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武戒桥梁

出自:南北朝·孔宁子《棹歌行》

拼音:[cāng][wǔ][jiè][qiáo][liáng]

平仄:平仄仄平平

君子乐和节,品物待阳时。
上位降繁祉,元已命水嬉。
仓武戒桥梁,旄人树羽旗。
高樯抗飞帆,羽盖翳华枝。
佽飞激逸响,娟娥吐清辞。
溯洄缅无分,欣流怆有思。
仰瞻翳云缴,俯引沈泉丝。
委羽漫通渚,鲜染中填坻。
鹢鸟感江使,扬波骇冯夷。
夕影虽已西,□□终无期。

查看原文

注释

【桥梁】一种架空的人造通道。由桥身、桥面、桥墩、桥台和基础等组成。按用途不同可分铁路桥、公路桥、铁路公路两用桥、人行桥和渡槽等;按桥身的结构不同可分梁桥、拱桥、刚架桥、悬索桥、斜张桥和浮桥等;按造桥材料不同可分木桥、石桥、砖桥、钢桥、混凝土桥、钢筋混凝土桥和预应力混凝土桥等。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仓】

倉【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仺《唐韻》七岡切《集韻》千岡切,音蒼。《說文》穀藏也。《國策註》圓曰囷,方曰倉。《詩·小雅》乃求千斯倉。《禮·月令》季秋,命冢宰舉五穀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倉。

官名。《周禮·地官》倉人掌粟入之藏。

倉卒,悤遽貌。《杜甫·送鄭虔詩》倉皇已就長途往。

姓。周倉葛。

與蒼通。《禮·月令》駕倉龍。《前漢·蕭望之傳》倉頭廬兒。

與臓通。五倉,五臟也。《前漢·谷永傳》成帝曰:化色五倉之術,皆左道以欺妄。

與滄通。《揚雄·甘泉賦》東燭倉海。

與桑通。亢倉子,亦作庚桑子。

《集韻》楚亮切,借作愴。《詩·大雅》倉兄塡兮。

【武】

武【辰集下】【止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文甫切《集韻》《韻會》罔甫切,音舞。《玉篇》健也。一曰威也,斷也。《書·大禹謨》乃武乃文。

《伊訓》布昭聖武。

《左傳·宣十二年》楚子曰:止戈爲武。《又》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衆,豐財者也。武有七德。

諡法之一。《汲冢周書》剛彊理直曰武,威彊叡德曰武,克定禍亂曰武,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窮曰武。

周樂名。《前漢·禮樂志》武王作武。武,言以功定天下也。

《禮·樂記》始奏以文,復亂以武。《鄭註》文謂鼓,武謂金。《疏》金屬西方,可以爲兵刃,故爲武。鼓主發動衆音,無兵器之用,故爲文。

迹也。《詩·大雅》履帝武敏歆。《禮·曲禮》堂上接武,堂下布武。

《禮·曲禮》牛曰一元大武。《疏》牛肥則迹大。

《爾雅·釋詁》武,繼也。《詩·大雅》下武惟周。《箋》言後人能繼先祖者,惟有周也。

冠卷曰武。《禮·玉藻》縞冠武,居冠屬武。

《雜記》委武。《註》秦人曰委,齊東曰武。

冠名。《蔡邕·獨斷》武冠,或曰繁冠,今謂之大冠,武官服之。

水名。《前漢·地理志》東郡有東武陽縣。《應劭曰》武水之陽也。

:泰山郡南武陽縣,武水所出,南人泗。

關名。《地理通釋》《左傳·哀四年》:楚人謀北,方將通於少習,以聽命。《杜註》少習,商縣武關也。《輿地廣記》:商洛縣東有少習,秦謂之武關。《賈誼·新書》所謂建武關函谷臨晉關者,大抵爲備山東諸侯也。

武都,州名。《廣韻》本自白馬氐地,魏文徙武都郡於美陽,今好畤縣界,武都古城是也。後漢平仇池山築城,置武都鎭,卽今州是也。

《地理通釋》唐大中五年,以原州之蕭關置武州。

廣武,山名。在滎陽。《前漢·項籍傳》羽與漢王臨廣武,閒而語。

縣名,屬太原郡。

修武、陽武、原武,皆屬河內郡。

靈武,今陝西環縣,唐肅宗卽位於此。

湖名。《廣輿記》在黃州府黃陂縣,相傳黃祖習射處。

溪名。亦山名。《廣輿記》在辰州府盧溪縣。馬援門生善吹笛,援作歌和之曰滔滔武溪一何深,卽此。

武山,亦在盧溪縣。

眞武,湖名。《六朝事迹》吳後主寶鼎元年,開城北渠,引後湖水流入新宮。今城北十三里有古池,俗呼爲後湖是也。

星名。《夢溪筆談》北方眞武七宿,起於東井,終於角。

武。

姓。《廣韻》《風俗通》云:宋武功之後,漢有武臣。

漢複姓,六氏。漢有乗黃令武安恭,出自武安君白起之後。《風俗通》云:漢武强侯王梁,其後因封爲氏。世本云:夏時有武羅國,其後氏焉。《何氏姓苑》有廣武氏、武成氏、武仲氏,又《西秦錄》有武都氏。

與珷通。石似玉者。《史記·司馬相如傳》瓀石武夫。

《正韻》微夫切。與無通。《禮·禮器》周坐尸,詔侑武方。《鄭註》武,讀爲無。

【戒】

戒【卯集中】【戈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介。《說文》警也。《書·大禹謨》警戒無虞。

諭也。《書·大禹謨》戒之用休。

告也。《儀禮·士冠禮》主人戒賔。《註》告也。《聘禮》戒上介亦如之。《註》猶命也。

《廣韻》愼也,具也。

備也。《易·萃卦》戒不虞。《註》備不虞也。

《易·繫辭》聖人以此齊戒。《註》洗心曰齊,防患曰戒。《朱子·本義》湛然純一之謂齊,肅然警惕之謂戒。

守也。《周禮·夏官·掌固》夜三鼜以號戒。《註》謂擊鼓行夜戒守也。

《司馬法》鼓夜半三通,號爲晨戒。

通作誡。《易·繫辭》小懲而大誡。《前漢·賈誼傳》前車覆,後車誡。

與界同。《史記·天官書》星茀於河戒。

《唐書·天文志》江河爲南北兩戒。

《韻補》叶居吏切,音記。《六韜》將不常戒,則三軍失其備。

叶紀力切,音亟。《詩·小雅》豈不日戒,玁狁孔棘。

【桥】

橋【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巨嬌切《集韻》《韻會》渠嬌切《正韻》祁堯切,音喬。《說文》水梁也。从木喬聲。喬高而曲也。橋之爲言趫也,矯然也。《史記·秦本紀》昭王五十年,初作河橋。

懸繩以度曰絚橋。《水經注》罽賔之境,絚橋相引。

器之有橫樑者曰橋。《儀禮·士昏禮》笲加于橋。《註》橋以庋笲。

桔橰上衡也。《淮南子·主術訓》橋直植立而不動,俯仰取制焉。

橋泄,嫚也。《荀子·榮辱篇》橋泄者,人之殃也。

戾也。《呂覽·離謂篇》聽言而不可知,其與橋言無擇。

木名。《尚書大傳》橋木高而仰,梓木晉而俯,以喩父子。

陽橋。《春秋》魯地。

姓。《統譜》黃帝葬橋山,子孫守塚,因爲氏。《史記·貨殖傳》橋姚致馬千匹,牛倍之。

《集韻》丘妖切,音蹺。《史記·河渠書》山行乗橋。《註》橋,一作,直轅車也。

《集韻》居勞切,音高。勁疾貌。《莊子·則陽篇》欲惡去就,於是橋起。

《韻會》渠廟切,音嶠。《禮·曲禮》奉席如橋衡。《疏》左低右昂,如橋之衡。

屈橋,壯健貌。《揚雄·河東賦》千乗霆亂,萬騎屈橋。嘻嘻旭旭,天地稠㟼。

《正韻》古弔切,音叫。義同。

《正韻》吉了切,音皎。《荀子·儒効篇》橋飾其情性。《前漢·武帝紀》陳湯橋發兵斬郅支。

《集韻》居夭切,音矯。人名。秦有盛橋。

【梁】

梁【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良。《說文》水橋也。《禮·月令》孟冬謹關梁。《詩·大雅》造舟爲梁。《爾雅·釋地》梁莫大于溴梁。

石絕水爲梁。《詩·衞風》在彼淇梁。《禮·王制》獺祭魚,然後虞人入澤梁。

魚梁,水堰也。堰水爲關空,承之以笱,以捕魚。梁之曲者曰罶。《詩·齊風》敝笱在梁。《小雅》胡逝我梁。

《爾雅·釋地》隄謂之梁。

屋脊柱曰棟,負棟曰梁。《爾雅·釋宮》楣謂之梁。

冠梁,冠上橫脊也。《漢大官令》冠兩梁。

陸梁。《揚雄·甘泉賦》帶干將而秉玉戚兮,飛蒙茸而走陸梁。《註》陸梁,亂走貌。

跳梁。《莊子·逍遙遊》貍狌東西跳梁,中于機辟。

彊梁。《金人銘》彊梁者不得其死。《後漢·禮儀志》神名,能食鬼。

大梁,西方之宿。《爾雅·釋天》大梁,昴也。

州名。《書·禹貢》華陽黑水惟梁州。

國名。周平王封少子康于夏陽,是謂梁伯。

大梁,地名。《史記》魏惠王徙治大梁。

山名。《詩·大雅》奕奕梁山。

呂梁,水名。《莊子·達生篇》孔子觀于呂梁。

都梁,香草名,澤蘭也。《荆州記》都梁山下生蘭草,因以爲名。

姓。《廣韻》出安定、天水、河南三望。周梁鱣,漢梁鴻。複姓,梁丘、梁由。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