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洄缅无分

出自:南北朝·孔宁子《棹歌行》

拼音:[sù][huí][miǎn][wú][fēn,fèn]

平仄:仄平仄平平

君子乐和节,品物待阳时。
上位降繁祉,元已命水嬉。
仓武戒桥梁,旄人树羽旗。
高樯抗飞帆,羽盖翳华枝。
佽飞激逸响,娟娥吐清辞。
溯洄缅无分,欣流怆有思。
仰瞻翳云缴,俯引沈泉丝。
委羽漫通渚,鲜染中填坻。
鹢鸟感江使,扬波骇冯夷。
夕影虽已西,□□终无期。

查看原文

注释

【无分】1.无己之份。谓没有得到颁赐物。 2.没有机缘。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溯】

溯【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集韻》蘇故切,音素。逆流而上也。與㴑同。詳㴑字註。

色角切,音朔。《玉篇》水也。

與字註。

【洄】

洄【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戸恢切《集韻》《韻會》胡隈切《正韻》胡瑰切,音回。《說文》㴑洄也。《爾雅·釋水》逆流而上曰泝洄。《詩·秦風》溯洄從之。

水流貌。《後漢·王景傳》立一水門,令更相洄注。

湖名,在襄陽。《水經注》蔡州大岸西,有洄湖。

通䙟。《爾雅·釋訓》洄洄,惛也。《註》洄本作䙟,音韋。

《集韻》胡對切,音潰。洄湜,水淸也。

【缅】

緬【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集韻》《韻會》彌兗切,音湎。《正韻》美辨切,音免。《說文》微絲也。

《集韻》亡善切。《穀梁傳·莊三年》改葬之禮緦,舉下緬也。《註》緬,藐遠也。《楚語》緬然引領南望。《賈逵註》緬,思貌也。

《玉篇》輕也。同。

【无】

无【卯集下】【无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說文》。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易·乾卦》无咎。《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

《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無)〔古文〕而無傲。

《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爾雅·釋詁》虛無之閒也。《註》虛無皆有閒隙。《老子·道德經》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周子·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

《禮·三年問》無易之道也。《註》無,猶不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越巂郡會無縣。

姓。《正字通》漢無且明,無能。

《廣韻》漢複姓無庸無鉤,俱出自楚。

文無,藥名。《古今注》相別贈之以文無。文無,一名當歸。

《說文奇字作无。《玉篇》虛无也。周易無字俱作无。

《集韻》或作亡。《詩·衞風》何有何亡。

通作毋。書,無逸。《史記·魯世家》作毋逸。

通作毛。《後漢·馮衍傳》飢者毛食。《註》衍集:毛作無。今俗語猶然。或古亦通乎。《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通雅》江楚廣東呼無曰毛。

《集韻》或作武。◎按禮器:詔侑武方。註:武當爲無,聲之誤也。鄭註:明言其誤。集韻合無,武爲一。非。《集韻》無或作橆。韻會,,尤非。

按讀書通云:通作勿莫末沒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義通,或止音近,實非一字也。讀書通誤。

梵言,南無呼那謨。那如拏之上聲,謨音如摩,猶云歸依也。

【分】

分【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府文切《集韻》《韻會》方文切,音餴。《說文》別也。从八刀,刀以分別物也。《易·繫辭》物以羣分。

《增韻》裂也,判也。

《廣韻》賦也,施也。《增韻》與也。

《玉篇》隔也。

《前漢·律歷志》一黍之廣爲一分。分者,自三微而成著,可分別也。

半也。《公羊傳·莊二年》師喪分焉。《荀子·仲尼篇》以齊之分,奉之而不足。

徧也。《左傳·哀元年》熟食者分,而後敢食。

與紛通。《荀子·儒效篇》分分乎其有終始也。《淮南子·繆稱訓》禍之生也分分。《註》猶紛紛。

《周禮·天官》以待國之匪頒。《註》匪讀爲分。

《唐韻》扶問切《集韻》《韻會》符問切,汾去聲。名分也。《禮·禮運》禮達而分定。

均也,分劑也。《禮·曲禮》分毋求多。

分位也。《漢諸葛亮出師表》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集韻》方問切,紛去聲。均也。《左傳·僖元年》救患分災。

《正韻》府吻切,音粉。《爾雅·釋器》律謂之分。《註》分音粉,律管可以分氣。

《韻補》叶膚容切,音丰。《曹植·七啓》太極之初,渾沌未分。萬物紛錯,與道俱隆。

叶膚眠切,音近徧。《班固·西都賦》九市開場,貨別隊分。人不得顧,車不得旋。災字原刻从。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