚子·方言》養也,晉衞燕魏曰台。

失也,宋魯之閒曰台。

《唐韻》土來切《集韻》《韻會》湯來切,音胎。《廣韻》三台星。亦作能。《周禮·春官·大宗伯司中註》司中三能,三階也。《疏》武陵太守星傳云:三台一名天柱,上台司命爲太尉,中台司中爲司徒,下台司祿爲司空,史漢皆作三能。

姓。北史有台氏。

天台,山名,在會稽。

州名。《韻會》本漢冶縣,宋爲赤城郡,唐攺台州。

《春秋·襄十二年》莒人伐我東鄙,圍台。《註》琅邪費縣南有台亭。《釋文》台,敕才反,又音臺,一音翼之反,三音皆可讀。

《集韻》堂來切,音臺。台背,大老也,通作鮐。《詩·大雅》黃耇台背。《箋》台之言鮐也,大老則背有鮐文。《釋文》台亦讀湯來反。

縣名。《前漢·地理志》元菟郡上殷台縣。《又》樂浪郡蠶台縣。

《集韻》台谷,地名。

《集韻》祥吏切,音寺。嗣古作台。《書·舜典》舜讓于德,弗嗣。《今文尚書》作不台。

【疑】

疑【午集上】【疋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音宜。惑也。《廣韻》不定也。《易·乾卦》或之者,疑之也。《禮·坊記》夫禮者所以章疑別微。以爲民坊者也。《疏》疑謂是非不決,當用禮以章明之。

度也。《儀禮·士相見禮》凡燕見于君,必辨君之南面,若不得,則正方不疑君。《註》疑,度也,不可預度君之面位,邪立嚮之。

《廣韻》恐也。

《增韻》似也,嫌也。

《爾雅·釋言》戾也。

山名。《淮南子·原道訓》九疑之南,陸事寡而水事衆。《註》九疑,山名也。在蒼梧。

神名。《山海經》符惕之山,其上多椶柟,下多金玉,神江疑居之。

官名。《禮·文王世子》虞夏商周有師保,有疑丞。《疏》古者天子必有四鄰,前曰疑,後曰丞,左曰輔,右曰弼。

《韻會》疑陵切《正韻》魚陵切,音凝,定也。《詩·大雅》靡所止疑,云徂何往。《傳》疑,定也。《疏》正義曰:疑,音凝。疑者,安靜之義,故爲定也。《莊子·達生篇》用志不分,乃疑于神。

《集韻》魚乙切《韻會》《正韻》魚乞切,銀入聲。《儀禮·鄕射禮》賓升西階,上疑立。《註》疑,止也。有矜莊之色。《釋文》疑,魚乙切。

《士昏禮》婦疑立于席西。《註》疑,正立自定之貌。

《集韻》《韻會》偶起切,同擬。《易·文言》隂疑于陽。《禮·射義》不以公卿爲賓,而以大夫爲賓,爲疑也。《註》疑,自下上至之辭也。《疏》疑,擬也。是在下比擬於上,故云自下上至之辭也。

《韻補》叶魚記切,音義。《易·升卦》升虛邑無所疑也。

叶魚求切,音牛。《賈誼·鵩賦》德人無累,知命不憂。細故芥蔕,何足以疑。

【蜃】

蜃【申集中】【虫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時忍切《集韻》是忍切《正韻》時軫切,音腎。《禮·月令》雉入大水爲蜃。《註》大蛤曰蜃。《周禮·天官·鼈人》以時簎魚鼈龜蜃,凡貍物。《述異記》黃雀秋化爲蛤,春復爲黃雀,五百年爲蜃蛤。《山海經註》蜃,一名蚌,一名含漿。

《本草》蜃,蛟之屬,其狀亦似蛇而大,有角如龍狀,紅鬣,腰以下鱗盡逆,食燕子。能吁氣成樓臺城郭之狀,將雨卽見,名蜃樓,亦曰海市。其脂和蠟作燭,香凡百步,烟中亦有樓臺之形。《漢書·天文志》海旁蜃氣象樓臺。

《儀禮·旣夕禮》蜃車。《註》柩路也。迫地而行,有似於蜃。

蜃炭。《左傳·成二年》宋文公卒,始厚葬,用蜃炭。《註》燒蜃爲炭。

蜃器。《周禮·春官·鬯人》掌四方山川用蜃器。《莊子·人閒世》夫愛馬者,以筐盛矢,以蜃盛溺。

《廣韻》時刃切,音愼。義同。

縣名。《集韻》一作。《通志·六書略》亦作蜄。

【吐】

吐【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正韻》他魯切《集韻》《韻會》統五切,音土。《說文》寫也。《玉篇》口吐也。《詩·大雅》柔則茹之,剛則吐之。《左傳·僖六年》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之乎。《史記·魯世家》周公一飯三吐哺。

《增韻》出也,舒也。《前漢·劉向傳》發明詔,吐德音。《唐書·房琯傳》辭吐華暢。

姓。《正字通》隋將軍吐萬緒。

複姓,後魏有吐奚、吐難、吐萬氏。

《廣韻》湯故切《集韻》《韻會》《正韻》土故切,音兔。《廣韻》歐也。

相关诗句
再赋愈觉相如悭 小才易穷真鼠技 恶诗误辱重瞳观 微臣去岁陪清班 正见冰轮上城堞 金门初下醉归时 玉漏频催鼓三叠 厌厌夜饮方欢洽 快倒颇类鲸吸川 榻边争欲供天笑 御厨络绎纷珍鲜 龙瓶泻酒如流泉 应有翔鸾落千仞 四音促柱泛笙箫 玉立仙标及时韵 帝傍侍女云华品 古玉未足誇云雷 尚方饮器万金宝 紫垣两两明三台 此时帝御钧天台 盘礴解衣催客写 丹青漫数顾虎头 岂比优人能幻假 端信奇工通造化 金蛇著壁不可扪 又如电母神鞭驰 烛龙衔耀辉四昆 万光闪烁争吐吞 一朵翠云承日毂 棼楣横带碧玻璃 银釭吐艳相连属 四壁垂帘围暖玉 纤云不点惟光明 彩蟾倒影上浮空 如骖鸾鹤游紫清 须臾随跸登会宁 缴绎清音传屋壁 丝篁人籁有机缄 豹髓腾辉粲银砾 点点金钱尽衔璧 冰壶漾月生珠流 周围照耀眼界彻 兰卿璧碎色光浮 前楹火柱回万牛 崇道箫台疑蜃吐 宪天重屋讶云屯 兽炭银炉夜初鼓 榻前玉案真核旅 座下错落如明星 煌煌黼座承天命 骊龙出舞波涛惊 神光通透云母屏 日出绮霞红茜海 先从前殿望脩廊 翠碧重重簇珠琲 铜华金掌散晶彩 翠凤挟辇趋平成 霞裾月佩拥仙仗 景龙游人欢笑声 上林晚色烟霭轻 献寿当筵岂金母 千春蟠木效地英 回雪飞花称独步 遏云妙唱韩娥侣 正似广乐陈清都 调音度曲三千女 步障几里承金铺 初闻传诏开睿谟 锦绣云龙颁宴喜 穆清光赏属钦邻 瑞白才消尘不起 宣和初载元冬尾 迎阳为却寒崔嵬 试灯不用雨花落 温风更觉先春来 巍巍九禁倚天开 和叔回车避义辔 兰膏竞吐夜烘春 井邑相连通四裔 升平万里同文轨 灯夕独冠年华新 人心荡漾趁佳节 群芳未知时已春 璿玑星回斗指寅 谁向雪中探天巧 层冰封地万木僵 先教玄冥戮衰草 化工欲放阳春到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