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灾议留漕

出自:清代·姚世钰《吴兴太守行》

拼音:[jiù][zāi][yì][liú][cáo]

平仄:仄平仄平平

唐公多美政,第一数停征。
能令一叶荫,遮遍湖州城。
湖州本水国,旱潦频相撄。
上司入奏报,皇帝蒙嗟矜。
救灾议留漕,赈廪开常平。
奈何春夏交,雨点天瓢倾。
二麦悉烂死,原蚕又无成。
县吏夜催租,打门鸡狗惊。
不食三日矣,失限罪所丁。
民实畏官府,民岂甘敲搒。
可怜饥馑迫,始觉性命轻。
是时三伏热,触暑如遭烹。
尪羸县门集,县官醉方醒。
平头摇羽扇,轻风来清泠。
翠瓜切片玉,朱李沉寒冰。
巍峨坐堂皇,鞭雷车砯砰。
扑扶臀无肤,老耄难逃刑。
何来朱书符,传自太守厅。
吏胥俱蹙额,颜状失狰狞。
逝将焚如死,岂意脱然生。
退衙遣归农,闾里欢逢迎。
忍饥幸少安,两朋宽作程。
锄禾分辛苦,补败期秋成。
何以报太守,请歌《吴兴行》。
不愿公三公,不愿公九卿。
愿得长借公,流泽茹溪清。
百姓乐复乐,受福惟王明。

查看原文

注释

【救灾】1.救济受灾的人民:放粮~。 2.消除灾害:防洪~。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救】

救【卯集下】【攴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居祐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又切,音廏。《說文》止也。《博雅》助也。《廣韻》護也。《書·太甲》尚賴匡救之德。《詩·大雅》式救爾後。

《周禮·地官·司救註》救,猶禁也,以禮防禁人之過者也。

《爾雅·釋器》絇謂之救。《註》救絲以爲絇。

姓。《風俗通》諫議大夫救仁。

《集韻》恭于切,音拘。《周禮·司救》劉昌宗讀。

《韻補》叶居尤切。《詩·邶風》何有何亡,黽勉求之。凡民有喪,匍匐救之。《武王盤銘》溺於淵,尚可遊也。溺於人,不可救也。

【灾】

灾【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說文》同災。(災)〔古文〕音哉。《說文》天火也。《春秋·桓十四年》御廩災。

《玉篇》害也。《書·舜典》眚災肆赦。《傳》過而有害當緩赦之。《左傳·僖十三年》天災流行國家代有救災恤鄰道也。

作菑。《詩·大雅》無菑無害。亦作甾。《史記·秦始皇紀》甾害絕息。

叶子之切。《史記·龜筴傳》十有二月日至爲期,聖人徹焉,身乃無災。

叶將侯切。《班固·幽通賦》震鱗漦于夏庭兮,帀三正而滅周。巽羽化于宣宮兮,彌五辟而成災。《說文》本作烖。或作灾。籀文作災。(災)

【议】

議【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集韻》《韻會》宜寄切,音義。《說文》語也。《徐曰》定事之宜也。《廣雅》言也,謀也。《廣韻》評也。《正韻》謪也。《易·節卦》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書·周官》議事以制。《禮·曲禮》公事不私議。《莊子·齊物論》六合之內,聖人論而不議。《文中子·問易篇》議其盡天下之心乎。《註》續書有議。

《廣韻》擇也。《儀禮·有司徹》乃議侑于賔以異姓。《鄭註》議猶擇也。擇賔之賢者,可以侑尸,必用異姓廣敬也。

《玉篇》法有八議。《周禮·秋官·小司罰。一議親,二議故,三議賢,四議能,五議功,六議貴,七議勤,八議賔。

《唐書·百官志》下之通上,其制有六,四曰議。《蔡邕·獨斷》其有疑事,公卿百官會議。若臺閣有所正處,而獨執異意,曰駁議。

官名。《後漢·百官志》議郞六百石。《唐書·百官志》有諫議大夫。

司議郞。

通作字註。

《集韻》魚羈切《韻會》疑羈切,義平聲。謀度也。《詩·小雅》或出入風議。陸德明協句音宜。

叶牛何切,音俄。《史記·述贊》桓公之東,太史是庸。及侵周禾,王人是議。庸叶東,議叶禾。《說文》本作。

【留】

留【午集上】【田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正字通》俗畱字。

【漕】

漕【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在到切,曹去聲。《說文》水轉轂也。一曰人之所乗及船也。《前漢·武帝紀》穿漕渠通渭。《註》水轉曰漕。

水運曰漕。《史記·蕭相國世家》轉漕給軍。

姓。《史記·游俠傳》西河漕中叔。

《廣韻》昨勞切《集韻》《韻會》《正韻》財勞切,音曹。衞邑名。《詩·邶風》土國城漕。

《集韻》徂侯切,音鯫。亦水運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