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焉供豆笾

出自:宋代·胡次焱《嫠答媒》

拼音:[yǎng,áng][yān][gōng,gòng][dòu][biān]

平仄:平平平仄平

嫠答媒,妾自怜。
妾家贫如洗,妾貌妆不妍。
中年方择配,幸逢夫婿贤。
蓝桥疑仙会,红叶开良缘。
俯以奉箕帚,仰焉供豆笾
粤从定六礼,稳图偕百年。
讵疑有家愿,倏罹中道捐。
城崩哭呦呦,竹斑泪溅溅。
空房照明月,幽陇凄寒烟。
禽鸟喧墓门,魄降魂翩翩。
蛜蝛满窗户,心结目涓涓。
寮室昔华屋,埋玉今荒阡。
恨不即同穴,何忍续断弦。
翻思合?初,参透老婆禅。
如鱼水游泳,如茑萝缠绵。
奈何生死阔,泛泛水中船。
绸缪为夫妇,反覆如市廛。
徒贻杨华丑,宁免柳絮颠。
妾颇亲笔砚,亦尝阅简编。
女不践二庭,妇不再移天。
陶婴寡鹄吟,卫妻孤燕篇。
或刑耳自誓,或断发自全。
或劓鼻偃蹇,或毁面迍邅。
吾足幸可刖,吾臂不可牵。
卓卓节操立,表表凤孤鶱。
藐兹未亡人,有意奉周全。
媒虽悯妾寡,媒适重妾愆。
妾命春叶薄,妾心顽石坚。
栖栖谋尺布,岂不羡罽毡。
皇皇图斗粟,岂不思荤膻。
胝手任舂汲,孰与奴婢千。
鞠躬跧衡茅,孰与疏绮便。
枯荄欣回春,缺月喜再圆。
世谁不乐此,妾意独不然。
理义自有闲,物欲常无厌。
三少秽难洗,五嫁丑莫镌。
浮荣瞥似电,遗臭流如川。
媒言颇喋喋,媒意遽拳拳。
之死矢靡他,斯言当真诠。
文姬殊妖媚,易安亦婵娟。
失身再事人,彤管无取焉。
节义日以颓,文章何足诠。
王母有差事,青鸟信频传。
毋乃堕人欲,反以污天仙。
嫦娥岂不嫁,空抱老金蟾。
所以广寒宫,万古清鉴悬。
宁贫任劳鹿,宁贱受磨研。
宁冻如寒蝇,宁饿如饥鸢。
终不以快乐,而易此忧煎。
井底水不波,山头石不迁。
再拜谢媒妁,归来双泪涟。
十袭藏破镜,他年会黄泉。

查看原文

注释

【豆笾】祭器。木制的叫豆,竹制的叫笾。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仰】

仰【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正韻》魚兩切《集韻》《韻會》語兩切,。舉首望也。《易·繫辭》仰以觀于天文。《詩·小雅》或棲遲偃仰。

心慕曰企仰。

以尊命曰仰。今公家文移,上行下,用仰字。《前漢·孝文帝紀》詔定三恪禮儀體式,亦仰議之。《註》仰議,猶言議於朝也。

姓。

《集韻》《正韻》。恃也。俟也,資也。《戰國策》東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註》有望於上則仰。《史記·平準書》衣食仰給縣官。

《韻會》疑剛切,音昂。《周禮·地官·保氏軍旅之容註》軍旅之容,闞闞仰仰。《釋文》五剛反,亦作卬。◎按《集韻》卬本仰字省文。

《楚辭·卜居》寧昂昂若千里之駒乎。《詩·大雅》顒顒卬卬。《韓詩外傳》作盎盎,則與昂、盎通矣。古人字多假借,未可盡从。

《周禮·春官·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五帝蒼曰:靈威仰,靑帝號也。

【焉】

焉【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於乾切《集韻》《韻會》於虔切《正韻》因肩切,音嫣。《說文》焉鳥,黃色。出於江淮。象形。《廣韻》鳥雜色。《禽經》黃鳳謂之焉。

《玉篇》安也,疑也。《廣韻》何也。《詩·衞風》焉得諼草。言樹之背。

《史記·歷書》太初元年,歲名焉逢。《註》索隱曰。漢書作閼逢。

山名。《史記·匈奴傳》過焉支山。

國名。《前漢·西域傳》焉耆國,治員渠城。

《唐韻》有乾切《集韻》《韻會》尤虔切《正韻》夷然切,音䗡。《玉篇》語巳之辭也是也。《易·坤卦》爲其嫌于無陽也,故稱龍焉。

《廣韻》語助。《詩·邶風》已焉哉。

《鄘風》終焉允臧。

《淮南子·時則訓》天子焉始乗舟,薦鮪子寢廟。《註》焉,猶於也。

《正韻》延知切,音夷。《周禮·秋官·行夫》焉使則介。之《釋文》焉,劉音夷。《註》夷使使於四夷,則行夫主爲之介。一謂夷發聲。◎按周禮本作焉,而註直攺作夷,是焉。夷古通用不獨音同也。《正字通》云:周禮焉字,連上句讀,居于其國,則掌行人之勞辱事焉,使則介之。焉,語助也。當如字讀。讀作夷,非。《正字通》之說,於文義極順。但二鄭作夷,必非無據,今仍之。

《廣韻》謁言切《集韻》依言切,音蔫。《廣韻》安也。

不言也。

叶於堇切。《劉向·列女贊》齊女徐吾,念績獨貧。夜托燭明,李吾絕焉。《讀書通》焉通作案。禮三年問:焉使倍之。荀子禮論篇作,案使倍之。〇按荀子內案字頗多,皆係方言,不與焉通,讀書通非。說文焉鳥之焉,徐鉉作有乾切,讀若䗡。韻會因之。今从玉篇、廣韻讀嫣。

【供】

供【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九容切《集韻》《韻會》居容切《正韻》居中切,音恭。《說文》設也。一曰供給。《書·無逸》文王不敢盤于游田,以庶邦惟正之供。《禮·檀弓》杜蕢曰:蕢,宰夫也。非刀匕是供。《左傳·僖四年》敢不供給。

姓。明供仲序,廣東人。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居用切,音貢。義同。《華嚴經》諸供養中,法供最重。

通作共。互詳八部共字註。

【豆】

豆【酉集中】【豆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竇。《說文》古食肉器也。《爾雅·釋器》木豆謂之豆。《書·武成》執豆籩。《詩·小雅》爲豆孔庶。《公羊傳·桓四年》諸侯曷爲必田狩。一曰乾豆。《註》豆,祭器,狀如鐙。《禮·明堂位》夏后氏以楬豆,殷玉豆,周獻豆。《註》楬,無異物之飾也。獻音娑,疏刻之也。

《禮器》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諸公十有六,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

《鄕飮酒義》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養老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旊人爲豆,實三而成觳,崇尺。《註》崇,高也。豆實四升。《史記·樂書》簠簋俎豆,禮之器也。

《揚子·方言》爲豆籠。《註》盛桮器籠也。《集韻》或作梪、䇺。

《韻略》穀也。《博雅》大豆,菽也。小豆,荅也。《周禮·天官·大宰·三農生九穀註》黍、稷、秫、稻、麻、大小豆、大小麥爲九穀。《禮·投壷》壷中實小豆焉,爲其矢之躍而出也。《干寶·晉書》駑馬戀棧豆。

《博雅》天豆,雲實也。

巴豆、海紅豆,皆藥名,出巴蜀。

相思子一名紅豆。

土芋一名土豆。皆菽豆別一種也。俗作荳,非。

《說苑·辨物篇》十六黍爲一豆,六豆爲一銖,二十四銖爲一兩。

官名。《南齊書·魏虜傳》北魏置九豆和官。

地名。《北史·周文帝紀》文帝伐魏,至盤豆,拔之。

州名。《唐書·地理志》隴右道有白豆州。

姓。漢光武時,關內侯豆如意,後魏長廣王豆代田。

複姓。北周豆盧寧,本姓慕容氏,歸魏,賜姓豆盧氏。

三字姓。北魏次南有紇豆陵氏。

《正韻》當口切,音斗。《玉篇》量名。《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食一豆肉,飮一豆酒。《註》豆,當爲斗。毛居正曰:豆,古斗字。如《左傳·昭三年》豆、區、釜、鍾之類,當音斗。後人誤讀爲俎豆之豆。斗斛之斗又作㪷,蓋譌倂耳。

《字彙補》思留切,讀作羞。《周禮·天官·腊人》凡祭祀共豆脯。《註》脯非豆實,豆當爲羞,聲之誤也。《釋文》豆,音羞。

《韻補》叶動五切,音杜。《柳宗元·牛賦》皮角見用,肩尻莫保。或穿緘縢,或實俎豆。豆叶保,保音補。

叶田故切,讀作渡。《詩·小雅》儐爾籩豆,飮酒之飫。兄弟旣具,和樂且孺。《音學五書》豆叶孺。

山名。《後漢·郡國志》唐縣有都山。一名豆山。今關中人讀豆爲渡。《說文》豎、侸、裋皆以豆得聲。樹字从壴,亦以豆得聲。

【笾】

籩【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24画部外筆画:18画

《廣韻》布元切《集韻》《韻會》《正韻》音邊。竹豆。《爾雅·釋器》竹豆謂之籩。《疏》籩,以竹爲之,口有籐緣,形制如豆,亦受四升,盛棗、栗、桃、梅、蔆芡、脯脩、膴鮑、糗餌之屬,祭祀、燕享所用。《詩·豳風》籩豆有踐。《儀禮·士冠禮》旨酒令芳,籩豆有楚。《左傳·昭六年》季孫宿如晉,晉侯享之,有加籩。《註》籩豆之數多于常禮。

官名。《周禮·天官》籩人奄一人,女籩十人。《疏》女籩,女奴之曉籩者。

相关诗句
他年会黄泉 十袭藏破镜 归来双泪涟 再拜谢媒妁 山头石不迁 井底水不波 而易此忧煎 终不以快乐 宁饿如饥鸢 宁冻如寒蝇 宁贱受磨研 宁贫任劳鹿 万古清鉴悬 所以广寒宫 空抱老金蟾 嫦娥岂不嫁 反以污天仙 毋乃堕人欲 青鸟信频传 王母有差事 文章何足诠 节义日以颓 彤管无取焉 失身再事人 易安亦婵娟 文姬殊妖媚 斯言当真诠 之死矢靡他 媒意遽拳拳 媒言颇喋喋 遗臭流如川 浮荣瞥似电 五嫁丑莫镌 三少秽难洗 物欲常无厌 理义自有闲 妾意独不然 世谁不乐此 缺月喜再圆 枯荄欣回春 孰与疏绮便 鞠躬跧衡茅 孰与奴婢千 胝手任舂汲 岂不思荤膻 皇皇图斗粟 岂不羡罽毡 栖栖谋尺布 妾心顽石坚 妾命春叶薄 媒适重妾愆 媒虽悯妾寡 有意奉周全 藐兹未亡人 表表凤孤鶱 卓卓节操立 吾臂不可牵 吾足幸可刖 或毁面迍邅 或劓鼻偃蹇 或断发自全 或刑耳自誓 卫妻孤燕篇 陶婴寡鹄吟 妇不再移天 女不践二庭 亦尝阅简编 妾颇亲笔砚 宁免柳絮颠 徒贻杨华丑 反覆如市廛 绸缪为夫妇 泛泛水中船 奈何生死阔 如茑萝缠绵 如鱼水游泳 参透老婆禅 翻思合?初 何忍续断弦 恨不即同穴 埋玉今荒阡 寮室昔华屋 心结目涓涓 蛜蝛满窗户 魄降魂翩翩 禽鸟喧墓门 幽陇凄寒烟 空房照明月 竹斑泪溅溅 城崩哭呦呦 倏罹中道捐 讵疑有家愿 稳图偕百年 粤从定六礼 仰焉供豆笾 俯以奉箕帚 红叶开良缘 蓝桥疑仙会 幸逢夫婿贤 中年方择配 妾貌妆不妍 妾家贫如洗 妾自怜 嫠答媒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